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九零章 大明机构改革

“哗啦啦~”

时间进入了1629年的六月,北京城的室外气温已经升高到了二十多度,而在一些通风不太好的室内,闷热的环境下,若是再多上一群糙汉子不停的呼出二氧化碳,那温度直直的往着三十度上冲。

可就是在枢密院的办公场所里,一群孔武有力的糙汉子,顶着满头大汗,大眼瞪小眼的一页又一页的翻着厚厚的《刑法典》,却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热。

“没有!真的没有啊!你们那边呢?”

“也没有,我负责审阅的第七卷,也没有!”

“哈哈哈,看来是真的没有了!皇上万岁!”

“皇上,皇上啊,真是我们的好皇上啊!”

“是啊,两百多年了,不,自北宋那些王八蛋开了刺配充军的先例后,七百多年了,罪犯充军的条款,终于被皇上彻底废除了!”

大明的军人社会低,原因有很多。但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国家法律明文规定,普通老百姓犯了罪,罪不至死的,往往都是充军——这是国家政权公开对军人的歧视。国家都如此了,你还能指望社会尊重军人?

在大明律里,涉及到充军的有整整189款。偷窃、盗墓、抢劫、贪污受贿、QJ、TJ统统都可以充军。甚至一些不太严重的死刑犯,沟通到位了,也可以以充军免死......这么搞下来,整个大明军队,简直就成了人渣集中地——俗话说一颗耗子屎坏掉一锅汤,按照大明的这个做法,那不是美味里夹杂一颗耗子屎的问题了,简直就是专门炖的屎汤啊!

而且大明律还超变态的定了终身充军和永远充军:前者就是你一个人一辈子充军,后者是你家世世代代子子孙孙都要充军——当兵居然成了让人恐怖的,祸及子孙的刑罚!

这么个搞法,社会上的舆论怎么看军人?军人自己怎么看自己?这样的军队又怎么可能有战斗力?

从朱由栋重建横海卫起,他的新军在兵源上始终都是以普通农夫、流民、矿工为主,坚决不接受刑部发配过来的充军罪犯。在后来他做了皇帝后,新式陆军、海军的组建上,也是严禁罪犯进入军队。

但这一切,只是皇帝的个人行为:大明律还在那里摆着呢,地方官们还在不断的按照大明律判决某某犯人充军呢。

而到了这新的,完全取代大明律的诸多法典问世后,虽说心里早就清楚皇上肯定会善待军人。但是当枢密院的参谋们一个字一个字细细的审阅了整部刑法典,确认这部厚厚的法典里,没有一条有‘充军’字眼的时候,六十五岁的枢密院使麻承诏,还是忍不住流出了热泪。

“好,好,从此以后,我们武人再也不会受歧视了。”

由着年轻的参谋们欢呼雀跃了一番后,麻承诏沉声道:“如此皇上,我们武人若是不拼死效忠,那就真的没得救了。悄悄的给各地驻军主官发下话去,对接下来皇上的动作要绝对支持。若是各地有什么不满的苗头......”他伸出右掌,虚空狠切了下去。

“枢相放心,我大明数十万将士,决然誓死效忠皇上!但有宵小作乱,必然顷刻间将其化为齑粉!”

......

从魏忠贤和田尔耕那里不断得到消息,确认民间反对的声音并不太大,而军队更是忠诚度爆表后,朱由栋的步子一下子迈得更大了。

1629年11月,吏部尚书孙承宗上了《请拆分细化朝廷各部司》的奏章,大明的政体改革,终于进入了实质性的阶段。

有句老话怎么说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是这话后面还有一句话:上层建筑对经济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甚至是决定性作用。

大明现有的官制,真要追根溯源,可以追到隋朝。一千三百多年来,中华帝国虽然是在治乱循环的怪圈里反复折腾,但好歹也是螺旋上升的。社会发展到现在,别说穿越者不断给社会加速了,就算没有穿越者,这套起源于隋朝的三省六部制,也严重的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所以,必须改。唯有在政体上改良了,才能给经济进一步的松绑,大明的国力才能再次跃升。

在巡游天下三年多的时间里,朱由栋除了和熊廷弼长期通信,反复探讨各部法案的修订外。也和孙承宗反复就朝廷的机构设置反复沟通。不过,到底还是这次的变动实在是太大了,所以即便孙承宗竭力配合,这个事情最终还是等到朱由栋回京后,师徒二人坐在一起,花了五个多月的时间,才最终敲定。

新的政改方案,首先改变的是中央政府的部门设置。

皇帝之下,是内阁、枢密院、都察院、最高法院。四个部门分别掌管行政、军事、监察、司法。

内阁负责人由某殿大学士、首辅什么的统一改称为首相,首相有两个副手,称副相。首相的权力极大,在民政这一块,文官五品以下的任免,单笔财政支出在100万银元以下者,首相主持召开内阁会议就可以单独决定,不必再票拟送司礼监批红——自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大学士只是顾问和参谋的状况,到了这里得到了改变。大明的文臣们再一次有了像唐宋的丞相们那般,在一些具体事务上有了独断的权力。

这当然是朱由栋在立宪方面得罪了文臣后,拿出来安抚文臣的措施之一。当然,做皇帝这么多年,他也深切的感受到:哲学里的重点论是真理,什么都要管什么都要抓是可以的,但这么做很可能是什么都做不好。适当的放出去一些权力,抓住更重点的东西,才符合取舍之道。

首相与副相之下,是各部尚书。但是现在,大明彻底废除了三省六部制,而是改为了带有浓厚穿越者风格的近代政府制度。

吏部拆分为人事部、劳动部。前者掌官员考核升迁任免,后者主要负责社会保障。

户部拆分为财政部、税务总局、农业部、工商总局、商务部、审计总署。

礼部拆分为教育部、外务部,专门负责接待外宾的鸿胪寺并入外务部。部分礼部人员与太常寺、光禄寺合并,成立新的礼仪总局,负责国家内部各项典礼的安排筹备工作。

兵部拆分为国防部、兵役总局。以前专掌全国马政的太仆寺合并入国防部。

刑部拆分为公安部、司法部,部分人员与大理寺合并,成立最高法院。

工部拆分为建设部、重工业部、轻工业部。

以方山科学院为基础,合并钦天监,新成立科技部。

以方山科学院医学实验室为首,合并太医院,成立卫生部。

詹事府、国子监、翰林院三个机构合并,成立大明政治学院:从此之后,这里就是大明的官员继续提高的地方。

以张世泽的既有班底为基础,新成立宣传部,专掌文化宣传。全国的报纸、剧团、说书人甚至秦楼楚馆的职业女性们全都划入了宣传部管辖范围。除此之外,将逐步的允许民间资本进入传媒业。

大明皇家银行继续保留,但存款贷款的职能要逐步减弱。国家准备再成立三至五家官方银行,并逐步开放民间资本成立私人银行。

通政司保留原名,但其职责转变为内阁的办公厅。

都察院保留原名,但其职责已经彻底转变:风闻言事被禁止,纠察官员道德问题被置于极靠后的位置。现在的都察院,获得了独立的经费,独立的调查权,其工作职能主要在于监察百官的履职和经济问题,另外还承担政府公诉职责。

锦衣卫保留原名,诏狱继续保留。不过作为国家情报机关,虽说他仍然保留了一定独立的司法权,但这种权力,更多是针对被认为可能是间谍的相关人员的审讯。对于官员的一般审讯,只能走法院。

废除尚宝丞,其掌管、制作印玺的职责,转入内廷。

内阁首相、枢密使、最高法院首席法官、都察院左都御史四人,是大明大臣的顶端,俱为正一品。

副相、枢密副使。次席法官和右都御史为从一品。

新成立的各部尚书、总局局长,政治学院院长,锦衣卫指挥使,皇家银行行长等,均为正二品。

按照朱由栋的旨意,在中央政府各部门完成重整后,大明境内的各省、区,以及省下面的州府,除外交、国防、民族事务、干部培训、国家情报等部门外,其他的,均要按照中央政府新部门的设置,在地方政府里设置相应的部门。

至于县级政府,限于这个时代的社会发展水平,倒是暂时不用把相应的部门全都也跟着设置齐全。但是县衙里也要设置相应人员来对接上级政府各厅局的工作。

在这一整套政府架构设置完成后。朱由栋又下了一道圣旨:新机构设置完成后,逐步废除吏、役,改以全面公务员制度。从天启十三年开始,国家不再有所谓的科举,而改以中央政府公务员考试和地方公务员考试!

第二十一章 有的人欠收拾(三)第四五五章 许显纯在仰光第一八四章 阿拉维杜新王(一)第二九三章 太孙焦头烂额第六一九章 穿越喜马拉雅第五八一章 幺蛾子菲利普第六八九章 敌舰兵临城下第七十八章 刘大刀的奋迅(二)(收藏满三千加更)第四三五章 后勤保障无碍第七零九章 所谓李代桃僵第四五八章 当家真的不易(一)第二四三章 大坂的冬之阵(四)第七十五章 搬家并不简单(一)第一六三章 山海关定方略(一)第七五八章 鱼饵已经放下第七零四章 不速之客又至第八十二章 大丈夫当如是第六零四章 大明朝的家底第六五三章 亲王号战列舰第四三一章 准备远征蒙古第六二七章 知进退的少年第十九章 有的人欠收拾(一)第九十章 国家根基已朽(二)第二零二章 紧要无过人财第五一八章 奥斯曼的应对第七九六章 枪口顶在脑门第五七六章 有竞争是好事第七二四章 神兽银行出炉第七五五章 这才刚刚开始第二零六章 科研后继有人第五三零章 战事陷入焦灼第四五八章 当家真的不易(一)第七十七章 刘大刀的奋迅(一)第四零七章 幕府垂死挣扎(二)第二十三章 忠臣和官混子第六一九章 穿越喜马拉雅第一九二章 天下重新透明(一)第一九六章 天下重新透明(五)第七九九章 绞索缓缓拉紧第一三九章 是蹂躏非战斗第二零八章 金军媒之布局第二一六章 对法战前准备(一)第七十九章 刘大刀的奋迅(三)第六七五章 将帅们的调整第七九四章 军舰是牧羊犬第五零八章 好好修炼内功第四零二章 白甲兵对武士第三六二章 霸道的熊总督第三八零章 为何是分封制(一)第三八八章 还是先朝后倭第六十四章 西南战鼓擂动(一)第五四零章 奥斯曼的反击第五八零章 欧洲的科学家第七四九章 改国策备大战第七九二章 索科特拉伏击总设定(看前一定要看)第七十二章 西北危机已现(三)第三一五章 崇明沙攻防战(七)第三零四章 会合与反会合第一五八章 这绝不是挑衅第五一三章 破军也陨落了第七七四章 陆军可以登陆第六九九章 进入电力时代第七十章 西北危机已现(一)第六六八章 大明的驻印军第二五九章 大坂的夏之阵(五)第七九零章 郑成功的杀着第六七四章 全境都是战场第一二六章 东林陷入颓势(一)第三八二章 安定中南十条第四九零章 追击与反追击第十六章 狗屎般的财政(一)第六九九章 进入电力时代第七零八章 时间就是生命第七六八章 孟加拉湾海战第三九二章 宗室们的分化第七五一章 亲王们的日常第一二六章 东林陷入颓势(一)第一一九章 扶上马送一程(一)第四一四章 一次会战结束第二四四章 大坂的冬之阵(五)开个单章,说说最近的事第二十六章 原始资本积累(一)第八零一章 亚速尔的海战第三七三章 氪金才是王道第七五二章 最大胜利保障第七七一章 雷击舰队登场第七六二章 大明高级密探第六四零章 国内总体稳定第四二三章 先制定劳动法第五六六章 美洲的新局面第一一四章 东林也要办报(三)第四六三章 我该怎么帮你第六零二章 奥朗则布代位第六一三章 敌人有了反应第一八四章 阿拉维杜新王(一)第六零六章 飞白剑指恒河第五四二章 世事难有如意第七九四章 军舰是牧羊犬第七十五章 搬家并不简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