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二章 边境冲突

“校尉,再往前百丈左右就是漳川郡的地界了。”一名斥候快步跑过来。

“走,去看看。”隆中校尉廖挽催动战马,率先从山坡上冲下去,而追随他的十几名骑兵飞快跟上。

虽然已经是春回大地,但是这沔水边上还是能够感受到呼啸的风中带着的冷意。廖挽是裴子烈麾下的一名校尉,手底下有千余名弟兄,但是军中战马稀少,所以骑兵实际上就只有眼前的这些。

随着春天的到来,谁都清楚一场大战已经越来越近,因此先一步获得敌人的情报已经变得很重要。在襄阳方面不断加强对章山郡、武宁郡等地的试探的同时,处于侧后方的隆中、房陵驻军也开始派出斥候对漳川郡一带进行试探。

尤其是这一次任务,主要目的就是摸清楚漳川郡境内的主要进军路线,意义重大,而且又是越境侦查,因此廖挽也不敢掉以轻心,干脆亲自带队。

毕竟他手下的这帮毛头小子不少还都没有经历过实战,到时候真的闹出来什么意外可就不好收场了。

“校尉你看。”带队的幢将伸手指着不远处的一条小溪,“过了这条河,对面就是漳川郡的地盘,根据我们上一次的探查,就在那边的山后就应该有一个营寨。”

廖挽皱了皱眉,放眼望去,那一座小山并不起眼,毕竟这里也算得上荆山的余麓,高低起伏的山丘有很多,若不是上一次幢将他们正好看到了一队返回的敌人斥候,恐怕怎么也不会想到敌人会有营寨在那边。

“此处不但不引人注目,而且从山坳之中杀出就可以扼住河流,的确是一个险要之地,”廖挽沉声说道,他也是追随裴子烈入蜀的老人了,一眼就看出来其中的玄机所在,“漳川郡的守将任忠到底是一员老将了,有几分本事。”

“上一次我们并没有暴露行踪,否则他们的斥候也不会被我们发现踪迹之后依然大摇大摆的回去,”幢将沉声说道,“所以敌人在这里驻扎的人应该并不多,而且也算不上什么精锐。”

“是不是精锐,我们过去看看就知道。”廖挽笑着说道,“走!”

而当十多名骑兵飞快的卷过小溪之后,廖挽果断的下令下马上山,留下来两三个人看着战马,其余人快步随着廖挽冲上山坡。都是二十冒头的热血小伙子,追随校尉进入敌境侦查敌情,这对于他们来说可是再刺激不过的事情。

廖挽还没有冲上山坡,便弓腰将自己的身影没入荒草中,而身后的将士也有样学样,当廖挽伸手拨开眼前的荒草时候,一个规模算的不大,但是绝对设计严整的军营出现在眼前,更重要的是军营之中升起缕缕炊烟,说明军营不但在埋锅造饭,而且人手应该还不少。

“大概得有四五百人。”廖挽粗略的计算了一下军灶的数量,陈深说道,“还有四五十匹战马,应该是敌人斥候的营地。”

得出这个结论,廖挽更不敢掉以轻心,他出身南陈军队,当然知道军中是有很多个人能力很强的斥候老兵的,若是贸然招惹的话,凭借自己现在这十多个人,恐怕很难全身而退。更不要说眼前的这是任忠的军队,这支队伍也是南陈军队之中颇有实力的,军中的士卒多数都是参与过和北齐、北周的战斗。

而眼前的营寨安排布置,至少说明任忠已经做好了大战爆发之后第一时间阻拦蜀汉军队的准备,这四五百人看上去并不多,但是足够起到预警的作用,而且南陈的斥候也可以在第一时间刺探蜀汉的军事行动。

“我们走,绕过这个营寨。”廖挽咬了咬牙说道。任忠已经将军队推到了这个地方,要知道从这里继续向北十多里可就是隆中,因此廖挽必须得知道继续向纵深还有多少这样的营寨和防线。

士卒们不敢怠慢,急忙向山下跑去。

而这个时候一队骑兵骤然出现在西侧,廖挽瞳孔猛地收缩,心中暗叫一声不好,飞快的上马。

这一队显然是回营的南陈斥候队伍,本来他们还诧异到底是哪一支队伍在营寨门口还得停下来歇息,不过很快就反应过来,眼前的肯定是自己的敌人。

这一队南陈斥候不过六七个人,符合基本的斥候队伍配置,看到对方的人数至少是自己的两三倍,他们也没有贸然前进,而是留下来五个人在原地监视,其余的几个人直接返回营寨通知。

“我们走。”廖挽毫不犹豫的下令,对付着五个人自然是手到擒来,但是说什么也不能被敌人的大队追上。

见到蜀汉骑兵撤退,那些南陈斥候急忙跟紧,而廖挽策马冲过小溪,跃上山坡,十多名士卒紧紧簇拥着他,都很是兴奋。

那几名南陈斥候到了小溪边显然有些犹豫,不知道是否应该继续向前,可是很快从山坳中就冲出来四五十名骑兵,飞快的分左右两路向这边冲过来,显然想要将这些发现了他们情况的蜀汉骑兵赶尽杀绝。

“校尉?”幢将顿时有些担心。

而廖挽深深吸了一口气,心中浮现起一个大胆的决定:“抽掉两个马术好的,你带着他们现在就回去报信,不要去隆中,直接去襄阳,调骑兵过来,某在这里周旋,说不定我们可以抓住机会一下子吃掉这些该死的斥候!”

“可是······”

廖挽瞪了那幢将一眼,幢将只能拱手:“诺!”

看着三个人离开,廖挽抽出自己的佩刀:“儿郎们,怕不怕?”

“不怕!”

“架弩!”廖挽冷声说道。

经过襄阳之战后,骑兵所装备的短弩愈发受到重视,这主要还是因为蜀汉虽然占有了西北马场,但是骑兵的训练绝对不是一天两天的功夫,所以真正能用的实际上还是原来的那些骑兵,因此如何才能提升骑兵的单兵战力也就被提上了日程,短弩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

作为汉中工坊的最新产品,这种参考了诸葛连弩的短弩讲究的是射速和填装的便捷,旨在能够让骑兵在冲锋的过程中尽最大可能施放更多的弩箭,尤其是在对上北周骑兵的时候,这也是唯一能够尽快缩短双方实力差距的办法。

第二三四零章 陛下的心结第一七八六章 放心,有拖后腿的第两千零七章 说好的轻兵呢?第一千八十一章 雄心第七百六十三章 硬碰硬第一一四零章 温水煮青蛙第二一零零章 城门洞开,汉骑入城第二百一十二章 缸中酒第二一八八章 默契的配合第二一七五章 低级的错误第六百零八章 小心为上第六百一十六章 世家兴亡第两千零一章 “如数”,“足额”吕梁之战——隋唐盛世的滥觞第七百零八章 此话当真?第二二一零章 老成的请求第九十九章 旨意第一五一一章 海陆军登场第一三三二章 没有都督的样子第二三五五章 休对故人思故国第一五七三章 天朝上国第一九七四章 甲骑对甲骑第一七五七章 克忠职守,大汉万岁第六百七十八章 邀请同乘第一八九零章 河内部署第三百三十二章 天下事第二二二六章 火器的外传第九百零一章 生死壕沟第一四四二章 阴阳差错第一八四二章 风箱里的老鼠第三百五十三章 城门第二零五一章 陛下在干什么?第一四六一章 不走心的劝降第一八四六章 韩擒虎的杀威棒第一九六八章 某尚未动,尔倒是先来第一三七九章 长安一片月第二百九十章 星暗淡第三百八十四章 人、钱、粮第七百九十五章 添油第九百四十五章 夜戏第二二七二章 昏君第一百一十八章 字谜第二一一四章 大周覆灭,天下一统第二三三四章 万岁第七百零一章 两步走第一四六二章 可能会被打第四百七十六章 死局与弃子第五百六十四章 想的简单第七百九十七章 淳于家的底蕴第二零四九章 可信者,寥寥无几第七十八章 西向第九百八十一章 尴尬的顾觉第六百七十八章 邀请同乘第三十二章 身份第一七九一章 突然有动作的宇文招第六百六十章 典礼流程第二一六六章 安定城外,十里长亭第一九零六章 汾水水师登场第一九六七章 各军争锋第九百七十章 战武宁第五百四十六章 无奈的周琛第一千四十三章 入城第四百二十章 你就是那个鸡第三百三十九章 池上鸳鸯啄翠羽(下)第一千二十章 冷血第一三九六章 老骥伏枥第二零九四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第二十八章 逃命第八百一十二章 顺水推舟第一六五四章 万里狼烟第二零一四章 破城不难,安民难第一千三十四章 新白袍第五百七十六章 透重阵第十二章 接枪第一五八五章 油嘴滑舌的新解释第一七四七章 铁骨铮铮宇文达第三百零六章 雾中峡谷第九十九章 旨意第五百九十四章 有志挽山河第一五一五章 从蛮夷到汉人第六百九十三章 风景不殊第三百七十四章 猎物第二三二零章 舒展的旗帜第一百四十六章 留意第二二八四章 西宁第八百七十八章 长安大第一六七四章 病急乱投医可不行第七百九十四章 乱战第八百六十章 搓背第一九三一章 只惩首恶,不及家人第八百零一章 有点儿怪第一三八三章 宇文忻的建议第二一一四章 大周覆灭,天下一统第一八七六章 汇合白袍,夜袭之计第七百一十八章 迎亲第一二九一章 让牺牲值得第八百六十九章 萧家的使者第四百一十四章 气运第二一五四章 务实的思想第五百六十七章 战溪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