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小楼夜雨(上)

更新时间:2005-4-25 22:46:00 字数:6234

《元宁史记·湘王世家》

湘王云珥,字乐显,端宗嫡长子,母贤敬皇后陈氏。王少年英姿,精于兵法,二十拜将,经略南疆,三年大成,南民皆赞王贤达,然贞敬皇后偏心仁宗,端宗亦无废立之意,王无缘帝位,仁宗幼年丧母,贤敬皇后有母养之恩,与王情深契阔,托以西南,临崩又嘱辅弼重任。

元宁立国以来,皇位的传承除了依照嫡庶之别,同时也非常注重长幼贤愚,每一位君主在确立储位时都是十分审慎的,但是,因为元宁皇朝有着严格的身份等级区分,寒门与世族有着不可逾越的差别,皇帝在很多时候必须考虑掌握着实权的世族的意愿,以保证国家与皇朝的安定,因此,可以说,元宁的每一位君主都有着削除世族的打算,至少想让世族在政治上失去影响力,无法干预朝政,正因如此,他们在选择皇储时大多选择年长的皇子,甚至会选择自己的弟弟,尽最大的可能使与世族关系密切的后妃无法直接干预朝政,所以,虽然元宁皇朝的后宫女子拥有很多的权力,但元宁皇朝的历史上,真正临朝摄政的后妃却是少之又少。

根据后世史学家的研究,元宁皇朝临朝摄政的后妃有五位,分别是世祖的嫡母章德皇后、宪宗的养母钦仁太妃、德宗的生母显成太后、顺宗的生母文端皇后和景宗的嫡母恭和皇后,这五位后妃都是有着经天纬地之才的女性,摄政期间都做出了不凡的政绩。——章德皇后的气度可以包容天下,钦仁太妃的慈爱之心如大海一样广博,显成太后具有一凌天下平定江山的智谋,恭和皇后拥有淡定沉着永不言败的坚韧,因此她们可以在危机四伏之际掌握权柄,也让皇朝可以安稳地过渡,并且不断前进发展,只有文端皇后让人无法评论,只能说她是一位无与伦比的女性,也许只能如后世最著名的学者陈观所言:“她是我们至略国最好的皇后。”

最好的皇后!

铲除异己,改革制度,重用酷吏,扩张领土,甚至被怀疑杀死亲生儿子的文端皇后仍被认为是最好的皇后,因为,无论任何情况,她都是清醒地面对一切。

“不为私情所动,不为权势所迷,不因聪慧而具自负之意,不因抱负而起贪婪之心。”——陈观是如此评说的。

而陈观也不得不承认:“文端皇后的统治充斥着阴谋与血腥,有着无可回避的杀伐之气。”

一切杀伐都在紫苏的身边发生,天下苍生虽得安宁,但是,她的身边却是争伐不止,而这一切在隆徽皇帝的丧期尚未结束时就开始了。

当议政厅的承旨将国玺与御印送到紫苏面前时,她愣了好一会儿,才明白,从今往后,自己就是元宁皇朝裁决军国大事的决策者,直到她的儿子亲政,而丧期中,太子尚未即位,自己也没有临朝摄政,因此,玺印皆入内廷,定了定神,她挥手让容尚宫收下玺印,并让承旨入宣政厅待命。

“政出内朝,事属非常,还请娘娘早定大典之日,告正朔于天下!”顾命大臣晋见时,谢遥从容地上奏,隔着白色的纱帘,紫苏微微点头,正要同意,却看见齐朗与永宁王都有些不平常的神色,不由心中一紧,话到口边,又换了一番说辞:

“陛下丧期未满,本宫不过是未亡人,哀痛尚无以排遣,如何决定大事?各位都是先帝寄以厚望的重臣,这些循例而行的事就按旧例进行吧!”

“臣等遵旨,待占卜之后,臣等再行上奏!”尹朔连忙出声,谢遥也没什么表示,永宁王与齐朗也恭敬地行礼领命。

紫苏心中微讶,却也没有动声色,淡淡地问道:“湘王何时能到?”

湘王身为平南大将军,责任重大,,再加上隆徽皇帝的病情恶化太快,因此,虽然隆徽皇帝早已命其交接防务于副将,迅速回京,他也没能及时赶回。

谢遥想了一下,才上前回答:“按行程计算,湘王殿下明日即可抵达成越。”

紫苏也不是真的关心此事,便虚应一番,让他们退下,谢遥却躬身行礼道:“皇后娘娘,臣希望向娘娘禀告一些事例,请娘娘准允。”

紫苏却是有些惊讶,道:“也好,景潮,你也留下来,关于先帝的丧仪,本宫有些疑问。”

“是!”齐朗应承,尹朔与永宁王则向紫苏行过礼便退出长和宫。

不明白紫苏为何留下齐朗,谢遥踌躇一下,但是,最后,他还直接问道:“皇后娘娘,您为什么不想定下大典之日?”毕竟是从小看着紫苏长大,谢遥也不太客套。

紫苏心道:“我也想问呢!”口上却只是笑着道:“谢老,确立大典之日是有制可循的,本宫也不可事必躬亲啊!”

“皇后娘娘,老臣不知道你是否了解湘王?”谢遥叹息,“湘王的才识出众,他一回京,一切都会有变故,所以臣才希望早定计划,您却……”

紫苏的眼神一冷,却只是不在意地道:“谢老多虑,湘王就是再如何厉害,也不能违背祖制家法,谅他也不敢违背先帝的遗诏!”

谢遥欲言又止,沉默了好久,才道:“也许是老臣多虑了!不过,还是请您三思!老臣告退!”

“景瀚,怎么回事?”谢遥退出之后,紫苏便问齐朗,她身在宫中,很多动态都无法了解,虽然能猜到谢遥有问题,却无法明白详情。

齐朗犹豫了一下,有保留地回答:“娘娘,权力的威严总是诱人的,最高权力更是有无数人想分享。”他同样是世族出身,很多事是无法明言,不过,说到这一层,同样了解世族的紫苏也就明白了——她是最佳的傀儡人选。

“我知道了!”紫苏没有多说。

在隆徽皇帝遗诏中指定的五位顾命大臣中,谢遥、永宁王和齐朗都与紫苏关系密切,尹朔是寒门出身,一向不愿牵涉进任何斗争,处事以中立为要旨,而湘王是唯一的皇族,是慈惠太后的亲子,拥有极高的学识与谋略,也是手握兵权立有战功之人,也可以说,他是隆徽皇帝在无可奈何之下,唯一能用的制衡之术。

现在,紫苏同样需要这个制衡。

“一切都已经准备好,只有皇太子登基首诏尚未议定,所以,娘娘,还要再等一会儿五位大人才会来晋见。”长和宫的总管赵全恭敬地禀告紫苏。

紫苏没有说什么,轻轻地挥了一下手表示她已经知道了。

此时,隆徽皇帝的丧期尚未结束,紫苏身穿丧服,殿中垂着白纱,以便外臣晋见,但是,此刻太政宫总管孟涛正跪在那里,似乎已经有一阵子了。

赵全默默地退下,面对此时淡漠的紫苏,他还是有一丝惧意,对这个主子,他有着太多的不解,但是,他从未怀疑自己的眼光,他相信她一定可以让自己显赫起来。

紫苏的手指轻扣着雕饰盘龙环凤的扶手,眼中有一丝阴冷淡漠,隔着白纱,她望着跪着的孟涛。

“娘娘……”孟涛忐忑地开口,想知道她到底有何打算。

“孟涛,你是谁的奴才?”紫苏终于开口。

孟涛一惊,但是仍镇定恭敬地回答:“皇后娘娘,奴才一直服侍皇帝,自然是陛下的奴才,您怎么这么问!”

“是吗?”紫苏冷笑,“本宫想知道,是谁将三皇子的死讯告诉陛下?”

“是……”孟涛刚想说话,就被紫苏大声打断。

“难道你想说是本宫吗?”紫苏气愤地起身,手重重地拍上扶手,“孟涛,到底是谁让大臣来找本宫的?又是谁在本宫到昭信殿之前就将这个消息告诉陛下的?你将本宫当成什么人了?你那点心思一定要本宫挑明了说吗?”

“娘娘……”孟涛大惊失色。

“你不过是太后安排在陛下身边的人,居然敢说自己是陛下的奴才!”紫苏收敛怒气,冷冷地言道。

孟涛的额上开始出现冷汗,双手紧紧地按在地上,却没有多少力气能止住身体的颤抖。

“本宫最厌恶自以为是、逾越本分的奴才!”紫苏冷冷地训斥,“你最好记住!”

“不要以为可以左右逢源!”

“退下吧!”

“是………”孟涛慌忙退下,离开长和宫。

紫苏轻轻松了口气,招过赵全详细询问:“五位大人还未达成一致吗?”

“是,娘娘。”赵全躬身回答,“似乎是湘王与其他大人的意见不同。”

“湘王是吗?”紫苏点头,让他退下。

湘王阳云珥与隆徽皇帝是一同长大的兄弟,一向关系密切,即使慈惠太后与皇帝之间产生嫌隙,也没有影响他们之间一丝一毫的情谊,不过面对铲除自己母后势力的谢遥等人,他似乎就不是那样洒脱了。

“皇兄的遗诏中并没有提到母后摄政,谢相,难道本王有说错吗?”湘王望着谢遥,并不打算让步。

“皇太子才刚满四周岁,请问湘王要让殿下如何处理国政?”谢遥向他解释此举的原因,“就算是再如何聪慧,未行冠礼的男子也是无法独立地发号施令的,这是律法。”

“所以,皇兄才选了顾命大臣,就是要我们在此之前好好教导太子,代替他处理国事。”湘王针锋相对地提出反对意见,不过,谢遥毕竟曾是他的老师,言语之间,他还是带着恭敬之意的。

“身为臣下,怎么可能代替君主呢?湘王,您这话可是大不敬啊!”永宁王笑道,但话语却不是说笑之辞,“而且,这也是有先例可循之事,您为什么不同意呢?”

“本王不同意的原因就是永宁王同意的原因。”湘王冷言,对永宁王丝毫不留情面。

“永宁王,母后摄政对你们永宁王府最好吧?你该知道避嫌吧!”他冷冷地对夏承正道,让夏承正的脸色立变,十分难堪。

“湘王,你这话太过分了!”齐朗淡淡地言道,“永宁王与你一样是一品一等王爵,又是陛下遗诏中指定的顾命大臣,只要是顾命大臣在做的事,他有什么必要避嫌?倒是您,执意反对理所当然之事,让人不禁猜测您的真实意图!”

“你有什么资格说话?”湘王冷言,“你真的认为自己够资格当顾命大臣吗?不过是个办事不牢的小子!”

“臣的确是年纪最小,不过,那又如何?现在是五位顾命大臣议事,臣与湘王并没有任何不同——都是陛下指定的顾命大臣!”齐朗也动气了。

他们从上午就开始讨论新帝的登基首诏,现在天都快黑了,仍然没有结果,而明天就是登基大典了,他实在没有多少好脾气可以面对一直和他们唱对台的湘王。

“你……”湘王气极,正要发作,尹朔见情况不对,忙上前打圆场:

“大家都别争了,湘王,您说了这么久,臣也没听出您到底是什么想法,您不如说出您的想法,让大家讨论一下。”

的确,湘王一直只是说母后摄政不能用,但到底要如何,却是一个字都没说,这会儿,也该说出来才对。

“自然是由顾命大臣决定一切,上报皇帝与母后即可。”湘王说出打算,想将皇后排除在决策人之外。

“无稽之谈!”永宁王首先反对,而且,口气也很差,显然是对刚才的事耿耿于怀。

“什么?”湘王气极地瞪着他。

尹朔也是一脸不赞同,他委婉地说:“陛下的遗诏中明言,军国大事由皇后裁决,您的想法与遗诏不符,不太好。”

“无论如何,由皇后垂帘摄政才是最好的办法。”谢遥还是坚持原本的主张,尹朔等人也点头附议。

湘王冷哼一声,近于不屑地说道:“各位似乎忘了,文端皇后也还不到十八岁!难道说,你们要将国事交给一个年轻的小女孩吗?”

“皇后娘娘的确也是很年轻。”尹朔中肯地开口。

“那又如何?”永宁王平心静气地开口,“就算是显成太后,又何时曾真正做出什么决定呢?母后摄政本身就是为了避免君主权力的旁落,也是为了在权臣肆无忌惮之时能够有人出面处理,更重要的是,自从章德皇后开垂帘摄政之例起,每一位垂帘摄政的后妃都是接先帝遗诏裁决军国大事之人,陛下遗诏已然明言,可见先帝也是希望皇后娘娘能够垂帘摄政的!而且,皇后是永宁王府的郡主出身,最起码的判断力还是有的!——湘王殿下应该不会怀疑这一点吧?”

“本王只是觉得,将国家前途交到年轻的皇后手中,实在是无法安心。”湘王叹了口气,不再坚持了。

谢遥笑道:“还有我们啊!湘王,只要我们五人同心协力,一起辅助皇后娘娘,元宁一定能够强盛繁荣的!”

举重若轻、绵里藏针是谢遥一向的器度。

面对都不放松的几个人,湘王也只得同意“母后摄政”。

五位顾命大臣总算在天黑前到长和宫晋见文端皇后,向她禀告所有事情,紫苏沉默地听着,并未有任何疑问,似乎对他们的决定全无异议,湘王没有等她发话便禀告,要去向慈惠太后请安,便先行告退了,事情说完,尹朔也告退了。

“听说尹相从不卷入任派别,看来并无虚妄之处啊!”齐朗不禁感叹。

“没错。”谢遥点头,“尹相一心只想为百姓做点实事,对名利上的事,倒是不放在心上。”

“那湘王呢?”紫苏问道,“他是只求公义的人吗?”

显然是问在朝时间最长的谢遥。

谢遥不知该怎么说,答得非常谨慎:“娘娘,湘王是陛下最为信任的兄弟,对于权力名位,一直以来也并不看重,可以说是一位值得敬重的人物,不过,可能是与臣等及娘娘有些误会,他的心中有着抵触的情绪。”

“不错。我看他是为反对而反对。”永宁王也无奈地摇头,在战场上,他也曾与湘王并肩作战,明白他的为人。

“为了陈氏家族吗?”紫苏明白了。

“那就请谢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吧!”她淡笑,“你们五人还是要和睦才好!”

“是!”谢遥应承下来。

“可是我怀疑,是否会有效!”齐朗觉得不是很乐观,“他的背后还有慈惠太后,她可不是会牺牲自己利益的人!”“慈惠太后那里由我应付!”紫苏自然也不会轻忽这位长辈的影响力,不过,“湘王和太后要分开来对待,至少,现在,你们不要太与他计较。”

“臣等明白了。”三人齐声应道。

“谢老,时间不早了,您先回去吧!”紫苏微笑着对谢遥说,“我和大哥他们再说会儿话。”

谢遥笑着起身,行礼告退。

江山代有人才出!现在也用不着他这个老头子事必躬亲了!

“将纱帘收了吧!”紫苏下令。

“陈氏家族已经不复往日了,难道娘娘还是在担心吗?”夏承正对妹妹神色间的担忧有些不解。

紫苏淡笑着对他解释:“大哥,母亲还活着时,永宁王府是谁在当家?”

“是母亲啊!”夏承正理所当然地回答,正不明白她是什么意思,却又顿时恍然大悟。

“虽然说皇后是至高无上的,但是,我真正能控制的范围,又怎么比得上在皇宫中数十年的太后呢?”紫苏说得轻描淡写,却又无比冷漠,“再说,辛苦经营了几十年,到最后却是镜花水月一场空,她怎么会甘心?”

“宫中的事,臣等是有心无力,娘娘只能自己来了!”齐朗笑说,倒不是真的担心。

“那么,是不是让英王与兴王尽快返回封地?”夏承正提议。

当年隆徽皇帝封长子为英王,次子为兴王,三子为瑞王,俱是二品王爵。

元宁皇朝的王爵分为五品,皇子受封时是依照母亲的地位区分品级的,但是只有立有战功的王才能拥有一品的王爵,依照战功,一品王爵分为三等,现在的王爷中只有湘王与永宁王是一品一等王爵,不过,永宁王是元宁皇朝开国功臣所受的爵禄,除非犯下叛逆大罪,否则就始终是一品王爵,而且在历代永宁王中只有三位未能立下战功,而不是一等王爵。

“按照旧例,大行皇帝丧期结束,回京奔丧的皇子必须返回封地,让宗人府去处理这件事就行了。”齐朗进言。

“我也是这么想的。”紫苏赞同,“这种事情我们还是不出面的好。”

“臣明白了。”夏承正听懂了她的意思,知道该怎么做了,“臣这就去安排。”

PS:既然各位都如此说,正文我还是以每天一章的速度更新。

第八章 风云变幻(中)第九章 大礼将成(下)第二十四章 凤于九天(下)第十二章 风起云涌(下)第三十五章 暮云长风(中)第九章 浮云流水(下)第十六章 载舟覆舟(上)第十三章 火中龙吟(下)第十一章 吴钩霜明月(中)第十章 惊天之变(下)第十七章 涉江采芙蓉(中)第十四章 锋芒惊澜(中)第二十四章 叶落知秋(下)《至略史•元宁篇》第一章第十四章 简在帝心(中)第六章 以史为鉴(下)第十五章 孰能无情(下)第三章 后位之争(中)第十五章 锋芒惊澜(下)第十八章 幽燕长风(下)第六章 美人如玉(下)第十二章 吴钩霜明月(下)第十五章 巨浪涛天(下)第十五章 巨浪涛天(下)第四章 云暗风清(上)第十章 此消彼长(上)第三章 任重道远(下)第八章 浮云流水(中)第十九章 冠盖满京华(上)第五章 暗潮汹涌(中)第五章 云暗风清(中)第四章 沧海风云(上)第十三章 风雨飘荡(上)第二十八章 高山流水(上)第一章 山雨欲来(上)第七章 谁能为此曲(上)第五章 云暗风清(中)第七章 浮云流水(上)第十二章 此消彼长(下)第十七章 幽燕长风(中)第六章 云暗风轻(下)第二十四章 叶落知秋(下)第十二章 月榭凭栏(下)第九章 云烟犹故(下)第四卷的第六章,我说了一些中药方面的术语,在这里解释一下。第九章 风云变幻(下)第八章 谁能为此曲(中)第九章 风云变幻(下)第十六章 幽燕长风(上)第二十一章 惊鸿照影(下)第四章 沧海风云(上)第二十二章 叶落知秋(上)第四章 美人如玉(上)第十一章 此消彼长(中)第三章 小楼夜雨(下)第十八章 载舟覆舟(下)第十五章 静夜钟声(下)第一章 夜星破梦(上)第十五章 静夜钟声(下)第三十八章 随风而逝(中)第一章 上有弦歌声(上)第三章 上有弦歌声(下)第四章 以史为鉴(上)第二章 小楼夜雨(中)第十章 月榭凭栏(上)第二章 夜星破梦(中)第八章 谁能为此曲(中)第四章 四顾何茫茫(上)第十一章 火中龙吟(上)第十二章 月榭凭栏(下)第十五章 锋芒惊澜(下)第三十六章 暮云长风(下)第十三章 风雨飘荡(上)第十一章 月榭凭栏(中)第十一章 暗流纷起(中)第七章 浮云流水(上)第十五章 简在帝心(下)第二十七章 冷月长风(下)第二十七章 冷月长风(下)第十九章 情何以堪(上)第十章 波澜初起(上)第四章 沧海风云(上)第十五章 孰能无情(下)第十一章 风起云涌(中)第九章 针锋相对(下)第十四章 静夜钟声(中)第三章 小楼夜雨(下)第十一章 江山万里(中)第九章 云烟犹故(下)第十四章 简在帝心(中)第八章 仁重苍生(中)第三十六章 暮云长风(下)第十二章 月榭凭栏(下)第六章 储位之争(中)第六章 四顾何茫茫(下)第四章 后位之争(下)第三十三章 长夜未央(下)第十三章 锋芒惊澜(上)第八章 惊天之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