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五章 滨海厂的木匠

“铿铿铿~”

“DuangDuangDuang~”

在天津卫沿海的一片滩涂上,一座占地面积巨大的船厂已经拔地而起。数千名工人各就其位,整个船厂内外,锯子锯木声、铁锤敲击声、工人们用杠杆和滑轮吊运重物时整齐划一的号子声......喧哗之中有节律,忙碌之中有秩序。

整座船厂处于一个回湾里,湾外侧是十座巨大的炮台拱卫。回湾里面,有五个船台已经铺设了龙骨,还有五个船台正在建设之中。

在第一个船台上,一个十多岁的少年郎,在一众年纪至少在二十岁上下的工人中,显得特别的突兀。

不过,虽然年纪小,但是手里的活儿却是特别的熟练。在他旁边的一个四十多岁的工匠,说起来是他的师傅,但是在做工的时候,反而成了他的帮手。

“殿下,殿下~”

“嗯?”听到殿下的称呼,少年郎取下圆顶铁质的安全帽,很是不高兴的说道:“魏朝,不是跟你说了么?这里是船厂,不是大内。这里没有殿下,只有滨海船厂的学徒工朱由校而已!”

“是,奴婢一时着急,给忘了。请殿下恕罪。”

“哎,你呀......说吧,又有啥事儿?不会又是母亲派你来让我回去吧?”

“没有,没有的事。您在船厂实习,乃是监国殿下都同意了的事情,慈庆宫对此没有任何意见。”

“那是什么事情?”

“殿下,昨日燕京日报上刊登了滨海船厂铺设战舰龙骨的消息后,北京城内百姓人人感奋。据说从今日清晨开始,超过十万京城百姓出城,都是要到滨海船厂来观看我大明的新战舰。一路之上,人多车也多,拥挤得不得了,车轮与车轮互相牵扯......哎,奴婢书念得不多,不知道形容。”

“笨蛋,那个叫毂击肩摩、车马辐辏......”

“啊?这么多人要来,岂不是把我们这个船厂给淹了?”

说出这句话的,当然不会是朱由校。

“这个,黄师傅,百姓关注我们船厂,是好事啊。这说明百姓是忠于我大明,并且对我们船厂寄予了莫大希望的。”

“呵呵,校哥儿。这当然是好事,但是我们船厂可真的没有准备啊。人家远道而来,不让人家进来看看吧,于情于理不合。这要是放入进来吧,十万人乱哄哄的一起涌进来,耽误了工期可怎么办?发生踩踏,伤亡多了怎么办?”

“嗯。”沉稳的点点头,朱由校道:“黄师傅说得有理。”

说完这句话,朱由校埋首下去,把手里的那个木质榫卯结构的部件加工完,又用方山实验室弄出来的游标卡尺做了测量后,方才站起身来对着旁边的工匠行了个礼:“黄师傅,徒弟先去找毕总办商量如何接待来参观百姓的事情。接下来就要先辛苦黄师傅一个人忙一会了。”

“哈哈,好说。校哥儿自去。”

和魏朝从船台走下来的时候,魏朝忍不住嘀咕了起来:“殿下,这老头儿是谁啊?居然敢这么坦然的受您的礼?”

“那是黄师傅,大哥拿到红河庄那天开始就跟着大哥,到现在已经快十三年了。”说完这句话朱由校转过头来正对魏朝道:“其实,即便不是跟随大哥十三年的老人,就是这船厂的普通工匠,只要他们确实有一技之长,或者说,只要他们是在认真的为我大明出力,我们皇室子孙,对这些人都必须足够的尊重和感激。这是大哥这些年一直在跟我们这些弟弟妹妹们强调的道理。”

说完这话,朱由校脚步不再停留,直接去了滨海船厂总办毕懋康的办公地点所在。

“臣见过殿下。”

“毕卿免礼。”

“殿下到臣这里来,可是为了北京百姓来我船厂之事?”

“正是,毕总办可有应对之法?”

“已有大致安排,正准备去请殿下过来审定。”

“哈哈哈,毕总办,我今年才十二岁,这天资比起我大哥来说差远了。所以,这审定二字不妥。我来这里,就是想看看,有什么是需要我出力的。”

哎,据闻惠仁太子在世的时候,这位皇次孙在慈庆宫里就是混世魔王的存在。结果等到惠仁薨逝,太孙回到北京后,慈庆宫里的孩子这些年都成长得好快。嗯......惠仁去世,似乎对皇家来说,也不是什么坏事嘛。啧!我怎么能有这样的想法?

甩甩头,把内心这种大逆不道的心思放下。然后毕懋康恭恭敬敬的把相关应对办法交给了朱由校。

“殿下,此时是下午四点。虽说京津公路出现拥堵,但是据锦衣卫的快马来报,京中驻军已经出动进行疏通。估计到了晚上七八点的时候,大量的人流就会涌入天津卫了。所以,臣以为,当前首先要做,是联系天津卫的驻军,让他们划定区域,搭建帐房。否则,天津卫的客栈可是不够的。”

“嗯,虽说此时已经是六月了,露宿野外问题不大,但能够住进帐篷还是好的。毕总办这个想法好。”

“多谢殿下,接下来,臣准备从明天开始,让北京来的百姓依次免费参观船厂。臣已经事先规划了线路,以确保火炮生产、炸药存放等区域不会被普通百姓误入。”

“嗯......孤觉得,还要稍微做点调整。”

“请殿下明示。”

“不敢当,只是提点意见。总办,明天开始,我们每天最多放一万人进入船厂参观。沿途除了引导、讲解之外,还要调集天津卫驻军进入船厂维持秩序。至于在等待的那些更多的百姓,我们得提前派人进行通报,给他们确定参观的日期。毕竟,普通百姓可不敢持续十天都待在这里。”

“殿下说得是。”

“还有,这参观的地点,孤建议,让他们直接去看我们的1200吨级一级战舰和600吨级战舰的船台各一个就行了。然后就让他们去看我们船厂工人的生活区,以及孤的姐姐目前在操持的船工子弟学堂!”

“嗯......有理,臣明白了。只是殿下,这天津卫的驻军......”

“哈哈哈,总办放心,孤虽然是皇次孙,但是监国兄长对我是绝对放心的。您看,孤这里可是有监国兄长赐下的教令:紧急情况时,可以调动天津卫不超过一千人的驻军。”

“太孙对殿下的信任,真是让臣感到欣慰。只是殿下,这一千驻军也是不够的啊。”

“肯定不够,这就要我们船厂这边多努力了,我们可以抽调船厂的工人出来做引导、讲解、维持秩序的事情。总办,说不得,耽误工期是肯定的了。但是,难得百姓有如此的热情,孤觉得,为了积极的回应这份热情,耽误一点工期,完全值得!”

第五四六章 工业冲击农业第一四八章 明日和平条约第四七九章 西班牙的援军第二八一章 无压制之义直第三八八章 还是先朝后倭第六五一章 美洲礼仪教导第二五八章 大坂的夏之阵(五)第五三七章 耶路撒冷围成第三九五章 清醒的国松丸第一三一章 金陵日报完胜(二)第九十一章 国家根基已朽(三)第七七七章 菲利普的应对第六一一章 炎黄日月国旗第七四二章 欧洲经济隐患第五二三章 强力支援土鸡第三二一章 女真人的选择第五八七章 皇明宪章摘录第一九一章 行百者半九十(二)第二章 爷爷你辛苦了第三八二章 安定中南十条第二十五章 泰西今夕何年(二)第六十章 手心背都是肉第八十章 刘大刀的奋迅(四)第三六零章 三万里的远征第五三五章 转进的第六师第六一零章 比哈尔邦出兵第六七二章 杜伦尼的闪耀第四六零章 人口的大迁徙第七七六章 所谓虚虚实实第五六二章 此刻需要谨慎第六零一章 极低概率事件第二零零章 从此龙吟九天第三七二章 燃烧的暹罗湾第二四五章 人口普查完毕第六十一章 大明火器专家第二一三章 法兰西的应对第七八五章 这是毒丸情报第五零零章 吕宋之战终焉第三一五章 崇明沙攻防战(七)第八十二章 大丈夫当如是第七四九章 改国策备大战第二十八章 原始资本积累(三)第二零零章 从此龙吟九天第五一零章 整顿吏治法令第二九四章 许显纯论方略第三零二章 暹罗气势汹汹第九章 孤的元从班底(一)第三五七章 唐王府的狗血第二九零章 复仇者黎塞留第六二七章 知进退的少年第六三九章 事了准备回家第一六七章 烦恼的主帅们(二)第五四四章 小冰河大威力第五零四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五八五章 赤脚医生手册第一二二章 扶上马送一程(四)第六三八章 文曲天赋何用第一一零章 金陵日报创刊第二九九章 日本欲寇朝鲜(三)第五三二章 大明陆军参战(二)第四三六章 不改汉家衣冠第五一六章 对奥全面战争第三零八章 万历四十五年(二)第二三四章 历史未能重演(五)第七十五章 搬家并不简单(一)第六十八章 东北号角连营(三)第五九六章 纸币为时过早第五二六章 威尼斯的商人第二零六章 科研后继有人第二十四章 泰西今夕何年(一)第四九八章 风帆最后华章第二七五章 孙慎行的选择第三五八章 恢复周之分封第六一二章 卢象升的谋略第四二三章 先制定劳动法第二零九章 玉衡摇光结盟(一)第二一二章 目标是法兰西第二十九章 原始资本积累(四)第三八二章 安定中南十条第五四八章 继续开发东北第七五七章 唯有科技制胜第七一八章 如何重振经济第七一五章 后勤陷入窘境第四二一章 易普拉欣野望第五九三章 兵役总局开张第四九六章 铁甲舰的战斗第一七六章 宿命的萨尔浒(六)第九十章 国家根基已朽(二)第四三七章 追击其实不难第六零零章 大明准备出击第六六五章 不算晚的情报第六六二章 进化论的诞生第二十一章 有的人欠收拾(三)第七二二章 大明造舰计划第五十一章 唯大势不由人第一二二章 扶上马送一程(四)第七一一章 欧洲人撤退了第三七六章 廉贞走向末路第二零一章 监国的第一天第一一八章 东林也要办报(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