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章 稍显既逝的笑容

曹孝达当然得改变这种情况。

他是尉迟迥的部将,当然不能给人喧宾夺主的感觉,曹孝达可还想在史书上留下自己的正面评价呢,而且从现实考虑,如果现在和尉迟兄弟出现什么难以调和的矛盾,对于整个襄阳城防有弊无利。

因此曹孝达需要一场战斗来证明自己,一来是证明自己身为实际上的襄阳主将,的确有能力可以引导这一场大战的胜利,毕竟对于所有人来说,如何活下去、如何抵挡敌人才是他们最关心的,而谁来领导反倒是次要。

二来这一战曹孝达也不能赢得太轻松,这样只会显现出来尉迟兄弟的无能,这显然只会让现在已经有所呈现的矛盾势头变得更加明显,最终难保尉迟宽和尉迟顺在手下人的唆使更或者挟持下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

这看上去或许有些矛盾,但是只要把握好一个度,还是可以实现的,比如现在曹孝达就做到了这一点。夜袭击退萧摩诃已经足够证明他的能力,而之后的步步后退以及尉迟顺的配合则也能够证明曹孝达想要在襄阳城立足,没有尉迟宽和尉迟顺兄弟是不可能的,这也让之前一些人的猜忌不攻自破。

因此曹孝达虽然没有占到多少便宜,但是很轻松,而迎面走过来的尉迟顺更是面带笑意。至少今天晚上这一战让他们之前出现的隔阂化解开来。

襄阳本来就是重围之中的孤城,这个时候自然就不能再有任何矛盾,否则都有可能让守军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少将军,”曹孝达急忙拱手,“多亏少将军及时支援,否则这些好儿郎怕都要折损在城下。”

尉迟顺脸上的笑容稍显既逝,他沉声说道:“刚刚收到的消息,李荩忱麾下戴才所部已经攻破了樊城的外城城门,守军退入内城坚守,但是意味着樊城那边快要支撑不住了。”

“这么快?!”曹孝达神情一变,难怪尉迟顺的脸色看上去愈发的沉重。

樊城虽然比不上襄阳,但是作为整个襄樊防御体系的另外一个核心,同样也不是说说而已的,整个城池还分为内城和外城两道防线,虽然现在李荩忱所部只是突破了外城,但是也已经足够令人震惊,算起来这只是李荩忱进攻樊城的第三四天罢了,要知道同样是以易守难攻闻名的阳平关,可是硬生生的阻拦了萧世廉将近一个月。

当然了,在守城的时候,并不只是单纯的城高池深就能够决定一切,兵马素质、将领的指挥等等都扮演着很重要的因素,指挥阳平关防守的是韩擒虎,这个虽然现在还只是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将领,在历史上可是站在这个时代顶峰的将领,所以他的能力自然不用说,再加上进攻阳平关的萧世廉实际上是在发动进攻十多天之后才得到了霹雳车的支援等等因素,阳平关和樊城坚守的时间有很大的差距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这在旁观者看来的很清楚的事情,身为当局者的曹孝达和尉迟顺自然就看的没有那么清楚了,这就意味着曹孝达他们在得知樊城这么快就被突破外围防线之后,只有惊讶,甚至还有无助。

樊城一旦失守,就意味着襄阳面向北方的最后一个通道被堵上,襄阳彻底变成了一座孤城。

之前有樊城和没有樊城的襄阳是不一样的,只不过这种不一样不是对于守军,而是对于援军、对于现在已经四分五裂的北周朝廷,毕竟对于曹孝达他们来说,樊城守不守得住,和襄阳的防守已经没有关系了,双方之间最后的联系——栈桥都已经被切断。

可是对于北周朝廷来说,救援整个襄樊体系和救援一个孤零零的襄阳根本就不是相同的概念。樊城还在,就意味着北周军队就算是千里来援,也有落脚的地方,甚至还可以和城中守军里应外合,让城外进攻的军队不得不撤退。

可是樊城失守可就意味着援军抵达樊城之后还需要攻城,就算是收复樊城,又还有一条沔水阻拦在前。

如此艰难的救援过程,对于很多名将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而且需要大量的兵马、粮草和器械,这对于现在四分五裂的北周朝廷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因此在救援襄阳、尤其是只有一个襄阳城的时候,任何人都得好好掂量掂量。

曹孝达沉声说道:“走,我们抓紧回城,樊城外城丢了,守军损失必然惨重,内城估计也守不了太久,这样我们的防务就必须做出调整,樊城的敌人随时都有可能抵达城下。”

顿了一下,曹孝达环顾四周:“至少今日的主动出击,以后必须要慎之又慎了。”

——————————————-

“李荩忱去见淳于量了?”萧摩诃刚刚走入大营,就接到了消息。这是萧摩诃的亲卫统领陈禹亲自送过来的,显然陈禹也意识到这件事非同小可。

李荩忱在这个紧要关头去见淳于量,显然已经不打算给萧摩诃再多留时间了,当之前李荩忱和淳于量的默契落实到实际,萧摩诃就不得不面对更加严酷的现实。

尤其是今天晚上萧摩诃所部,尤其是最忠诚于萧摩诃的鲁广达麾下损失惨重,萧摩诃甚至都已经没有办法确保任忠的态度,毕竟人中也是一个出了名的老滑头,事已至此,萧摩诃也不能确定任忠依旧会忠诚于自己。

“这是捏柿子找软的捏么!”萧摩诃将这一张纸狠狠地团作一团,丢到旁边的火堆中,当然这句话是骂曹孝达的。显然曹孝达根本没有招惹曾经击败过自己的李荩忱,而是选择萧摩诃作为主攻方向,让萧摩诃多少有些气愤,怎么看都是曹孝达选择了更容易取得突破的地方。

陈禹一时间也不敢接话,而鲁广达身上还带着伤,快步走过来:“末将指挥不当,有辱使命,还请大将军责罚!”

萧摩诃轻轻叹了一口气,脸色缓和了不少,伸手托住鲁广达:“无须如此,今夜一战,安排不当的实际上某。你先好好养伤,军队整顿好了之后,先撤退到城南,某会抽调一支偏师掩护你的侧翼。”

鲁广达顿时抬起头:“可是?”

第四百五十八章 西河渡第八百二十五章 突围第七百六十章 同时突破第一二八三章 在疏不在堵第四百七十七章 李荩忱的野望第七百一十三章 不惜抗旨第二二三一章 什么样的大汉第一二四零章 掂量掂量第六百四十七章 臣以为第二百八十章 名胜第六百九十九章 将军的心意第一二三六章 黑暗面第一百四十一章 如莲第七百二十九章 识时务者第一五零二章 朕的底气第六百四十八章 同意又何妨第一二三七章 世道变了第九百一十六章 缺钱第一三八五章 给尉迟迥的信第一四九四章 江南是江南人的江南第一七七七章 敬酒不吃吃罚酒第四百六十九章 要命的时间第七百三十七章 快第二一零三章 亲守此地共存亡第一百六十三章 画卷第二二九一章 柔情万种第二一七三章 男儿至死是少年第二二九九章 接皇后下班第一五零零章 如何破必死的局第一五六三章 掌握在手里的第二一零六章 登铜雀第一百六十六章 不想做尘埃第一千九十六章 假装没看见?第一四六四章 建康府外有田舍第一七五六章 人非圣贤第七百九十六章 颇有微词第一百六十八章 花落谁家第一一一八章 一份子第六百六十章 典礼流程第九百四十章 小年第一八六二章 如果只是醉酒的话第一九九五章 独孤永业会怀疑的第九百七十二章 恍然如梦第一百零七章 警告第八百八十九章 无准备的仗第二一五三章 大汉自有国情第二一六八章 安定西北第二百七十一章 祭奠第一八六九章 王君当为河东首义第五十五章 来者第二百九十一章 陈叔宝第二三三三章 重返钟离第九百五十九章 新的行政区划第二三六六章 自古以来第一九四五章 裴矩,墙头草的典型吕梁之战——隋唐盛世的滥觞第一五三五章 横山要道第一千九十九章 约定?不值钱第五百四十三章 昏招第一四八九章 几代人的努力第七百一十四章 天将明第一四一七章 老帅的反应第一四零四章 里程碑第一三九一章 最大的威胁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请示第一三二六章 白鹿原上第一百四十四章 嫌疑第四百九十一章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第一七八三章 内城第一九四一章 恭候裴公久矣第一九一二章 早晚会有那么一代人(如约加更!)第三章 邻里第一千零二章 应变第一六四三章 贫富差距第一二九七章 他想要的和平第一一六七章 长处和短板第一七七四章 求生欲极强第一五九五章 路与河第一三二零章 天平倾斜第一二九八章 武关道上的流言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阵仗第二一五三章 大汉自有国情第二二一九章 怎么入城?第二零一六章 各有好消息第三百零三章 看在后辈面子上第一六四五章 合围,司马消难何处去第一九二四章 尔是何等官职第九百一十一章 入安定第二三零三章 内府新的财政来源第一九六四章 战争,近在咫尺第三百一十六章 鱼第一千二十三章 两路进军第六百三十三章 选择哪一边第一三七五章 长安城外第二一九一章 校尉老孙第一百四十章 心思第八百一十五章 淳于家不后悔第一七三六章 杀人先诛心第一四零零章 震天雷第一六零六章 白大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