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节 克什米尔之鹰(三)

惇有取胜的战争协议上签字!”

…………

在部队分工中,陈武是先锋,夏侯惇坐镇中军,韩浩护送后队的粮草和物资。

帝国军的后勤力量甚众(没办法,咱帝国就是钱多),本着“鸡蛋不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原则,物资分散配给,往往每支部队后面就直接挂上了补给队,但大量物资还是依*后队,后队之中又分成若干小队,以保证供应。

部族的的打击落在后队上,他们精心选择一段路,进行攻击,让帝国军措手不及。

那天上午,太阳刚出来不久,我们的驮队上路了,这是一支运送粮草的队伍,大部分是帝国服兵役的民夫、雇来的本地山民赶着驮子,大部分是毛驴,领队的正是韩浩(他自嘲自己是毛驴队长,不过也无人笑他,在皇帝的有效教育下,大家都知道后勤的重要性,将军们经常轮换去护粮)。

昨夜十分走运,是在一个平坦的盆地里扎营,今天上路是往高处走,道路渐渐变得崎岖难行,驮队被拉得长长的,前面警戒部队已经上到半山中,后面的驴子才刚刚过山脚,韩浩行在队伍中间。

突然,轰隆一声巨响,前方山崖大面积滑坡,将道路堵个正着!

接着,从山顶处飞下一个醒目的火罐,准确地砸中了一匹运粮的驴子,“砰”地清脆一响后,熊熊大火燃烧起来,随即向四处蔓延,滚滚的黑烟升腾而起。

一个接一个火罐扔下来,队伍大乱,驴子惊慌失措地乱叫乱跑,被火烧得在地上打滚,许多牲口惊到跌下山去。

帝国人员则按照作战手册规定,放弃驮子,贴着山壁,以避火焰,大部分人都平安无事。

到处是火,混乱中有人失足,也有人被火烧着,痛得大叫!

一个火罐就在韩浩面前碎开,火焰流了一地,火势凶狠旺盛!灼热的气浪,刺鼻的味道让韩浩吓了一大跳:这……这不就是石油吗?

吃惊之余,韩浩倍感愤怒:“情报局那帮狗娘养的,不是说这儿没有石油吗?”

说真的,人炼的火油、油脂还不放在将军们的心上,可是如果真是出产石油,那可令人忌惮,因为来源是源源不断的。(后来帝国军回到Nagimali城中,将赞普捉来怒骂一通,赞普撞天屈道:“我们与部族交战,他们从来没有使用过大军所说的‘石油’啊!”一经调查,果真如此,贵霜军远远弱于帝国军,部族根本不需要用此杀手锏)

很明显,韩浩的猜测不错,火罐就象不要钱般砸下来,烧得帝国军焦头但不烂额。

部族人似乎是手下留情了,他们是顺路将火罐砸下来,不是全面开花,给了帝国军逃避的时间,以至于一些胆大的军官,就象交警处理交通事故一般,指挥人员依次逃跑或者贴壁闪避,人员损失是有但不大,多人受伤,毕竟火罐子一爆开,在此范围谁都逃不了,其中包括倒霉的韩浩。

只是一部部驮子被火吞噬,大部分物资被烧个精光而帝国军根本无还手之力。

这天,不止韩浩的后勤队,还有数支后勤队受到打击,帝国军的补给立即变得糟之又糟,严重匮乏。

倒霉的事情向来一来就来上一堆,从帝国军的出发点到阿卡神山急行大约三天半的行程,但遭遇阻截,陈武的先锋队足足用了十天功夫才望到神山的影子,但仅仅望望而已!

在一处两山夹路的位置,当着帝国军的面,部族将在山崖积蓄多时的石头尽数扔到路上,彻底地封住了前行的道路!

陈武并不气馁,爬到石堆上,仔细检查,认为尚有可为之处,遂发动军士搬走阻路石头。

帝国军的传统,都是军官带头上,陈武贵为将军,同样不例外,亲自动手搬运,一人干两人的功夫,根本不顾身体,结果就在当晚出鬼。

那是下半夜时分,部族人十分好心地来唤帝国军起床/得漫山遍野都是牛角号,“呜呜声”吵崩了天,陈武匆忙披衣起床,被冷风一吹,不由打了二个喷涕!

发觉没事儿,他亲自检查一次哨位后才回帐休息。

第二天一早,只觉得脚软身倦根本起不得床,呼吸困难,先前铁打也似的人动弹不得,勤务兵一摸他的额头,吓!好烫也!

于是惊动诸人,军医一溜烟地冲进来,诊治后确定无疑“高原病”!

针对此病,帝国军医大学开发出了一种中药制剂,成分有党参、沙参、当归、丹参、金果榄之类,效果还不错。

而山民的秘方,则用上藏药中紫、唐古特青兰,狭叶红景天、冬虫夏草等,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后果。

赶紧用药,然后军

好的医疗方法就是将陈武转移至低海拔高原或返回平容易好。

前军副长官即时按军队条文要求接过指挥权,下令将自己的将军火速往下运,全然不理会陈武的抗议。

听闻道路被堵,前军主将生病被送了下来和后军遇袭、后军主将受了轻度烧伤但拒不后撤的报告,夏侯惇倍感烦恼。

恶劣的自然环境,从天而降的攻击,有力无处使的窘境,令人真是窝心。

没了脾气的夏侯惇不得不接通了与主帅贾诩的的“全息形象”,向这位大人报告了难堪的前线状况:“我军杀敌无,损失了二千五百人的兵力,其中一千七百有或轻或重的高原病,另外八百人中有二百因为失足或者被击中致命处而丧命,剩下六百人多是带伤。”

夏侯惇告诉贾诩道:“他们崇佛,不喜杀生,我军主要是非战斗减员严重,就连陈武也不得不下送,不过目前他的状况良好。”

“敌军采取与我军从不接触的作战方案,他们的装备很差,弓箭不能穿透我军铠甲,也很少带甲,但是他们拥有石油,来源还是个迷……”

说出来令贾诩十分震惊,要知道,用上石油,在狭窄的山路上投放,那就是“滚汤泼老鼠——一

他严肃地问道:“夏侯将军,你认为我军还有取胜的可能吗?”

夏侯惇精神一振道:“启禀元帅,有!”

他滔滔不绝地道:“依照陛下对付‘游击战’的圣论行事,经过下官的参谋处策划,我军动用二十万人,采取步步为营、多处拉网、全面控制山区山头山岭的办法,当可击破部族区!”

宾果!绝对没错,问题是可行吗?

作为帝国核心人物,贾诩完全清楚皇帝的大战略,帝国的大敌不是部族区,而是西面的两个大国!在这样情况,若是采纳惇之意见,得益却少,岂能为之?

他断然道:“我们没有多余的兵力,除了克什米尔,还有其它不少不服王化的部族区,如果一个个打过去,根本不可行。所以,夏侯将军,我授权你,与部族再行谈判,达成和平协议!”

夏侯惇不禁愕然,心有不甘,但上令下达后,只能听从。

贾诩不过是定下了一个方针指向,具体的实操则是他的幕僚们制订方案,与惇之部属进行协商,由夏侯惇执行。

与部族人打下去,战术上绝对可行,毕竟帝国的实力摆在那里;战略上却是失败的,花费大量人财物,得来不多的人口和一大堆吃不得的冰山,外快则是一堆亮晶晶的石子,怎么看上去都是吃亏,最主要的是它占用了庞大的资源,影响到整个大战略。

与部族达成和平协议,在政治上有自杀的倾向,如果帝国官僚们知道帝国军打破了至尊的皇帝陛下的“实管”大方针,只怕一大群人嚎叫着要拧下某个人的头吧,贾诩微笑着想。

他追随自己皇帝这么多年,完全清楚皇帝“大局观”之好是其他人望尘莫及的,皇帝做事喜欢简洁明了(不说废话,脱了衣服就上),赏罚分明,这样的RP令贾诩不必要一系列的运作,将责任推卸给别人,如果他真的这样干了,能够在官僚面前过关却必被皇帝看低。

得到了具体指示后的夏侯惇派出使者,打着白旗,寻找部族谈判。

部族很快有了回音,族长古杰兰愿意和夏侯惇举行高峰会议,地点就在堵路的那堆石头上。

时间选在清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侯,大家见了面。

出人意料的是号称“克什米尔之鹰”的古杰兰族长极为年轻,看上去不到二十岁,甚至有些文弱,只是他的眼睛射出了睿智的光芒,他穿着传统的部族衣着,头发却是极其少见的小平头而不是部族常见的包头。

古杰兰也在打量着夏侯惇,那是个极其强壮的军人,仅有的一只眼睛凶气四溢,压根儿没有受到前阵子那些乱七八糟事儿的影响。

看着这个独眼军人,古杰兰不由一征,更加坚定了自己心中的某些想法。

两人各按彼此的礼节向对方致意,令大家都感到欣慰的是大家都很真诚。

古杰兰是向夏侯惇背后的庞大势力致敬,夏侯惇则感谢古杰兰对他的孩子们手下留情。

军人不尚空谈,夏侯惇直接了当地道:“你们用你们的实力赢得了我们的尊敬,我们需要和平!”他的话由翻译转述了。

说着这句话,夏侯惇浑身不自在,毕竟对于一位喜欢鲜血胜于喜欢美酒的人来说,说出这句话是多么奢侈的事。

帝国时期,“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训令深入地浸入了每一个军人的细胞中,不论你资历多高,功劳多大,如果是有意违反军令,除非你违反军令的收益可观,否则你的下场就是被勒令

役,军队不会容许不听话的人。

所以尽管夏侯惇不喜欢贾诩的那条命令,但还是试着与古杰兰达成协议。

古杰兰说话很和气,可是夏侯惇发现他的立场一认定下来,就象冰山般屹立不动。

夏侯惇则显得咄咄逼人,进攻进攻再进攻是他的本性。

大家都有达成协议的愿望,但也各有各的难处。

于是,谈判正式展开,大家就在石山上,视野相当开阔,可以遥望到白雪覆盖的山峰,山下的峡谷里,一片翠绿的草场,看上去鸟语花香,一派和平景象,而正在交涉的两位首领,也努力地达成协议,一个过得去的和平协议。

表面看上来是两个人的事,实际上古杰兰得和他的长老们商量,还得说服一些顽固的长老,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相比之下,夏侯惇则舒服多了,他的副手和参谋们是来帮助他而不会扯后腿,每天晚上绞尽脑汁帮他寻找对手的漏洞,做他的大脑为他搞定谈判的中心思想。

唇枪舌剑的激烈处,并不亚于战场上的血肉交锋。

更幸运的是,夏侯惇曾经进入过黄埔军校的“高级战略班”培训过,并取得了结业证书(如果没有证书者不能再回部队),对于谈判有点心得,加上一帮人帮助他,就勉为其难地担纲。

为了显示诚意(更主要的是补给不上来),夏侯惇将大部分兵力后撤了,每天他们就登上石山斗嘴皮。

谈判讲下去,就不是两个人的事,加入谈判的人逐渐增多。

郎有情妾有意,达成的协议如下:

一、部族区承认皇帝陛下的统治,在部族区,皇帝陛下是最高统治者,挂他的像升帝国国旗;

二、帝国给予部族区相应的资助金额,帮助部族区改善生活;

三、部族区取得内政、宗教、法律、武装的管辖权,帝国允许“部族高度自治,部族人自管部族区”,帝国不得干涉其权利的实施,不可轻易派人进入,帝国可在部族区设立了办事机构,与部族首领协商解决问题;

四、部族与帝国进行划界,部族百姓当进入帝国实际辖区后,即全面受到帝国管辖;

五、部族区内的资源,由帝国与部族首领签定合同,合作开发,例如阿卡神山的绿宝马,古杰兰承诺帝国商人可以进入开发,前提是必须尊重部族的宗教信仰,并且按部族区的税率交税;

……

协议的最后是大家都以美好的愿望,争取最终让帝国在部族区取得实管。

求同存异,双方都作出了很大的让步,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象帝国方面,有史以来第一次不谋求“实管”而是虚的管辖,但争得部族承认皇帝是他们的至尊,同时能够派人去开发部族区内的资源,这是一个好的开始,有接触之后,以后再使水磨功夫慢慢来。

以部族方面,他们保持了他们的独立性,还得到一定的金钱资助(其实是帝国抢着送钱,别把帝国当成冤大头)。

双方协议如此,要解决的就是大家在地图上划出辖区,结果帝国大获全胜,最好最肥的土地,如平原、河谷之类全部划给了帝国,交通枢纽、重要河流也在帝国手中。

并不是古杰兰高尚,他说服他的长老们如是说:“不要激怒帝国,真的全面开战,帝国或许会破皮流血,但我们则是灭族之灾!我们把最好的东西给了帝国,就象盗贼不会打穷人的主意一样,如果帝国还想进一步吞并我们,就得付出惨痛的代价,何苦来哉,我料帝国必不会取此下策!”

作为“克什米尔之鹰”是站得高,望得远,他的目光之远大令人很怀疑他的出身,他真的是一个山里之民吗?

经过了十天的谈判,最终达成协议,夏侯惇报请贾诩批准,很快也得到了批准,贾诩以特命全权大臣,领钦差大臣关防的身份,授权夏侯惇在协议上签字!

签字之后,夏侯惇带了三分痛苦地道:“这是帝国将军第一次在没有取胜的战争协议上签字!”直到若干年后.夏侯惇一直都没有原谅自己,为了洗脱这个罪名,他在日后的大战中极为凶残,意欲用滚滚鲜血洗清他的名声。

错了!不止是他,还有几个帝国将军,也与多个部族区签定了类似的文件。

而这样的文件,不可避免地引发了帝国中央官僚的愤怒,一时间,弹劾贾诩的奏折雪片似地飞进了皇宫中!

一个个刺眼的文字:“文和无能,丧权辱国!”“丢尽了帝国的面子!”“不顾陛下的期望,违逆陛下‘实管’的圣论,大不敬也!”更激烈的有“杀贾诩的头以谢陛下和国人!”……

一场政治风暴,就象高高的喜马拉雅山的雪崩,骤然来临。

贾诩,他能够扛得住吗?

第17节 割麦之战第9节 激战西喀斯镇(一)第36节 新野绞肉机第33节 天潢贵胄第25节 立国琐事第27节 扑克牌之黑桃8第90节 索福伦妮雅之野望(二)第23节 战争风云第24节 先锋曹洪第72节 邪恶皇帝第46节 准备好了架空小说硬伤大检讨第48节 辛巴德历险记之绿钻(一)第23节 妾心为君而动皇帝下西洋之曲第28节 走亲戚(三)第23节 一串珍珠(一)第44节 终结者I-----终结神庙第9节 第一天当太守第34节 建业琐事(四完)第37节 名将之路(二)第15节 吞并日耳曼(十一)第38节 呆在建业第12节 高峰会议第23节 皇帝当强盗(四)第4节 吃荆州菜第51节 帝国的聚宝盆(四)第49节 炮制高句丽君臣(二)第15节 大战略第20节 上天朝圣第49节 辛巴德历险记之走在贵霜第67节 神风不神第36节 琴采丽薇雅的一天(二)第52节 猛将兄第29节 万里烟海度若飞(三)第51节 朕来沟(一)第59节 泰西封见闻第9节 激战西喀斯镇(一)第19节 强抢民女第8节 吞并日耳曼(四)第23节 战争风云第6节 吞并日耳曼(二)第20节 回马神枪第5节 天时到了第1节 波斯山陵崩现代靓丽的波斯美女第65节 罗马内乱(二)第26节 建业开埠第12节 克什米尔之鹰(二)第7节 前哨战第44节 三国英雄奥运会(一)第66节 赵云于吉的任务第68节 发罗拉城的元老第39节 公主入宫(一)第28节 人渣皇帝第56节 张老师的典型战例(二)第43节 前台后方第70节 夫人英明第31节 日耳曼好时光(二)第59节 我为旧城改造而来(一)第7章 第十节丰都鬼城的十八层地狱第8节 试探与准备帝国的聚宝盆二第12节 又一单工程第72节 搅屎棍第49节 中垒堡之战(三)第4节 入仕第65节 终极情趣(三)第45节 南洋终局的感慨第12节 至强洗脑第35节 屠光北极熊祖宗(一)第37节 门神、封神第10节 鬼城丰都第59节 泰西封见闻第3章 说明第24节 印第安之王(二)第53节 张老师的典型战例(一)第32节 三国英雄的黄昏(四)第15节 万事俱备第15节 在风暴中……第26节 山中捉鹿第47节 南洋公猴子绝种第37节 何为极乐?第14节 两军议事第54节 插曲:违令作战第42节 别墅外的野餐第5节 有人欢喜有人愁第7节 张辽威震消遥津第39节 皮洛士式胜利第32节 公鸡跑进母鸡窝(三)第15节 在风暴中……第36节 新野绞肉机第5节 路途第16节 你有锤头,我有人头(二)第13节 吾国民为先第39节 伟大的事业第15节 你有锤头,我有人头(一)第19节 孟获之死第52节 辛巴德历险记之厄运星第4章 17节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