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三七章 工部右侍郎

这些大匠中也不乏有打造出来重甲以及仿造出火枪的能人,因此吴凭请选拔其中佼佼者为工部右侍郎。

显然就是祖群就是曾经北周冶炼打造的带头人了。

之前李荩忱看到工部上交的官员拟任名单,还以为这祖群是范阳祖氏留在江南的后人呢,还感慨于祖氏当初都已经被定为叛逆,竟然还有人坚强活下来并且取得如此成就,现在才反应过来,原来是祖氏留在北方的人。

这也让李荩忱打起精神,因为西北之战一直牵动着李荩忱的注意力,近期来很多人才的调用、任命等等,实际上李荩忱都没有细究,像是工部这些地方,能够走到高位上本来就得依靠真才实学,不然的话也没有办法服众,所以李荩忱更是往往只看了一个名字、心中有个印象罢了,甚至就连祖群这都已经坐在工部右侍郎位置上的人的简历都没有翻阅。

看来回去是需要好好补课了,西北之战固然牵动太多,但是根基不稳、牵动再多也没用,君不知臣和将不知兵又有什么区别?

不等李荩忱说话,又是一名胡子拉碴的人大步走过来。

祖群好歹还穿着官服——虽然这官服连挽起来的袖子都没有来得及放下,不过在工部这并不是什么值得奇怪的事,朝廷上下谁不知道这一群科研疯子,对于争权夺利之类的根本不感兴趣,就知道捣鼓各式各样之前听都没听过的新东西——而此人只是简单地一身布袍,上面满是煤灰和油渍,不知道的还以为这家伙刚从矿井下面上来。

“臣长安工坊祭酒刘焯参见陛下。”

刘焯,李荩忱当然是认识的,当初他亲自选拔刘炫为长安书院祭酒,现在刘炫已经当上了书院的山长,而刘焯为长安工坊祭酒。书院的老大是山长,而工坊的老大本身就是祭酒。

原本在朝野颇有名气但是一直不得重用的二刘一下子跃身为关中文教和工业的主持者,让世人感慨于陛下的用人之胆。

而长安书院和长安工坊的快速发展,更是让人回味起来,不禁感慨陛下的识人之明。

长安书院在刘炫的带领下,已经是大汉能够和金陵书院等老牌书院相比肩的存在了,关中、西北等地的士子想要求学,终于不用一路跑到成都等地去了。

至于长安工坊,那更不用说,因为毗邻渭水、又有大片的空地,其规模在大汉已经超过了其余所有的工坊。

当然长安工坊的崛起也不全是因为刘焯一人运作之功,他一个人还达不到这个地步。主要还是因为像是巴蜀南部郡工坊这些大汉的老牌工坊,受限制于地形、交通、原材料等等,已经很难再继续发展,或者开始尝试着向平原等等交通便捷的地方转移产业。

大汉发展起来了、天下太平了,这些工坊自然也没有必要一直窝在山沟沟里。

而长安工坊,天生就有地利和人和的优势,想不发展起来都难,只是速度快慢的问题。

这也表明,像是长安和洛阳这种千载古都,能够被历朝历代选中,也并不是没有其原因的。随便在山沟沟里选一处地方就可以称王称霸,想太多了。

“爱卿这已经不像是祭酒了,倒像是刚刚从墨水里捞上来的,祭的是墨吧?”李荩忱忍不住打趣。

刘焯也已经很久没有见到陛下了,本身多少还有些拘束,陛下这么一说,顿时嘿嘿一笑,下意识的伸出袖子抹了一把脸,也不知道是脸上的灰被抹开了,还是袖子上的被抹在脸上了,看上去左一道右一道,惹得尉迟贞和阎毗等人都是憋笑。

祖群似乎也已经习惯了刘焯这个样子,不由得叹了一口气。

刘焯挠了挠头,有点尴尬。

“先去洗把脸、换身衣服。”李荩忱并没有嫌弃他,拍了拍他的肩膀,“然后带朕去看看你们的新东西。”

刘焯如蒙大赦,应了一声急忙去了。

而祖群已经吩咐下人端上茶。

щшш● тt kān● ¢O

“祖卿家,现在西北战事对各种器械的需求有没有阻碍到其余商品的生产?”李荩忱径直问道。

说来祖群这个工部右侍郎的位置也略微有些尴尬。

工部其中大小官员和工匠,往往都是曾经的从龙旧臣,换而言之就是已经退居二线的大匠欧阳莫的徒子徒孙们,吴凭本人就是欧阳莫入蜀之后收的弟子。

没办法,李荩忱当初立业的时候,身边能用的工匠就只有欧阳莫一人,多年发展,形成如此局面也在情理之中。

工部都是一群科研怪人,因此就算是他们师出同门,实际上也没有什么问题,同门之间也常常因为某些理论而争执不下。

不过身为工部尚书的吴凭却也清楚,陛下并不介意于此,可不代表着所有人都会默许他们一门形成对整个工部的垄断,因此当初刘焯就任长安工坊祭酒,吴凭就积极配合。

现在朝廷拿下北方,收获了一批工匠,吴凭自然从这里下手,推出来一个祖群担任工部右侍郎,结束了原本工部上下官员全部都被他们同门所垄断的局面,自然也是为了避免御史台之类的抓着这件事来找茬。

而祖群的想法和思路到底已经跟不上大汉的工业发展速度了,所以吴凭派他前来长安工坊坐镇,名为坐镇,实际上是学习。

李荩忱知道吴凭这样做实际上也已经很厚道了,这是真的让祖群有机会能够学知识,不然的话把祖群放在洛阳供起来,当一个代表工部“多样化”的吉祥物岂不是更好?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工部中多半官员实际上也都是沉迷工业生产和技术研发之人,对官场上的你来我往之类的实际上并不喜欢,要不是有军方在后面撑腰,工部在很多资金分配、资源抢夺上都会处于下风。

而祖群当初就主持北周的工业建设,也是有从政经历的人,吴凭独木难支,当然也希望祖群能够相助自己,不然的话等到以后战事消停了,军方本身也没有那么大的资金需求,恐怕就连自己的拨款都难以保证,又有什么余力去帮助工部?

所以还得自己人有能力才行。

第七百六十五章 牵扯利益第五十八章 夕阳(加第二更)第一八三九章 暖手第一五九九章 调皮的陈宣华第九百一十六章 缺钱第二百四十一章 须臾需争第六百四十五章 帝王家第二零六一章 明显的暗示第一二九七章 他想要的和平第二零九九章 祸起萧墙,我自有理第一八二三章 六部的责任第一一一七章 雪舞第二二二九章 汉土第一百一十二章 面君第一百四十一章 如莲第一百零四章 亲卫第七百一十四章 天将明第七百四十二章 没有动静第八百二十二章 徒劳第四百四十四章 臭味相投的疯子第三十五章 动静第一八二一章 两个混世小魔王第六百四十五章 帝王家第八百七十章 各自的路第一一八零章 过新年第一七四五章 让军神当苦力第三百九十七章 不可止步第七百四十三章 英雄寞第一五八六章 让半边天也动起来第四百七十五章 杀上去真的对吗第一二零九章 上元节第一六三零章 面圣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招第七百零九章 保护自己爱的人第一一九六章 从夫还是从父第一五二九章 战卢容,火枪对大象第一九八九章 沁水以南,尽为汉土第六十七章 强攻第四百五十八章 西河渡第一四八六章 校阅三军第一八六零章 卖队友?第一二四五章 从江南到塞北第七百九十章 两败俱伤第一百八十八章 无人第十四章 审讯第六百三十二章 不想隔岸观火第四百零七章 爆竹声中第九百六十四章 烽烟起第二一七九章 与此城共存亡第七百一十章 我要见姊夫第九百八十三章 这个气不好受第二一六六章 安定城外,十里长亭第二二六九章 臣妾向陛下讨个人第七百六十九章 战争的目的第九十九章 旨意第四百五十章 胡闹第三百二十八章 信与不信第二一八一章 重返长安第一九一二章 早晚会有那么一代人(如约加更!)第二零六八章 趁夜色,奋短兵第一千六十九章 利益锁链第一九零七章 冰下的凶险第一一八八章 剑履上殿第一七零六章 分歧第一二七零章 类似的开局第七百五十章 日出第九百八十九章 浴血湘水第一四九八章 镇定自若的巡抚第四百三十九章 这是国战第二零六二章 那就没得谈了第一四七九章 牝鸡之晨,惟家之索第一七五九章 家国第十五章 凌迟第六百六十一章 离别第八百九十四章 覆辙第二二七八章 愿赌服“赢”第一一六八章 南北之别第三百三十七章 岁岁不得清平久第九百九十五章 仓库争夺战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吐屯第三十九章 逃避第一七三三章 匹马还第六百六十六章 最后的旨意第二三三九章 绝知此事要躬行第二三六六章 自古以来第五十五章 来者第二二七三章 财政补贴第八百四十八章 不甘的尉迟顺第一五零六章 神医第三百三十二章 天下事第一三一十章 西北一孤臣第五百一十九章 鏖战急第二三三零章 律法和沈君高第二一二零章 边关战事第八百零二章 将计就计第一一八五章 皇帝有很多种第二二零六章 有人知道答案第二百一十四章 缠战第八百三十章 稍显既逝的笑容第两千零九章 陆战队的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