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枪杆子出政权

到底是年纪大了,陆凤仪在坚持着说完后已经表现出明显的力不能支。朱由栋遂吩咐吴有性趁着夜色赶紧的把老先生送回去:虽说老头子八十多了,但是能够让人家的晚年少点烦恼还是应该做的。

在吴有性离开后,看着大厅里跃跃欲言的众人,朱由栋一甩衣袖:“今日之会,其一,内容不得外传。其二,大家回去好好想一想,然后三日内向孤提交如何整顿黄册库的意见。今日就到这里,都散了吧。”

“是……我等恭送太孙。”

回到后面的寝宫,在宫女的服侍下更衣、沐浴后,吃了一点夜宵,又让王承恩去找了一个擅长按摩的宫女来给自己按头。这么折腾一番后,郁闷的心情和疲倦的身体总算都好了一点。然后他让所有人都离开,自己再一次陷入了双肘靠膝,双手撑额的长考状态。

人贵在有自知之明。

作为阴差阳错被选中的穿越者,朱由栋从来都不认为自己一个人全知全能可以包打天下。从他转生到这个时代后,已经反复思考过自己的路要如何走。而且多次思考的结果其实都是一样的。

大明拥有这个时代最多的人口,最勤劳聪慧的人民。只要能够充分发动他们,能够安心的依靠他们。在未来与其他穿越者的战斗中,朱由栋或许会有失败,但绝对能够迅速的重新站起来!

可是这已经基本崩溃的黄册库,让他非但不能去依靠百姓,还得面对全国到处汹涌的流民潮。

而且,从黄册库的瘫痪便可以看出,整个大明的官僚机构,从上到下,已经全部烂完了。如果不把百姓安居乐业和官僚机构清廉高效这两个目标达成,呵呵,不要说和其他穿越者竞争了,恐怕自己都要做亡国之君了!

看来自己的皇爷爷看得还是比自己深远啊。当自己还执着于搞点科技发明,赚点小钱,或者在木邦、宽甸这样的小地方小打小闹的时候。这位爷爷已经强行把自己推到了更高的位置,只是为了让他看得更多、更远!

大明的官场从整体上来看,确实是烂完了。但就个体而言,确实有很多有理想的官员为了挽救这个国家而付出了实际的努力。

比如海瑞。

海刚峰做应天巡抚的时候,深知黄册库的问题。也清楚由于黄册的失控导致民间出现富者愈富、贫者愈贫。为了扭转这一局面,他采用了一个很笨,但确实有效的方法:一件一件的慢慢捋。

可是一个人的力量能有多少呢?就是你海瑞不要命的干到死,又能捋清楚多少?而且,他这边刚开了一个头,近乎满朝文武都齐齐对他施压。最后他也只能黯然去职。

真正做出了成绩的,是张居正。

一条鞭法的核心,就是化繁为简。什么田赋、徭役、加派,统统合而为一,统一折算成银两。农民以后交税什么都不用算,就单交一笔钱就行了。

作为穿越者,朱由栋是非常赞同这个想法的:这个时代,百姓识字率低,由于统治成本的原因,皇权又无法下县。你税种越多,各级小吏和乡里的村霸便容易上下其手。最终的结果是朝廷没收到多少钱,普通农民纷纷破产。而税种化繁为简后,各级官吏想要上下其手,这难度就增大了太多。

尤其是允许徭役折银这一政策,那是大大的善政。一个农夫要出去服徭役,家里缺乏劳力容易导致家里的人饿死不说,还得自带干粮,搞得不好死在外面。这对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来说,徭役就是双重乃至多重伤害,一个不小心就家破人亡。而当允许徭役折银后,小农的利益就得到了有效保护。而只要普通小农不大量破产,国家的根基就还是稳定的。

可是小农不破产,士绅们怎么扩张呢?

所以,一条鞭法毫无疑问的触动了官僚士绅阶级的利益,但在张居正在世的时候,有政治强人强行施压,一条鞭法还是有效推行了下去。但是当张居正死了之后……

对张居正的身后,朱由栋是很惋惜的。但在短暂的惋惜之后,他陷入了一个新的长考:为什么海瑞刚刚开了个头就被迫辞职,而张居正却能强硬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

两者对比,那当然是张居正比海瑞有更大的权力,当朝活太师,有明一朝唯一一人!

可是问题又来了,张居正再怎么权力大,就算像他自己说的‘我非相,乃摄也’,是摄政王吧。但他的权力还能大过皇帝?可为什么后来皇帝却无法保护一条鞭法,以至于在张居正死后不到二十年,一条鞭法就近乎名存实亡了呢?

反复思考后,朱由栋眼光一亮:张居正不光是内阁首辅,文臣之首。在他执政的时代,他还有军队的支持!

其他的不说,戚继光、李成梁,那个时候都唯张居正马首是瞻。而那两位的部队是当时明帝国最能打的。所以,管你官僚士绅有再大的不满,真要撕破了脸皮往死里整的话。你们只能不断的用奏章、舆论来批判张太师的灵魂,而张太师却可以用武器来批判你的身体。

张居正之后,惊魂未定的文臣们迅速隔绝了武将和皇帝的联系。从此之后,皇帝再想振作,也是没有办法了。

想到这里,思路似乎清晰起来了。

天朝太祖一语道破的真谛,我怎么就忘了呢?这句话,不光适用于打天下,更适用于守天下!只要我有足够的力量,管你什么豺狼虎豹、魑魅魍魉,统统一刀砍下去……这个世界就清净了。

哼!等小爷掌握了足够的力量后,你们这些大明躯体上的蛀虫就会发现,张太岳对你们算是温柔的了。在当前生产力不够发达,农业税确实没法免除的情况下。小爷的学习目标可是历史本位面上我大清里的雍正。

摊丁入亩、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火耗归公。

虽说雍正推出这三条,其最根本的目的是割汉族地主官绅的肉去养那几百万不事生产的八旗子弟,但这三条政策真的很好,是不是?

一条鞭法你们都不喜欢了,这三项政策你们肯定更不喜欢是不是?可是在历史本位面上,面对雍正的赫赫屠刀,你们最后不都捏着鼻子认了么?

雍正能够办成的事情,我这个穿越者没有理由办不成。只要,只要能有一支绝对忠诚于我,并且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军队。

当然,光有军队还不行,还需要其他很多配套的东西。比如说,后世研究就发现,一条鞭法就算张居正能多活几十年一样会失败,因为这个政策受限于明代政权体制,天生的在技术操作上存在较大的隐患。

但是这些,对于穿越者而言都不是问题。

“哈哈哈哈哈~~~”随着南京皇城里的更夫敲响五更钟的时候,南华宫的书房里,响起了一阵孩童畅快的笑声。

“王承恩!”

“小爷,奴婢……哎哟,小爷,您的头发?”

“嗯?吾的头发怎么了?哎,没事,快点,扑纸磨墨,趁着这会脑子里的念头还算清晰,吾要给皇爷爷写信!” WWW ¸тt kán ¸¢ Ο

第四七零章 成功突袭沙廉第七零九章 所谓李代桃僵第四七六章 河套重工中心第七九零章 郑成功的杀着第一七七章 宿命的萨尔浒(七)第五八零章 欧洲的科学家第一零一章 我们的海贼王(三)第五八零章 欧洲的科学家第七七三章 海上的枪骑兵第六十六章 东北号角连营(一)第二七七章 人生多不如意第五六零章 外事要讲纪律第四零二章 白甲兵对武士第六八零章 老贼的好打算第二四九章 衍圣公是大敌第一五四章 继续猥亵发育第一零一章 我们的海贼王(三)第七一四章 只是双眼流汗第四四六章 圣人还是圣人第二一五章 巴格达的帕夏第二十章 有的人欠收拾(二)第一五二章 熊廷弼的手段第二六三章 抖起来的户部第七五零章 暴兵暴舰备战第七零六章 白起作战启动第二八七章 流水账的三年第六三八章 文曲天赋何用第五二三章 强力支援土鸡第八十四章 哈布斯堡家族(二)第六九七章 明中宗桓皇帝第三七五章 三府交点争夺第七八零章 此乃示弱以敌第五八七章 皇明宪章摘录第六三五章 冷热混杂战斗第七零七章 没有人是白痴第六零一章 极低概率事件第六五二章 两个人的汇报第二一七章 对法战前准备(二)第三八七章 登陆地点选择第一五五章 所谓帝王心术第三十四章 原始资本积累(九)第七六四章 此乃亿万一心第五八九章 一环套着一环第四五三章 奥斯曼的权臣第三二五章 滨海厂的木匠第四八一章 大明使团抵奥第七四七章 穿越者的成就第四四九章 不得了的东西总设定(看前一定要看)第三九五章 清醒的国松丸第七零七章 没有人是白痴第七二五章 减息后再减税第五三五章 转进的第六师第六二八章 明军转入防守第四二二章 启动经济改革第四五八章 当家真的不易(一)第六章 矿税很有意义第三九六章 悲催的朝鲜王第三五三章 开阳终于登顶第六七三章 印度洋的破交第二零五章 工作要有重点(二)第二九四章 许显纯论方略第七八四章 昆阳赤霄计划第七五五章 这才刚刚开始第四七一章 这是鸦片战争第一四三章 四方英才汇聚第五六六章 美洲的新局面第四七七章 欧洲人的改变第四一九章 民族文明根性第一五三章 萧伯芝的表演第三六八章 西贡港的洗地第二五五章 大坂的夏之阵(一)第三七七章 王与王的对话总设定(看前一定要看)第二四六章 仓储收归于一第一六八章 所谓的七大恨第五三九章 耶路撒冷磨盘第六九一章 燃烧的马六甲第二九五章 朱由栋的调整第五八五章 赤脚医生手册第六二八章 明军转入防守第一六四章 山海关定方略(二)第二二三章 划时代的差距第一二九章 东林陷入颓势(四)第七九五章 天玑再次横跳第四八零章 菲利普的畅想第三一三章 崇明沙攻防战(五)第七八六章 总算是明白了第一一四章 东林也要办报(三)第一八二章 连场围炉夜话第五四二章 世事难有如意第五零二章 军备协调会议(二)第五零八章 好好修炼内功第一二五章 殿下的新玩具(三)第一四九章 未雨当先筹谋第六十五章 西南战鼓擂动(二)(收藏满2000加更)第三六八章 西贡港的洗地第四零七章 幕府垂死挣扎(二)第五三二章 大明陆军参战(二)第二三七章 选妃并不简单(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