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零章 扶上马送一程(二)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发声……霸气啊,殿下还不到八岁吧?就写出如此诗句,这是王者之风啊!”

“哈哈哈~~谁不知道东林搞这个征文是想挑战金陵日报?可是结果呢?满满两个版面,数十首诗词,都在殿下这首七绝面前黯然失色。”

“这位兄台,你用词不当啊。这不叫黯然失色,而是尽皆臣服。”

“唔?有道理有道理。这两个版面的其他诗词,在殿下这首七绝面前,不都是如同看到一代英主后瑟瑟发抖的臣子么?哈哈哈,我大明真是苍天庇佑啊!”

时间来到三月十五日,大明南直隶、浙江、江西、湖广四省八成以上的州县,都出现了东林日报的身影。

这当然是方山杂货铺各个分店的功劳。

镜子、玻璃、眼镜、座钟、各类烟花爆竹以及香皂、蜡烛、果酒等商品都有极高或者较高的利润。而且由于得到了各地锦衣卫的大力支持和保护,大明这个时代经商最大的成本:打点各路好汉官爷这一项,对于各个县城的方山杂货铺是不存在的。所以,一方面是利润高,一方面是支出减少。故而方山产业园可以承受在各个县城开设分店的成本。

事实上,现在各个县城的方山杂货铺,除了卖东西赚取利润之外。也拥有着江南四省最大、最快捷乃至最安全的物流、通讯渠道——锦衣卫的消息渠道,比普通的驿站是不是要可靠得多?

这也是东林书院不得不捏着鼻子和太孙殿下合作的原因。

文人好名,这是古今中外相当一部分文人的通病。这东林书院里的文人们,那就更是全都如此,无一例外。

要求名,在这个时代,办报是最快见到成效的了。可是这报纸办出来了,要想卖的广,让更多的人看到。抛开报纸的质量和售价不说,这物流渠道才是最根本的东西啊。就譬如说现在大明这两份报纸的头版吧,都是刊载国家大事。本来东林在这方面比起皇太孙就缺乏消息渠道了,若是物流还跟不上,你报道的都是人家半个月前刊载过的。那谁还鸟你?

所以,虽然知道完全依赖竞争对手的物流渠道是个极大的隐患,但顾宪成、高攀龙等人还是捏着鼻子认了。非止如此,他们还得恭恭敬敬的把朱由栋抄来的那首七绝给安排在七版的正中间位置。这一版的责编薛敷教还舔着脸做了一番点评,很是柠檬味的赞赏了一番。

看到这一切的朱由栋也有点吃惊:谁说东林党人都是一根筋的?涉及到他们自身利益的时候,也是很灵活的嘛。谁说东林党人都是道德洁癖患者的?跟小爷这样的大魔王合作他们也是能做到的嘛。

就这样,双方一起共用发行渠道,相安无事的和平到了这一年的六月。

东林书院。

“存之(高攀龙),这不是真的吧?”

“哎,虽然很不想承认,但这就是真的。”

“这怎么可能?三月报纸的销量还有一万三千份,怎么到了五月就只有五千八百份了?”

“叔时(顾宪成),总之一切都是愚弟这个总编做得不好。愚弟愿意辞去这个职务,把责任担起来。”

“存之稍安勿躁。你这几个月的辛苦,我们大家都是看在眼里的。这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该不会是方山杂货铺对两家报纸的销售区别对待吧?”

这话说出口后,顾宪成的老脸也禁不住红了一下:其他州县不好说,至少在无锡,方山杂货铺对两类报纸都是放在一个地方统一销售——不做任何诱导性推荐,凭君自行选择。

至于其他州县。呵呵,东林日报是江南士绅与太孙殿下争夺舆论的重要阵地,各地士绅嘴上不说,其实关注得很。若是方山杂货铺真的对两种报纸区别对待,那这些各地的地头蛇还不马上抓住这一点对金陵日报大肆攻击?

可是这几个月来,哪怕最挑剔的士绅,也对方山这边的公平挑不出任何毛病来。

东林日报在这几个月的竞争中逐渐的败下阵来,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一个:内容不接地气。

应该说,东林书院的这些君子们都不笨,都从金陵日报当中看到了很多东西。为了和金陵日报争夺销量,他们皱着眉头的去写志怪类小说,咬牙切齿的学着用白话文发表时评和杂文。可以说,为了让更多的人接受他们的观点,他们真的是做了很多在以前他们自己看来都有辱斯文的事情。

但,到底是官宦、士绅和一众心高气傲的天之骄子的结合体。这样的群体,无论怎样努力,比起朱由栋以及他手下的落榜秀才、白首老童生、在民间摸爬滚打多年的胥吏之子们来说。在接地气方面,东林是绝对比不上的。

金陵日报最大的优势当然是有朱由栋这个穿越者,现代而成熟的营销、管理方式,让金陵日报的成长过程完全没有适应期,直接拥有了成熟的办报理念和销售方式。

而且朱由栋可没有东林那群君子们又要什么什么,也要什么什么的扭捏。都办报了,还不让登广告?而且这是大明啊,秦楼楚馆是合法而公开的存在,为啥不能让她们也来登广告?广告这玩意儿是报纸生存的主要资金来源不说。而且老百姓确实也有要看广告的需求啊。

至于说射雕也好,神雕也罢。那是迅速积累人气的加速器。有,金陵日报的发展速度会加快。没有,在当前娱乐方式极为落后的明代,金陵日报也会缓慢的达到很高的程度。

总之,在这场报业竞争里,拼销量?东林本来就没有赢的可能。

在今年三月的时候,很多背后站着当地士绅的酒楼、秦楼楚馆什么的,还要组织本酒楼供养的说书先生先读东林日报,再来读金陵日报。很多州县的地方官,除了按照太孙教令在本衙门外的报刊栏张贴金陵日报之外,主动的贴上了东林日报。可是三个多月下来,还坚持每日朗读东林日报的酒楼已经不多了:人气全垮了啊,在到底是维系与顾宪成这样退休官员的友情、为本群体争夺舆论权和自己产业赚钱上。绝大多数士绅诚实的选择了后者。

各地州县的报刊栏也慢慢的把东林日报给取了下来:酒楼里的市井小民不爱听东林日报倒也罢了。便是能够独立识字的读书人也不爱看!他们在给本地主官的意见里非常清楚的说明:明府大人,与其张贴东林日报,不如多贴一份当日的金陵日报,方便更多的人观看!

这样的窘境,直让各地士绅们对东林书院这群君子们,有了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感觉。渐渐的,各地士绅每月的资助也明显减少,不少士绅干脆说家中贫寒,前次的赞助已经是倾尽所有云云……

总之,这场报业竞争,只花了不到四个月,就要彻底见分晓了。

这就让东林诸君子感到不寒而栗!

第五四零章 奥斯曼的反击第六一八章 大明主力登陆第一七六章 宿命的萨尔浒(六)第五七二章 皇子的新老师第七六四章 此乃亿万一心第二三六章 选妃并不简单(一)第二六一章 大坂的夏之阵(七)第七四零章 不能再争国本第五九六章 纸币为时过早第四五二章 帝国灭联盟立第三五四章 宗教战争开始第一四七章 暹罗国的消息第一九一章 行百者半九十(二)第四十三章 打脸就要打痛(四)第七五九章 大明的内燃机第四一六章 平成废宅跑了第六四一章 皇长子的婚事第七九六章 枪口顶在脑门第二十六章 原始资本积累(一)第一一三章 东林也要办报(二)第二十八章 原始资本积累(三)第三六四章 众狗听令出征第三六七章 开阳御驾亲征(二)第一四二章 厉害的二当家第十二章 孤的元从班底(四)第八十九章 国家根基已朽(一)第二七二章 丙辰会试黑幕(一)第七二三章 如何扩大内需第二十章 有的人欠收拾(二)第三九三章 无敌朝阳群众第四二三章 先制定劳动法第五二二章 小吏也有巨贪第七八三章 毕其功于一役第四六六章 开阳援助天玑第三八七章 登陆地点选择第一三七章 岛津欲寇琉球第二三四章 历史未能重演(五)第五一八章 奥斯曼的应对第五五七章 独立军上高速第三四二章 海上决战想定(二)第四九二章 易普拉欣的信第四七三章 晋商开始转型(二)第七五三章 西路军的统帅第四四四章 藩王们的反应第三二三章 巨人开始觉醒(二)第四六四章 暴怒的朱由栋第四十五章 打脸就要打痛(六)第七三四章 曹变蛟的夜袭第五五二章 欧盟需要停战第六七五章 将帅们的调整第三章 大家都是戏精第一零四章 真是时不我待第五二五章 各有各的想法第七六三章 临阵科技突破第五四八章 继续开发东北第一一七章 东林也要办报(六)第七三二章 又见声东击西第七零七章 没有人是白痴第六四九章 政委们的威力第一零零章 我们的海贼王(二)第八十九章 国家根基已朽(一)第五七二章 皇子的新老师第一三四章 家事也是国事第七一三章 周遇吉的奇袭第五五三章 索科利的父子第三十三章 原始资本积累(八)第一二零章 扶上马送一程(二)第二七八章 太孙赈灾方案(一)第六六一章 贵公子的改变第二零九章 玉衡摇光结盟(一)第三零五章 开台王的策略第五七七章 农业未雨绸缪第五二九章 莫里斯再上线第七五八章 鱼饵已经放下第三四四章 东海上的决战(一)第三三七章 破军星的后手第五三八章 所谓民意反噬总设定(看前一定要看)第三七四章 阻击与被阻击第四六八章 新时代的改变第七六七章 大海战的序幕第四十一章 打脸就要打痛(二)第五零三章 军事命名规则第七四七章 穿越者的成就第三二一章 女真人的选择第二零四章 工作要有重点(一)第六八一章 大明朝的应对第七零四章 不速之客又至第五八二章 易普拉欣妥协第四四零章 理学摇摇欲坠第七二九章 这是一个憨憨第六四五章 苏伊士开通了第八十五章 丁未的进士们第五五五章 利益才是永恒第五六一章 造反专家抵达第七五三章 西路军的统帅第四三七章 追击其实不难第一零零章 我们的海贼王(二)第一五九章 大金今日竖旗第三四三章 日本人的脑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