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零六章 幕府垂死挣扎

“皇上,现在我军已经在朝鲜集结完毕,各类物资也在通过海运往着朝鲜的釜山集结。只是……”

“只是什么?”

1609年三月一日,北京,国务会议。这次会议的主题,自然是讨论如何进行战争的下一步:在日本本土登陆。但是会议一开始,兵部尚书王象乾就提出了一个难题。

“皇上,目前加上收编的八万余日本降军和从鸭绿江北岸开进朝鲜的五万九镇联军。整个朝鲜一共是有二十四七千余战兵,再把后勤辅助人员、长期随军的民夫工匠算上,超过三十万人。虽说投降的如伊达、上杉等,交出了三十万石粮食。但是这点粮食只够以上人员消耗两三个月……当然,朝廷去年各类赋税收缴情况极好,粮食还是不缺的。臣其实想说的是,如果要登陆倭贼本土,既要把这三十万人送上去,又要保证足够的粮食。目前我们征调的三千余艘民船,运力是不够的。”

“原来如此……”朱由栋听王象乾说完后,转头看向了曹三喜。

曹三喜马上起身:“皇上放心,臣立刻抽调南方的民船北上。相关征调费用,从战争基金会走。不过目前因为马六甲海峡已经打通,南方的商人们大多急着在南洋做生意。所以,臣要征调南方民船,一艘七百吨级的大福船,每月租赁费用会达到200元以上不说。这持续时间还不能太长,不然不但租赁费用会急剧上涨,预计天启元年,中南五州收到的商税也会急剧下降。一进一出之间,只怕光是这一块,就会丢掉500万元以上。”

曹三喜这么一说,一开始还在会场上闭着眼睛装死的户部尚书许弘纲一下子就睁开了眼睛,然后面色不善的盯着王象乾。

“哼~!”对这守财奴满是鄙夷的轻哼了一声,王象乾起身:“皇上,兵部这边只要运力足够,登陆计划都是现成的。南方的民船曹行长调配过来后,我们最多花半个月的时间对新来的民船做点训练和编组,然后就可以择一日期大举渡海。因为具体登陆日期和地点,涉及最高军事机密,臣就不在这国务会议上讲了。稍后在作战室单独汇报。”

“好,朕知道了。”敲敲桌子,朱由栋朗声道:“众卿,从万历四十四年倭贼、暹罗对我大明不宣而战开始,这场战争已经持续了三年。三年来,赖百姓坚韧,将士奋勇。我朝已经从被动防守慢慢将此战的局势彻底扭转。不过,虽说我大明现在已经胜券在握。但众卿一定要牢记,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这对倭登陆最后一战,才是最为关键的一战。还请众卿一定要精诚合作,为这三年的战事,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谨遵皇上旨意,我大明天威,定将降临瀛洲。”

……

当朱由栋在准备给予日本最后一击的时候,德川义直在干什么呢?

忙着杀人。

二月下旬的朝鲜之战,明军只是歼灭、收编了日本在朝鲜的主力部队。平、开、汉三城之外的一些地方的小股驻屯部队,以及散布在周边打探情报的忍者,明军不可能在六天之内就清剿干净。所以,这些人里,当然是有漏网之鱼逃回了日本本土。如伊达、上杉等家族背叛德川幕府,并向丰臣栋秀表示臣服的消息,自然的也传回了日本。

在收到这样的消息后,德川义直不管自己想不想,都必须要有所动作:虽说如伊达、上杉、毛利、前田这样的大家族,最近几年都把领内主要的亲戚、家眷和核心武士团都带到了朝鲜。但是其留在本土的旁支、妾室啥的,这会儿必须得杀掉。不然整个幕府的威信,就要彻底完蛋了。

所以,从1619年的三月起,德川家就派出了几支新军出征以上外样大名的旧领,在各地展开了针对这几家家族家属的屠杀。

这种事,毫无疑问会激起所有外样大名和地方豪族的反感,可是却又不能不做。总体而言,真的是比吃了苍蝇还难受。

说到吃苍蝇,德川义直被朱由栋喂的苍蝇也不止一只了。一月底朝鲜王室在辽河被送入河底。消息传回日本,面对在瑟瑟发抖中的诸多大名、百姓,德川义直还不得不“承认”这队忍者就是自己派出去,并对服部半藏等人“丰硕”的工作成绩表示感谢,加增了服部家的领地……

其实从去年二月东海决战分出胜负后,德川义直就知道日本大势已去:一个岛国,失去了制海权,还想怎么着呢?只有让神社的巫女们拼命跳舞,看天照大神能不能再次刮起神风,把明国舰队都刮到海底去了。

当然,还是那句话,不到最后一刻,没有谁愿意放弃自己的生命。所以,该挣扎还是得挣扎的。

同样是在三月一日,江户城,将军居所。

大殿内人头攒动,若要仔细观察这些人衣服上的家纹,稍微对此时的日本局势有所了解的人都会惊讶的发现:怎么全是一群德川、松平、本多、酒井、井伊、榊原、柳生……其他的家纹都完全看不到?

是的,事到如今,虽然日本的外藩们都有了各种别样的心思。但是如此局势下,德川家的亲藩、谱代家臣们,反而更加紧密的团结起来了——幕府若是垮了,外样大名们最多就是削减封地,搞得不好还会本领安堵甚至加赠。但是德川一系,肯定是死无葬身之地!

所以,德川义直是可以充分的信任这里的这群人的。

“恭迎公方殿下。”

坐上主位后,德川义直也不客套,直接切入正题:“诸位,多的话不多说了。现在战事不利,国家陷入危机。若是在即将到来的明国登陆入侵中不能将其击退,幕府就不复存在了。所以,今天的会议,就是确定如何应对明国的入侵!”

其实真要说起来,朝鲜的失败在德川义直看来是可以接受的:虽说折进去一万五千新军和近一万亲藩谱代麾下的足轻。但是换个角度看,将近十万人的不安定因素是全给扔出去了——强力的外样大名麾下军队,以及国内因为德川幕府的建立而失去了领地的浪人们。这时候全在朝鲜而不是在国内。这就让自己将来的登陆阻击战,少了背后被捅刀子的可能。

只是伊达、上杉这些家伙忒无耻,连一仗都没打就投降了。如此,外样大名的力量没有被削弱,明国士兵好像阵亡也不多。这确实有点让人遗憾。

不过不要紧,日本可不是暹罗那种身处周边都是明国藩属国的弱鸡。而且此时幕府在国内的控制力可谓前所未有的高。只要明国敢来登陆,他一定会让那位开阳好好的体会一下大和民族的坚韧与顽强!

第三六七章 开阳御驾亲征(二)第五十九章 布局东北西南第一零五章 全面进行布局第十一章 孤的元从班底(三)第二三八章 选妃并不简单(三)第四八三章 大明朝的军改第三七四章 阻击与被阻击第六零八章 大明两路进军第十四章 穿越的老套路(二)第二五三章 老西儿都叫穷第二八一章 无压制之义直第二一四章 牵一发动全身第三十八章 东瀛岛的变化(二)第二十四章 泰西今夕何年(一)第五七六章 有竞争是好事第七五二章 最大胜利保障第三二八章 科技界的曙光第一零二章 我们的海贼王(四)第六六六章 世界大战开幕第五九一章 兵役局的肥差第四九零章 追击与反追击第四四零章 理学摇摇欲坠第三七六章 廉贞走向末路第六十六章 东北号角连营(一)第二九九章 日本欲寇朝鲜(三)第二二一章 拿骚的莫里斯(一)第五零三章 军事命名规则第八零五章 最强的穿越者第五九五章 流通货币不足第三七一章 如何抓捕敌酋第八十七章 大明直辖木邦(二)第五二五章 各有各的想法第三七七章 王与王的对话第七一三章 周遇吉的奇袭第七五一章 亲王们的日常第一八八章 吹皱一池春水(三)第一一七章 东林也要办报(六)第二零七章 唯有坚持不懈第二六五章 官员们的俸禄(二)第四四七章 海外州的发展(一)第五三三章 莫里斯的调整第三八零章 为何是分封制(一)第六一六章 阿散索尔夜战第三五九章 台湾岛的开拓第五六七章 大明由疆入藏第三六六章 开阳御驾亲征第二四四章 大坂的冬之阵(五)第一五七章 竹千代的助攻第二六六章 后续成套方案第三八二章 安定中南十条第七四五章 地方官的共性第四五零章 欧洲恢复和平第五二七章 亚历山大城下第七九零章 郑成功的杀着第六零零章 大明准备出击第四八零章 菲利普的畅想第六十二章 母子促膝夜谈(收藏上千加更)第七二一章 板鸭造舰计划卷末总结及单章求订阅第五七三章 天启十年元宵第五零八章 好好修炼内功第五十六章 宽甸绝不可弃第一四四章 横海卫的薪酬第六三零章 朱由栋的决心第七一四章 只是双眼流汗第三二五章 滨海厂的木匠第九十八章 千万人吾往矣第二七三章 丙辰会试黑幕(二)第十五章 大明第一掮客第四七四章 天启矿业改革第三零九章 崇明沙攻防战(一)第三六一章 家里的亲人们第六五八章 邮轮上的学习第四五九章 当家真的不易(二)第三十五章 原始资本积累(十)第四六三章 我该怎么帮你第七九七章 再次熟练甩锅第五一九章 易普拉欣布阵第二四六章 仓储收归于一第九十六章 国家根基已朽(八)(收藏满五千加更)第四七六章 河套重工中心第四九一章 冲锋枪的历史第六十四章 西南战鼓擂动(一)第一一二章 东林也要办报(一)第一三三章 国事就是家事第四一八章 无烟火药时代第七四八章 继续一路向西第七五八章 鱼饵已经放下第七零零章 战争没有停止第二四二章 大坂的冬之阵(三)第二一三章 法兰西的应对第一六八章 所谓的七大恨第一二八章 东林陷入颓势(三)第六零六章 飞白剑指恒河第一三五章 穿越者的互撕(一)第七四四章 今日定下国本第二四七章 准备整顿盐政第一八四章 阿拉维杜新王(一)第三七六章 廉贞走向末路第三十一章 原始资本积累(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