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兵败

当杨奉说有人将主动接触皇帝时,韩孺子想到的是那些勋贵侍从,或者某位讲经师傅,从来没想到会是宫里的某人,更没料到来者竟然是孟娥。

韩孺子不由得怀疑自己听错了,倾身靠近一些,低声问:“是你吗?”

“是我。”这确定无疑就是孟娥冷冰冰的声音。

韩孺子望向窗边,虽然什么也看不到,但他知道那里睡着一名宫女,一点声音就能将她惊醒。

孟娥猜到了皇帝的心事,“不用管她,她睡得很深,天亮之前都不会醒。”

韩孺子更加吃惊,理了理心绪,问:“你要教我武功?”

“如果你想学,并且求我的话。”

这是一个奇怪的回答,明明是孟娥半夜三更主动找上门来,却要皇帝“求”她传授武功。

“呃……你已经是我的武功教师了。”韩孺子小心地说。

“有真传有假传,从教师那里只能得到假传。伸出手。”孟娥说。

韩孺子抬起右手臂,很快有一张微凉的手掌按在他的手上。

“坐稳了。”孟娥道。

韩孺子嗯了一声,心里越发觉得诡异,又一想,孟娥若是真想刺驾,根本用不着叫醒他,于是踏实下来。

手掌上传来一股巨大的力道,韩孺子一口气喘不上来,五脏六腑像是被钩子挂住,一下子拎到半空中,然后身体才跟上去。

韩孺子翻身倒在了床角处,坐起身,一口浊气憋在胸腔里,怎么也吐不出来。

“别勉强,顺其自然。”孟娥提醒道。

过了一会,那股浊气终于消失,韩孺子深深吸进一口新鲜的空气,惊诧地问:“这是什么武功?”

“是你们都不感兴趣的内功。”

孟徹自称精通拳、剑与内功,包括皇帝在内,大家都对前两者更感兴趣,也有人问过内功的事情,孟徹几句话就将所有好奇者吓退了,“我练的是童子功,不近女色,十年有小成,迄今已练了十八年,稍窥门径,尚未登堂入室。”

孟娥只用一招,就在皇帝心里燃起对内功的极大兴趣。

“我能练吗?男孟师说过……”

“你能练,内功也分很多种,我哥哥练的是童子功,我练的不是,如果你肯用心,三五年就能有所成。”

“我肯用心。”韩孺子跪在床上,倒不是要磕头,而是太兴奋,“以后我也能像你那样一下子就跳到房梁上吗?”

“内功是根基,筑好之后再练轻功就比较容易了。”

“哇,三五年……如果我比较努力,还能更快一些吗?”韩孺子怕自己等不了那么久。

“难说,绝大多数人都需要三五年时间才能有所成就,除非你的悟性异于常人。”

“练成之后我能像你一样在皇宫里随意行走吗?”

孟娥没有立刻回答,像是在倾听,韩孺子也竖起耳朵,可是什么声响也没听到。

“没人能在皇宫里随意行走。”孟娥开口道,语气中有一点指责的意思,“再厉害的武功也不是神仙,我能来找你,是因为今晚轮到我值守。”

“值守?原来你一直在保护我。”

“没时间闲聊,我传你内功,但你要守口如瓶。”

韩孺子犹豫了一下,很快决定不对杨奉提起这件事,于是承诺道:“我一个字也不会泄露。”

“记住,我帮了你一个忙,以后你要报答我。”孟娥稍稍提高了声调。

“当然,只要我能做到,你想要什么报答?”韩孺子觉得孟娥简直变了一个人,这些话若是由杨奉说出来才比较正常。

“现在说出来也没用,等你自己能做主的时候再说吧。时间不多,我得走了,三天后我会再来,传你基本功。”

“等等……你还在吗?”韩孺子望着黑暗,慢慢伸出手触碰,确认孟娥真的离开了。

韩孺子还有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没问:既然武功不能来去自由,还学它干嘛?阻挡刺客?外面侍卫拦不住的人,他肯定也打不过;夺回皇权?武功若有这种功效,孟娥兄妹就不会进宫违心事人了。

他心里藏着一个小小的幻想,不是学会帝王之术成为真正的皇帝,而是逃出皇宫回到母亲身边。

武功似乎能实现这个梦想,结果孟娥一句话就让这个梦想破灭了。

“我不应该答应她。”韩孺子自语,倒下睡觉,决定三天之后告诉孟娥,他不想练什么内功,也不会轻易许给她报答。

次日上午的功课很无聊,讲《尚书》的老师傅坐在那里嘀嘀咕咕,经常陷入长时间的停顿,好像连他自己也忘了该讲什么。

服侍皇帝的两名太监对此颇为满意,站在门口昏昏欲睡,东海王趴在书案上发出了鼾声,韩孺子努力睁开双眼,耳朵里听到的却是窗外的风声、树叶沙沙声和偶尔传来的人声。

那些勋贵侍从们不用忍受跪坐之苦,正在春风拂过的御花园里交流感情,十年之后,大概就是他们把持朝政了。

韩孺子幻想着正常的皇帝会过怎样的生活,起码不会像他现在这样孤立,肯定会成为侍从们争相讨好的目标,东海王也会老实许多,接着他又想到孟娥,自己的拒绝会让她很失望吧,不知道她所谓的报答究竟是什么,其实自己很愿意帮助她,用不着传授内功……

韩孺子快要睡着了,窗外突然响起一阵喧闹,众多惊恐的叫声汇合在一起,好像两伙人在打架。

没人敢在御花园里动手,礼官可以忽略勋贵子弟们的某些小动作,却不能允许他们恣意妄为,这阵喧闹因此极不寻常。

老师傅还在嘀咕古文,门口的两名太监大惊失色,其中一人迅速下楼,东海王猛地坐起来,揉揉眼睛,问道:“怎么了?有刺客?”

“东海王不要乱说,大白天的怎么会有刺客?”门口的老太监脸色都变了。

讲经的博士终于听到了外界的声响,茫然地四处张望。

东海王起身跑到窗边,向楼下张望,“肯定发生大事了,有人坐在地上哭呢。”

“东海王殿下,请回座位。”老太监劝道。

东海王不理他,向楼下喊道:“怎么回事?”

韩孺子坐不住了,爬起来也跑到窗边,与东海王并肩向外望去,花园的一片空地上,三名侍从正坐在地上痛哭,辟远侯的嫡孙张养浩挥舞拳头,像是在对老天示威,其他侍从也都惊慌失措,礼官弹压不住,众多太监也不帮忙,一个个都在发抖。

东海王转身向门口跑去,“一定是大事,不得了的大事。”

老太监堵在门口,“殿下不能出去,殿下……”

两人正在门口推推搡搡,太监左吉跑上来了,脸色苍白,一脸的汗珠,东海王有点忌惮他,只好退到一边。

“陛下还在……那就没事。”左吉松了口气。

“我怎么了?”韩孺子转身问道。

“没事,没事,陛下留在这里……我这就去见太后,不不,我留下,派个人去,不不,请陛下跟我一块去见太后……”左吉慌了手脚,半天拿不定主意。

“究竟发生什么事了,告诉我!”韩孺子大声道。

左吉颤抖了一下,擦了擦额上的汗珠,“平东大将军崔宏大败,齐王、齐王率军西进,就快打到京城了!”

韩孺子这些天都没在意东方的战争,突然听到消息,心里并没有特别的感受,旁边的东海王却如遭晴天霹雳,蹿到左吉面前,厉声道:“你说什么?我舅舅怎么会战败?他明明高奏凯歌,就要攻下齐王治所了。”

左吉真是被吓坏了,完全没有平时的微笑,更端不起太后心腹的架子,呆呆地说:“我、我不知道,刚传来的消息……”

韩孺子又向窗外望去,终于明白那群侍从为何惊恐悲泣,他们当中许多人的父兄都在军中,战事不利,许多人再也回不来了。

“我不信,我要去问个明白!”东海王气势汹汹地往外闯,左吉等人都不敢拦他。

外面有人将东海王堵了回来,杨奉大步走进屋,目光一扫,伸手抓住东海王的手腕,拽着他走到皇帝身边,另一只手握住皇帝的手腕,“请陛下随我来。”

韩孺子很听话,东海王却使劲甩动手臂,声音越来越响:“放开我!我要见太后!我舅舅……”

杨奉停下脚步,严厉地说:“崔太傅还活着,大楚江山也还牢固,请东海王自重。”

东海王冷静下来,乖乖地跟着杨奉下楼。

左吉原地站了一会,突然醒悟过来,急忙追上去。

凌云阁内只剩下讲经的老博士,一个人站不起来,只能孤单地坐在圆凳上,发了一会呆,对着书案继续讲授《尚书》。

勋贵侍从们都被遣散了,在一群太监的护送下,皇帝和东海王匆匆回宫,没有回自己的住处,也没有去太后的慈顺宫,而是来到另一座寝宫。

“这里是上官皇太妃居住的慈宁宫,请陛下在此暂住。”杨奉解释道,随后匆匆离去。

很快,孟氏兄妹和四名带刀侍卫到来,屋里屋外检查了一遍,其他人离开,只有孟娥留在房间里,神情漠然地站在角落里,对皇帝一眼也不看。

东海王出奇地老实,坐在一张椅子上,半天没动,然后慢慢抬起头,对皇帝说:“我舅舅怎么会战败呢?”

“胜败乃兵家常事。”韩孺子劝道,心里仍然没什么感觉。

“不可能,齐王没有这个本事。”东海王睁大双眼,“齐王若是攻破京城……咱们两个都会被杀死!”

房门打开,两名宫女进来,分立左右,接着进来的是上官皇太妃,看了一眼东海王,目光转向皇帝,说:“请陛下随我去勤政殿,该是向天下人证明你是皇帝的时候了。”

(求收藏求推荐)

第一百七十五章 各有计策第五百零八章 大兵压境第二百零九章 读书人的立场第四百四十九章 酒后一句话第九十八章 反目成仇第二百三十七章 兄弟之情第五百五十章 朕一人定夺第三百零二章 无言相劝第二百一十四章 女眷第二百二十八章 宰相要负责第一百零七章 老渔夫第三百一十八章 谁人可用?第四百五十章 亲人第一百四十九章 顽石第六十二章 夜色笼罩第二百四十八章 太傅安心第三百二十六章 告状第五百四十六章 返程第五百三十四章 追敌第五十八章 翻墙第一百二十三章 夺寨第一百零三章 持弓少女第三百一十章 崔家的敌人第四百五十九章 离心第五百五十二章 状元之选第三百五十四章 蜂拥而至的使者第三百三十九章 权臣的选择第一百二十九章 及时雨第一百五十七章 “柴家人”第三百五十八章 胆大包天的车骑将军第四百二十四章 佟妃紧张第四百六十三章 猜不透的皇帝第一百九十五章 钦差督战第九十七章 独立小王国第三百二十六章 告状第八十章 散心第一百九十八章 返京第四十一章 圣旨第五百三十一章 战场上的黑暗第五十九章 暗中的高手第五百二十章 逃难路上第五百零一章 百官怠工第九十四章 缺钱第一百四十二章 迁营第二十四章 不变的年号第十二章 刺客(一更)第四百零三章 长久之计?第五百二十八章 京城之火第四百零八章 刺客的希望第三百八十三章 皇帝需要的人第四百七十二章 吏首如贼第一百一十三章 嚣张的强盗第一百四十九章 顽石第二百五十六章 崔家的选择第四百三十八章 一本书第四百七十五章 支撑第五百零六章 罪上加罪第四百六十八章 御状第四百一十九章 推荐储君第三百三十五章 勇者的背后第七十七章 外祖母与外孙第二百八十六章 放粮之难第二百一十章 宗室长辈第四百零三章 长久之计?第三章 聪明的孩子第三十章 尚思肉否第三百零七章 选将楔子第二百五十四章 无眠之夜第二百七十章 宽赦第四百八十二章 无心之失第三百章 孰是孰非第二百五十三章 太后的嘱托第三百一十章 崔家的敌人第三百一十二章 夜袭晋城第一百零二章 勋贵的玩法第三百三十八章 东海王的猜测第四百七十五章 支撑第四百三十一章 诸王之宴第一百零七章 老渔夫第三百六十五章 不欠人情第三百五十三章 妾身自荐第四百一十二章 喜脉第四百零一章 献礼第二十四章 不变的年号第六章 衣带诏第五百一十九章 不添乱第一百五十一章 匈奴人的诱兵之计第二百一十三章 先帝之规(求月票求订阅)第一百二十九章 及时雨第二百八十三章 不可再退第五百二十四章 守城无计第七十八章 遗孤第三百三十一章 刺客的招供第四百一十七章 风向第六十章 宫门第四百七十四章 后事第一百三十三章 不眠之夜第二百一十章 宗室长辈第四百八十一章 盯得最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