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零七章 陛下信什么?

旁边的尉迟贞默默地偏过头。

手里的茶,突然不甜了,甚至还有点儿酸。

李荩忱倒是并没有和乐昌亲热太久,这里毕竟不是合适的地方,楼下还有好多女官和内侍往来呢,隔音又不是非常好。

总归还是要给皇后点儿面子,不能让大家都知道皇后在楼上“溃不成军”。

乐昌揽着李荩忱的脖子,靠在他的肩膀上,静静的一句话都没有说。而李荩忱搂住她的腰肢,也在享受着这难得的宁静。

“那之后遇到这些问题应该怎么办?”乐昌还是打破了这一份温馨和静谧,到底不是和李荩忱刚刚见面,她还没有那么痴缠。

要亲(*)热,晚上回去了之后有的是时间。

李荩忱笑道:“自然是各打五十大板,然后该干嘛干嘛,要让他们知道,朝廷是公正无私的。”

“可是这并不能解决问题啊。”乐昌无奈说道。

李荩忱不由得诧异问道:“为什么要解决问题呢?”

乐昌登时语塞,因为······好吧。

无论是佛教还是道教上位,都不是符合大汉未来发展需求的,现在大汉需要的是开拓进取、不畏艰难的精神。

什么清静无为,什么不沾因果,显然和大汉现在整体的精气神是有悖的。

假如这些家伙有点儿脑子,去宣扬一下大汉开疆拓土之重要性的话,李荩忱或许还会支持一下,而假如依旧和之前一样,那实际上他们所宣扬的这些精神和思想本来就是李荩忱所要排斥的,陛下还容许他们传教,就已经算是“慈悲为怀”了。

现在李荩忱显然也等于给他们一个机会,看看他们是不是懂得变通。各打五十大板,就是告诉他们,你们的所作所为,在朝廷看来并不是正确的,所以没有谁应该获得朝廷的青睐。

顿了一下,李荩忱又补充一句:“江南和中原到底曾经是两教盛行的地方,老一辈人中还是有不少信徒的。所以内府也要在这上面多加注意,万万不能让他们煽动老一辈人跳出来给他们宣传,到时候朝廷也不好直接驳了面子。”

乐昌登时颔首,她知道李荩忱所说的老一辈人不是那些平民百姓,而是像是傅縡这样已经退居二线的开国元老们。他们都属于当初大汉开国有功的,要是真的站出来为佛教或者道教求情,那李荩忱也不好一口回绝,不然岂不是显得朝廷“卸磨杀驴”。

尤其是傅縡,平日里手里就拿着佛珠,总是念念叨叨着佛经,佛教会找到他门上去是很正常的,而他到时候出面也在情理之中。因此内府必须要早做准备,甚至可以直接提醒一下傅縡不要强出头。

毕竟傅縡······本身也是个直肠子。

李荩忱不能保证这位老哥会不会一时上头。

“另外让地方州府和刑部盯紧一点儿,搜集一些两教把柄,让他们也不敢轻举妄动。”李荩忱这一次却是跟尉迟贞说道,内府可没有掌控地方州府和刑部的能力,这需要秘书监转达。

尉迟贞急忙拿出小本本记下来。

乐昌则缓缓说道:“朝廷若是只是如此打压两教,似乎也不是好事,毕竟两教在民间还是有不少信徒的,到时候难免可能逼迫两教携手······”

“一来道教和佛教携手的可能有多大,乐儿你应该清楚。原则问题,只要触碰了,就会直接失去很多信徒的信任,这个他们不会做的。”李荩忱果断的说道。

乐昌怔了一下,这倒是。

佛教和道教本来就水火不能相容,甚至双方都没少从对方教义上找漏洞百般攻讦,这不是近几年才做的事,而是数百年来一直在做的,所以大汉只是他们一时间的敌人,而相互之间才是代代死敌。

所以当两边联手的时候,就相当于在“哐哐”的打自己的脸。

这实际上和当时北周内乱一样,大汉只是外人,而一山不容二虎,宇文宪和杨坚不可能同时打起北周的旗号,不然的话双方的正统性都将会受到直接的质疑。

所以明知道外面有一个渔翁在等着,双方也得先打一场,万一就能够一战定胜负呢?

现在道教和佛教亦是如此,和大汉单打独斗是斗不过的,联起手来又不可能,所以只能先解决相互之间的矛盾,甚至他们还要努力来寻求大汉的支持。

乐昌一时间也觉得刚才这个让内府也都有些头疼的问题变得索然无味,打量着李荩忱,轻轻叹了一口气:“非佛非道,那陛下信的又是什么呢?”

长期以来,李荩忱在努力推动的对国家和民族的归属感,让大家都有些疑惑,大汉陛下心中的信仰,又是什么?

李荩忱微微一笑:“你猜?”

“不错。”乐昌果断的说道。

一说这话就知道肯定没好事。

“只要猜就有奖励。”

乐昌这才犹豫说道:“好吧,那·····是三皇五帝,列祖列宗?”

李荩忱一时默然,缓缓摇头:“先烈在上,佑我华夏,他们给了朕信心,但是并不是朕的信仰。征战之中,治国理政之中,朕总觉得冥冥里他们在看着,也在支持着,他们相信朕能做到,朕也相信他们在保佑这个国家越来越好。”

乐昌沉吟良久之后,还是摇了摇头。

李荩忱喃喃说道:“实际上朕的信仰和他们一样,就是为了这天下太平,是为了这国家安稳,是为了这民族血脉流传、万古不息。”

乐昌和尉迟贞忍不住交换了一个眼神。

李荩忱的声音很低沉,但是却带着让人难以抗拒的魔力,让她们有一种衷心想要追随、助他一臂之力的愿望。而实际上,她们也是在这么做。

“当年一篇《爱莲说》,妾身就知道陛下和常人皆不同。”乐昌低声说道,遥想起当年的种种,心中亦是一阵暖意。

那一篇《爱莲说》,把李荩忱的傲气和胆气展露的淋漓尽致,至今乐昌的书房之中都挂着一副她亲自誊抄的。

说来也有些好笑,这篇文章也是李荩忱送给乐昌的第一个礼物了,字里行间没有什么情和爱,只是表达了一个乱世之中艰难求生之人的顽强和清正,可正是这样,方才抓住了乐昌的心。

第二一四三章 大汉的监察制度第一七九四章 交给你了第一九零三章 汾水边的清晨第二百三十一章 为什么是某第一百三十三章 暗子第二百九十五章 镇定第七十八章 西向第三百二十六章 明月第二二四九章 夜色下的混战第二三一六章 被欺负的沈姊姊第一八零七章 芳心第一千二十章 冷血第八百三十九章 鸣金第一四五二章 王,也难做!第六百三十二章 不想隔岸观火第一千二十六章 战采石第一五五九章 比技术更重要的第一千零三章 国事家事第八百五十二章 有死有活第一五一一章 海陆军登场第六百三十七章 皇族第一二四六章 萧萧淮上第四章 桃源第二百六十三章 章山,阴山第九十六章 请赐字第一三三七章 战局骤变第三百三十三章 勾结第二三三三章 重返钟离第一六七六章 扬武军,死战不退!第一八二七章 端正心态第一五零三章 年轻人的较劲第九百零七章 做些什么第一八零八章 团聚第二一零九章 学习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第二二五七章 被迫参与的决战第二三三零章 律法和沈君高第一六零一章 看护队和萧湘的眼色第一一四八章 复仇之火第四章 桃源第六百七十八章 邀请同乘第二百一十九章 纪南第二三四八章 老乡?第二一二六章 流言既有,当细思量第九百六十六章 激战,狼尾滩!第九百九十一章 北门第一五八二章 孙思邈的决定第九百八十五章 没有近战第七百零八章 此话当真?第一九五一章 春水初生(新春快乐,加更一章)第一六四五章 合围,司马消难何处去第三百二十七章 杨树枝纹饰第一百五十五章 来访第一一六九章 定北之策第一三九八章 雷公下凡第一九三九章 医疗发展的好处第二百二十六章 老茧第一千九十一章 不是一个人第一四五六章 律法第二一零五章 宽心第二二八四章 西宁吕梁之战——隋唐盛世的滥觞第一百五十九章 桨声灯影第一千七十八章 老和少第一五零一章 求死不得第七百六十八章 狂风卷地第六百五十四章 多多益善第一七一八章 要拦住他第一二二零章 一江春水向东流第五百九十七章 可怜第九百九十一章 北门第一一三六章 入洛阳第六百章 画中人第一二二八章 对酒瓜洲渡第二零三六章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第一八零二章 随风去第二百二十七章 自称我第一百一十四章 什么样的胜利第二百一十四章 缠战第八百三十三章 差不多了第五百八十四章 在朝廷心中第六百八十章 该信任谁?第一百九十六章 先行第一一三九章 站哪边第七百六十四章 不同意第一五五三章 陛下很疲惫第一三零一章 宇文述的野望第三百八十六章 未来的对手第一千七十九章 寸步不让第一九九二章 遥远的战场第一二四三章 来之不易第一三三八章 未败已败第一八七四章 那就他吧第六百九十二章 历史终究改变第一九五二章 宇文宪的准备第四百二十三章 定合州第六百四十四章 难得的破绽第一八九七章 孰不可忍第二百六十八章 李荩忱的兵第四百三十八章 着急的沈君高第一九六四章 战争,近在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