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五章 弘农杨氏

汉末南北朝以来,世家众多,而弘农杨氏应该是其中比较奇怪的一个,弘农杨氏起源于西汉丞相杨敞,到其玄孙杨震的时候,达成了“四世三公”的成就,家族越来越兴盛,之后陆续出现了“西晋三杨”、北魏杨播以及杨愔等位极人臣之辈。

弘农杨氏历来以诗书礼仪传家,文武并重,讲究的是刚正浩然之气,所以长久以来家族之中位居高位者少,而在其余各行各业有出彩的人多,家族中还出现过不少将领和文学家。

比如现在站在李荩忱面前的杨素,在历史上就还有“军事家”这一层定义,按理说这样的人不应该出身于一个经文传家的大家族。

因此对于弘农杨氏的兼容并包,李荩忱还是久有耳闻的。

当然钦佩归钦佩,李荩忱当然不会仅仅因为一个锦囊和锦囊上的花纹就彻底将自己当做弘农杨氏的人。他伸手将锦囊递给快步走上来的杨素,而杨素的双手有些颤抖,锦囊上的花纹让杨素很激动。

他如何能不认识这花纹,弘农杨氏家族庞大,一些远房和支脉自然很难认全,所以一旦出门在外,都会用这种带有家族花纹的信物来证明自己的身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对方的敌意,当然在这之后也会互相询问一些家族的事情,否则也不能保证带有家族花纹的信物会落在别人的手中。

因此实际上现在杨素也没有办法真的确定李荩忱就是弘农杨氏的人,毕竟这锦囊也没有谁能够保证不是李荩忱捡到的,不过话说回来,如果李荩忱知道这锦囊上花纹的含义,那么在之前不可能没有一点儿表示,一直到弘农杨氏的人找上门来才懵懵懂懂的将锦囊拿出来。

而如果是李荩忱无意中捡到的话,肯定不会一直私藏在怀中,毕竟这只是一个已经因为年代久远而褪色了的锦囊,除了上面的花纹样式奇特一些之外几乎没有其余的特点。

这只能说明这是李荩忱非常珍视的东西,就算是他不知道这锦囊的含义,却也知道这应该是自己的生命中应该守护的东西。

因此杨素可以确定,就算是李荩忱不是所谓的杨愔的子嗣,也是当时杨家那一支逃难队伍当中的重要人物,毕竟这种代表家族血亲身份的锦囊可不是谁都能有资格使用的,就算是家中的妻妾实际上都没有这个资格,可是李荩忱的年龄摆在这里,除了那个谁都没有见到过的遗腹子之外,整个队伍中没有谁的年龄还能够合适。

尤其是李荩忱出生的时候正是当初杨愔被杀的年份,又是出现在那南北交界的地方,一条条一项项几乎都可以证明李荩忱的身份。杨素才不相信会有这么多没有因果的巧合。

杨素不相信,李荩忱同样不相信,他静静的看着杨素。如果说之前的李荩忱还因为这突如其来的真相而惊讶的话,那么他现在已经完全冷静下来了。

弘农杨氏子嗣的身份固然让李荩忱感到惊讶,但是他现在并不是一个人在前行,所以之后无论做出怎样的决定,都不可能单纯的从这个角度出发。

现在李荩忱更想要知道是弘农杨氏此时找上自己,到底想要表达什么意思。李荩忱才不会天真的以为杨素在来到这里之前没有一点儿谋划和准备。

无论李荩忱是不是弘农杨氏的后裔,弘农杨氏都会想办法和李荩忱联络的,或者说现在的几个大世家都在尝试着联络上李荩忱,南陈的徐氏连徐德言这样的嫡系子嗣都派来了,意思不言而喻。

毕竟李荩忱异军突起于巴蜀,而北周朝堂上争斗的你死我活、南陈则是青黄不接的时候,谁能保证不久之后这天下的主人就不会是这个年轻人的,所以各个世家闻风而动、至少先给自己留一条后路,这是必然的。

当然现阶段派遣人前来联络和探路的主要都是南陈的世家,弘农杨氏这样的北方大族还是第一个。

一旦弘农杨氏和李荩忱达成一些默契,那么其余的北方世家嗅到风声之后肯定不会再傻傻的等着,整个关陇集团内部本来就是一体同进退的,弘农杨氏做了领头羊,后面肯定还有很多人跟上来。李荩忱当然不相信这些家伙能够真的对北周朝廷忠心耿耿,哪怕宇文氏也是关陇集团的一部分。

历史上这些关陇集团的世家不也是抛弃了宇文氏,站在了杨坚这个山东寒门这一边么?

更何况如果李荩忱的弘农杨氏子嗣身份得到证实,那么李荩忱就是货真价实的世家子弟,其余的世家自然会对李荩忱更加信服,并且觉得他会代表关陇集团的利益。

杨素激动的将手中的锦囊放在李荩忱的桌子上,他长长呼了一口气,然后对着李荩忱、更或者说对着桌子上的锦囊、对着那锦囊象征着的顽强的生命郑重一躬身。

片刻之后,杨素直起腰,微笑着说道:“世忠贤弟,能够在这里找到开封王之血脉子嗣,当真是老天待我弘农杨氏不薄!”

开封王是当时杨愔的封爵,此时杨素以“开封王”称呼之,就是在明确的向李荩忱表示,弘农杨氏依旧承认杨愔是弘农杨氏的骄傲,依旧承认杨愔是曾经带领弘农杨氏走上顶峰的人。

显然只有确定了这一步,才能让确定弘农杨氏和李荩忱谈话的基调,这是一个家族和家族的一个成员谈话。

李荩忱皱了皱眉,不过并没有多说,他的沉默也算是接受了杨素这“贤弟”的称呼,当然李荩忱少不了腹诽一句,这个家伙还真是跟自己不客气,刚才“将军”还叫的恭敬,现在就这样了。

旋即李荩忱指了指座位:“处道兄请坐,按年龄处道兄为长,若是处道兄站着,小弟坐着,那实在是有违礼数,小弟心中过意不去啊。”

杨素点头坐下,而李荩忱不慌不忙的说道:“某自小被收养长大,二十年飘零,只剩下这个锦囊可以证明自己的身份,今日终于知道血脉归宿,也算是如愿以偿。”

顿了一下,李荩忱感慨道:“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弘农看看,看看那父辈曾经流血牺牲的土地。”

第六百六十八章 南中的现状第一六二二章 功在千秋第一百三十九章 同予者何人第一九七八章 先连成一片第九百九十四章 死士第七百三十六章 每个男儿的梦想第二百五十九章 好男儿至此(下)第九十一章 陈叔陵第七百三十一章 告辞第一八九六章 叫骂第九百一十一章 入安定第一百八十五章 隐患第八百二十七章 这世道缺什么第一五六零章 新式战船第一千三十五章 冯小怜和张丽华第二三五八章 针砭时弊第一六七七章 进英烈堂,咱们不一起第二二零零章 身手矫健第九十一章 陈叔陵第七十八章 西向第二三零四章 宗教第二三四五章 杨坚:我亏了呀!第二十九章 虚实第三百三十一章 身后名第二百八十七章 步履维艰第七百六十一章 善于将将第一九四八章 徐陵和成都书院第一五二七章 战卢容,火枪对炮灰第三十八章 进山第四百三十九章 这是国战第二一六四章 长安不见使人愁第一四二四章 韩擒虎的犹豫第一一一二章 江陵初雪第二零八七章 邺城在望第二三五七章 广告第一百九十一章 决断第四百一十三章 泸州城上第八十三章 当共饮第九百一十七章 名义第六百六十五章 突击训练第九百七十二章 恍然如梦第一千章 如此星辰如此风第二三二七章 平西三策第一千八十四章 打突厥?第一一九三章 醉生梦死第一二三一章 动脉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招第一九四零章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第一四四八章 元乐尚的目的第一九零二章 战不胜则只能退第九百五十一章 温水煮青蛙第二百八十二章 真正的将军第一百九十三章 敌我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会师灵武第一六零四章 弯路不可怕第一三七一章 宇文氏的去留第一四八五章 白袍和府兵制第一六六六章 引他南下第一五零七章 没有来源啊第一一零一章 吐屯背后第一二三六章 黑暗面第四百三十五章 灯下人如玉第四百九十三章 心有惴惴第一七一三章 又是桃林塞(章节上传错误,补偿加更一章)第一六六八章 海棠承雨(修改版)第一八二四章 扶贫第八百四十三章 头狼和狼群第一五九七章 但愿人长久第二三二二章 陛下的多重考虑第一四六零章 背水一战第七百二十三章 惊起第二二八七章 雪域高原为汉土第九百七十九章 吾非刘玄德第七十六章 淮口第一五一三章 朱崖第五百三十四章 沔水风浪急第二零六九章 未竟全功第五十四章 篝火第一五九六章 把天下收入囊中第七百七十一章 威风第一二九八章 武关道上的流言第二一二七章 孩子的教育第二二七一章 丝绸之路第二百七十九章 人选第四百七十章 猫鼠游戏第一二三七章 世道变了第三百六十一章 援兵抵达第六百三十五章 家大业大问题也大第四百零八章 清晨第一八六一章 陛下,要不改日?第二一四四章 新修订的律法第九百八十五章 没有近战第五百零二章 破胆第一七一五章 打脸,很疼的那种第四百一十六章 杀鸡用牛刀第一九四六章 打扫干净好请客第一百二十四章 题目第一四三一章 黄沙湾阻击战第四十三章 太多第三百八十三章 投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