第二一八八章 默契的配合

半天之后,距离大河东岸只有十三四里地的地方,巩汉军前锋已经和前面的薛汪所部取得联系。因为河东之战中有先登之功的韦圆成,此时已经升任偏将,带领两千劲卒和三百轻骑作为前锋。

得到薛汪的消息,韦圆成也不由得笑道:

“这个薛汪,竟然还真的能撑!”

薛汪率领一千五百骑兵,看着人多势众,但是对上吐谷浑主力,那哪里够给人家塞牙缝的?

因此迟迟没有收到薛汪撤退的消息,巩汉军也只能加快脚步,万一薛汪真的遇到了麻烦,也能及时帮衬一把、掩护一下。

结果韦圆成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都已经快挺进到大河边了,薛汪才缓缓后退。

远处已经扬起烟尘,在这一股小烟尘的后面,黑压压的明显有敌人的大部队衔尾追击。

韦圆成顿时吓了一跳,薛汪刚才派人来联络的时候只是告诉他屁股后面有追兵,但是可没有告诉他竟然有这么多的追兵!

看上去薛汪所部应该还有一千人上下,讲道理这家伙支撑到现在只是折损了三分之一的人手,已经算很厉害的了,而以薛汪所部再对比他的身后,基本可以快速得出,敌人的数量至少应该在六七千往上飘。也就是说,韦圆成和薛汪合兵一处,兵力都不够人家的一半!

韦圆成顿时头皮发麻,薛汪麾下都是骑兵,想跑路的话转眼就能跑,可是自己麾下可是有两千步卒的,这个时候哪里还跑得掉?就算是敌人看上去只是步骑混杂,并非全部都是骑兵,但是那也是实打实的六七千人啊,而且你怎么知道人家的步卒就跑的没有你家步卒快?

“结阵!”韦圆成几乎是下意识的下令。

作为前锋,韦圆成自然是随时抱着遭遇敌人的想法,但是他没有抱着遭遇数倍的敌人然后被敌人一举歼灭的想法。不过现在这种可能已经摆在眼前,他也只能咬着牙硬撑。

好在汉军上下也并非一点儿准备都没有。

一辆辆大车很快就被推到了前面。在这荒凉戈壁上,韦圆成本来就没有指望着在骤然遭遇敌人之后有寻找壁垒或者沟壑作为掩护的地方,别看这周围的确有很多山壁耸立,但是多数都是突兀突出地面,高度不算很高、坡度倒是不小,敌人倒是打不上来,但是你自己人在上面也站不住脚啊。

所以这些山壁或许可以作为侧翼的掩护,但是绝对不能充当防线的主体支撑部分。

在这种情况下,更受汉军将士青睐的还是一辆辆大车。大车上本来就装载着重甲士的战甲以及各种火器弹药,此时大车上东西搬下来分发,将士们则依托大车和盾牌构筑防线,足以让敌人毫无脾气。尤其是再配合上火枪在内圈不断射击,纵然是敌人骑兵顶上来,也没有办法将这防线怎么样。

薛汪的旗号已经近在眼前,汉军三百骑兵旋即迎了出去,手中火枪纷纷开火,几名眼见得就要追上汉军的吐谷浑骑兵应声落马。不过这一排齐射更多的还是为了壮一壮声势罢了,枪弹打的地上尘土飞扬,惹得后面乌泱泱杀过来的吐谷浑士卒,脚步皆是一顿。

大车之间还留着一道入口,薛汪当即策马进入。

而他麾下的骑兵并没有跟着进来。

整个车阵以两侧两座突兀的山壁作为支撑,构成一道弧形,所以骑兵完全可以从两侧山壁外围绕过去,不然的话一群骑兵乱糟糟的涌进来,只会打乱步卒的布阵。

骑兵一向两侧分开散去,韦圆成立刻下令,火枪手、弓弩手全部各就各位,直直盯着前方逐渐进入射程的敌人。而自家三百骑兵也从容撤退到车阵一侧,等待出击。与此同时,薛汪麾下的骑兵也并不是就此便歇班了,紧跟着一起勒住战马、握紧兵刃,他们同样随时可以从侧翼出击。

车阵只是依托山壁形成的向内凹陷的弧形阵,像是一道弯曲的月牙。如此一来敌人要想直接突破车阵,就必须要一直深入到整个形同月牙、也形同口袋的防线最深处,在这种情况下,两侧的汉军火枪手和弓弩手也可以打击敌人的侧翼或者吸引敌人不得不分出足够的兵马同时对整个防线施加压力。

实际上和城池上建设的马面有异曲同工之妙。

至于敌人的骑兵,倒是只要绕过山壁就可以进攻到汉军的侧翼,因此必须要有自家骑兵遮护。

在此之前,韦圆成显然已经算到了这一点,但是依旧没有安排兵力,一来是韦圆成手下统共也就只有这点兵马,二来自然也要给薛汪留位置。

薛汪自然是闻弦歌而知雅意,双方完成了一个默契的配合。

汉军阵势转眼而成,而吐谷浑兵马杀上来的时候,自然也就寻觅不到任何的破绽。

薛汪虽然不和韦圆成这种年轻人一样,长安军事学院科班出身,基础的排兵布阵方式门儿清,但是也是之前在长安军事学院于安定开办的进修班中上过课的,当然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如何配合。

友军本身兵力也不充足,犹然愿意为你压住阵脚,你就乖乖的从两侧撤下去,不要添乱就是了。

设立军事学院并且批量培养人才的重要性在这个时候自然也就体现了出来。军事学院或许也没有办法教授给你多少临机应变或者出奇制胜的办法,在历史上很多名将一战成名,固然是因为自己本身的能力足够,也是因为战机把握的好,而且敌人也非常配合。把握战机这种,学院里还能教一教,但是敌人配合······这完全就是看你的脸了。

要不是赵括轻敌冒进,也不会给白起取得长平之战胜利的机会,甚至就廉颇的那种“老子就是不出去”的打法,最后被拖垮的反而有可能是劳师远征的秦军。

这个······学院真的教不了。

因此军事学院中主要教授的,实际上还是最基本的排兵布阵方略以及传授如何指挥装备有新型火器的部队。

前者,在乱世之中,实际上很多人在兵法作战上也都是自学成才,而或者历代将门,自家有自家的一套带兵之法。

第二一九一章 校尉老孙第一五七六章 从林邑向西第一九七八章 先连成一片第一三三一章 困兽犹斗第一四九五章 皆是大汉天下第五百八十三章 崔弘度的挣扎第二一二九章 为什么要送入书院第四十九章 乱战第二零五一章 陛下在干什么?第二二五二章 改弦更张第一五九九章 调皮的陈宣华第一五五九章 比技术更重要的第七百九十八章 与其慢慢凋零第一四七八章 垂帘第一九二二章 绝不偏袒,问心无愧第二三四二章 一碗水端平第五百零一章 铁门第六百六十三章 夏有凉意第一三九七章 静水之下第七百三十五章 且看着第八百零二章 将计就计第一七七七章 敬酒不吃吃罚酒第一二三二章 鸡汤第一三五二章 囚笼的钥匙第二二四四章 且战一场第二一二六章 流言既有,当细思量第二二六三章 唯一的活路第五百九十九章 仅凭这些还不够第六百九十九章 将军的心意第一六五零章 窝囊第一四二五章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第二二八五章 军垦第六百八十三章 面圣第一三六九章 怕死,又不怕死第一千九十五章 抢人头第一七三五章 怎么对付尉迟迥第一二八六章 不打不相识,以后是朋友第一二四三章 来之不易第八百五十九章 抬起头第九百九十章 激战湘州城第六百六十五章 突击训练第一千二十六章 战采石第四十七章 香囊第一一八四章 联络宇文赟第三百零四章 章华寺第一三零三章 抗命第二百三十章 分兵两路(传错章节了,这是今天的第一更!)第一百一十一章 家第二二零八章 憋屈的精锐第二二九一章 柔情万种第一百四十四章 嫌疑第一五六三章 掌握在手里的第一七九四章 交给你了第二一五三章 大汉自有国情第二零三一章 南方群臣的态度第一六七三章 水火之间第一四七八章 垂帘第三百零六章 雾中峡谷第二零四六章 鸡肋,鸡肋第四十一章 巧合第二一三七章 你来我往,针锋相对第九百九十一章 北门第一六五七章 披甲第八百五十八章 尉迟家的礼物第三百零六章 雾中峡谷第七百五十四章 真正意图第二零九一章 雁门关上,人心浮动第一八三四章 初雪第三百七十章 江南岸第三百六十二章 一个模子第一九九二章 遥远的战场第一三七五章 长安城外第八百四十三章 头狼和狼群第一六二三章 起边衅第二一四五章 杜齐想打自己一巴掌第一一三六章 入洛阳第一四零九章 年轻人在成熟第一一七八章 意料之外的赞同第六百七十四章 达成一致第一百二十九章 桂冠第三百二十六章 明月第六百三十三章 选择哪一边第六百六十四章 誓师第七十六章 淮口第九百零七章 做些什么第一八七五章 以西为重第一百六十一章 捧场第二百二十章 缺口第五百零八章 孤城绝地第九百一十一章 入安定第二二七九章 心服口服第一四六零章 背水一战第四百六十三章 呼应第一一八零章 过新年第一二六三章 猪队友第一一五三章 骑兵冲击第一八五九章 旧时代的背叛者第一二二七章 树干第一四零四章 里程碑第二一四四章 新修订的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