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五章 殿下的新玩具(三)

“MD败家子!炮弹不要钱啊?用得着全舰队齐射?轰个几炮震慑一下不就行了?一群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的夯货!那一船的银子都沉了,损失多大?至少五千两!”

六月十一日,接到打劫,呃,接到缉私成功消息的曹三喜兴冲冲的从南京飞驰而至。但在详细了解当日海面上发生的事情后,原本笑意盈盈的曹大掌柜马上翻脸,劈头盖脸的朝着李国助等人一阵咆哮。

由不得曹三喜肝火旺啊。

大凡成功的商人,对金钱都有着天生的敏感。这一点在曹三喜的身上表现得尤为出众。

虽说他现在不是老板,只是朱由栋私人的财务总管。但就算那不是自己的钱,又有哪个财务管理人员不想看到自己的账册上总是有不断的结余,不喜欢账册上的余量越来越多?

在后世的医院里,几乎每一个财务科长都对那些效益差,甚至要医院倒贴的科室冷眼相对。一旦有机会向院领导进言,往往就劝说院领导把诸如儿科、急诊这样的科室给缩小规模甚至裁撤掉。虽说院领导出于社会责任以及更多的原因,绝对不会采纳这样的意见。但毫无疑问,这样的财务科长才是合格的。

换到曹三喜这里,他对红河实业、方山杂货、木邦玉矿这样的部门那当然是极为喜爱的,对这几个部门的员工和负责人也总是笑嘻嘻的。但是面对方山学校、方山实验室负责人的时候,倒不一定没好脸色,但这两个部门的员工也别指望曹大掌柜对你有笑脸。

本来前些日子,金陵日报也是曹三喜冷脸相对的部门。但在金陵日报开始盈利后,虽说每月送来的结余不多,但只要不让他倒贴钱,金陵日报的总编张以诚来办事的时候,他都可以做到在门口恭迎并且亲自上茶。

总之一句话:能给咱们这个团体挣钱的,好汉,俺佩服。总是导致亏损的,虽说限于殿下的高压不得不支付各种款项。但好脸色你就不要想了。

不过呢,方山学校也好,各个实验室也罢,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明显的感觉到,曹大掌柜虽然对他们还是没有好脸色。但比起以前却要好得多了。

因为曹大掌柜有了更新、更大的怨念对象——长沙造船厂。

前文所述,这个时代的长江出海口还没有形成陆地面积达到1000平方公里的崇明岛。有的只是崇明沙、长沙、三沙、南沙四个面积约莫30-50平方公里的沙洲以及更多的小沙丘。在这四个主要的沙洲里,长沙的位置是最好的:它被其他三个大沙洲从北、东、南给环绕了起来。而面向陆地的西面水深高达15米以上。实在是上天赐予的深水良港。所以,在拿到这四个沙洲的控制权后,朱由栋把新的造船厂给建设在了这里。并迅速的招募了上千名造船工匠——前期是修筑港口设置和船台,待得图纸定型后就直接一口气上了十艘战舰的修造。

于是曹三喜就彻底郁闷了。

现在曹大掌柜的收支情况是这样的:在扣掉各路股东的分红以及红河实业、方山杂货、金陵报业的成本后,南华宫这边每年的各项收入相加,接近二百万两。

支出方面,方山学校目前的支出是四万两左右,随着每年新增一千名学生以及由此新聘的教师,学校这边每年的支出会增加一万到一万五千两之间。虽然投入在持续增加,但曹三喜知道这是朱由栋的根基,再加上这支出是可控的。所以意见并不是很大。

方山实验室的支出方面,在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全年尽亏四十二万两。预计三十六年亏损会达到五十万两。虽说亏损巨大,但实验室在去年拿出了量产的磺胺和硝酸甘油含片,市场反应极好。方山杂货铺的利润也由此得到增加。而且今年上半年以来,青霉素的人体试验也有极好的疗效,一旦上市肯定是大赚特赚。再加上万历三十五年实验室还鼓捣出了新的镜子(银镜反应)、座钟,钟表小型化也取得了成绩。所以,方山实验室明面上巨亏,但曹三喜心里清楚:没有方山实验室,红河实业和方山杂货根本就赚不到钱。因此,他虽然表面上一再对徐光启、吴有性等人的款项申请各种不满,但实际上拨款还是爽快的。

此外,木邦那边是可以赚钱了,但是辽东宽甸那边还是得不停的扔钱,随着手里的逐渐宽裕,花钱一贯大方的太孙殿下已经把对宽甸的资助,从每年十万两提升到了每年二十万两!

不过,这二十万两在曹三喜看来还是该给的,毕竟跟着太孙这么久了,也学到了很多新东西。知道东北边防始终是维系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有了这样的认识,大掌柜再怎么吝啬,这一块支出是绝对不会省下的。

而最近最让曹三喜不爽的就是这个船厂和舰队了。

本来在曹三喜看来,海贸上的利润是很高的,也该去分一杯羹。但是殿下您是太孙啊,您直接出面在月港那边搞一堆船引过来还不容易?既然已经招揽了李旦、颜思齐等人,在有了船引后,将就李旦这边的海船直接出去跑不就行了么?为啥还要重新打基础,修建港口、船厂并新造大船呢?

现在,李国助带来的一千多人,以及新招揽的五百多水手,一千多造船工匠,还有为崇明沙、长沙等诸沙洲的军人、工匠提供各类服务的后勤人员,前后累计已经有了四千多人。太孙殿下规定,这些人的吃食、衣物都由南华宫提供。故而,这些人一天到晚人吃马嚼的,每个月都要尽亏近五千两白银,这一年下来就是六万两。

吃饭穿衣都是小事,关键是这里面的军人要领军饷,工匠要领工钱。而且太孙殿下大手大脚的毛病从来不改,又把这些家伙的薪资定得极高:李国助这个游击每月军饷250两,最下面的普通战兵每月都是二两。而工匠呢?葡萄牙来的造船师每月也是250两,最低的学徒也是每月一两。如此算下来,这些人的薪酬一年又要尽亏好几万两!

这还是这些丘八不出海坐着就能领这么多钱呢,按照殿下的规定,水师官兵出海一次就有补贴,补贴按天数计算,每天每人半钱。生病了包治,阵亡了抚恤……一年下来,又是几万两。

去年做船舶试验,花费近三万两。

大建港口、船厂,砸下去二十万两。

新造十艘战舰,连带火炮、炮弹什么的,将近三十万两!

从云南、交趾等地购买深山原木,为后续战舰修造做准备,十万两!

虽说就算这样花下来,曹大掌柜手里每年的余额仍然很多。但账不是这么算的!

在曹三喜看来,大明的币制改革是必须要进行的了:哪有全国绝大部分地方都在用白银决算了,而白银居然不是官方货币的道理?

皇上这会儿春秋正盛,太孙之前还有太子。在曹三喜的计划里,太孙登顶可能是在三十年之后。所以,他的目标便是在这三十年里积累起来至少五千万两白银。然后等到太孙登顶后,他才有足够的白银储备推动全国的币制改革!

是的,如果说一开始曹三喜还想着自己当老板的话。那现在他的想法已经完全改变了:做全国财政改革的设计师,做出超过前辈楷模桑弘羊的成就,这才是他这种商界天才的人生巅峰

可是照太孙这个花法,五千万两?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

殿下作为储君,在吃穿方面比起其他皇族来说,真的是简朴到极致了。可是……哎,到底还是个孩子啊,在看到大舰巨炮这种东西的时候,只怕是把这些家伙当做新玩具了吧?

第八十章 刘大刀的奋迅(四)第十八章 狗屎般的财政(三)第二八七章 流水账的三年第五七九章 材料学者发威第七八一章 做好大餐迎客第六零三章 准备攻略印度第四三五章 后勤保障无碍第二四四章 大坂的冬之阵(五)第三三六章 日本的新策略(二)第六九一章 燃烧的马六甲第一八八章 吹皱一池春水(三)第三三八章 工业革命发端(一)第二四五章 人口普查完毕第三八六章 现在扭头向东第二七六章 方山的进士们第六十六章 东北号角连营(一)第三二六章 忠君爱国商人(一)第三七六章 廉贞走向末路第六一三章 敌人有了反应第六二一章 曹变蛟的初阵第四八九章 双方都要调整第七一一章 欧洲人撤退了第一七一章 宿命的萨尔浒(一)第一九八章 天下重新透明(七)第二二六章 土著中的垃圾(二)第五九二章 大明新老交替第一七零章 战前最后准备第六三四章 三位殿下之战第七六一章 大明作战计划第一五一章 兴盛的宽甸堡第五十一章 唯大势不由人第三九五章 清醒的国松丸第七五三章 西路军的统帅第三二二章 巨人开始觉醒(一)第六五三章 亲王号战列舰第三九一章 广东的举人们第三七六章 廉贞走向末路第二十七章 原始资本积累(二)第六八七章 请随意做梦吧第九十五章 国家根基已朽(七)番外:二百五十年后第二一三章 法兰西的应对第七六四章 此乃亿万一心第四七六章 河套重工中心第七八五章 这是毒丸情报第四二六章 国家工商总局第六五二章 两个人的汇报第六三九章 事了准备回家第八零三章 联盟迅速瓦解第三三一章 大明准备反击(二)第六八八章 大明的特种兵第三二八章 科技界的曙光第二九四章 许显纯论方略第二七五章 孙慎行的选择第十一章 孤的元从班底(三)第六八八章 大明的特种兵第六六零章 天才们的表字第六九零章 一枚漏网之鱼第五三三章 莫里斯的调整第一二四章 殿下的新玩具(二)第六二七章 知进退的少年第四九九章 风帆最后华章(二)第七三七章 前后方的配合第五九一章 兵役局的肥差第五八三章 黎塞留的游记第二三一章 历史未能重演(二)第七十九章 刘大刀的奋迅(三)第七六八章 孟加拉湾海战第一章 想象力很重要第七三二章 又见声东击西第三九一章 广东的举人们第四四一章 王在晋的决心(为盟主逐日2005加更1/2)第一八三章 北京暗流涌动第二三八章 选妃并不简单(三)第五二零章 天玑星再求援第三八六章 现在扭头向东第五五六章 欧洲将星璀璨第四六一章 进入铁甲时代第九十一章 国家根基已朽(三)第七九八章 欧洲的商人们第五十二章 一起爬科技树(一)第三八八章 还是先朝后倭第四一六章 平成废宅跑了第五七七章 农业未雨绸缪第五八八章 帝师党的共识开个单章,说说最近的事第七四三章 大明发行纸币第四五九章 当家真的不易(二)第一二零章 扶上马送一程(二)第二零九章 玉衡摇光结盟(一)完本感言暨新书写作计划第一三三章 国事就是家事第六五八章 邮轮上的学习第六二二章 绝望的皇太子第五零六章 适度扶持藩国第四十二章 打脸就要打痛(三)第二十八章 原始资本积累(三)第五七三章 天启十年元宵第三八八章 还是先朝后倭第四八四章 一块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