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六章 东林陷入颓势(一)

华亭徐家的代表人物当然是徐阶徐阁老。

这位甘草国老在嘉靖、隆庆两朝乃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其各种隐忍最终搬倒严嵩父子的事迹,便是在今天看来,也足以让人击节喟叹——这是真正的权谋大师。

可惜,徐阁老厉害,他的子孙却比较混蛋。他在北京与严嵩各种辛苦斗法,他的子孙却在老家各种横行乡里、巧取豪夺、鱼肉百姓。到了徐阶致仕的时候,华亭徐家拥有良田二十四万亩以上,各个庄园里的雇农、仆役等超过五千人。

虽说后来因为高拱上位,利用海瑞、蔡国熙等人对其打击。徐阶的长子被充军,田产也被迫吐出来一部分。但没多久徐阶的学生张居正赶走了高拱。所以,徐家的大部分田产得以保留,充军的长子也安然回乡了。

总之,现在的徐家仍然坐拥二十万亩以上的良田,乃是这个时代一顶一的超级大地主。

江南膏腴之地的二十万亩良田是什么概念呢?按照这一地区的土地在明代普遍亩产能够达到四五石,大部分土地可以种植双季稻,佃农每年至少上缴一半收成给东家计算。徐家一年光是收租子就有七十到九十万石粮食。折算成银两差不多就是三十五到四十万两。

有了这样的根基,徐家做什么事都很方便。

当然,光靠土地来钱还是太慢了。徐家自然看上了来钱非常快的海贸。

丝绸、茶叶、瓷器,乃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三大拳头产品。徐家自己有大量的土地,可以种茶、种桑。徐家是超级大地主和大士绅,可以自己建立织机工厂。至于瓷器?老外又不挑剔,不是非景德镇的瓷器才要嘛。徐家也可以自己建厂烧制!

除了自己生产,徐家靠着自己巨大的影响力,也可以向周边地区的普通农户进行集中收购。如此一来,自产以及收购的,这量就非常巨大了——也只有海贸才能吞下这样的货物了。

所以,没有理由不参合到海贸里来啊。

实际上,徐家每年从海贸里获得利润,远远超过粮食所得。按照他们和常走这一线的葡萄牙商人的约定,徐家每年分三次组织船队出海,在东海上的一处小岛上与葡萄牙人交割。基本上,光是这三次交割,徐家能够获得的利润,就不下七八十万两!

这仅仅是徐家一家!

朱由栋来到江南后不久,在锦衣卫和江南织造太监的阐述下,早就对这里面的利润垂涎不已:做实业是必须的,不如此,国家的工业和科技无从发展。但是,做实业挣钱哪有低买高卖转手贸易挣钱来得快啊!

所以,实业要老老实实的去做。但是呢,这海贸也得去分一杯羹嘛。

当然,这会儿太孙殿下羽翼未丰,一下子就去动所有的海商是不行的。但是这徐家嘛,真的可以动一动。

徐家自从徐阶之后,其子孙一直都不怎么争气。除了一个孙子徐元春中了进士,曾经官至太常寺卿之外,其他的都是荫官。

自己家里出不了官员,但又坐拥如此庞大的财产。特别是当年老徐刚刚致仕,徐家就被高拱黑整的教训。由此使得徐家为了自家的安危,在联系朝廷官员方面是极为大度的。也因此,徐家成了东林书院各种学术活动的主要赞助人之一。

但是呢,只要稍微有点社会经验的人都清楚:靠钱买,或许能买到一些人脉和一时平安。但是只要你自己的政治地位没有上升,这种人脉到了关键时候是绝对靠不住的。

所以,动徐家,是可以的。既不会引起过多的反弹,也能断掉东林书院的相当一部分财源。

具体到6月25日的这场海上缉私行动来说呢。李国助等人拦截的,正是徐家完成了本年度的第二次贸易,满载着银子和各种西方货物西返的商船队。

待得李国助等人押着徐家船队抵达崇明沙,然后花了七八天的时间打点清楚本次的斩获后,饶是李国助已经在海上做这行十多年,也是惊掉了下巴。

除了一艘被击沉的,剩下的十九艘大福船上,前后一共搜刮出了二十七万两白银,还有大量的来自东南亚的各种香料、干果,印度的纱布等。以及葡萄牙人自产的十柄燧发手枪。

要知道,这些银子、货物,乃是徐家本次海贸的所有毛利——徐家收购丝绸茶叶瓷器的成本可不在这里面!

然后李国助就志得意满的派出信使通报了在南京的曹三喜:大掌柜的,不是一直都嫌弃我们水师只出不进么?看看,看看,这么多搞几次,成本不就都回来了么?

可是在锱铢必较的大掌柜搞清楚了事情的原委后,当然是一阵劈头盖脸的怒骂。

骂完了之后,曹三喜挥挥手,让李国助靠近些:“确定是华亭徐家的船队了吧。”

“确认无误,本来他们这次的航线都是我们事先打进去的暗子提供的。”

“嗯,船上的货物待会你给我准备一条大船,待此间事了,我就全拿走了。这些东西给你折算两万两银子吧。按照殿下事先的规定,战利品的三分之一归水师自行分配,我吃点亏,那二十七万两,我给你留下十万。”

“呵呵,这怎么好意思。”但李国助马上紧跟着一句话:“那就多谢大掌柜了。”

“钱是给你留下这么多了,但是分配上一定要小心。不患寡,但患不均啊。”

“大掌柜放心,末将早年在海上讨生活,对待手下的兄弟们最是公平不过。再说了,现在咱们是大明官军了,这军队里殿下可是派来了账房、军需官和锦衣卫的。”

“嗯。”不置可否的点点头,曹三喜道:“徐家剩下的人,好吃好喝的招待一顿,那艘被击沉的船上,死了的伤了的,都给些银子。然后让他们滚蛋!”

“啊?”李国助听到这话就不干了:“大掌柜的,都放了怎么行?别说全部丢到海里喂鲨鱼吧,到底都是大明子民,这样做确实不太好。但是现在船厂、港口乃至船上到处都差人啊。把这些家伙留下来做苦力不是挺好?”

“我这次来之前也是这么想的,可是殿下说了,现下我们的力量还多有不足。所以对江南士绅,不宜全面开战。这徐家是东林的大金主,如此才警戒一下。如果真要是所有没有船引的海商我们都要去整治,只怕江南要乱!所以,徐家,警戒一下就行了。说不得,若是他们家的家主知趣,我们还要合作呢。”

说起来,也是朱由栋这个皇太孙的悲哀了:在历史本位面,郑芝龙可以对所有中外海商收保护费,一不高兴了就变身为海盗。但江南士绅们还得舔着脸对郑一官各种巴结逢迎。那是因为郑芝龙不是统治者,不需要去考虑社会稳定的事情。

而换到朱由栋这里,稳定是压倒一切的。

所以,有些事情,虽然他很想做,但却不能做。

“好吧,既然是殿下吩咐的,那末将遵照执行便是。不过,大掌柜的,末将这里真的差人啊。以后呢,虽然我们不会去打劫这些海商,但我们也要参合进这海贸里啊。这军舰呢暂时是够用了,这海船嘛,一下子弄到了这么多大福船,再加上末将父亲那边的船队。船倒是够了,但是人手?”

“这个事情太孙殿下已经在做了,前些日子他让李世忠从辽东那边弄了一批人过来。”

“啊?北方的那些旱鸭子?”

“哼,北方不都是旱鸭子啊。他们早年都是辽东那边水师的将士,现在年纪大了,要给自己家的儿孙腾位置。不过便是这些四五十岁的家伙,一样是能够跑海上的好汉嘛。”

“哦,这倒也是。好吧,那末将赶紧的让人在南沙再修筑一批房子。”

“嗯。”捋了捋胡须,曹三喜再道:“徐家的人放回去之前,给他们管事的说一声,让他们的家主来崇明沙和我们谈。谈的好,以后他们的海贸可以继续,若是谈得不好,那就不要做了!”

“是,末将明白了。”

第一三六章 穿越者的互撕(二)第七六七章 大海战的序幕第三二三章 巨人开始觉醒(二)第五五一章 天家最是无情第一一八章 东林也要办报(七)第二零九章 玉衡摇光结盟(一)第一一八章 东林也要办报(七)第六二零章 这是赤色黎明第七零九章 所谓李代桃僵第七零八章 时间就是生命第六六四章 准备发行纸币总设定(看前一定要看)第七四三章 大明发行纸币第十七章 狗屎般的财政(二)第七三八章 美洲大局已定第七二零章 重兵投放美洲第三二二章 巨人开始觉醒(一)第四三零章 商界开始改变第二六一章 大坂的夏之阵(七)第一三八章 贫弱的琉球国第四七七章 欧洲人的改变第一七八章 宿命的萨尔浒(八)第六零七章 奥朗则布之路第三十章 原始资本积累(五)第三九七章 看透的李三才第十八章 狗屎般的财政(三)第六十章 手心背都是肉第二四二章 大坂的冬之阵(三)第二七八章 太孙赈灾方案(一)第七八八章 孟加拉战役终第六二三章 奥朗则布背刺第四七二章 晋商开始转型第二章 爷爷你辛苦了第四二九章 学生们的志向第七零六章 白起作战启动第五八七章 皇明宪章摘录第七十四章 要走就走远点第七十六章 搬家并不简单(二)第七八五章 这是毒丸情报第十三章 穿越的老套路(一)第五零六章 适度扶持藩国第二零四章 工作要有重点(一)第一四八章 明日和平条约第二九七章 日本欲寇朝鲜(一)第五二七章 亚历山大城下第五一零章 整顿吏治法令第四七六章 河套重工中心第一六三章 山海关定方略(一)第四四五章 衍圣公不禄了第七二八章 共赢才是王道第三十章 原始资本积累(五)第七二五章 减息后再减税第四十二章 打脸就要打痛(三)第五六三章 李自成的方略第三三四章 逃亡者的用处第七十四章 要走就走远点第四零四章 六日光复朝鲜第一九零章 行百者半九十(一)第六八五章 大维齐亲上阵第三九零章 海外的新制度(二)第七零零章 战争没有停止第五二二章 小吏也有巨贪第七七四章 陆军可以登陆第四一九章 民族文明根性第六四八章 护国公八大王第四七七章 欧洲人的改变第二二五章 土著中的垃圾(一)第五八六章 大明开始立宪第六四八章 护国公八大王第六零零章 大明准备出击第一四八章 明日和平条约第四二一章 易普拉欣野望第七六九章 士气和命中率第一二四章 殿下的新玩具(二)第二十章 有的人欠收拾(二)第六章 矿税很有意义第十四章 穿越的老套路(二)第五七二章 皇子的新老师第五七五章 袁可立的学生第一九一章 行百者半九十(二)第六一六章 阿散索尔夜战恢复更新可能时间第三六八章 西贡港的洗地第六八一章 大明朝的应对第七七七章 菲利普的应对第四六三章 我该怎么帮你第七四零章 不能再争国本第六一九章 穿越喜马拉雅第三四三章 日本人的脑补第七十三章 搬迁势在必行第五五九章 克伦威尔论战第四零五章 穿越不是万能第三八二章 安定中南十条第六十五章 西南战鼓擂动(二)(收藏满2000加更)第五六九章 我是有底线的第一二四章 殿下的新玩具(二)第三四零章 工业革命发端(三)第三六七章 开阳御驾亲征(二)第四四三章 孔府有了反应(为盟主逐日2005加更2/2)第二七八章 太孙赈灾方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