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七三章 晋商开始转型(二)

“那个,彦明啊,买一个煤矿或者某一块土地的勘探权怎么说?”

“二叔,根据朝廷的‘矿产资源开采法’规定,私人资本若要介入矿产开发,可以分为两种。其一,直接购买现在属于朝廷管辖的现成的煤矿,购买之后,按律缴税。其二,向朝廷缴纳一定资金,购买某一地的勘探权。若是能够在这块地面内发现矿藏,那就一样可以开采,然后按律缴税。说起来,前者保险一些,但是我家将面临全国各地豪商的剧烈竞争,要买一个成熟、产量稳定的煤矿下来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后者,当然是在赌,但我山西地下出煤的可能性还是很高的。而且由于勘探权的购买很是便宜,所以一旦赌赢了,那就是一本万利!”

祠堂内顿时因为杨彦明这番话,响起了一阵的小声议论。待得众人议论了一番后,祠堂里辈分最高的三叔公咳了几声:“彦明啊,买一个煤矿大概需要多少钱?勘探权又是多少钱?”

“朝廷现有的煤矿是拍卖制,所以到底多少钱孙儿也无法给个确数。勘探权倒是很清楚,一个乡,五万。一个县,三十万。一个府,一百万。勘探权具有排他性,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买下了这个府的勘探权。那么,除了这个府的既有煤矿外。后续新探明的矿产,金银矿得交给朝廷,其他的都只能由我们来开采。但是,这勘探权只有十年。若是十年内你都没有勘探出任何矿藏,那这钱,就扔到水里了。

虽说如此一来,购买现有大矿是保险一些,但是这价钱就难说得很了。叔公,诸位,由于第一批拿到蒸汽机的东南豪商们已经进入收获阶段,所以,他们的资本非常雄厚。孙儿探听到的消息是,华亭徐家的徐本固,已经携带不低于五十万元的会票进入了我们山西。”

“嘶~”杨家的家产当然远不止五十万,但你架不住杨家人口众多啊。真要平摊到各房,五十万仍然是一笔巨款。所以,众人听到这个消息,都不由得吸了一口寒气。

“彦明,消息可确实?”

“三叔公,虽说这些年我朝治安明显好转,徐家进入山西,一路上护卫力量也极强,但那到底是巨款啊。所以徐家进入山西后,马上就把这会票送进了银行的金库保存。孙儿早就在为煤矿拍卖的事情做准备,事先交好了一位银行的经理,多番请客送礼后,对方在这个事情上只给孙儿做了一个五指张开的动作,剩下的话怎么都不肯再说。孙儿想,徐家不可能只带五万入晋吧?那未免也太傻。如若是五百万,那也,太恐怖了。”

“嗯......”三叔公捋了捋花白的胡须:“这个倒也不一定,徐家一家拿不出五百万,但若是松江府的那些豪商一起发力呢?若是整个南直隶的豪商一起发力呢?我虽年老,早已不操持家务,但也知道,一个年产百万斤的大型煤矿,便是正常售卖,没有一百万也绝不可能拿下来。所以,我倒觉得,徐家入晋,带来的恐怕是五百万。”

“叔公见教得是,倒是孙儿眼界窄了。”

“无妨,叔公四十多年前操持家务的时候,家里没这么多吃闲饭的人。那时候可以抽调大量资金做大事,这些年,你是真的辛苦了。”

诶......一众寄生虫们不好意思的翻了一个白眼,都没法说话:这位三叔公,在小的时候可是见过襄毅公的,早年操持整个杨家家务近五十年,这是真的惹不起啊。

“彦明,如果按照你的想法,停掉九成商铺,裁剪九成商队,我们能够抽出多少资金?”

“回三叔公的话,大约能够聚集一百八十万元左右。”

“不够,不够啊。”摇摇头,三叔公道:“王、张、马三家呢?”

“孙儿前些日子也和这三家的主事人联络了,貌似都没有下定决心转型。”

“一群看不清时势的笨蛋!”三叔公把手里的拐杖重重的顿了顿地面:“如此,就只有我们杨家单干了。各位,想来大家都清楚,自襄毅公后,我家伯章公做到了户部尚书,叔章公做到了锦衣卫指挥使。但那都是五十多年的事情了。自这三位之后,我家虽然还有进士,但却再也没有了三品以上大员。同时,随着家中人口日繁,各房之间的矛盾冲突反而不断,整个家里,都在走下坡路。若不是彦明支撑,老夫又还活着不准分家,只怕我蒲州杨家,早就烟消云散了!

即便是现在,我杨家也处于危机之中。刚才彦明说得很清楚了,若我家不转型,迟早都会衰败。你们每月的例银会减少甚至渐趋于无。只有转型到实业上来,我家才有生机!这一点,你们可有异议?”

“叔公(曾祖)说的极是,我等无异议。”

“那好。”老头子浑浊的眼珠子猛然放出精光:“各家把各自庄子的地契交出来,集中到彦明那里,去找皇家银行山西分行贷款。务必要想办法筹集到三百万以上的资金,连同彦明那里能够辗转过来的,凑够五百万。争取拿下一个年产百万斤的大矿,以及一个县的勘探权。”

“啊?叔公,这可万万不可啊!”

“是啊,叔公,土地才是根本啊!”

“曾祖大人,现如今蒙古已经被打垮了,没有了鞑子劫掠,百姓能够安心耕种。不要说晋南,便是晋北的土地也会涨价的啊!”

“咚咚咚~!”拐杖再次狠狠敲打地面,使得祠堂内安静下来后,三叔公刚想说话,却一口气没能提上来。

“哎。”长长的吸了一口气:“到底是老了,彦明,你来跟他们说。”

“是。”杨彦明再次起身:“各位,我因为操持家务的原因,这全国各地都是要去走动的。在我看来,这种地的收益,不会因为蒙古被打平而增高。相反,只会越来越少。”

看了看呆滞的一群族人,他内心长叹了一口气后还是开了口:“各位,以前我大明的地租一般是五成。而现在,江浙一带的地租已经降到了四成甚至三成五,就这样,也仍然有些地抛荒。”

“啊?”

“各位也晓得,江浙的土地单论亩产,可比我们这边高多了。一个农夫若是自己有个一两亩地,再租种个七八亩,就敢供家里一个孩子念书的。可为什么这么高产的土地降了地租都没人种了呢?当然是因为江浙那边现在建起了大量的工厂。据闻,那里的工人一般每月都能拿到三到五块银元,如此算下来,一年就是35~60块。江浙那边的土地一般亩产顶天也就三石。十亩地一年精心打理,大约收入60块。交租、缴税后,大概能剩25块左右。你们说,这五成地租,谁还愿意种地?便是地租降到三、四成,这收入也只有30块上下。距离工厂的工资还差着一大截呢!更不用说,十亩土地,需要夫妻二人共同精心操持,而在工厂做工,只要家中男人一人就行,而做妻子的,还可以再做一份工了。

换到我们山西,由于亩产只有江浙的一半甚至更少。所以十多年前,太孙大规模推广土豆等高产作物前,我山西的农民要租种三十亩以上的土地才能温饱。而我山西地狭民稠,良田根本不担心租不出去,所以这地租当然可以很高,五成?我知道的,你们的庄子,甚至都有收到六成五的!如此算下来,你们的佃农,一年到头,估计能够挣到15块左右吧?这个收入,只能是勉强维持温饱,别提什么供孩子念书了。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蒸汽机的出现,使得各地工厂如火如荼的建设了起来,朝廷大量修筑公路、铁路,建设水泥厂、钢铁厂,也需要大量的劳力。百姓们又不傻,明明在这些工厂可以挣到几倍的收入,他们为啥还要苦哈哈的留在土地上给你们做工?

所以,可以预见的是,江浙现在出现的局面,最多一两年之后,就会在我山西逐渐的出现。而现在台湾知府孙传庭在我山西大力招募百姓移民台湾,只会加快这个速度。因此,在不远的将来,土地租赁真的没什么利润了。相反,若是事情再这么发展下去,只怕我们要把地租降到两成以下,只求这些产出能够缴纳朝廷赋税了。

各位,前面我说过,低买高卖的行商行当,会面临新的商人的挑战,而我杨家负担太重,难以应对。而现在,想来各位应该明白,靠种粮食,也是撑不起这个家了。我们必须转型到实业中去!”

第四八二章 满桂抵定西域第四二一章 易普拉欣野望第三四一章 海上决战想定(一)第五零八章 好好修炼内功第一一七章 东林也要办报(六)第五一二章 破军陷入绝境第二十三章 忠臣和官混子第七二八章 共赢才是王道第七八五章 这是毒丸情报第五十五章 情报才是主业第五九四章 搭建地方机构第二零三章 完成首次组阁第五六八章 我真的忍不了第二八七章 流水账的三年第五六九章 我是有底线的第六一四章 莫卧儿的炮击第六九七章 明中宗桓皇帝第一八三章 北京暗流涌动第二零二章 紧要无过人财第八零一章 亚速尔的海战第一零一章 我们的海贼王(三)第六三四章 三位殿下之战第二四六章 仓储收归于一第七八三章 毕其功于一役第三零五章 开台王的策略第五三零章 战事陷入焦灼第二零七章 唯有坚持不懈第十八章 狗屎般的财政(三)第一六九章 忙碌的魏忠贤第一九三章 天下重新透明(二)第二五九章 大坂的夏之阵(五)第三八三章 新的情报布局第二四四章 大坂的冬之阵(五)第二一零章 玉衡摇光结盟(二)第一二零章 扶上马送一程(二)第七六三章 临阵科技突破第七三八章 美洲大局已定第二七二章 丙辰会试黑幕(一)第六八五章 大维齐亲上阵第七十三章 搬迁势在必行第五六四章 张献忠摸内奸第二五六章 大坂的夏之阵(二)第五二零章 天玑星再求援第六八五章 大维齐亲上阵第二七四章 丙辰会试黑幕(三)第五六七章 大明由疆入藏第七四七章 穿越者的成就第六七七章 毛文龙的无奈第一七四章 宿命的萨尔浒(四)第五四二章 世事难有如意第五三二章 大明陆军参战(二)第一一九章 扶上马送一程(一)第二七一章 万历四十四年(二)第八十八章 神烈山祭孝陵第四五六章 效仿魏武故技第二三一章 历史未能重演(二)第六二三章 奥朗则布背刺第七十六章 搬家并不简单(二)第七八七章 战斗陷入混乱第八零二章 告欧洲人民书第二五六章 大坂的夏之阵(二)第二九一章 决绝的达塔尔第六七五章 将帅们的调整第七零四章 不速之客又至第七一四章 只是双眼流汗第二七六章 方山的进士们第六十一章 大明火器专家第二九一章 决绝的达塔尔第十一章 孤的元从班底(三)第一五九章 大金今日竖旗第七二八章 共赢才是王道第二四二章 大坂的冬之阵(三)第六七零章 大战一触即发第六四一章 皇长子的婚事第三二一章 女真人的选择第二零六章 科研后继有人第五七三章 天启十年元宵第四五六章 效仿魏武故技第五一三章 破军也陨落了第五四三章 五千吨铁甲舰第二九二章 进击的新人们第三一六章 崇明沙攻防战(终)第五四四章 小冰河大威力第二十九章 原始资本积累(四)第七五七章 唯有科技制胜第二四零章 大坂的冬之阵(一)第七三四章 曹变蛟的夜袭第十八章 狗屎般的财政(三)第三五一章 李三才的竹杠第五四八章 继续开发东北第三四一章 海上决战想定(一)第二五八章 大坂的夏之阵(五)第一三零章 金陵日报完胜(一)第三二九章 朱由栋结婚了第五四九章 美洲动乱新源第四七八章 欧洲人的改变(二)第九十八章 千万人吾往矣第一零九章 现在开始起航(四)第二五二章 山西的掌控者第一三七章 岛津欲寇琉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