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五六章 且将新火试新茶

“朕知晓。”李荩忱径直说道,“不过朕当谢爱卿心忧社稷。”

杨坚当即辟席行礼:“臣不敢当。”

脚步声响起,独孤氏和杨丽华母女此时正一前一后走进来,看到这番景象,顿时忍不住交换了一个眼神。

这两个在说什么,一个“感谢”,一个“不敢当”的。

独孤氏的脸色更是微微有些变化。

陛下那一句“心忧社稷”,若是用来称赞任何一个大汉臣子,都没有问题。

心忧社稷,本来就应该是大汉臣子应该做的。

可是用来称赞杨坚,那可就大大有问题了。

杨坚,可不是应该心忧大汉社稷的人,他应该乖乖的蹲在自己的茅舍之中,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才对。

不然的话,你一个前朝权臣、摄政王级别的人物,心忧社稷是想要干什么?难道打算等着朝廷的政策出现问题之后,直接取而代之?

独孤氏轻轻跺脚,自家这个夫君,虽然总是做一些争权夺利、令人不耻的事情——实际上纵观杨坚的整个上位史,所有的计谋基本还都是堂堂正正的,毕竟也是后人多加称赞的隋文帝,要是只会投机取巧、趋炎附势,那也没有本事引动天下大势、还世间太平。只不过在独孤氏的眼中,自家儿女显然更重要,所以杨丽华婚姻的不幸以及自家几个孩子的身死,都是自家夫君不知好歹,这只能说千人千面,大家的看法各不相同了——但是至少在独孤氏看来,杨坚的性情是非常稳重的。

怎地还没有认清自己的身份,对着陛下指手画脚?!

自家夫君千般好,万般好,怎么此时冒冒失失的?

自家母亲情绪的波动,杨丽华自然察觉到。

她心里很清楚,在母亲的心中,父亲从来不是什么一代枭雄、只手遮天的人物,而是一直都是当年那个一身胆气、见识非凡的赘婿。

独孤氏欣赏他的气质和胸怀,并且也真的像是一个大姊姊一样一直张开手臂想要保护他,害怕他在权力的浪潮下连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殊不知阿爹早就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年轻人,历经风雨,历经大起大落,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杨坚肯定比独孤氏更清楚。

更何况······

杨丽华进来的第一时间,就看到了陛下脸上的若有所思,以及随即做出的手势。

微微向下压,那是后宫姊妹都清楚的意思,陛下表示让她安心。

所以杨丽华远比独孤氏镇定,此时她轻轻拽了拽独孤氏的衣袖,独孤氏也不是傻子,当然会意,当即快步向前:“这是丽华刚刚带来的茶叶,民女沏了茶,还请陛下和夫君饮茶解渴。”

用杨丽华带来的茶叶,自然是表示并无毒害陛下之心。

独孤氏到底是世家出身,在这上面自然注意的很。

李荩忱当然明白独孤氏的意思,说句实话,他并不怀疑杨坚或者独孤氏真的打算对他有所不利。

这里不管怎么说也是江南。

杨坚和独孤氏在这里都是没有任何根基的。

李荩忱宁肯相信萧岿等人有可能作乱。

更何况现在大汉的发展日新月异,杨坚等人也都是看在眼里的。他们或许能够察觉到社会上逐渐显露出来的种种问题,但是他们心里也清楚,大汉的社会发展到现在这一步,实际上已经是猛虎出柙,凭借他们的想法、他们的认知,是不可能控制住这头猛虎的。

唯一能够控制住的,只有李荩忱。

换做任何一个人在这个位置上,都有可能导致动荡而不是安定。

既然如此,那么杨坚等人可以提出建议、发表看法,但是绝对不会亲自上阵。

这些家伙们一个赛一个机灵着呢。

去和李荩忱争夺权力,或许可能会胜利,可能会赢得一时的威名,但是这头猛虎的失控,只会让整个华夏再一次陷入战火之中,到时候造成这一切的,就是历史的罪人!

任何一个曾经走到杨坚他们这个层次的人,都不会再挂怀什么金银珠宝,因为那些在他们看来不过是一堆破铜烂铁。

他们在意的,都是生前身后名。

杨坚现在的声名还没有坏的彻底,所以他没有必要去趟浑水。

“这是明前龙井,爱卿夫妇不妨试一试。”李荩忱含笑道。

李荩忱先喝了之后,杨坚也跟着品了一口,点头:

“有清气回荡,的确是好茶!”

独孤氏和杨丽华也跟着露出笑容,话题自然而然的就偏到了茶叶上。

龙井,又名衍圣寺茶,历史上的龙井茶广为人知,要在宋代以后。

这也让李荩忱不禁感慨于自己到底对这个社会做了什么。

原本这是一个喜欢喝油茶的时代,结果陛下喜欢喝清茶,带动着后宫、外廷风气也随之改变,进而又影响到了整个社会。

在名人效应的影响下,谁不想尝一尝陛下喝的茶是什么滋味?

龙井,作为绿茶中的代表作,自然也就应运而生。

当然闽地进贡的大红袍,还有湘州进贡的君山银叶、吴郡进贡的碧螺春等等,李荩忱都已经见到过了,甚至这些名字都是他亲自拟定的。这也算是李荩忱对于这已经被自己改变的面目全非的历史一点儿小小的敬意。

当然了,也是为了自己听的舒服。

“今日之景,正是‘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李荩忱忍不住笑道,“新朝新气象,爱卿眼界高远,依然愿意看这世界风起云涌,朕心甚慰!不枉当年朕真正把爱卿当做对手。”

杨坚怔了一下,有些惭愧。

他和宇文宪当初闹分裂的时候犯下的最大错误,就是没有真正把南方崛起的李荩忱当做对手,结果被人家渔翁得利了。

不过李荩忱话里毫无怪罪自己之意,更是让杨坚彻底松了一口气。

且将新火试新茶,陛下这是在鼓励自己尝试去接受新的想法、新的思潮,用崭新的眼光看待这时代。

杨丽华则伸手轻轻点了点母亲的手背,意思自然是“就说让娘亲放心嘛”!

独孤氏脸上的神情也轻松了很多,笑着拍了拍自家女儿,同时心中忍不住感慨,你的夫君,的确比我的夫君强。

第二二五二章 改弦更张第五百四十五章 蝉第一百一十四章 什么样的胜利第二百五十八章 好男儿至此(上)第一六五零章 窝囊第一九九六章 海岸线第二三三八章 陈宣华:感觉绿绿的第八百一十五章 淳于家不后悔第六百四十二章 要求第一八四五章 这个冬天不好过第一二六五章 釜中游鱼第五百七十一章 正在眼前第二三二零章 舒展的旗帜第六百七十九章 人心第一千一十九章 颠倒第八百七十六章 乱世的主题第一八六零章 卖队友?第五百三十七章 背水第二一零二章 聒噪,又没问你!第二一一六章 编排朕的八卦第一三三四章 近乡情怯第九百四十六章 琉璃熠熠光第二零七七章 愿革除功名第一五八二章 孙思邈的决定第四百零一章 再等等第二零二九章 白沟南北,大战在即第五百一十六章 有些事情必须做第二一八二章 爱卿之苦,朕知之第五百三十五章 蜀郡捷报第二二六零章 风又起第七百九十一章 隆中第九百三十六章 良宵总是短第一一三二章 心甘情愿第九百七十二章 恍然如梦第一九九六章 海岸线第九百三十一章 钱不能堆着第一一五一章 突厥人的噩梦第八百二十二章 徒劳第一八二六章 小管家第一七三五章 怎么对付尉迟迥第二零七九章 立足辽东第一千六十八章 小人的用处第二三三九章 绝知此事要躬行第四百九十二章 落凤坡第十章 往事(上)第一百七十二章 盛怒第一六零六章 白大褂第十一章 往事(下)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请示第六十二章 平手第一七六六章 势如破竹第七百三十九章 离开的时候第一二八三章 在疏不在堵第一六一八章殿试题目第二二三七章 工部右侍郎第一八五四章 宇文纯,逃!第一三一八章 死国之心第八百八十五章 不会拒绝的办法第二一六八章 安定西北第七十七章 年轻第一一九六章 从夫还是从父第二三五一章 为谁风露立中宵第一三三三章 保证夏收第一五五二章 胜了也有头大的事第一八七七章 刹那犹疑第五百一十九章 鏖战急第一五五九章 比技术更重要的第一二零三章 那是个倔老头第一四六二章 可能会被打第五百三十五章 蜀郡捷报第七百四十章 突进第三百九十一章 可有意见第三百三十章 眼中卿第一九一八章 迁都之念第一三一二章 两大都督第二百二十九章 牵一发而动全身第二二四二章 吐谷浑来人第三十章 谈判第二二零零章 身手矫健第二百二十章 缺口第一五零九章 焕新颜第九百八十七章 妥善安排第二百二十章 缺口第一千八十八章 吐谷浑来客第一四九二章 第一滴血第一四零三章 降职肯定有好事第一二五四章 万事开头难第一一五七章 西北大捷第八百九十五章 进无可进第二三六二章 亲眼所见方为真第三百一十四章 水第一八六四章 强权大汉与分权北周第九十四章 过吴府第三百七十一章 剑指何处第六百零七章 两条计策第一四零一章 宇文述的噩梦第四百六十章 陷阵第一千六十四章 大朝第二一九一章 校尉老孙第一七四一章 粮食,从四方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