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西北危机已现(三)

“嗯……”手指在椅子的扶手上反复弹了几下后,朱由栋抬起头:“宽仁,陕西的农户,除了种田、茶叶之外,难道就没有其他生发了?”

“殿下,除了这两项之外,陕西的百姓还可以养马。不过我大明现在的马政,呃,请殿下恕臣直言,这马政,在陕西其实也是名存实亡了。”

大明立国之初,为了继续和北元进行战争。朱元璋在北方的一些地区,指定部分百姓担任马户,负责为朝廷养马。并让这些马户用缴纳的战马代替赋税。这种理想主义当然没能持续多久:人有勤奋懒惰聪慧愚笨之分,不同的马户养出来的马区别很大。这对于军队来说是不可接受的。再加上永乐时期明朝对蒙古的强力、反复打击,使得蒙古力量大为衰减。所以,让百姓给国家养马的马政在仁宣时期就渐渐的废弛了。

正统年间,土木堡之变后,战马的重要性再次凸显。但明朝政府更多的是通过贸易来获得战马:茶马贸易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逐渐的走向兴盛。

“殿下,自杨文襄公(武宗朝名臣杨一清)在正德年间整顿马政(通过贸易获得马匹的新政),给茶马贸易定下规矩后。正德、嘉靖年间,陕西每年仅仅是通过茶马司官方售卖出去的茶叶大约价值二三十万两白银,可以为国家买入一万匹以上的优质战马。除此之外,还能给国家额外提供一万两以上的税银。至于民间的私下贸易,更是十倍于此……由此能够使得上百万的陕西百姓受益。但是从隆庆年间开始,大量的湖广茶叶进入陕西,摧毁了陕西的茶业不说,也摧毁了陕西的马政……”

说到这里,就是格局问题了。作为陕西的一个县令,陈时济的立场当然是站在陕西一方,对低价倾销,导致陕西经济凋敝的湖广茶叶,他是充满了各种愤怒,想尽一切办法进行诋毁。但是对于朱由栋来说,他看到却又不一样:大明这个时候的生产力,已经出现了严重过剩!

陕西经济的凋敝,除了气候的持续恶化,自然环境的退化以外。更重要的是明朝已经立国两百多年,全国经济已经紧密的联系为一体。在海贸不通的情况下,当国内生产力过剩的时候,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地区只有向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进行倾销。然后导致富者愈富,贫者愈贫!

“殿下,陕西是以前的关中地区,成就过强汉盛唐的辉煌。但是从北宋开始,就已经露出了疲态。到了我大明这一朝,更是振作乏力。前些年,杨文襄公整顿后的马政,可不光是百姓参与,陕西的诸多军镇更是其中的主力。由于湖广茶叶的倾销,导致陕西马政的破坏,陕西百姓的民生极为困苦不说,便是军镇的士兵,也是穷困不堪啊!”

这话朱由栋信:以前陕西茶叶远销西北,把持贸易的肯定是陕西本地的官员、军将。但是茶叶还是需要老百姓和军户去种嘛。然而现在……直接从其他地方买过来转卖一次就能赚钱,谁还愿意苦哈哈的去一个村一个军队卫所的慢慢收茶叶啊?

“宽仁,你给孤说说,陕西的百姓现在日子过得到底怎样?”

“殿下,臣的咸阳县,因为地处关中平原,有渭河流过。所以咸阳的百姓总的来说只要勤快一点,家中没有人生病的话,基本还是不虞温饱的。但是在陕北的情况就很不好了,那里气候干旱,水源萎缩。当地的百姓便是租种三十亩以上的土地,缴纳了各种地租、赋税后,也是无法温饱的。以前有茶叶可以补益,现在是种多少亏多少……总之,陕北诸县,基本每年都无法完税。当地的税额虽然很低,但臣观陕北的诸位同僚,每年能够完成朝廷定额的六成就已经算是能吏了。但即便只收六成,每年还是有不少农户逃亡,成为流民…….

至于军镇方面,臣是牧民官,对武人们的事情不是很清楚。但是……陕西的普通军户,逃亡的事情已经见怪不怪。坚持下来的军户,呃……请殿下恕臣直言,跟乞丐也没多少差别了……殿下!”

看着朱由栋一点没有生气的意思,反而听得更认真后。陈时济胆子再大了一点,他缓缓的向前踏出一步后对着朱由栋道:“殿下,湖广茶叶行销陕西,摧毁的是陕西的根本。臣在此斗胆恳请殿下,请殿下向皇上进言,禁绝湖广茶叶入陕!”

“嗯……宽仁啊,这个事情,发展到今天这个局面,也不是一两年的事情了吧?陕西布政使难道就从未向朝廷进言?”

“呵呵……”苦笑了一会后陈时济道:“殿下,此事在万历初年陕西就和湖广闹过一次。那时候是张太岳当政,而张太岳是湖广人啊。呃……总之,万历初年,陕西和湖广为了这事在朝堂上争论很久,但最后还是不了了之。”

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朱由栋抬头呆呆的看了一会儿装饰华丽的大殿屋顶,内心充满了无奈和乏力感。

历史本位面上明末农民大起义的发源地陕西,农业方面是地力匮乏出产不足,商业方面又遭受经济先进省份的重击。百姓的民生当然是极为困苦的。可以说,这个时候的陕西,已经是遍地干柴,只要稍微有点火星……

不应该啊,大明过剩的生产力不该在国内这样互相祸害,而是应该从东南出海啊!

不应该啊,陕西在21世纪是内陆,但在这个时代就是边境啊。而且他还是游牧农耕交界的地方。这个时代搞边境贸易,难道不该搞得很好很发财么?

至于向万历皇帝进言,在陕西禁绝湖广茶叶的事情。朱由栋是绝对不会去做的:首先是国家内部搞贸易封锁是典型的费力不讨好。其次则是这么做了,湖广人的感受呢?

“宽仁辛苦了,多谢你对孤坦诚相告。今天你说的事情,孤会一字不漏的向皇爷爷奏报。嗯……至于你嘛,梁永的事情就不要放在心上了,孤会给你摆平的。”

“臣多谢殿下!”

“嗯,难得来一次京城,就在京城好好逛一逛吧。待得皇爷爷的圣裁下来了再回去。”

“是,臣遵命。如此,臣告退。”

……

当晚,朱由栋连夜进宫,祖孙俩点着蜡烛商议了许久。

第二天,大内发布命令,梁永从陕西调回。同时,陕西不再派驻新的矿监。

至于陈时济,由于其三年的任期未满,这时候当然是回到咸阳继续做他的县令。但毫无疑问,此人已经进入了朱由栋的视线中。

而朱由栋不知道的是,在这个事情之后,万历到了慈宁宫,和李太后商议了很久很久……

第一一二章 东林也要办报(一)第六七三章 印度洋的破交第五三六章 首席民政秘书第六零零章 大明准备出击第四十五章 打脸就要打痛(六)第五三九章 耶路撒冷磨盘第四三二章 朱徽娟的婚事第五一一章 鲁道夫在美洲第一五九章 大金今日竖旗第五七八章 菲利普的理政第一七二章 宿命的萨尔浒(二)第二零一章 监国的第一天第五三七章 耶路撒冷围成第三四一章 海上决战想定(一)第一四七章 暹罗国的消息第一八八章 吹皱一池春水(三)第五八一章 幺蛾子菲利普第七一四章 只是双眼流汗第六三八章 文曲天赋何用第一三三章 国事就是家事第七四八章 继续一路向西第六零七章 奥朗则布之路第五九三章 兵役总局开张第一六一章 太孙殿下出征(二)第四八二章 满桂抵定西域第五零四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五七零章 最后的一堂课第三一八章 海军事海军了(二)第四五八章 当家真的不易(一)第六三七章 分割南亚大陆第六五二章 两个人的汇报第九十八章 千万人吾往矣第三一九章 海军事海军了(三)第一七三章 宿命的萨尔浒(三)第七一四章 只是双眼流汗第三八一章 为何是分封制(二)第五八二章 易普拉欣妥协第一六四章 山海关定方略(二)第一八五章 阿拉维杜新王(二)第一七八章 宿命的萨尔浒(八)第十五章 大明第一掮客第六三八章 文曲天赋何用第一五五章 所谓帝王心术第六零零章 大明准备出击第二一六章 对法战前准备(一)第二七零章 万历四十四年第五十三章 一起爬科技树(二)第六三三章 带路党的作用第八十九章 国家根基已朽(一)第七八三章 毕其功于一役第六零七章 奥朗则布之路第七七三章 海上的枪骑兵第七一五章 后勤陷入窘境第四零二章 白甲兵对武士第三七零章 大明开始收网第七四五章 地方官的共性第七九三章 亚丁湾的屠杀第四七零章 成功突袭沙廉第三八四章 无所谓的担忧第四四零章 理学摇摇欲坠第六四零章 国内总体稳定第四一三章 身体素质差异第四一七章 东亚霸主降临第六二二章 绝望的皇太子第六二一章 曹变蛟的初阵第三四一章 海上决战想定(一)第四四八章 海外州的发展(二)第四七二章 晋商开始转型第七四四章 今日定下国本第一一零章 金陵日报创刊第四七一章 这是鸦片战争第七五二章 最大胜利保障第三零一章 向东还是向南第一六九章 忙碌的魏忠贤第四七九章 西班牙的援军第七九五章 天玑再次横跳第二六六章 后续成套方案第三八六章 现在扭头向东第四十五章 打脸就要打痛(六)第二九一章 决绝的达塔尔第六八六章 菲利普分蛋糕第三一七章 海军事海军了(一)第四零二章 白甲兵对武士第二四五章 人口普查完毕第三八零章 为何是分封制(一)第二零九章 玉衡摇光结盟(一)第五九零章 大明机构改革第一七八章 宿命的萨尔浒(八)第五一六章 对奥全面战争第五二四章 印第安女战士第九十二章 国家根基已朽(四)第五九零章 大明机构改革第七二一章 板鸭造舰计划第二三三章 历史未能重演(四)第五六三章 李自成的方略第一八零章 大金国没有了(二)第五六六章 美洲的新局面第四五四章 天玑星已激活第七零零章 战争没有停止第一八九章 英烈不容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