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八二章 流水账的战报

“啥?我大明居然在印度吃了败仗?哎哟,这损失可不得了啊!”

“啥子哎,啷个回事哦?我们还着打输了啊?哦,是涅个狗日滴叫李永芳的龟儿子叛变了索!”

“李永芳,冚家铲,我顶你老母!”

时间进入天启二十一年的十月,从北京发端、西安、成都、武昌、广州、南京……随着张世泽控制的六大报有技巧性的报导,大明本土各省的老百姓们,都陆续的知道了本朝在印度大败的消息。

讳败为胜、粉饰太平的事情,朱由栋是不屑去做的。再说了,先不说这么大的惨败,要彻底隐瞒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就说现在世界已经进入穿越者之间大规模的决战阶段,以后大明的各场战事,不管输赢,阵亡的人数肯定会越来越多。不趁着这场大败让本国的老百姓开始慢慢的习惯较大的伤亡数字,非要去说我军大胜,胜利转进至缅甸云云——那不是百姓傻,是统治者自己傻!

当然,大败,兵力大量损失是要如实报导的。但是如何报导,这个就有技巧了。

这一次张世泽安排的报导,六大报都统一的把失败的原因隐晦的往李永芳身上引:总之,我大明这次失败,主要的问题还是因为出了内奸——参谋长啊,掌握全军所有作战计划并具体负责实施安排的人,这样的人背叛了,我军怎么可能不打败仗呢。

“皇上,目前舆情总体可控。各地报馆、东厂、锦衣卫、皇家控股的商铺汇总过来的消息都表明,我大明百姓虽然对我朝在印度的失败很是震惊,但基本都对战事的最终结局表示乐观。同时,大家都将战败的原因往着李永芳的身上去想了,倒是对我海军,还有毛将军没有什么坏话。”

“那就好。”

“而且皇上,经过朝廷这么一宣传,民间现在掀起了一股捐款造舰,以及报名参军入伍的热潮。最近这段时间,各地兵役局都报告说,主动要求参军的青壮,比起以前要多了至少三成。”

“哈哈哈,极好极好,我大明的百姓,果然都是有血性的。”

说起来,七个穿越者里,朱由栋自信自己有两项是绝对领先其他六个穿越者的:其一自然是医学,大明现在不仅有了各种抗生素,还有了完备的医疗体系和规范的医学操作。由此使得大明最近这些年的人均寿命蹭蹭的往上涨,新生儿死亡率不断下降不说,便是战场上,也能救下越来越多的伤员——这一点,在后续的大规模战争里,绝对是极大的优势。

其二嘛,自然是作为唯一的一个长在红旗下的穿越者,最擅长的辩证法了。穿越近四十年,朱由栋已经不知道多少次从坏事里看到好的一面,然后将丧事变成喜事了。

这一次六大报的宣传,就重点突出了敌人的凶残,印度人的废物,毛文龙等将士的忠勇,以及李永芳的无耻。如此报道下来,民间的情绪自然就被引爆了。

总之,舆情是控制住了,百姓们对皇室和朝廷依然充满了信心。但信心这个东西只是个倍增器,没有实力,再多的信心也没用。

说到实力,根据这次印度的战事来看,陆军在地面上,哪怕是已经在印度腐蚀了三年的陆军,都能和欧洲的陆军部队打个不相上下。所以,现在唯一欠缺的就是海军了。

当然,正如朱由校所言,再着急,万吨巨舰也不是说有就有的。所以,这个东西还得等。

但是呢,海军到底是技术军种嘛,除了军舰本身,军舰上的其他科技配置也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最近这段时间,他有空就往方山科学院跑。

自从方山科学院攻克了电阻问题后,最近这一年多来,方山电学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向:一是研究发电厂相关设备以及电能并网输送。二是电话、电报。前一个项目的负责人是宋应星,而后一个项目,朱由栋直接启用了宗室朱逵柚。

就最近方山的研究进度来看,大型发电厂以及广泛的电能应用,还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是电话和有线电报,已经看到了曙光。方山科学院甚至已经在开始编写中文电码了。

也就是这样了,大明新一轮的科技大爆炸,起码还需要三五年的功夫。在这之前,大明还得在科技相对落后的情况下,继续与敌人战斗。

不过,科技落后就不打了么?真是笑话。作为一个来自天朝的穿越者,虽然没有亲身经历过,但是从小耳濡目染,天朝建国后的六次战争,大多数情况都是在装备不如别人的情况下战斗。那又如何呢?

所以,虽然丢了印度有些肉痛。但整个大明自朱由栋以下,都没有多少沮丧。大家都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时间进入了1638年的十一月,一路之上,从北京出发,铁路、公路乃至盘山小路都走过,持续奔驰两月的田尔耕,终于风尘仆仆的到达了大明的木邦军民府。

作为朱由栋穿越到这个时代里闪动蝴蝶翅膀,第一次开疆拓土拿下的土地。三十多年来,得益于玉石生意越做越大。整个木邦府现在非常的繁华,当地的百姓也总体富裕。自然的,这里的人对朝廷的忠诚度也极高。

现在,由于地理的关系,这里成了大明接纳自印度败退回国的诸多官员、军官、商人及其家眷的第一站。

“下官拜见温相。”

“指挥使客气,老夫丢了印度,现在回到国内后就是引颈待戮的身份,可当不得指挥使温相的称呼啊。”

“温相言重了,下官这次奉皇上旨意来到木邦,主要的任务就是审讯、甄别归国人员。临出京前,皇上特意交代,温相是对国家有大贡献的人,所以到时候温相只要交一封请罪的奏章就算完事。”

“浩荡天恩,直让老臣感激涕零!”

待得温体仁朝着北京方向跪拜完毕后,田尔耕才开口道:“下官一路之上也遇到过一些从云南出发的信使,不过下官还是想亲耳听温相说一说最近的战况。”

“这是正事,老夫理当尽力配合。”

简单的说起来,自1638年6月的德干会战结束后,遭受重创的明军不得已收缩防线,将主要的兵力配置在了坎普尔这个恒河中游的交通要道。而南印度的欧洲联军因为大面积的疫病,也不得不暂停了进攻的脚步。

7月20日,欧盟最后一批军队20万人抵达。古斯塔夫和瓦伦斯坦集结了三十五万军队,在海军的帮助下,从孟买登陆,并迅速的席卷了德里和阿格拉。

7月30日,联军开始对坎普尔进行攻击。黄得功坐镇指挥下,联军的进攻并不顺利,在付出了约三万人阵亡的代价下,仍然未能突破坎普尔的防御体系。

古斯塔夫遂改变战术:一方面以主力将坎普尔团团包围。一方面派出少量部队绕道坎普尔下游,截断黄得功的后勤线路。同时,这个时候的印度已经进入雨季,恒河暴涨。西班牙人的2000吨级驱逐舰从达卡逆流而上,完全掌控了恒河的航运。

8月13日,刘招孙十五个师的战兵以及各类重装备终于全部越过若开山脉并抵达坎普尔附近。大明的二十个师,近三十万人,与欧洲联军的三十多万人在坎普尔附近展开了决战。

这场战役一开始打得极为惨烈,刘招孙、黄得功、赵率教、卢象升等人指挥的明军在面对古斯塔夫、瓦伦斯坦、拉伊蒙多、杜伦尼等欧洲名将时,在战术上也不落下风。但是,当战事持续到第十天的时候,失去了制海权,而且连恒河航运都利用不了的明军,其后勤撑不住了。各支部队都向上告急:弹药基数已经下降到了极为危险的境地不说。便是随军的粮食也快见底了。

迫不得已下,军团总司令刘招孙被迫下令撤退。

在撤退的过程中,欧洲联军进行了不依不饶的追击。虽说明军的交替掩护撤退执行得极好,但在战斗中,一方可以肆无忌惮的倾泻火力,一方要扣扣索索计算着一场战斗只能打几发子弹,这样的战斗毫无公平性可言。

所以,虽然在撤退过程中,明军也曾经多番的给对方挖坑设陷阱,并组织了两次较大规模的反击。但是在近乎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明军的损失远远大于欧洲联军。

9月3日,朱由栋从北京发出的,允许刘招孙彻底放弃印度,撤回缅甸的旨意抵达。而这时候,刘招孙的部队距离若开山脉的洞鸽山口已经不足五十公里了。

9月6日,明军撤入洞鸽山口,据险而守。联军至此放弃追击,沿着洞鸽山口开始修筑防御工事。至此,欧、明之间的第一次印度战役结束了。

在这次战役的第一阶段,欧洲联军付出了约四万人的伤亡,击溃了毛文龙统帅下的大明驻印军二十六万人中的近二十万人。其中大明、日本、福国三国阵亡人数就超过四万,被俘近两万。

而在战役的第二阶段,刘招孙、黄得功集群累计阵亡七万余,失踪、被俘两万余。剩下的二十余万人中,有七万多轻重伤员。各类重装备更是丢失殆尽。

在这个阶段,欧洲联军虽然在攻击坎普尔的时候损失大于明军,但是在后续的追击过程中,很快就逆转了伤亡率。最终古斯塔夫拿到的数据是:阵亡五万三千余,失踪、被俘数量不超过一千。有五万多轻重伤员。

总之,在经历了惨烈的长时间战斗后,明欧双方都已经气喘吁吁,不得不暂时停了下来,处理自己的伤口……

第六六四章 准备发行纸币第四一七章 东亚霸主降临第七零三章 朱由栋的险招第三二零章 朝鲜王的哀求第四七零章 成功突袭沙廉第六五九章 要有战略眼光第三二九章 朱由栋结婚了第七十五章 搬家并不简单(一)第七七一章 雷击舰队登场第十章 孤的元从班底(二)第六零三章 准备攻略印度第四九四章 万里援军抵达第五三零章 战事陷入焦灼第六零七章 奥朗则布之路第五十三章 一起爬科技树(二)第六四六章 西班牙的应对第四三三章 科研获得突破第四七七章 欧洲人的改变第五二一章 朱家的男人们第二十六章 原始资本积累(一)第五三五章 转进的第六师第四一六章 平成废宅跑了第一九二章 天下重新透明(一)第六章 矿税很有意义第六十五章 西南战鼓擂动(二)(收藏满2000加更)第五八五章 赤脚医生手册第三一七章 海军事海军了(一)第二六零章 大坂的夏之阵(六)第四六八章 新时代的改变第七九零章 郑成功的杀着第七五三章 西路军的统帅第二零零章 从此龙吟九天第九十章 国家根基已朽(二)第三三八章 工业革命发端(一)第八十六章 大明直辖木邦(一)第二二四章 土著不可小觑第五四三章 五千吨铁甲舰第二十三章 忠臣和官混子第七九零章 郑成功的杀着第二十章 有的人欠收拾(二)第二九二章 进击的新人们第三七五章 三府交点争夺第七一六章 某已等候多时第三零四章 会合与反会合第二三九章 选妃并不简单(四)第一八一章 大金国没有了(三)第三五七章 唐王府的狗血第五九二章 大明新老交替第七四一章 失去南美之痛第四一六章 平成废宅跑了第二六六章 后续成套方案第三一五章 崇明沙攻防战(七)第一三八章 贫弱的琉球国第六零三章 准备攻略印度第十章 孤的元从班底(二)第二十一章 有的人欠收拾(三)第三九零章 海外的新制度(二)第六六三章 科技尚未落伍第五三五章 转进的第六师第五二九章 莫里斯再上线第五十二章 一起爬科技树(一)第二八二章 东南两路有警(一)第五七四章 教育事关国本第五三九章 耶路撒冷磨盘第六九一章 燃烧的马六甲第七八四章 昆阳赤霄计划第二零九章 玉衡摇光结盟(一)第七三四章 曹变蛟的夜袭第三五七章 唐王府的狗血第三零零章 暹罗王的手笔第二五三章 老西儿都叫穷第二三四章 历史未能重演(五)第二六九章 郁闷的大司寇第二五零章 新青年军官团第七七五章 陆军主力出动第五三三章 莫里斯的调整第五零零章 吕宋之战终焉第六零一章 极低概率事件第四七二章 晋商开始转型第七二零章 重兵投放美洲第二九八章 日本欲寇朝鲜(二)第七三七章 前后方的配合第二八五章 易普拉欣崛起(二)第六九五章 进击的商丘号第三二零章 朝鲜王的哀求第六四七章 易普拉欣出兵第一七二章 宿命的萨尔浒(二)第五零六章 适度扶持藩国第六十九章 东北号角连营(四)第七六四章 此乃亿万一心第七九四章 军舰是牧羊犬第七三三章 其实我在三层第六一零章 比哈尔邦出兵第三二二章 巨人开始觉醒(一)第三三八章 工业革命发端(一)第六八零章 老贼的好打算第五七零章 最后的一堂课第五三九章 耶路撒冷磨盘第一三一章 金陵日报完胜(二)第二六八章 睡虎地简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