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八四章 昆阳赤霄计划

时间来到了1647年的11月上旬,随着中亚战场枪声的平息,以及双方后续加码的入场。欧奥与大明,在整个南亚次大陆的形势,越发的清晰起来。

在这块次大陆的西北角,成功与满桂会师后的孙传庭集群,以五十多万的雄厚兵力,盘踞在以开伯尔为核心的阿富汗、巴基斯坦北部一带。由于这个集群的存在,使得奥斯曼和欧盟的陆军,至少在西段,已经完全失去了联系。

现在,奥斯曼新组建的10个师,以及瓦伦斯坦为了避免被南北夹击而主动西撤的10个印度师,约莫三十万人,驻守在兴都库什山的西侧,防止孙传庭集群进入波斯。而欧盟从本土新到的20个师的援军,以及原先被堵在开伯尔山口南侧的10个印度师,则是因为孙传庭集群的存在,被迫集中在旁遮普、克什米尔一线动弹不得。便是原先欧盟主力部队,驻守坎普尔、阿格拉、德里的10个师,也被迫集中起来,准备应对孙传庭集群的南下。

总之,孙传庭集群屯驻在开伯尔这个交通要道上,就以五十余万的兵力,牵制住了欧奥两家60个师,近九十万人的兵力。

当然,虽然在兵力上欧奥联军明显占优,而且在后勤上优势更大。但,真要打仗的话,这60个师里,先得刨掉20个师的印度人——这么算下来,优势就不大了。而40个师六十万人从低海拔的平原、丘陵地区去仰攻占尽地利的孙传庭集群?不管是菲利普还是易普拉欣,都没有这样的兴趣。

次大陆东北角的局势依然稳定:鲍里斯集群死死的堵住了曹文诏集群进入南亚次大陆的道路。双方从八月开始交战,近三个月的时间下来,彼此都伤亡惨重。但曹文诏毕竟是进攻的一方,所以战损比方面,明军相对吃亏一些。

次大陆的南部,大孔代在安得拉挡住了大明麾下的藩国联军,战线也趋于稳定。

而在次大陆的中北部地区,大明的开阳集群一百多万军队进入了奥里萨这个山地,被杜伦尼用三十万人就轻松的堵在了里面…….

总之,现在的战场局势看起来,欧奥联军虽然在中亚方面被歼灭了一个重兵集群,但是至少在南亚次大陆战场,联军已经将大明的各路攻势都化解掉了,整个战争似乎进入了相持阶段。

真要是局势就这么持续下去,不管是菲利普还是易普拉欣,都对接下来的战争持乐观心态:

在印度,大明是不折不扣的客军,很难得到当地人的支持。几乎所有的粮食给养都要从本土跨海而来。如此消耗,就算大明国力雄厚,时间长了,也是支撑不了太久的。

更重要的是,到了1648的3月,联军的海军将拥有十一艘战列舰,重巡、驱逐舰也会得到大量的补充。而大明即便是有战舰补充,也不可能一下子补充四艘战列舰(实际大明的计划是补充一艘)。所以,一旦海战获胜,那整个次大陆此时已经处于基本平衡的战局,将迅速的发生剧变。

除了寄希望于海军,菲利普与易普拉欣还不惜成本的大力组建飞艇部队。按照两人的设想,等到1648年的3月,除了海军可以出战并对大明海军形成绝对优势外。还要派出上千艘飞艇的庞大空军,对猬集在奥里萨邦狭窄山地间的一百多万大明陆军进行地毯式的战略轰炸……

所以,相持就相持吧,就这样相持下去,等到明年三月,大明就会迎来惨烈的失败。到时候就不是守住南亚次大陆,收复中亚这么简单了。只怕大明的西北、中南半岛都要丢个干净。而一旦这样的局面出现了,尤其是大明的南洋内环被打破了,大明的崩溃还会远吗?

但是很可惜,朱由栋已经准备在11月发起新的战役了。

要防御印度这么大的一个半岛,防守者当然不可能把兵力洒得到处都是,只能是选几个重要的点进行防守。

而这个半岛的精华,是喜马拉雅山与德干高原之间的恒河平原。所以欧盟参谋部在排兵布阵的时候,将重兵布置在了这里。六十个师,九十万人,沿着恒河布了一个长蛇阵。

因为有恒河作为快速通道,所以这个长蛇阵倒是不虞有什么反应缓慢的问题。在这九十万大军的司令官杜伦尼的设想中。达卡、加尔各答两个集群各十五个师驻守在明军最可能登陆的地方。一旦明军登陆,这两个集群将依托坚固的防御工事给明军以重大杀伤。

之后,这两个集群将依托恒河以及恒河的支流胡格利河,迅速的转移到恒河中游的巴特那,汇合那里的二十个师,再次逼迫明军打攻坚战。之后是坎普尔、阿格拉及至德里。明军要取得印度战役的胜利,就必须要打穿整条恒河,面对以逸待劳,坐在坚固的防御工事里的联军,打无数的攻坚战。

而且,随着战事的进行,明军要面对的,不光是周而复始的攻坚战。还会因为后勤补给线的延长,面临各种各样的游击战。

大明在消灭了莫卧尔帝国后,曾经短暂的统治印度近三年。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朱由栋犯了严重的错误:他习惯性的对新征服地区免税三年,他派来的印度总督温体仁也采取了怀柔的统治方法——可是这套东西,在东亚、东南亚都很好用。唯独在印度这块神奇的地方,人家不领情!反而因为中国人的统治太温柔,皮肤不够白而遭到了印度当地人的鄙视。

欧盟在这里的统治近九年。八年多的时间里,欧盟对印度的吸血简直不要太狠。印度本地人的生活水准比起以前有明显的下降。可是,这里的人居然反而觉得很舒服!觉得为白皮老爷当奴隶很荣幸:不管是印度教还是佛教,都是修来世的宗教。今世的苦,是为了来世的幸福。所以大明让大家过好日子,在某种程度上会让人家觉得惶恐不安的!

要进行游击战,一个最根本的条件是:你要得到当地百姓的支持,至少是心怀善意的中立。否则这游击战打不了!

因此,如果双方是沿着恒河进行战斗。那随着明军从恒河下游慢慢推进到中游乃至上游,那欧盟的游击战,是完全有可能对明军的后勤补给造成重大威胁的。相反,明军就是派出特种兵深入敌后,面对广大的死心塌地跟着白皮老爷走的三哥们,这游击战估计也无法长久。

朱由栋一直觉得自己没有名将的天分,所以在战术指挥上从来都是忍了又忍。但他自己都没有注意到:作为被熊廷弼、袁可立教导了多年,又亲身执掌一个国家大权数十年的皇帝。他在战略上,已经是大明最顶级的那几个人之一了。

所以,面对达卡和加尔各答的重兵集团,他力排众议,让明军主力去奥里萨登陆。这表明上看起来是无奈之举,其实是一招妙棋:如果欧盟联军不来堵住奥里萨邦的出口,那明军可以从奥里萨北上直插恒河中游,彻底将联军在达卡和加尔各答的重兵集团甩在身后。

于是万般无奈的杜伦尼只好带着原先部署在巴特那,这座恒河中游交通节点上的二十个师前来堵山口。但是他这么一动,欧盟联军事先布置下的长蛇阵就没有了!

现在,从达卡到加尔各答,再到奥里萨邦北面的古贾伊布里、劳尔克拉,这条不到六百公里的直线上,猬集了欧盟联军整整50个师,75万人。尤其是现在堵在奥里萨邦北侧古贾伊布里、劳尔克拉两个点的20个师,已经完全脱离了水路,进入了山地。所以,朱由栋才感到: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总之,上面的分析概括起来,大概就是这么一段对话。

杜伦尼:我摆好大阵了,麻烦你一个一个堡垒慢慢敲过来。你不死个一百万人,不耗时一两年,我不姓杜。到时候,我们的海军早就恢复了,然后你海上交通断绝,陆军伤亡惨重,恒河的后勤运输又被我的游击战多次袭扰。你的一百多万陆军,肯定是全军覆没。

朱由栋:我不,我从另外的地方登陆,打你长蛇阵的七寸。

杜伦尼:我把你新登陆地方的出口堵死了,麻烦你还是乖乖的回去,老老实实的沿着恒河敲堡垒。

朱由栋:哈哈,你是把路口堵死了,但你也把你原先隐藏在一千公里之外的七寸直接暴露到了我的面前,我要借此机会一口把你这些兵全吞了。

……

1647年11月10日,仰光的远征军司令部下方新的作战计划。

战役名称:西孟加拉战役。

战役作战计划代号:昆阳赤霄(这是流星火雨的中式说法,而昆阳正是大魔导师刘秀召唤陨石雨的地方)。

大明参战兵力:

直接参战兵力为目前集中于奥里萨邦的八十一个师,122万人(含一个特种兵师、五个海军陆战队师)。国内开出的刚刚抵达仰光的第二批次军队,二十个师,30万人。合计101个师,152万人。以及海军舰队的运输、护航。

间接参战兵力:南亚次大陆西北、东北、南部三个集群配合作战。

战役目标:歼灭敌盘踞在孟加拉及其附近的达卡、加尔各答、奥里萨三个重兵集团75万人。即,本次作战,大量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是首要目标,战略要点的得失放在次要位置。

兵力分配:

陆军、陆战队全部101个师,分为五个集群。

第一集群,司令官刘招孙上将,麾下兵力为20个师。主要任务:不计伤亡,强攻奥里萨邦北面的古贾伊布里、劳尔克拉。

第二集群,司令官罗雄中将,麾下兵力为20个师。主要任务:在海军的帮助下,从奥里萨邦撤出,浮海出击,在达卡以南的吉大港登陆,作出从南翼威胁鲍里斯集群的战术佯动,吸引达卡城内的欧盟军队出城作战。

第三集群,司令官黄得功中将,麾下兵力为35个师。主要任务,在海军的帮助下,从奥里萨邦撤出,浮海出击,在加尔各答与达卡之间,择一地登陆。走陆路,轻兵疾进,切断加尔各答与达卡之间的联系。

第四集群,司令官张宏中将,麾下兵力为5个海军陆战队师。主要任务,在海军的帮助下,从奥里萨邦撤出,浮海出击,在加尔各答以西三十公里处的迪卡村登陆(这里的海岸线只能让如此兵力登陆),然后向北前出,切断古贾伊布里与加尔各答之间的联系。

第五集群,司令官镇远侯顾大理中将——其实真正的司令官就是朱由栋自己。兵力为刚刚抵达仰光的20个师。这是整个战役的总预备队。前面四个集群哪个集群出现战机,这个第五集群就全部入场,与友军一起将那里的敌军全部歼灭!

另外有左梦庚少将率领的一个特种兵师单独作战,其作战任务是翻越东高止山脉,切断杜伦尼兵团古贾伊布里、劳尔克拉两个据点之间的联系。

总之,整个昆阳赤霄作战计划的核心就是:分兵突进,将敌人四个重兵集群之间的联系全部切断,然后聚而歼之!

第五七六章 有竞争是好事第二三七章 选妃并不简单(二)第五九二章 大明新老交替第六五二章 两个人的汇报第一五零章 布局毕欲发动第二二四章 土著不可小觑第四六零章 人口的大迁徙第四三五章 后勤保障无碍第二八零章 破军星的天赋第七一四章 只是双眼流汗第六一五章 岂曰大明无炮第五九四章 搭建地方机构完本感言暨新书写作计划第七八零章 此乃示弱以敌第七一九章 史学家的演讲第四八三章 大明朝的军改第七九九章 绞索缓缓拉紧第一三八章 贫弱的琉球国完本感言暨新书写作计划第二三零章 历史未能重演(一)第七四六章 不一样的人生第四七四章 天启矿业改革第六七六章 士兵们的日常第五零一章 军备协调会议第二三四章 历史未能重演(五)第五一九章 易普拉欣布阵第四十八章 打脸就要打痛(九)第三二八章 科技界的曙光第五三一章 大明陆军参战第三五四章 宗教战争开始第四十七章 打脸就要打痛(八)(加更)第三零二章 暹罗气势汹汹第三五六章 二十五万口猪第四十章 打脸就要打痛(一)第七十二章 西北危机已现(三)第四十六章 打脸就要打痛(七)第五六八章 我真的忍不了第一八二章 连场围炉夜话第六二三章 奥朗则布背刺第四九四章 万里援军抵达第三八五章 打仗首先问钱第三二九章 朱由栋结婚了第二八九章 基督正义联盟(二)第五四零章 奥斯曼的反击第三八一章 为何是分封制(二)第三四四章 东海上的决战(一)第二九八章 日本欲寇朝鲜(二)第三四六章 东海上的决战(三)第七八二章 北线归于平静第一六七章 烦恼的主帅们(二)第二五零章 新青年军官团第三八零章 为何是分封制(一)第三四四章 东海上的决战(一)第七六一章 大明作战计划第七五零章 暴兵暴舰备战第三九九章 褚英汗之觉悟第七一八章 如何重振经济第六六八章 大明的驻印军第五五四章 欧奥间的分歧第七三三章 其实我在三层第六二零章 这是赤色黎明总设定(看前一定要看)第六三四章 三位殿下之战番外:二百五十年后第三七三章 氪金才是王道第一三零章 金陵日报完胜(一)第四七八章 欧洲人的改变(二)第一零八章 现在开始起航(三)第四五一章 菲利普的魔盒第四八四章 一块都不能少第一三四章 家事也是国事第一四零章 卫所不堪一用第六四八章 护国公八大王第五二二章 小吏也有巨贪第七三九章 美洲战后安排第七二七章 土鸡的三国志第四八三章 大明朝的军改第七九一章 朱由栋教太子第六一二章 卢象升的谋略第二一七章 对法战前准备(二)第五十六章 宽甸绝不可弃第五七一章 除恶必须务尽第二九七章 日本欲寇朝鲜(一)第一三八章 贫弱的琉球国第七一五章 后勤陷入窘境第三八六章 现在扭头向东第一六零章 太孙殿下出征(一)第三七八章 中南总督人选第三九七章 看透的李三才第二五六章 大坂的夏之阵(二)第三十三章 原始资本积累(八)第一八七章 吹皱一池春水(二)第二七五章 孙慎行的选择第四八一章 大明使团抵奥第二四七章 准备整顿盐政第五八八章 帝师党的共识第二九八章 日本欲寇朝鲜(二)第二八六章 易普拉欣崛起(三)第四四五章 衍圣公不禄了第二九三章 太孙焦头烂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