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七二章 晋商开始转型

旌旗招展、锣鼓喧天。天启三年四月初一的大同城,就是如此的一派热闹。无数的军户、百姓聚集在北门外的官道两旁,翘首以盼的往着更遥远的北方。

“哎,终于打平了啊。”

“是啊,打了两百多年,就这次出征时间最长,打得也最彻底。”

“是啊是啊,还是皇上厉害,以前我们面对鞑子都是被动防守。皇上这一次北征,那是打得酣畅淋漓。据说,曹帅、李帅等人一直杀到了捕鱼儿海上,和当年前汉冠军侯,本朝的凉国公打得一样远啊!”

“那个,老刘,你是和鞑子打了一辈子仗的老兵,手下也有几个鞑子的人头。你觉得,这一仗打了后,蒙古人能老实多久?”

“哼!这次不是把他们的大汗也干掉了嘛。依我看,起码老实五十年!”

“哎,那可就好啊,可得好好享受一番太平日子了。”

“诶,来了来了,李帅的大军回来了!”

“菩萨保佑,佛祖保佑啊,保佑我家的孩儿能够平安归来。”

“哈哈哈,孙家大嫂放心吧。据闻这次北征,我朝十几万大军,阵亡的不过数百,怎么都轮不上你儿子吧,且安心。”

“就是,就是,走,我们赶紧上去,看看功高堪比霍冠军的李帅!”

在百姓们自发的跪迎中,李如柏率领大同镇兵出现在了众人的视线里。

看着路旁百姓发自内心的尊重,以及此起彼伏善祈善祷声。饶是这一年已经六十八岁的李如柏,也禁不住心潮澎湃。

中华帝国数千年来,最大的边患始终来自北方。自昔年霍去病封狼居胥后,这个标杆就成了后世无数中华男儿的至高梦想和追求。便是如李如柏这样的老将,少年时又何曾没有做过千里突进,封狼居胥的梦呢?

没想到,临到老了,这个梦想居然真的实现了!

虽说现在因为六大报的长期引导宣传,李如柏已经知道世界是如此之大,从大同到狼居胥这段距离,在世界地图上不过是很短的一截路。而且现在大明国力强盛,蒙古却衰弱分裂,这一仗打下来,多少有些胜之不武的感觉。但无论如何,这仍然是武人的至高荣誉啊!

总之,李如柏非常的开心:想当年,自己什么都不如大哥,看起来是要做大哥永远的副将了。大哥战死后,自己被迫站出来独当一面的时候,做得远不如大哥好,最后还要八十多岁的老父亲出来再撑起李家的牌面。可是现在?我封狼居胥了诶!青史留名是一定的了!

所以啊,个人能力是一方面,但跟对人,才是最最重要的!

带着这样的心思,兴奋的李如柏也没有限制胯下战马速度的意思,以至于他骑乘的这匹纯血西洋大马越走越快,很快的就抵近了大同城门。远远的,代王为首的大同军政官员的旗号,都已经清晰可见了。

“呼~”深吸一口气,李如柏翻身下马:回来了啊,嗯,为将者,在大胜之际,更要牢记本份。接下来,皇上就要开始彻查军户,然后削减九边战兵和军户数量了吧?在父亲、大哥已经去世的情况下,我可得以李家族长的身份给家里所有人打好招呼。在皇上接下来的举动中,一定要全力配合,万万不能有任何抗拒和不满。否则,今日封狼居胥,明日成阶下囚的日子,可是真说不准会迅速降临的。

任何一个时代,能够取得成功,并且是持续成功的人,很少有傻瓜。在李如柏取得名垂青史大胜的时候,仍然保持了清醒的头脑一样。此时,在南边的蒲州城内,也有人对局势有着异常清晰的认识。

“诸位长辈、兄弟、侄儿,我在这里郑重的提出建议,自今日起,我们杨家,放弃九成商铺,减掉九成商队。将这些结余出来的资金全部集中起来,然后向朝廷购买本地的煤矿或者土地勘探权。”

在蒲州城山西四大家之一的杨家祠堂里,一场杨家所有成年男子参加,决定家族未来走向的宗族大会,正在杨家列祖列宗的牌位前召开。此时在场地中央侃侃而谈的,就是杨家这些年操持家务的杨彦明。

“之所以有这样的建议,当然是因为时代已经开始巨变。我们杨家如果还不积极投身实业,仍然抱定以前纯粹的,低买高卖的商贸。要不了多久,我家将迅速成为新豪商的垫脚石!

之所以这么说,原因有三。其一,蒸汽机技术的推广,使得很多商品的价格变动极为剧烈。比如以前南直隶产的一匹绢绸,进入我们山西后,价格大约是十三元。我们运送到蒙古,能够卖三十五元。扣掉运输成本和人工,家里的盈利是八到九元。但是现在,绢绸进入山西的价格已经下降到了六元。

有人说,这个好啊,我们可以继续卖给蒙古人三十五元。哈,说这话的人,那就真的是完全不懂怎么做生意了。我杨家因为有襄毅公(杨博)的遗泽在,所以在山西并不怎么怕官府胥吏,故而以前卖给蒙古人三十五元后,我们还能有八到九元的利润。但若是普通商人来做这个生意,一路遭到的盘剥,会把这八、九元的利润全部吞掉。他们若是卖给蒙古人三十五元,就会血本无归。但若是高于三十五元,又会卖不出去。因此,这个绢绸生意,以前只有我们杨家等四大家能做,其他的普通商人只能做点针头线脑我们看不上的生意。

但是现在不同了,因为绢绸进价的腰斩,使得普通商人做这个也能有利润了,我们就会遭到其他商人的竞争。绢绸如此,很多商品都是如此。如此一来,我们的利润就会越来越薄甚至近趋于无!”

“彦明啊,老夫有疑问。”

“七爷爷请讲?”

“这个,我们难道不能降价么?”

“七爷爷,这就是晚辈要说的第二点,吏治和税法的改变。各位,现如今朝廷改了税法,统一收取商税,官府不得再以任何名义吃拿卡要。去年一年,我山西有六十三名官员被撤职查办,占了去年因商税被处置官员的三分之一,数量高居两京十三省榜首。现如今,山西的吏治好了,但我们以前的优势也几乎没有了。在纯粹的商贸上,我们将面临普通商人的强力竞争。”

“各位叔伯兄弟。”杨彦明把手一摊:“我们杨家从襄毅公开始就是个大家族,现如今家里存世的男子都超过了百人,这还是近支啊。若是加上远支,以及各家家中的妻妾、儿女,我杨家的成员,只怕不下千人!而那些普通的商人家呢?嫡系子孙二三十人的都算是多的了。这要养的人差距太大,对利润的需求就完全不同。一匹绢绸,我们杨家需要有八、九元的利润才能养家。而那些普通商人,只需要有一两元就心满意足。这若是公平竞争,我们根本没有赢面!”

这一席话,说的在场众人大多无语:杨家兴盛了上百年,家里的子弟大多也都躺在祖宗的遗泽上腐朽了百余年。其实真说起来,杨彦明确实是嫡系,但却不是嫡长子。可为什么他能掌控家务?不就是因为他最能为家族赚钱来养活这一大家子人么?

仔细想想,彦明这些年也不容易啊。族内的老人,除了自己名下土地庄园的收益,商铺这边每月还要按每人500元的月例予以供养。其他的成年男子,每月每人是300元。便是那些未成年的,每月也有50~80元不等的零花钱。杨家上百男子,每月光是这笔款项就是两三万元——这可是纯利润啊!

就这么着,杨彦明还能分出部分资金进行再投资,扩大商铺数量,铺开进货渠道,建立更多的商队。真是太不容易了。

所以,此刻大家都不再说话了。

看到祠堂再次陷入安静后,杨彦明深吸了一口气:“第三点,六年前,我杨家参与盐场拍卖,虽说拿下了两个盐场,但也把多年来家中积累的流动资金抽了个干净。以至于四年前战争基金会成立的时候,我杨家拿不出多少钱入股。因此,蒸汽机的推广,我们被排在了最后分享。现如今,终于快要轮到我们了。这个机器我们一旦到手后,理所当然的应该投入实业,因为,只有进入实业,才能让蒸汽机的功效发挥到最大!”

第五八八章 帝师党的共识第二三七章 选妃并不简单(二)第七零八章 时间就是生命第一三二章 有客自远方来第一三零章 金陵日报完胜(一)第一三二章 有客自远方来第三三六章 日本的新策略(二)第五一零章 整顿吏治法令第七九二章 索科特拉伏击第六四四章 美洲的孙督师第三四四章 东海上的决战(一)第六一一章 炎黄日月国旗第十六章 狗屎般的财政(一)第四一八章 无烟火药时代第四三六章 不改汉家衣冠第六三九章 事了准备回家第七二二章 大明造舰计划第一二五章 殿下的新玩具(三)第六零二章 奥朗则布代位第七七八章 大明皇帝板载第六七六章 士兵们的日常第一五六章 李成梁的致仕第五六七章 大明由疆入藏第二七八章 太孙赈灾方案(一)第四七二章 晋商开始转型第四六三章 我该怎么帮你第一一一章 射雕英雄火爆第七九三章 亚丁湾的屠杀第二九六章 扩军势在必行第五十三章 一起爬科技树(二)第四九五章 马尼拉湾海战第七三八章 美洲大局已定第六三一章 三方各自部署第七零二章 宗藩体系危机卷末总结及单章求订阅第三八七章 登陆地点选择第四一六章 平成废宅跑了第三六五章 原始的铁甲舰第一九五章 天下重新透明(四)第四五一章 菲利普的魔盒第五四三章 五千吨铁甲舰第六九八章 三忠墓的主人第四九二章 易普拉欣的信第三四零章 工业革命发端(三)第二四三章 大坂的冬之阵(四)第四三零章 商界开始改变第七六一章 大明作战计划第一二七章 东林陷入颓势(二)第一八五章 阿拉维杜新王(二)第四七四章 天启矿业改革第七八一章 做好大餐迎客第四七四章 天启矿业改革第二二零章 首战是在色当(三)第七二九章 这是一个憨憨第六十七章 东北号角连营(二)第二一六章 对法战前准备(一)第六四零章 国内总体稳定第三七一章 如何抓捕敌酋第二三零章 历史未能重演(一)第六八三章 归国人员安置第二五五章 大坂的夏之阵(一)第三一八章 海军事海军了(二)第六四零章 国内总体稳定第三六零章 三万里的远征第五二八章 真是超级乌龙第七五六章 前所未有之战第三三二章 大明准备反击(三)第一五五章 所谓帝王心术第五五五章 利益才是永恒第七九九章 绞索缓缓拉紧第七五五章 这才刚刚开始第二十八章 原始资本积累(三)第三零二章 暹罗气势汹汹第三八六章 现在扭头向东第三五九章 台湾岛的开拓第七零七章 没有人是白痴第六七九章 南北印的迥异第七二九章 这是一个憨憨第三一四章 崇明沙攻防战(六)第六二六章 局面似有反转第一三七章 岛津欲寇琉球第七九六章 枪口顶在脑门第三六四章 众狗听令出征第六三六章 帝国开始崩溃第七六九章 士气和命中率第七八五章 这是毒丸情报第七四三章 大明发行纸币第五三九章 耶路撒冷磨盘第四七九章 西班牙的援军第五六五章 圣地亚哥海战第五八三章 黎塞留的游记第八十八章 神烈山祭孝陵第六四七章 易普拉欣出兵第七二二章 大明造舰计划第七八四章 昆阳赤霄计划第四七三章 晋商开始转型(二)第一七七章 宿命的萨尔浒(七)第一五三章 萧伯芝的表演第一七七章 宿命的萨尔浒(七)第三零九章 崇明沙攻防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