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五章 衍圣公不禄了

海外藩王的表态站队重不重要?

非常重要。

这不是一个单纯的表忠心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在这场核心思想的大讨论中,断了一些读书人不该有的心思。

从汉元帝开始,儒家独尊已经一千六百多年了。虽说朱由栋这一次并不是要打到儒家,只是要改造一下,加一些新东西进去。但是,毫无疑问的,他的这个举措,会引起广大儒生,以及基本都是由儒生进化而来的大量官员的普遍不满。

一个社会的读书人阶层集体对统治者不满会产生什么后果?可以参考一下东汉末年的董卓。

董仲颖在掌控东汉中央政府后,出于想和世家大族搞好关系共治天下的目的,拿出大把的实权官职安抚世家。结果这些家伙到岗后干了什么?十八路诸侯反董联盟!

当然,如今的大明,朱由栋牢牢的把控住了军队,诸侯割据的事情大家是别想了。但若是地方官们集体心怀不满,纷纷懒政、怠政,甚至故意把政策曲解,把好事办成坏事。那确实也够朱由栋喝一壶的。

出于预防这种情况出现的目的,所以朱由栋才隐忍了十几年。

在这十多年里,他通过六大报日复一日的宣传,逐步的掌控了舆论。通过清查黄册掌控了基层。燕子衔泥般的通过方山学校,培养了数千名干吏和官员。强化了东厂和锦衣卫等特务机构的办事能力......有了这些,他才敢对思想界下手。

但,即便如此,他也要防止官员们跟他玩辞职——大明的官员在这方面是有习惯的。更不用说,这会儿大明在海外有了四个朱姓藩属国。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你这统治者不采纳我的思想,那我就去其他国家。这其中诸如商鞅、张仪这样的人,更是大名鼎鼎——你不用我?我去其他国家获取高位后转身过来弄死你!

所以,这时候的各藩王集体表态,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们朱家是团结一心的,不认同皇上理念的官员,我们也不要!

无论何时,中国都是想做官的人远远超过官职数。在各地藩王集体表态后,大明内部辞职的官员肯定有,但绝对不会多到让朱由栋感到头疼的地步。

如此种种,都安排好了后,朱由栋就要亮出终极杀招了。

1620年的8月3日,在经过十多天的紧赶慢赶后,现任衍圣公孔尚贤的队伍,终于抵达了通州。

作为文臣之首,衍圣公的车驾一路之上当然不会碰到任何阻拦。但是这长途跋涉,对于一个七十八岁,已经是病入膏肓的老人来说,真的是拿命在拼。总算是心里还有保住孔府一脉的顽强念头支撑,孔尚贤一路之上虽然晕厥过好几次,但终究还是吊着一口气来到了北京的南大门。

“公爷,您还好吧?我们马上就能上京津公路了,家里在北京照顾门店的人已经提前准备好了四轮马车,还请公爷挪步换车。公爷,上了京津公路,路况就好多了。您在车上打个盹,我们就到北京了。”

“唔,嗯......”说话都费力气的孔尚贤在几个身强力壮的家丁的帮助下,缓缓的从自己家的虽然宽敞,但却是两轮的马车里出来,然后准备挪到旁边更宽敞,稳定性和舒适性也更好的四轮马车里。

就在这个时候,一队报童从通州城外涌了进来:“卖报卖报,今天早上刚刚出版的燕京日报。重大新闻,重大新闻,有学者发表文章,《文宣王后裔血脉考》,对现今衍圣公一脉的血脉纯正性提出质疑!”

“什么?”

正在吃力的转移车驾的孔尚贤听到报童的呼喊,整个人都要疯了:如此文章,居然堂而皇之的刊载出来?这,这是要把现在的整个孔府都一扫而空啊!

“左右,赶,赶紧给,给......”

“是,公爷。”

早有下人惶急的找报童买了当日的燕京日报,然后在孔尚贤上车后,自有识字的下人轻声的为其念报。

“圣人后裔得封衍圣公,始于前宋仁宗皇帝。之后宋室历代皇帝,皆赏赐厚封不绝。孔圣于华夏之功,厚矣。宋室待孔圣后裔,亦厚矣。然,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参天之树,难免枯枝。靖康年间,半壁沦丧,高宗不得已南渡,建行在于临安......”

这篇文章讲的,就是靖康年间,金人入侵,北宋灭亡,赵构南下的故事。

赵构南下的时候,当时的衍圣公孔端友带着部分族人,孔子木像、吴道子绘孔子像以及至圣文宣王庙祀朱印等物品南下。然后被安定下来的宋高宗安排在衢州重建衍圣公府,是为南宗。

而曲阜老家负责看家护院的孔端操,先是被当时的汉奸政权‘伪齐’册封为衍圣公,然后又被金人封为衍圣公,是为北宗。

金朝末年,在蒙元的打击下,金朝丢掉了河北地区,迁都到开封苟延残喘。于是北宗又分为两支,金朝的开封一支,蒙古控制的山东曲阜又一支。

1234年,蒙古灭金,北方二支合而为一。1276年,元灭南宋。当时的元世祖忽必烈认为南宗拥有三大信物,是衍圣公一脉的正宗。就想任命南宗的族长孔洙担任衍圣公。孔洙对元朝政府给予自己的各种虚职接受了,但是对衍圣公这个爵位坚决不受,并且表示自己的祖籍虽然在山东曲阜,但是自己出身在江南衢州,自己的老母亲也在衢州。所以,必须要回衢州去尽孝。

孔洙在当时的大势下,尽自己最大努力维护了孔氏后裔的尊严,但也让南宗一脉彻底的退出了衍圣公这一爵位的承袭。

北宗原是小宗,在南宗退出后才得以独享衍圣公的称号。即便如此,北宗内部也是矛盾重重,为了衍圣公爵位的争夺,在元朝短短的几十年统治时间里,已经是猪脑子打出狗脑子,多次发生北宗内部人员上书元朝皇帝,状告现任衍圣公血脉不纯,要求更换衍圣公的狗血事情。

这篇文章在回溯了孔府自北宋年间开始,一直到大明立国这几百年的恩恩怨怨后,其作者不无嘲讽的说道:北宋灭亡,衍圣公府留守人员屈服于伪齐的册封也就罢了——好歹还是汉人嘛。怎么后来又对着女真人和蒙古人的皇帝下跪?需知,圣人最看重穿衣服是不是右衽,头上有没有冠了!

作者又说道,人呢,面对屠刀的时候害怕实属正常。你们这些圣人后裔不能学子路那样君子死不免冠也就罢了。但是,你北宗就不能学学南宗,来一手婉拒么?结果呢,你们非但不学南宗,还主动的凑上脸去跪舔。后来干脆为了衍圣公爵位的争夺,自家亲戚开撕,拱手把衍圣公爵位的决定权交给了蒙古大汗......

而且,在这里面最关键的是。你们这群争来夺去的人,几乎所有人的血脉都有问题:当年衍圣公位置的争夺,让忽必烈都看轻了华夏的儒生,觉得至圣先师的后人都是这幅模样,华夏的读书人也基本都是不要脸。所以后来孔家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衍圣公不说,便是孔家族长也多次靠元朝皇帝来决定由谁担任——而且好几次元朝皇帝都故意安排血缘有问题的人来担任衍圣公。

事实上,这段话里,前面大半都是史实,就最后一句有问题:元朝皇帝对于谁来继承衍圣公爵位还是很慎重的。

但是,大元都灭亡那么多年哪,黄金家族现任大汗林丹汗这会儿已经被曹文诏追到了大漠以北。屎盆子扣在元朝皇帝身上又怎么了?谁能为元朝皇帝辩解?

“呵~吸~”听着身边的下人轻声念着报纸,孔尚贤全身不由自主的加速抖动起来,其呼吸和心跳的节律也越来越快。到了最后,他腾的一下坐了起来,大吼了一声:“岂有此理!”然后双眼一闭,竟是登时气绝了。

第六六零章 天才们的表字第七五四章 殷地安新史观第三零零章 暹罗王的手笔第四二二章 启动经济改革第一一二章 东林也要办报(一)第七零七章 没有人是白痴第六二五章 阿格纳的和谈第四二三章 先制定劳动法第三九七章 看透的李三才半年总结暨2020年写作计划第五零八章 好好修炼内功第二零八章 金军媒之布局第一三五章 穿越者的互撕(一)第六二一章 曹变蛟的初阵第二十七章 原始资本积累(二)第七二五章 减息后再减税第二四四章 大坂的冬之阵(五)第二八一章 无压制之义直第六二五章 阿格纳的和谈第六四七章 易普拉欣出兵第一四五章 先定规后开营第一四六章 曹文诏的家信第六三七章 分割南亚大陆第七三五章 子弹是公平的第四八四章 一块都不能少第八十一章 刘大刀的奋迅(五)第二六二章 大坂的夏之阵(终)总设定(看前一定要看)第六六零章 天才们的表字第二八一章 无压制之义直第二零二章 紧要无过人财第五一二章 破军陷入绝境第七十一章 西北危机已现(二)第五十章 纳黎萱的独子第五六三章 李自成的方略第七五五章 这才刚刚开始第四一零章 决战地点敲定第五九三章 兵役总局开张第七四四章 今日定下国本第一九五章 天下重新透明(四)第三九五章 清醒的国松丸第六四六章 西班牙的应对第八十一章 刘大刀的奋迅(五)第四五八章 当家真的不易(一)第七九三章 亚丁湾的屠杀第三一八章 海军事海军了(二)第五八三章 黎塞留的游记第三三三章 战舰要下饺子第五三三章 莫里斯的调整第五四七章 改革不是儿戏第六十九章 东北号角连营(四)第二二七章 土著中的垃圾(三)第五十二章 一起爬科技树(一)第七六九章 士气和命中率第二二三章 划时代的差距第九十四章 国家根基已朽(六)(收藏满四千加更)第五五六章 欧洲将星璀璨第六六三章 科技尚未落伍第七四二章 欧洲经济隐患第七六三章 临阵科技突破第二三二章 历史未能重演(三)第四六二章 进入铁甲时代(二)第二三七章 选妃并不简单(二)第二七三章 丙辰会试黑幕(二)第五八四章 大明的科技树第五四四章 小冰河大威力第二三七章 选妃并不简单(二)第七四五章 地方官的共性第七零四章 不速之客又至第六七九章 南北印的迥异第七零零章 战争没有停止第一五七章 竹千代的助攻第八零二章 告欧洲人民书第二六六章 后续成套方案第三二一章 女真人的选择第三五七章 唐王府的狗血第四四九章 不得了的东西第二七三章 丙辰会试黑幕(二)第一六二章 太孙殿下出征(三)第三三四章 逃亡者的用处第二九一章 决绝的达塔尔第六八三章 归国人员安置第二七九章 太孙赈灾方案(二)第六八五章 大维齐亲上阵第五五二章 欧盟需要停战第七十六章 搬家并不简单(二)第八十章 刘大刀的奋迅(四)第三三八章 工业革命发端(一)第六七三章 印度洋的破交第一六五章 山海关定方略(三)第四二四章 商税是要收的第七零二章 宗藩体系危机第三七一章 如何抓捕敌酋第六二二章 绝望的皇太子第六十七章 东北号角连营(二)第七七九章 双方继续加码第一九三章 天下重新透明(二)第七一五章 后勤陷入窘境第四三零章 商界开始改变第一九七章 天下重新透明(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