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手撕烤鸡肉

御医说荀子身体无病, 只是年老后精力不济,多瞌睡。

荀子见朱襄焦急的模样,知道朱襄在担心什么。

他笑了笑,道“我年纪已经很大了, 什么时候去见先贤都有可能。若能无病无痛含笑而终, 是一件喜事。你若老哭丧着脸,岂不是我走都走得不安稳何况我看我还得再活几年, 你没那么早为我送终。”

荀子在朱襄的搀扶下站起来, 双手拄着拐杖, 看着远方“有很多儒家弟子被六国驱逐, 正西行往秦国来。你这性子闲不住, 若让你留在咸阳安抚他们,你定做不到,还需我操心。”

荀子叹了口气,又道“这次会来许多老家伙,你的名声够了,年龄不够, 还得我镇着。”

朱襄恳求道“荀子, 你把手中的事放些给他人,一定要多活些日子, 至少活到秦国统一天下。那时天地巨变, 肯定需要制定许多新的制度。若没有荀子,其他人肯定做不好。”

荀子用拐杖轻轻敲了一下朱襄的手臂,没好气道“我都多少岁了你怎么能只指望我师长伴随你一程, 不能伴随你一世。这人生剩下的路,你要自己走。”

朱襄道“我想让师长伴随我一世。”

荀子佯装发怒“再说任性的话,我就用戒尺了。”

朱襄不怕荀子的戒尺, 但也只能闭上嘴。

他知道自己是任性,可人总是不喜离别。

还好荀子只是瞌睡多,身体确实没有大碍。

因朱襄上奏废后之事,连累儒家弟子被六国驱逐。

虽然秦国也有这种声音,但荀子不仅是秦国丞相,还是秦王子楚公开承认的帝师。太子政是在荀子膝头长大,相国蔡泽和丞相蔺贽虽然不是儒家弟子,但却也是荀子的弟子。

荀子还活着,他们就不可能驱逐儒家。

于是被六国驱逐的儒家弟子纷纷西行。对他们而言,这不仅是被驱逐后找个能施展抱负的地方。有荀子和朱襄的咸阳学宫,也是他们心中的学术圣地。他们此番西行,是为朝圣。

儒家弟子是这个时代学得最杂的人,与其他学派的弟子专精一门不同,从此时起,就有“圣学无所不包”的习惯。比如他们要学的君子六艺,就包含了士人所有应该修习的学问。

因此儒家弟子西行时,携带了大量宫廷和官府才会收藏的“不太实用”的文书,比如礼乐、史书等。

荀子在这些儒家弟子来之前,就奏请秦王子楚修藏书阁,扩大修书的团队,接纳这些儒家弟子。

秦王子楚以秦国要统一天下之前,便要包容天下为由,同意荀子的上奏,不仅修藏书阁,还将大部分书籍修撰后刊印,分发郡中学府。

此刻秦国也终于将学宫选拔体系制度化。

咸阳的是学宫,郡中的是学府,各有官员负责教化。

学子们每年可以通过学府的考核进入学府读书,在学府读满三年后就能得到学府的推荐,往学宫读书。

成为学宫的弟子,就能参加秦王每三年一次的人才选拔,成为秦国的官吏。

同时,地方郡县非秦王直派的吏,必须拿到学府毕业推荐才能考取。

这并非科举制,而是在考核和察举之间。

朱襄曾对荀子和子楚等人提过科举制,但他们只吸取了些许,没有全盘照搬。

此时贵族势力仍旧强大,民间能读书的寒门士子不多,如果贸然将世卿勋贵拉到寒门士子一个层次,就会动摇秦国的统治。秦国统一六国时,也会遭到更加强烈的反抗。

入学和考核时需要“推举”,这就给原本人脉较广的世卿勋贵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又不至于堵死寒门士子的路。

现在所谓寒门士子,就是战败或者政治斗争失败的曾经的世卿勋贵。他们若到了朝堂上,也不会同意以后的寒门士子与他们地位等同。

朱襄明白了长辈和友人的顾虑。

之后寒门士子壮大,是因为经历了多次战乱后,许多高门大户被打落尘埃,沦为平民。现在这样的寒门士子并不多。所以人才考核以推荐为主,只在最终选官时让秦王以考核选拔,确实最为合适。

当然,也是现在人口太少,战国总人口加起来也不到三千万,能读书的人更少,所以秦王才能亲自阅卷。

当人口过亿时,人才选拔考核肯定会进行更改。只是朱襄等人看不到那一日了,只能寄希望于有远见的后人。

担忧荀子劳累过度,朱襄拉着养伤的嬴小政主动担负起接待来秦国逃难的学者们。

六国嘴上说驱逐儒者,这口子一开,很快就变成卿大夫们排除异己的借口。所以来秦国的人,远远不止学儒的人,诸子百家全都有。

咸阳突然涌入这么多人,朱襄最担心的是居住环境。

如今的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率还挺高。直到咸阳成为秦、汉、唐三朝首都,百万都市之后,黄土高原的环境才大幅度恶化。

建造房子和烤火都需要树木,要养活百万人口,过度垦荒也少不了。黄土高坡的草皮都被铲没了,水土流失才变得十分严重。

现在黄河虽然会决堤,但远远没有到地上悬河的程度,也没有夺淮入海,把淮河变成内陆河,让淮河流域也变成洪灾高发区。

秦王子楚也在关注咸阳城涌入大量人才的事。

秦国从未有过这么多人才投奔,秦王子楚痛并快乐着。他梦想着咸阳城能成为天下英杰云集的超级都城。

朱襄“啪嗒”一叠纸丢到子楚面前,给子楚算需要多少粮食木头和地皮,而这些东西又会让环境遭遇多大破坏。

秦王哟,百万大都市虽好,黄河下游就要泥沙淤积决堤啰。

现在那里是六国的地盘无所谓是不是等你统一天下之后,就要花你国库的钱去治河。

朱襄道“那时候就让夏同来个三入家门不入。”

蔺贽道“赞同。这是圣贤行为啊,君上,你可以”

蔡泽道“你们别一唱一和。不过君上,这的确需要考虑。”

子楚忍不住拍桌“为什么当王要考虑这么多事”

朱襄道“你不想当可以不呜呜”

蔡泽赶紧把嘴上不把门的朱襄的嘴捂住“君上,别听他胡言乱语。”

子楚叹气“我已经听到了快放手,我就不信他拿出这文书,没有解决办法。”

朱襄挣脱蔡泽捂嘴的手,道“不能让这些人都聚集在咸阳城。”

蔡泽想了想,摇头道“他们都是为了向秦王求官而来,不会轻易离开咸阳城。”

朱襄道“秦国可以把他们分散到地方各个学宫。”

蔺贽反对道“他们还未熟悉秦律,就将他们分散到郡县,恐怕他们会扰乱秦国。”

朱襄无语。蔺贽这话怎么像个法家人蔺贽你什么时候成法家弟子了

子楚想了想,道“可以先将咸阳学宫的弟子移出。郡上学府正好缺人。”

朱襄道“要不在县里也建个学院”

子楚道“有钱吗”

蔡泽和蔺贽开始噼里啪啦打算盘,打完之后,道“如果你不出兵就有钱。”

现在轮到子楚犹豫了。

他当然想出兵。秦国统一,不出兵怎么行现在王翦和李牧都在楚国边境停了下来的,等楚国人在其他五国的“帮助”下和谈。秦国如今无战事,子楚很想开疆扩土,加速统一进程。

但如果他兴兵,便没钱安顿这些来秦国的人才。

秦王子楚在现在和未来中犹豫了一会儿,叹息道“三年内不大举兴兵。”

蔺贽道“不兴兵也不行,秦军需要军功。若需要军功的秦军就随意出去打一打,一年打一两座城池,不会给秦国造成太大负担。”

秦王子楚道“这个之后再议,先把来秦国的人才安顿好。”

于是他们决定在县里增加学院。

算了一下账,几人都不由苦笑。

“本以为在楚国抢了不少钱回来,现在看来,钱永远不够用。”蔺贽叹气道,“君上,当家难啊。”

秦王子楚扶额。他开始佩服大父和君父。自己当了家之后,才知道当家有多难。

当然,他可以无视民生,一意孤行推行统一战争的进程。

但他有这么多贤才辅佐,十分有野心。秦国不仅要统一,还要安稳地统一。统一之后的秦朝,一定要进入盛世。

秦王子楚知道,秦国统一已经是一件既定事实。所以他的追求已经不仅仅是统一。

他本人又有些完美倾向,所以便更为难了。

君臣几人愁了许久,终于商量出个大概,然后把朝堂卿大夫拉来一起头疼。

秦国等着赚军功的将领有些不乐意。

秦国确实底子更厚了,但战功太少,还多被南边李牧占了去。

先王休养生息,他们以为换了一个年轻秦王,总该好好打一场了。怎么还休养生息啊

老休养生息,他们的军功怎么办

秦王子楚想好了安抚他们的办法。若想要立军功的人,都给李牧轮流当副将去。

李牧虽然不打楚国了,但他在南边自给自足练兵。秦国统一天下,南边也在天下的范畴内。所以去南边打仗也有军功。

想要军功的将领们这才被安抚住,而且还挺高兴。

在他们看来,现在的李牧就是曾经的武安君白起。谁不知道跟着武安君白起打仗就是白捡战功想必跟着李牧也是。

秦王子楚顺带给李牧封了爵,为“武成君”,希冀李牧能助他成就秦国天下一统的美谈。

秦国有卿大夫问道,当初秦昭襄王是许诺李牧为未来的武安君。

秦王子楚道“白公言,武安君本无太大意义,只是因为他成为了武安君,武安君此封号才显得特殊。而李牧已经不需要继承他的封号。李牧有资格令另一个封号变得如武安君一样特殊。寡人深以为然。”

朝堂上卿大夫们纷纷称是,心里羡慕极了。

李牧虽然没有继承“武安君”的封号,实际上已经算是武安君的“继承人”了。

继往开来的继承人。

秦王子楚用李牧安抚好武将之后,将县学之事终于安排下去。

卿大夫这才没有反对。

秦国居然要在县里开官学,遣咸阳学宫的弟子前去任教。此举传出之后,六国还在犹豫的儒家弟子纷纷开始打包行李。

许多儒家弟子并没有声称自己是儒家弟子,所以他们如果不被列入哪个卿大夫的黑名单,就不会被驱逐。

还有的儒家弟子虽然被“驱逐”,也只是被驱逐出朝堂,他们可以在家乡隐居。

秦国恶名在外,即便有了朱襄和荀子,他们也不喜欢秦国。

“儒不入秦”的偏见,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

更何况儒家并非荀子一家独大,虽然孟子已故,修习孟子之学的儒家弟子也仍旧强势。他们可不希望尊荀子为先师,去荀子手下当官。

但秦国居然在县里开官学,让广大贫寒士子也能入学读书,他们就坐不住了。

秦国此举,完全贴合了儒家“教化”的愿望。

于是什么荀子和孟子的学术不和,他们都暂时放到一边了。若错过了秦国开县学的壮举,他们一定会后悔终身。

于是秦王子楚又得到一批人才,还是一批荀子压不住的人才。

他更痛更快乐了。

嬴小政本来正在养伤,只做一些接待来秦国的比较有名望的学者的闲差事。

子楚看了一眼嬴小政的伤口愈合情况,不顾朱襄的跳脚,把儿子抓去干活了。

他专门嘱咐咸阳宫守卫,不准长平君入宫。

一时间,咸阳城为此事闹得纷纷扬扬,都说长平君逼迫秦王废后,终究还是令秦王厌恶他了。

蔡泽无语极了“这些人是怎么看出秦王恶了朱襄”

蔺贽道“大概是用鼻孔看的。朱襄呢他难道去翻墙找政儿了”

蔡泽失笑“你想什么呢政儿也不在身边了,他便干回了种田的老本行,住回庄子去了。”

蔺贽扶额“他不是说要帮我们吗他回庄子帮哼”

蔡泽道“他在帮荀子整理手稿。”

蔺贽放下手“帮荀子那就去吧。现在来秦国的儒家弟子这么多,荀子一定很累。秦王还年轻,他可以自己撑着。”

蔡泽微笑。他也是这么想的。

于是秦王子楚拒绝朱襄进宫几日后,得知朱襄居然没有在宫门闹腾,惊讶地询问朱襄情况时,得知朱襄又翘班辞职不干了。

子楚对嬴小政道“你可千万不能和你舅父一样懒惰”

嬴小政毛笔一顿,给了君父一个漠然的眼神。

你说什么废话我可是因为忙于公务不睡午觉,被舅父舅母揍的人,懒

“君父,我和舅父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去吴郡舅母肯定想我们了。”嬴小政一边给子楚打下手,一边道。

他还是闲不住。

虽然在咸阳城事多又杂,但都是自己不能决定的事。他想做自己能做主的事。

子楚道“告诉你舅母,你受伤了,让你舅母回咸阳”

嬴小政立刻道“那算了。”

子楚笑着摇了摇头。

父子二人忙碌了一会儿,子楚突然想起似的,问道“你想知道你生母的墓吗”

嬴小政漠然道“不想知道。”

子楚道“朱襄替她选了一处青山安葬,本来还想给她立碑,写警示后人的碑文,在碑文中把她骂一顿。”

嬴小政这才抬头“你们让舅父乱来了”

子楚丢了个纸团砸嬴小政“什么你们政儿,你合该跟着荀子再学学,好好改改你不尊重长辈的语气。当然不可能,荀子把你舅父骂了一顿。”

嬴小政接住纸团,松了口气“舅父真是旁人若得知此事,一定会认为他小肚鸡肠。”

子楚道“确实。而且此事为了你着想,应该尽量低调。若将来有人上奏你给她修墓翻案,你又会陷入麻烦。朱襄已经反省他思虑不周。”

嬴小政道“舅父经常思虑不周,习惯了。”

子楚点头“确实如此。”

父子二人又安静了许久。子楚又问道“政儿,你对生母确实没有感情了吗”

嬴小政将笔放下,正视着子楚道“君父为何如此问”

子楚道“母子连心乃是天生。我担忧你将来后悔,反而埋怨朱襄。”

嬴小政没想到君父会如此直接地说出此话,有些惊讶。

他先摇头,然后烦躁地拨弄了一下头发。

“我绝对不会埋怨舅父。”嬴小政道,“我不是那等狼心狗肺的人。”

子楚道“那便好。”

嬴小政没有回答是否对生母完全没有感情,子楚也不想追问。

他知道嬴小政对生母的感情,恐怕更多的是不甘。

为何抛弃我为何视我为敌寇念头不通达,是为不甘。

而不甘比怨恨和思慕更长久,就像是他当初一样。

但只要嬴小政记着朱襄的养恩就好,将来就不会伤害朱襄。

“朱襄替你生母安葬之后,我暗地里派人给她迁到了另一处。”子楚道,“她确实有入土为安,但除了我,无人知晓她安葬在哪里。”

嬴小政道“我知道了。君父,说完了吗没处理的文书还有一人高。”

子楚又砸了个纸团,骂嬴小政不孝。

父子二人结束暂时的攀谈,继续埋头文书。

而此时,朱襄在喂鸡。

闲来无事,子楚和嬴小政也要出孝期了,朱襄终于决定琢磨一下养鸡技巧,给两人补补身体。

朱襄对将事分配给其他人一事十分擅长。

大学教授,手底下没有几个跑腿的学生,叫什么大学教授。朱襄也不是什么真圣人,虽然他不让学生干自己的私活,但带师弟师妹的事,他都是安排下去,自己躲懒,只负责抽查论文功课。

朱襄安排了一番后,他和荀子都闲了下来。荀子也在一旁看他在泥里翻腾。

荀子没好气道“秦王出孝,还需要你养鸡给他们补身子这让史书记录下来,还以为秦王有多节俭,连鸡肉都吃不起,要长平君去给他们养鸡。”

朱襄振振有词“宫里养的鸡和我养的鸡怎么能一样”

荀子道“宫里养的鸡吃名贵药材,你养的鸡吃这些扭曲的虫子,确实不一样。”

朱襄捏住一根蚯蚓“可别小瞧蚯蚓养鸡法。蚯蚓是肥田的益虫。用蚯蚓养鸡,不仅鸡肉更加滑嫩,油水充足,还能生产出高效的肥料,是一举两得。”

荀子道“是是是,论种田你最头头是道。你去找农家人养鸡去,拉着我来看什么虫子”

朱襄道“用蚯蚓填肥的第一只鸡,我给荀子煲汤”

荀子“”他是真不想吃。

就算荀子见多识广,见到一坨泥土里纠缠在一起的软体虫子,他也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堂堂长平君总在地里捣鼓这些东西,怪不得许多东方学者在见了朱襄之后都大为失望。

不过荀子虽骂朱襄,当有人因此事对朱襄失望的时候,荀子就该骂别人了。

粮食都是从泥土里长出来,和泥土打交道的事就是这么脏。朱襄身为长平君和太子舅父,愿意为天下人去埋首尘土之间,你们岂敢骂他不合体统

“真的好吃”朱襄道“吃蚯蚓的鸡长肉长得特别快我这就给荀子炖一只”

“不吃炖的,吃烤的。”荀子虽嫌弃,但还是同意吃这种吃虫子的鸡。

朱襄给荀子烤了一只半大的鸡,洗干净手后将肉全部撕成了小条,给牙口不好还不爱吃炖菜的荀子吃。

朱襄正在给荀子撕肉时,有韩国使臣前来拜见荀子。

他疑惑“怎么在用膳的时候前来拜见”

仆从道“来者拿着韩非的荐书,是以不敢阻拦,前来禀报。”

荀子嗤笑“若韩非在这,一定会把此人骂出去。罢了,叫他来。朱襄,你继续。”

朱襄埋头继续撕鸡肉给荀子吃。

以荀子的年龄和地位,有年轻人来拜访,他一边吃一边接待怎么了很合规矩。

来者看面容,应该和朱襄差不多大。他还带着一未束发的少年,不知道是不是他儿子,让朱襄多看了一眼。

那人见荀子正在用膳,还有一白发长者在给荀子撕肉,顿时尴尬不已。

他特意选择下午来拜见,哪知道荀子过午了居然还在用膳。

荀子淡漠道“老夫年老体弱,是以少食多餐,让韩国使臣见笑了。”

那人赶紧道不敢。

荀子问道“有何事”?

那人先自我介绍“我乃是韩相张平之子。家父去年去世,去世时留下遗言,希望我能劝回公子非。听闻公子非拜在荀丞相门下,特意来拜见丞相。”

朱襄猛地扭头“韩相张平之子你叫张良”?

那人惊讶“先生认识幼弟”?

那垂髫少年疑惑“先生认识我”?

朱襄看着那头顶剃秃了的小少年,把头扭了回去“不认识哎哟,荀子你为何扔我鸡骨头”?

荀子横眉。在他国使臣面前如此散漫,该揍 。

第146章 空荡荡酒壶第89章 开山平地雷第107章 君子伪善心第31章 水蒸红枣糕第70章 李牧坛中酒第26章 木筒凉河水第133章 老坛泡青菜第11章 始皇长生丹第123章 干锅土豆片第259章 扁鹊去又返第33章 冰凉冬雪花第33章 冰凉冬雪花第22章 泥土沾穗粒第262章 良将和名将第20章 秦王蜂蜜水第170章 摆事实证据第76章 滋补药膳汤第191章 夜袭孔明灯第243章 是儒家圣王第98章 肉片浇锅巴第258章 荀子献计谋第95章 神灵杯中血第108章 春申君赠礼第181章 舅母竹篾条第78章 始皇烤全兔第95章 神灵杯中血第29章 庆典土豆花第198章 始皇崽游记第71章 赵歌谣鹊鸟第204章 妄议相国位第31章 水蒸红枣糕第62章 韩非红眼眶第221章 诸老将请战第70章 李牧坛中酒第19章 姜丝炒肉丝第16章 篝火烤全羊第48章 蔺相如赠礼第211章 闲谈科举路第49章 果酱千层糕第168章 百密有一疏第130章 对东瓯好意第2章 猪油蒸鸡蛋第245章 长平君唤雨第24章 白水煮豆饭第229章 为庶民投秦第65章 彩头饺子宴第30章 瓦罐煨猪肉第92章 秦舟师楼船第190章 城墙楚歌声第232章 屋漏连夜雨第8章 始皇金大腿第259章 扁鹊去又返第8章 始皇金大腿第20章 秦王蜂蜜水第86章 隔水蒸南瓜第161章 公子启酒壶第220章 将老当益壮第242章 念来存故人第269章 番外二第206章 始皇崽教弟第98章 肉片浇锅巴第60章 野菜汁凉面第147章 饮尽杯中月第216章 故友终重逢第68章 赵王悔恨泪第52章 豆叶小米粥第78章 始皇烤全兔第129章 东珠秦棉布第122章 始皇崽兔子第157章 守孝豆腐干第186章 已然来不及第266章 论迹和论心第157章 守孝豆腐干第152章 始皇崽论文第21章 果酱蒸蛋第46章 卤水煮豆子第116章 菊花豆腐羹第225章 救了又没救第81章 水患后钉螺第88章 双季再生稻第14章 肉酱土豆泥第238章 李牧大危机第93章 友人庆祝酒第218章 灭六国号角第20章 秦王蜂蜜水第78章 始皇烤全兔第74章 廉颇心火气第20章 秦王蜂蜜水第149章 瓦罐煨莲藕第123章 干锅土豆片第269章 番外二第87章 油炸南瓜饼第81章 水患后钉螺第98章 肉片浇锅巴第172章 韩相国遗愿第126章 白水煮鸡蛋第77章 浮灯烟花火第70章 李牧坛中酒第9章 羊肉汤泡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