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六二章 亲眼所见方为真

实际上也不是尉迟贞实诚,而是她太困了。

昨天李荩忱视察金陵书院等地,自然又堆了不少奏章。陛下回到宫中已经入夜,主持秘书监的阎毗当然不会在这个时候追着陛下让陛下批阅奏章,更何况他手头上还有各部汇聚过来的奏章需要整理,不然陛下明天看什么?

所以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自然就交给尉迟贞了。

小秘书屁颠屁颠追着李荩忱和杨丽华而去。

然后就见证了“一出好戏”。

似乎已经放下所有心结的杨丽华,在那如水的月色下华丽的蜕变,展现出了尉迟贞之前从来都没有在她身上见过的一面。

最后小秘书挤在陛下怀里,问清楚了事情的始末。

杨丽华的心结已经解开,当年的种种,对于她来说也已经不再是深藏在心底的痛苦,不过是过眼云烟,挥之即散。

所以当年的自己在北周皇宫之中和宇文赟的那些恩怨,此时讲起来,没有任何的心理障碍。

虽然杨丽华的声音轻柔、平和,仿佛说的不是自己的事,但是小秘书还是听得不断掉金豆子,最后李荩忱都不得不起身那手帕给她擦一擦。

尉迟贞的眼泪,自然让杨丽华既是心疼又是羡慕。

心疼,自然是因为作为一个善良的姑娘,杨丽华也不希望自己当初那些灰暗的经历让别人跟着一起伤心。所以在平时,即使是对杨妙,她说的也很少,哪怕她知道,自家妹妹实际上什么都清楚。

若不是因为今日心结解开,她也有倾诉的欲望,再加上尉迟贞缠着,这话恐怕也不会说出来的。

羡慕,自然是羡慕尉迟贞、自家妹妹还有陈宣华等小丫头们,虽然也经历了不少风雨波折,但是终归年纪小,浑浑噩噩之下体会不深。等到她们懂事的时候,李荩忱的手臂已经如同巨大的羽翼将她们庇护在下了。

外界的风雨,李荩忱不介意让她们去感受一下,但是绝对不允许她们受到任何的伤害。

尉迟贞心中感慨之下,又拉着杨丽华说了很久的话,直到人都已经晕晕沉沉了,才迷迷糊糊睡过去。至于陛下······这家伙在旁边打着鼾,虽然声音不大,但是足以证明睡得很香。

不过陛下应该还是被打扰到了,所以大早晨起来他就报复性的把尉迟贞给拖了起来,带着小秘书和省亲归来的徐素汇合,直接前往秦淮视察,小秘书根本没有睡够,一路上哈欠连天也在情理之中。

此时骤然插话,倒不是因为太困了。

小秘书和陛下没外人习惯了,有些话就算是不困也会脱口而出。

反正徐素姊姊也是不折不扣的自己人。

李荩忱懒得管三分是真的疼,剩下的九十七分都依靠演技装可怜的小秘书,径直解释徐素的疑问:

“朕身在九重宫阙中,世间风云如何,红尘滚滚怎样,朕终究只能通过奏章去想。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朕更相信自己亲眼所见的这一切。”

李荩忱回首,看向窗外。

不知何时,窗外已经飘起蒙蒙细雨。

热闹的秦淮上,满是呼喊着收衣服、搭雨棚的声音。

“朕亲眼所见,这秦淮之繁华、这人间之热闹,方才放心。”李荩忱笑了笑,“因为这才是朕心目中江南应该有的样子,才是朕心目中大汉百姓应该过得日子。朕看到了,便相信了。”

徐素和尉迟贞都是默然,随着陛下的目光向窗外看去。

船桅如林,白墙黛瓦。

好一番,烟雨江南!

“走了。”李荩忱笑道。

窗外的景象,让李荩忱恍然想起了多年前的秦淮,那是一个夜晚,也是在茶楼中,一幅画卷,觥筹交错。

风云,似乎在那时已经卷动,每个人的命运,也因此交错。

时代,再不相同。

而今再看到秦淮,李荩忱只是一笑。

这时代,已经被他推动着和之前不同。

他也不再是乱世之中的飘萍,而是观天下事,如掌中纹。

徐素和尉迟贞回过神来,急忙跟上。

窗外,多么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象,而现在她们就要走出去,也融入到这太平盛世之中!

尤其是,这盛世太平之中,也有自己的一份努力。

——————————

陈叔慎和沈君高都站在御书房外的屋檐下。

雨下的不大,但是淅淅沥沥的似乎没完没了了。

江南的秋冬时节,便是如此。

久在北方,似乎都有些不适应了。

不过两个人的神情,此时看上去更是多了几分担忧和疑惑。

他们是来求见陛下的,结果却扑了一个空。陛下从早晨就去视察秦淮了,并没有在御书房,只留下一群秘书监的苦哈哈在这里干活。

陈叔慎和沈君高也不好待在御书房里,给秘书监的年轻人们平添几分压力,所以索性便站在门外,看着这风雨,各怀心思。

陛下昨天视察了金陵书院,今天又视察秦淮,是不是明天还要再逛一逛医院和药房?

陛下几乎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内府上了。

外廷当然有危机感。

“来了。”陈叔慎突然说道。

沈君高抬头,可以看到不远处顺着回廊走过来的身影。

陛下带着尉迟贞和杨丽华,一个是小秘书,一个是女官,从制度上来说没什么问题。当然也就是按照本朝的制度。

在前朝,没有内府,女官自然也都没有这么大的权力。

这样的阵容,显然让沈君高打起精神。

内府虽然负责的只是社会上的边边角角,但是随着医院、书院以及各种酒楼、茶楼之类的如同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并且开始直接和很多人的生活挂钩,即使是沈君高他们,现在也离不开医院,他们的孩子也离不开书院,另外平日里没事去茶楼中坐一坐,或者去酒楼之中赴宴,这已经是生活中不能没有的环节了。

沈君高知道,刑部就有不少小子就喜欢往茶楼里钻,茶楼里侃天侃地的风气很得他们这些平日里埋头在书籍堆中钻研律法和典故的小子们放松。

当然,对于沈君高来说,这显然不是什么坏事。

朝廷新制定的律法,正好借助这些年轻人的嘴,向外吹吹风。

不过这可不代表沈君高就会默认内府的崛起。

第二二七一章 丝绸之路第二零五三章 知根知底,真没劲第一六七七章 进英烈堂,咱们不一起第一千四十四章 井轱辘在转第二二三四章 集市第一八五五章 陈王慢走第四十一章 巧合第五百三十五章 蜀郡捷报第一七九八章 消耗战第八十二章 女儿红第二一六四章 长安不见使人愁第一一一四章 侵蚀第二一二五章 教子无方,臣妾有罪第六百二十四章 重点第一八零七章 芳心第二二零二章 破敌先锋第六十七章 强攻第一一二五章 杨坚的应对第二一九三章 金城薛举在此!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灵武是底线第一四八七章 震慑宵小第七百二十七章 不走就好第一一二六章 战云催第二二七五章 外战则内安第五百四十三章 昏招第二三一九章 纵是着了魔第五百一十八章 静与动第九百五十三章 除夕第一一八二章 恍若当年第八百一十四章 请命第六百六十一章 离别第一九一五章 停战的默契第一六二八章 大时代下的每个人第一一四六章 血肉磨坊第二零六三章 御驾临北岸第一八二零章 无事献殷勤第四百二十九章 巴人来客第四百八十章 援军第一六零九章 秋闱,房与杜第二一三六章 大佬们的沉默第二零六七章 壕沟激斗第二三三九章 绝知此事要躬行第二百三十二章 萧湘第一百八十章 军营第一八六六章 这个长史很不错第二二一九章 怎么入城?第九百六十八章 有喜第二二九零章 五,五个?第一百七十二章 盛怒第二十九章 虚实第一二三二章 鸡汤第一八八一章 粮价不稳第一千三十九章 混账第一一二七章 这是运气好第一七九一章 突然有动作的宇文招第九百七十四章 夷陵外第八十七章 借书第二二七一章 丝绸之路第二百七十章 使李将军,遇高皇帝第七百六十章 同时突破第一四一四章 父女相见第八百二十九章 持平第一六四一章 新却月阵第五百三十三章 山外苍天第五百五十一章 已经熟悉厮杀第二一六零章 册封太子第一百八十七章 索要第九百三十五章 进退维谷第二零五四章 持节北方,比肩苏武第一千四十八章 画卷第一九九九章 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第九百零四章 坐下来谈谈第二三六九章 一条咸鱼第二二四五章 牛刀小试第一千四十八章 画卷第一七二六章 赵王,不能见死不救第一百零四章 亲卫第二百八十二章 真正的将军第一百六十六章 不想做尘埃第一四六零章 背水一战第九百九十八章 战俘第一百一十三章 什么样的君王第一四八七章 震慑宵小第一二八一章 稳坐钓鱼台第一百零六章 血夜第七百五十四章 真正意图第二一一八章 陛下之寿三千霜第一六八八章 王轨的去向第九百八十八章 有机会和没机会第一三一三章 有得渔翁之利者第一四七六章 冬风正冷第一七八零章 致命的威胁第一六六九章 这不是胡闹第二零五零章 此间诚意,贵使放心第七百零二章 孔范第三百三十六章 陆之武第一八零二章 随风去第二一五二章 地上和地下第一五一零章 十月的岭南第七百一十章 我要见姊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