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八三章 归国人员安置

“温相,对于近期的战事,下官是了解了。那么,接下来,下官受皇上旨意,向您请教这些从印度退回来的官民该如何安排?”

“指挥使,我大明在拿下印度的时候,除了派出三个师驻守外,跟着老夫去印度就职的还有七百六十名各级官员。这一次,跟着老夫回国的,有六百八十五名官员,以及他们带回来的一万三千多名家眷、仆役。”

“啥?居然有这么多人?”

“哎~”温体仁无奈的长叹了一口气:“所以说,印度那个地方,不管什么人进去了,要不了多久就是一滩烂泥啊。百姓实在是太驯服了,忍耐度实在是太高了。在那里做官,只要时间稍微长一点,就很难把持得住。指挥使,老夫自知经此一败后仕途断绝,所以有些话也敢敞开了讲。这些回来的官,虽然比起那些留在印度当叛贼的官要好一点,但也就只是好那么一点。这些人,是绝对不能用的了。以老夫之见,莫不如把他们留在缅甸,划给他们土地,让他们自生自灭好了。”

“温相刚才的话下官没有挺清楚,您的意思是,除了李永芳,还有一些文官也做了叛徒?”

“怎么会没有叛徒呢?”温体仁把手一摊:“那么大的产业,肆无忌惮的人上人生活,只要欧洲人给予他们保护,保证他们继续这种生活,有那么些许的人背叛自己的国家,背叛自己的祖宗,也不是很奇怪的事情。”

“这些该死的贼子!看来锦衣卫确实要把派到欧洲的杀手召唤回来一些,在印度执行强有力的灭门暗杀了!”

“老夫也觉得很有必要,不然对这些叛徒没有足够的震慑,以后说不得叛徒会越来越多。”悠悠的舒了一口气,温体仁叹道:“皇上从出任监国起,近三十年的时间里,在把大明整顿得富强的同时,也不知道动了多少人的利益。这些人心里的不满和恨意,只是被皇上强势压制而不是消解了。所以,一旦看到一个和我大明不相上下的强权,这些早就心怀不满的人自然就想靠过去。更不用说,财帛动人心,在印度过了三年那样的生活,舍弃不了了。”

“唔,如此说来,这批回国的官员,虽说带了不少人回来,但总算还是心怀故国了?”

“大多数人是这样的,但也不排除少量的间谍。”

“……”沉默了一会后,田尔耕无奈的笑笑:“下官知道了。”

“不过。”温体仁想了一会:“指挥使若是要派人在印度执行暗杀行动,请注意一点,杨涟和左光斗绝不是叛徒,不能杀?”

“咦?东林党的人,他们也留在了印度?”

“指挥使啊,不能因为东林党的人曾经试图毒杀皇上,就彻底否定这个团体。这个团体里,还是有做事的人的。这三年来,高攀龙、左光斗和杨涟等人,在印度创办了儒教,很是吸纳了一些当地人入教。我朝在印度大败后,这些儒教徒还组织了一支‘星军’准备与我们共同抗敌。当然哪,因为后勤不继,我大明自己的正规军都没有足够的武器弹药,自然也没法武装他们。不过,这些人的忠诚度是可以信赖的,在接受了我儒家的理念后,整个人的精气神也远超当地土著。

在大撤退的时候,高攀龙因为年事已高,想死在老家,所以撤回来了。杨涟和左光斗两个六十来岁的老头,很是光棍的留了下来。嗯,有当地儒教徒掩护,他们要隐藏起来很是方便。这也是老夫为了将来朝廷打回印度留下的后手。”

“原来如此,下官明白了,这样一来,下官对在印度展开大规模的暗杀行动,就更有把握了。”

“那是你的事情了,老夫听说,朝廷的万吨巨舰才刚刚开始修建?这么看起来,打回印度至少也是三年后的事情了。老夫希望,在三年后我大明重回印度之前,你能干掉至少一半的叛徒,如此,才能给后面的人足够的震慑。”

“下官知道了,请温相放心,下官虽然年纪也不小了,但到底也只有五十多岁,这进取之心,怎么都不会输给杨涟和左光斗的。”

“哈哈哈,指挥使,杀人呢,老夫对你是有信心的。但是现在这局面怎么办?这会儿木邦涌进来这么多官员和他们的家眷、仆役。后续的还有毛文龙兵团的败兵及其家眷约莫六七万人要涌入。此外,刘招孙的二十余万大军这会儿顶在缅甸,等欧洲人收兵后他们也要从这里回国。这木邦上下虽然对皇上忠心耿耿,但是体量在这里,是承接不了这么多人的。要如何安置,还需要你多多费心啊。”

“嘿嘿,温相说笑了,下官是锦衣卫。刺探情报、杀人,对入境人员进行甄别……这些事情下官擅长。治民?完全不懂啊。”

“那怎么办?呃,对了,除了你之外,朝廷还派谁来接手这么大一块烂摊子?”

“皇上已经派出得力人手赶来此地,想来不会太久了。”

……

就在田尔耕说出这话的时候,距离木邦府以东约莫五六百公里处,贵阳。

“殿下,到了这里,就暂时没有公路了,四轮马车用不上了,我们得骑马前行了。”

“好啊。马先生。虽说坐在马车里倒还算平稳,只是车厢里坐久了也闷得慌。还是骑马来的舒畅啊。”

是的,朱由栋这次派出来主持印度回国人群安置和处理的,是作为储相候选人的大明现通政司使马士英,以及皇帝的次子,朱慈焱。

这一年,朱慈焱刚刚十七岁,正是最充满青春活力的时候。他的母亲,朱由栋的皇后柳韵本来是想给他操办婚事,但他却不愿意。他直接找到朱由栋,说是在通政司观政两年后,对大明的整体情况虽然有了一些了解,但看到的都是纸面上的东西,如果有机会,请父皇派我去地方做些差事,积累点实践经验。

然后朱由栋就让他去木邦担任同知,专职负责从印度归国的一大群人的安置。

当然,如此高难度的任务,光让他一个人去是不行的。除了让马士英跟着辅佐之外。朱慈焱在军校时认识的那一圈朋友,如张煌言、张同敞、李定国、李来亨、沐天波等,刚好也都在这个时候进入了军校学业的最后一学期。他们也全都跟着过来,权当做是毕业实习了。

一众年轻人,在从车厢里出来,骑上贵州布政司早就给他们准备好的高头大马后。虽说马匹的颠簸比起加装了减震弹簧、橡胶轮胎的四轮马车强多了。但是大家反而兴奋了起来。

“沐公爷,离乡四年,这会儿是否有近乡情怯之感啊?”

“哧~李来亨,你这粗坯少在那里掉书袋。最近这些年,我大明国势蒸蒸日上,云南也跟着沾光,发展得很好。再加上这些年云南省内的公路修建了多条,除了和贵州临界这里的两座大山尚未打通外,其他各府都通了公路。由此使得信件来往也极为快捷。家里的事情,最多三个月我就一清二楚了,我怎么会有所谓的近乡情怯?”

“我不管,反正到了云南,咱们几个的开销,你家要全包了。”

“这是自然,我家虽然比不上殿下,但养你们几个还是没有问题的。话说,李来亨,你今年也十六了,要不要哥哥我带你去昆明最好的青楼给你,嘿嘿嘿……”

一众少年,鲜衣怒马,嬉笑玩闹,整个气氛,真是极为活泼了。

但是这些人里,四十多岁的马士英,以及朱慈焱、张同敞三人,却没有参合进去。

“马先生,据闻,翻过两座山后,就又能看到公路了,想来速度会再次加快吧?”

“殿下,如果一切顺利,预计还有六天,我们就能到达昆明。昆明到木邦,全程水泥公路,这速度就会很快了。总之,最多半月,我们就能抵达。”

“父皇这次派学生出京时跟学生说得很清楚,田尔耕先去,把印度回来的官员军民先甄别一下。在印度有劣迹的,或者明显就是被西贼策反了,按规矩定罪。但是学生估计,这样的人不会太多。这剩下的十来万人,应当如何处置呢?”

“殿下,一路之上我们不断的接到从云南那边过来的信使,臣对木邦那边的情况渐渐清晰了。说实话,臣一开始想的是,最近这些年,国家的公务员考试,云南、贵州的公务员因为报考人数不多,考生质量有限,这录取总是不足额。所以,要不要在从印度归国的人员中择优一部分补充进云南、贵州的公务员队伍。但是随着掌握的情况越来越多,臣已经完全打消了这个念头。”

“马先生的意思是,这些人在印度享受惯了,现在让他们重新进入我大明本土的官场,恐怕他们非但不能做事,还会坏了这些年我大明本土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比较好的官风?”

“正是如此。”

“那马先生觉得,把这些人如何安置呢?”

“殿下。”马士英稍微迟疑了一下,但还是咬牙道:“以臣的意思,最好把这些人全部转到吉林,那里的荒地多得很,我们可以划拨土地给这些人。让他们带着他们在印度招收的奴仆,自建庄园!”

“……呵呵,马先生,只怕那些人在温暖的印度待久了,不愿意去苦寒之地吧。”

“那也由不得他们。殿下,皇上花了近三十年的时间,才堪堪的建成了全新的公务员体系。而且由于薪俸足够,监督得力,最近这些年,国家的官风也越来越好。臣不想让这些家伙一下子重新进入大明官场,然后毁了这来之不易的官风啊。虽说真要是这么做了,确实显得有些简单粗暴,对那些因为心怀忠义才舍弃在印度的庄园回国的少部分官员显得很不公平,但为了国家计,说不得,只能让一些人受委屈了。”

“……孤,知道了。这个事情,等到了木邦后,待孤亲自考察一番,若是实情确实如我们收到的报告所言,那就按照马先生的意思办吧。嗯,不,这不是马先生的主意,是孤的主意。”

“殿下,您这是何必?这么做,注定是要得罪一大片人的。”

“哈哈哈,孤当然知道会得罪很多人,但正因为如此父皇才派孤来啊。马先生,孤是皇子,下面的官员对孤再不满,只要父皇喜欢,他们就不能耐我何。你就不一样了,你是未来要接替袁先生做首相的人,若是还没上位就把名声搞臭了,那可是不行的啊。”

“殿下!”

“马先生不必多言,孤被父皇派过来,不就是做这个恶人的么?”

第三一二章 崇明沙攻防战(四)第四二六章 国家工商总局第三十二章 原始资本积累(七)第三四零章 工业革命发端(三)第三四五章 东海上的决战(二)第七三三章 其实我在三层第六三零章 朱由栋的决心第二九九章 日本欲寇朝鲜(三)第一一六章 东林也要办报(五)第六零七章 奥朗则布之路第三六四章 众狗听令出征第二三六章 选妃并不简单(一)第四七一章 这是鸦片战争第一二八章 东林陷入颓势(三)第七零七章 没有人是白痴第一六二章 太孙殿下出征(三)第五七八章 菲利普的理政第二六一章 大坂的夏之阵(七)第二一四章 牵一发动全身第四九九章 风帆最后华章(二)第一九六章 天下重新透明(五)第七五六章 前所未有之战第六七五章 将帅们的调整第十五章 大明第一掮客第二十四章 泰西今夕何年(一)第五二七章 亚历山大城下第一六七章 烦恼的主帅们(二)第三零七章 万历四十五年(一)第七九六章 枪口顶在脑门第四九三章 执政越来越难第三四一章 海上决战想定(一)第四三七章 追击其实不难第九十三章 国家根基已朽(五)第四四三章 孔府有了反应(为盟主逐日2005加更2/2)第四六五章 大明严厉禁毒第二一八章 首战是在色当(一)第六二六章 局面似有反转第五零五章 冥冥自有天定第六九九章 进入电力时代第二七六章 方山的进士们第三九九章 褚英汗之觉悟第三八二章 安定中南十条第二五四章 一切都是误会第三四七章 东海上的决战(四)第四九四章 万里援军抵达第四二四章 商税是要收的第六三七章 分割南亚大陆第四九三章 执政越来越难第六九三章 还有廿六小时第六三八章 文曲天赋何用第四九九章 风帆最后华章(二)第七五一章 亲王们的日常第六零三章 准备攻略印度第三二三章 巨人开始觉醒(二)第五一一章 鲁道夫在美洲第二二五章 土著中的垃圾(一)第三三九章 工业革命发端(二)第五一二章 破军陷入绝境第三十三章 原始资本积累(八)第五三六章 首席民政秘书第一三八章 贫弱的琉球国第八零三章 联盟迅速瓦解第六十七章 东北号角连营(二)第一二五章 殿下的新玩具(三)第七九零章 郑成功的杀着第三五七章 唐王府的狗血第四零八章 朝鲜需要内附第三二零章 朝鲜王的哀求第五十一章 唯大势不由人第二二三章 划时代的差距第六五八章 邮轮上的学习第四五二章 帝国灭联盟立第七八四章 昆阳赤霄计划第三二二章 巨人开始觉醒(一)第三五六章 二十五万口猪第六零七章 奥朗则布之路第六一六章 阿散索尔夜战第六八八章 大明的特种兵第四九五章 马尼拉湾海战第四四九章 不得了的东西第三六三章 朱由栋的杀招第一零零章 我们的海贼王(二)第六七三章 印度洋的破交第七零二章 宗藩体系危机第二七四章 丙辰会试黑幕(三)第七九九章 绞索缓缓拉紧第九十三章 国家根基已朽(五)第三一九章 海军事海军了(三)第一八五章 阿拉维杜新王(二)第七五四章 殷地安新史观第五六一章 造反专家抵达第四六四章 暴怒的朱由栋恢复更新可能时间第二四二章 大坂的冬之阵(三)第五四九章 美洲动乱新源第六八三章 归国人员安置第五八三章 黎塞留的游记第四四五章 衍圣公不禄了第六九九章 进入电力时代第五六八章 我真的忍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