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长平郡死战

朱襄离开咸阳后, 刚到第一个下榻地,提前出门巡游的子楚没打招呼,朱襄昨夜在驿站睡觉, 他在朱襄的马车里蹲守, 吓朱襄一跳。

秦国刚遭遇蝗灾, 虽然粮食够分,但子楚从朱襄那里学了浅显经济学, 知道“若官府不管控,粮食缺口一成, 不是粮价上涨一成,而是粮价无限制地上涨, 直到饿死一成的人”这个道理。

朱襄在各地督促和教导春耕的时候, 子楚也巡游各地, 监督各地粮价。

在先秦时期,勤劳的国君每隔一两年都会巡游国土,监督地方官吏和封君。

子楚此次出游, 见到哄抬粮价的,无论身份贵贱,靠山大小, 就地格杀勿论。

只有秦王能这样做, 相国蔡泽都不行。所以这次又只能让蔡泽坐镇咸阳, 秦王子楚出游。

还好现在咸阳还有一个被软禁的太子政可以监国。

朱襄无语:“你很闲吗?”

子楚笑道:“我本来不闲, 但政儿居然翻墙出来找你,我只能抽出时间来问问你情况了。”

太子有独立的府邸。

子楚派人将太子政以前不住的府邸收拾出来,准备把太子政“关”一个月,让太子政少做事,多造人。

哪知道太子政居然翻墙而出。监视的人不敢拦, 只得立刻快马加鞭告知秦王子楚。

朱襄深深叹了口气:“我就说你怎么改变主意把政儿放出来了,原来是翻墙。这孩子……唉。”

子楚道:“他就是有恃无恐。”

朱襄白了子楚一眼:“还不是你太离谱?就算想早日抱孙子,也没听说把太子软禁的。”

子楚大笑,笑得不住咳嗽。

他从袖子里拿出一个瓷瓶,倒了蜜汁般的药入口吞下,将咳嗽压住。

朱襄眼皮子颤了颤。

这药是他与秦国太医一起研制的,用的是后世已经证明的中成药强力枇杷膏的配方。

蜂蜜,枇杷叶,薄荷,还有……阿芙蓉的壳。

唐太宗李世民是磕丹药暴毙。但历史学家仔细研究后发现,李世民并非为求长生而重金属中毒,而是早年拼杀太过,身上的隐疾在晚年身体衰败时疼痛不已,所以大量服用含有阿芙蓉的丹药止疼而暴卒。

这玩意儿,就是后世病入膏肓临终关怀的镇静剂。

子楚靠着这个,身体短暂“恢复”了正常,能够像以前那样当一个勤劳的秦王。

子楚看着朱襄的眼神,无声地将瓷瓶收回袖口,喝了一口温水后,转移话题道:“政儿找你做什么?我可没说他被软禁后,在你离开咸阳时不能来送你。他翻墙也要私下来见你,一定有很重要的事。”

朱襄半开玩笑道:“政儿游说我,让我和他一同谋逆逼宫,让你当太上皇。”

子楚先一愣,然后笑得直不起腰,差点又忍不住咳了起来:“行行行,真是孝顺的孩子。”

朱襄叹了口气:“你觉得如何?”

子楚擦了擦笑出的眼泪,道:“寡人觉得不如何。”

朱襄道:“他只是关心你的身体。”

子楚笑着道:“朱襄啊,我若在秦国还未恢复元气时退位,岂不是这几年的辛苦都白费,让政儿捡了我努力的成果了?我连秦始皇的位置都让给政儿了,这功劳可不能再让他抢了。”

朱襄叹气:“嗯。”

子楚脸上笑容变淡,声音多了一丝威严:“秦国的重担,无论好坏,都只有秦王能承担。寡人一日未死,就轮不到太子替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

“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朱襄平静道,“我就是这样回答政儿的。”

子楚眼眸闪了闪,双手在袖口攥紧,胸口涌起一股热流。

他有些不自在道:“你清楚就好。”

朱襄道:“今年冬季这场雪下得很好,今年我一定会让关中和关东丰收。你不想让政儿捡了你的功劳,就给我活到丰收时。”

子楚保证道:“我肯定能。”

朱襄也喝了一口温水,又道:“政儿身体好,今年肯定让你抱孙儿。你提前想好孙儿的名字。”

子楚道:“我已经准备了好几个名字。”

朱襄道:“巡游路上别忘记吃饭。我给你写的食谱,每日三餐按时吃。”

子楚无奈道:“你写了一个月不重样的每日三餐安排,真是不嫌麻烦。”

朱襄道:“是啊,我没嫌弃你。”

子楚指着自己:“你是说我是麻烦?”

朱襄道:“这不是你自己说的吗?”

于是,子楚和朱襄又吵了起来。

外面的侍卫打了个哈欠。

以前他们听到秦王和长平君吵架还会战战兢兢,现在都习惯了。

子楚在第二日便与朱襄分开,赶赴其他郡县。

离开前,朱襄问子楚要了诏令。如果朱襄途中遇到囤积居奇的人,他也可执秦王诏令杀人抄家。

子楚原本不愿意。但朱襄瞪了他一会儿后,就讪讪现给朱襄写了一纸诏书,还把秦王祖传佩剑借给朱襄。

秦王子楚可以随便杀秦国的豪强,朱襄也可以。

朱襄家里就三口人,其中一口人还是太子。他是后世人人惧怕的“孤臣”中的“孤臣”,光脚的不怕穿鞋,不惧怕任何潜规则。历朝历代帝王豢养的酷吏都没他扎手。

朱襄和秦王子楚分开巡视秦国腹地,豪强提前接到朝中靠山的来信,大多老老实实地装慈善人。

少数忍不住囤积居奇带来的高额财富的诱惑的豪强,皆被秦王子楚和长平君朱襄一一拔除。

这些抱有侥幸心理的豪强,背靠的大多是秦国宗室。有些豪强本身就是秦国分散到各地的宗室。

朱襄在秦国宗室中的名声瞬间坏了。

但他们再憎恶朱襄,也拿朱襄无可奈何。

所谓潜规则就是拿不下你,可以拿你的亲朋好友开刀。

朱襄的朋友寥寥无几,全在秦国手握重权;朱襄的亲人就只有吴郡夫人和太子政,实在是无人可威胁。

秦国上下这才意识到长平君朱襄有多可怕。

朱襄只是温和。但若他不想温和的时候,只要秦王支持,秦国就无人可以动摇他手中的刀剑。

在秦王子楚和长平君朱襄的强力镇压下,秦国的粮价波动迅速平息。

朱襄继续巡视天下督促春耕。秦王子楚调转车头,巡游秦国漫长的边境线劳军,并督促防疫。

蝗灾之后必有大疫。朱襄最担心的是人死太多后,蚊虫老鼠造成的细菌性疾病。

大蒜、艾草、生姜等有抗菌效果的草药被大批量运到边境城中,官吏带着城中士人在城中每日宣扬和督促平民搞卫生喝热水吃熟食,守城兵卒严格审查每一个入城的人……秦人全力将疫情拦在城外。

战国地广人稀,他国流民偷渡轻而易举。许多疫情都是从流民传入村庄,再由村庄传入城池。

荀子不顾年老,亲自带着咸阳学宫的学子游走各个边境的乡村,教导里正如何在村庄防疫。

这时候咸阳学宫的诸子百家和儒家各派的行为都是一致的,都纷纷走出学宫,下到乡野。

有了提前预防,秦国虽然还是有零星疫病出现,都刚冒出个苗头就被掐断。

秦国的边境虽然气氛紧张,大战一触即发,但秦国内部春耕正热火朝天地进行着。打仗和耕种两不误。

这次五国盟军没有像以前那样聚合在一起,与秦国进行大决战。

他们发现当双方摆开阵仗对垒时,秦国很容易以少胜多。

现在秦国的国土面积变大,边境线也变长了,所以他们便分散各处袭击骚扰秦国,逼迫秦国分兵。

反正现在他们的战略目标不是夺走秦国的地,而是抢秦国的粮,杀秦国的人。

五国盟军的战术就如北胡一样,以骚扰抢掠和破坏为主。

破坏比防守容易。只要他们能破坏秦国春耕,抢夺秦国的粮食,将疫病传染给秦国,就达成了削弱秦国,延缓秦国东征的战略目标。

五国盟军的战略目标是极其正确的。

现在秦国忙于春耕,凑不出太多的精兵。

而五国基本都陷入混乱,疫情横行,今年春耕是不指望了,反而能凑出更多的兵。

五国的兵还都是几乎生活没有了希望的人。他们若不能从秦国抢到粮食,就只能饿死病死。

所以他们的兵可能训练上比不过秦国,但凶悍程度很可怕,几乎个个都是敢死队成员。

只要分散作战,凶悍的五国饥民就能给秦国造成巨大的损失。

秦国将领见到五国盟军分兵,立刻就明白了五国盟军的意图。

他们明白了,却也只能头疼。

这是阳谋,正好击中了秦国的软肋。他们看清楚了也无可奈何,只能分散兵力和那群五国强盗拼消耗。

拖过春耕后,秦王就能征调更多的兵支援边境。

又因为北胡也遭了灾害,胡人南下掠夺。九原、林中、雁门的处境也似乎岌岌可危,需要支援。

赵国上下一片扬眉吐气。

秦国贪婪,夺走九原、林中、雁门三郡,反倒是背上了一个大包袱。

“根据赵国传来的消息,他们好像说我们是包袱。看来如果我们如果还属于赵国,此次疫情后大概艰难了。”

“笑话,区区胡人算什么压力?李将军都回来给我们安排好了。”

“胡人的牛羊又不是被蝗虫吃掉,谁抢谁还不一定呢。杀了他们的兵,还有马肉吃。”

“弟兄们,好好干一番!别让人看不起我们北郡人!”

北郡的大部分人都不春耕,而是补种牧草和养牲畜,与中原胡人做的事差不多。

北郡也是赵国最重要的产马地之一。

胡人趁着春耕缺人南下时,北郡人正好也不春耕,男女老少都可以上阵作战。

北郡人均彪悍,就算是女子都能上阵杀敌。

青壮几乎倾巢而出,老弱妇孺上城门守城。

于是北郡边防军再次展现出在李牧和信陵君领导下的恐怖姿态,元气大伤之后好不容易恢复了一点元气的胡人联合军队又被剿灭,北郡边防军斩获战马无数。

这些战马都被送到了秦国东方边城。完好无损的战马可以组建更多骑兵,受伤死亡的战马可以给同袍的锅里增加几块肉。

得到北郡送来的战马补充和马肉军粮后,秦国士气高涨。

北郡边防军的能耐也在秦国四处传扬,他们以此一战飞速融入秦国大家庭。

秦王子楚吃了一块非常难吃的马肉,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这是朱襄的主意,李牧走前的谋划。

他的友人,从来都会给他惊喜。

北郡提前吹响号角,在五国盟军还在扯皮时获得大胜,不仅振奋了秦国的士气,也让秦军心头的压力陡然一松。

秦将们心里有些不服气。

此次如果自己打不出漂亮的战绩,岂不是被北郡的赵将给抢了风头?

一个老将信平君廉颇,和一个青年将领武成君李牧,就够让他们憋屈了。赵将怎么还来抢风头?

真当我们秦国在武安君去世后无名将吗!

欺人太甚!

秦将们一个个摩拳擦掌,天天去兵卒那里唠叨,让兵卒们努力,别被赵人比了下去。

想当初,赵人可是我们秦人的手下败将。

现在这群赵将变成秦将之后,乃公乃母的怎么各个都变成战神了?他们心里很不爽。

秦兵被将领亲自打气,一个个都士气高涨。

秦国的军功制本来就让他们很容易打鸡血,现在听闻刚变成秦人的赵人都来抢军功了,他们能忍?

虽然很感谢北郡弟兄们送来的战马和马肉,但他们也不能输。

秦王子楚乐得合不拢嘴,特意写信给在咸阳城低调享福的前韩王,问他韩国有没有什么名将,也加入秦国内卷大家庭。

前韩王想了想,十分光棍地回信,没有!

韩国能有什么名将?连精兵都被白起早早打没了。君上,你看我这个前韩王像不像个名将?

韩国就一个韩非和张良师徒能拿出来吹一吹,别的真没有了。

秦王子楚得到回信后十分遗憾。

韩国人怎么就不争气呢?

他的遗憾被传了出去,韩人们各个面红耳赤。

韩国将领们都骂韩王。他们不能打不一定是自己不行,也可能是韩国不行,没有给他们足够的兵。

可恶的韩王,秦王给你机会让你推荐我们为将,你居然说韩国将领都是废物,一个都不推。

他们是心寒了。

当初秦国攻打韩国,虽然韩国节节败退,但大部分韩国将领们还是卯足了劲拼命反抗。

没有功劳,好歹有苦劳吧?

秦国攻打新郑的时候,他们也是咬紧牙关等到了楚国的救援。

结果韩王你不仅自己投了,还对秦王嘲笑我们是废物?

韩国士人再次有抬不起头的感觉,再次痛苦自己被韩王辜负了。

扶不起的韩王,让他们反叛秦国的心思都淡了。

也有人说韩王这是聪明着呢。他这么说,与那些蠢蠢欲动的韩国旧贵族们分裂,这才不会受那些韩国旧贵族的牵连。

亡国之君罕有不死的,就是不死也是被流放。

韩王能在咸阳当个富贵闲人,不知道羡煞多少亡国之君。他都投降了,怎么还会为韩人着想?当然是紧着自己的安危了。韩王还是有些智慧的。

真相不确定是什么,但本来想在五国盟军攻打秦国时,与五国盟军里应外合的韩国旧贵们,此次是没有动静了。秦国免除了一次内乱。

秦王子楚一次无意的举动造成了这样的结果。当蔡泽得到消息,吓出一身冷汗,告知秦王子楚此事时,秦王子楚唏嘘不已。

看来寡人还是有些天命在身上的。

北郡大胜胡人联军,韩国旧贵骚乱萌芽平息,五国盟军终于吵出了一个计划,出兵了。

最先被攻打的就是长平。

长平郡与赵国接壤。长平君朱襄名声在外,谁都知道长平郡肯定非常富庶。

他们若能抢下长平郡,就能夺得许多粮食。

攻打长平郡的是赵军。

带兵的赵国将领曾经参与过长平之战,得到过朱襄的恩惠。

军中的兵卒大多是听了赵王偃派去官吏“夺长平,迎朱襄公”的鼓吹,自带干粮和武器的赵国平民。

有些赵国平民手中连像样的武器都没有,拿着农具木叉就上战场了。

临时入伍的赵国平民大部分来自疫区,所以连提前训练都没有,勉强能组成方阵,就这么来到了城墙面前送死。

伯夫站在城墙上,看到的仿佛不是赵军,而是一群流民。

他不由心头一沉。

当看到为首赵将时,伯夫虽不记得对方名字,但认出了对方曾是长平同袍,心里更加难受。

他忍不住在城门上高喊:“你这是来攻城,还是来带他们送死?!你真的认为这群连攻城器械都没有的兵卒能攻城?还是真的以为攻下长平郡,就能让朱襄公回去?”

赵将骑在高高的战马上,仰头看着城门上的秦将。

虽然已经时隔十多年,他也认出了伯夫那张脸。

伯夫带头杀掉了赵括,给了所有赵军一条生路,他怎么会不记得伯夫。

他张嘴想回答些什么,但嘴张开时却什么都说不出来。

伯夫问的话他都有答案,甚至他自己都是弃卒一事,他都很清楚。

但清楚又如何?他和他身后的赵人已经来到了长平城下,为了那几乎没有的生机,也只能全力攻打了。

赵将抬起手,按下。

战鼓擂响。

攻城!

赵人们拿着梯子之类简单的攻城器械,大叫着朝着长平郡的城墙扑了上去。

因为早就知道五国盟军中有许多身染疫病的人,所以长平守军此次没有野战,关住城门死守。

他们背后就是秦国,所以不用担心死守会断绝援助。只需要守住,等赵军自己消耗,等秦国春耕结束后援军到来,赵军就会自行退去。

但他们没有预料到,这群手持简陋武器的赵军,居然展现出超出常人的毅力和战力。

进攻长平郡的这一支赵军人数特别多。他们像蚂蚁一样密密麻麻爬上城墙,在长平守军已经准备好的守城器械下跌落城墙。

死尸堆成了山。

赵军的士气没有丝毫低落,就像是无知无觉的行尸走肉一样,攀爬着同袍的尸体继续进攻城墙。

赵王没有给他们准备太多攻城器械,他们便就地垒土垒石,以死尸为基地,筑起一个个高台,离城头越来越近。

伯夫下令往下浇油点火,想要烧毁城门下的尸体。

火焰燃烧了起来,许多赵军都被烧成了焦尸。但等火熄灭之后,赵军仍旧踩着烧焦后越发坚实的高台往上爬。

许多守军都在城墙上吐了。

赵军就像是自己用自己同袍的尸体在城墙外筑起了景观,把景观当做了攻城的梯台。

长平守军大多都是多年老卒,都未见过如此可怖的事。

寻常攻城军队在进攻受阻时就会士气低落,在城墙下燃起大火时就该退兵。

赵将没有喊退兵,赵兵也没有退缩。

他们就像是没有恐惧一般,只知道往城墙上攀爬,死了再多人也没有任何逃跑的迹象。

伯夫站在城楼上往下看,居然看不到一个逃跑的兵卒。

赵军景观堆成的攻城梯台已经快接近城墙的高度了,秦军几乎是和赵军站在“平地”上面对面厮杀。

赵军口中嘶吼着“迎回朱襄公”,守军口中也嘶吼着“护卫朱襄公”。

朱襄公不在长平郡城内,两方将士兵卒嘴里喊的却都是朱襄公的名。

他们的口音甚至都是相似的。

若不仔细听,还以为是同样的人,喊的同样的口号。

城墙上,赵人和曾经是赵人的秦国兵卒,赵将和曾经同为赵将的秦国守将,皆拼命砍杀。

他们都杀红了眼,全部混做了一起,只能靠衣服的颜色来辨别身份,有时候还会误伤同袍。

没了什么军阵,也听不到将领的命令,连令旗都看不到。

两方就这么厮杀在一起,身边尸骸堆积如山,皆死战不退。

城楼上战局焦灼,越来越多的长平平民补上守军的位置。

见守城无法让赵军退兵,伯夫带领战车和骑兵开城门,出城野战,击溃赵军等候多时的军阵。

曾为同袍的赵将率领直属于他的同样被当弃子的万余赵人精兵,骑兵和战车排列整齐,早就等候多时。

两军对垒,展现出秦国和赵国两个军事强国的正规军强大的气势。

城门关闭,秦军也拿出了死战的决心。

伯夫挥手的同时,赵将也同时挥手。

两方战鼓齐擂,号角齐鸣,几乎同时向前冲锋。

战车与战车擦肩而过,战马与战马擦肩而过,步卒的兵阵和步卒的兵阵擦肩而过。

军阵换位,就像是两架锋利的绞肉机擦过,在两个军阵中间留下一地尸体。

战鼓再响,令旗飘扬。

秦赵两军军阵整齐调头,骑兵和战车从两侧绕到前方。

又是战鼓声。

两军再次对冲,放弃弩|箭投石,短兵相接。

一次又一次。

皆死战,皆不退。

第197章 养鱼水牛奶第56章 蔗糖蒸橙子第178章 温酒打边炉第174章 长平君粉丝第177章 泡白菜萝卜第56章 蔗糖蒸橙子第71章 赵歌谣鹊鸟第121章 红烧牛肉面第179章 麻油拌时鲜第148章重骑兵粮草第14章 肉酱土豆泥第208章 相聚半日闲第133章 老坛泡青菜第86章 隔水蒸南瓜第15章 香卤猪内脏第150章 廉颇大礼包第97章 猪油酸菜面第225章 救了又没救第20章 秦王蜂蜜水第114章 好感五颗心第248章 传首赵边疆第105章 归秦九鼎粟第112章 芜菁芦菔菘第166章 不如回南秦第146章 空荡荡酒壶第207章 进厨房资格第204章 妄议相国位第199章 兄友弟也恭第93章 友人庆祝酒第112章 芜菁芦菔菘第37章 落雪裹尘泥第184章 广陵郑国渠第215章 杀人者魏王第107章 君子伪善心第218章 灭六国号角第259章 扁鹊去又返第82章 补药鸡蛋汤第164章 义战不义战第98章 肉片浇锅巴第47章 蔺相如戒尺第259章 扁鹊去又返第66章 海带味噌汤第71章 赵歌谣鹊鸟第136章 竹笋傍林鲜第111章 糖炒板栗子第240章 新时代来临第24章 白水煮豆饭第76章 滋补药膳汤第101章 老秦王诱饵第56章 蔗糖蒸橙子第208章 相聚半日闲第244章 大梁护城河第17章 手板心炒肉第67章 燕赵边军酒第72章 长平税赋钱第173章 大哭熊孩子第215章 杀人者魏王第55章 荷叶叫花鸡第213章 过年庆典日第172章 韩相国遗愿第24章 白水煮豆饭第96章 桌上茶水痕第52章 豆叶小米粥第75章 澡堂泡澡水第98章 肉片浇锅巴第39章 始皇崽糖球第244章 大梁护城河第256章 想听故事吗第225章 救了又没救第114章 好感五颗心第216章 故友终重逢第249章 王翦灭赵国第104章 蔡泽庆贺礼第228章 叛逆赵王偃第158章 夜宵粥小菜第74章 廉颇心火气第18章 烤土豆蘸盐第21章 果酱蒸蛋第264章 楚王启安葬第7章 始皇小桌板第127章 莲子银耳羹第152章 始皇崽论文第2章 猪油蒸鸡蛋第244章 大梁护城河第249章 王翦灭赵国第217章 中原有大菽第153章 夫妻肩上泪第103章 火烤楚军营第17章 手板心炒肉第186章 已然来不及第172章 韩相国遗愿第11章 始皇长生丹第56章 蔗糖蒸橙子第177章 泡白菜萝卜第100章 竹笋乳鸽粥第51章 三竖子乐器第60章 野菜汁凉面第77章 浮灯烟花火第53章 墓前细绒棉第75章 澡堂泡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