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真假

勤政殿是皇帝与大臣处理政务的地方,韩孺子登基当天来过一次,赶上太监刘介以死护玺的意外,在那之后,就连接近勤政殿的机会都没有了。

直到今天,关东的一次战败,让韩孺子二度来到勤政殿,终于见到了太后本人。

殿内的人比上次要多,除了在外面带兵的太傅崔宏,四位顾命大臣都来了,还有二十余名文臣武将,南军大司马上官虚却不见踪影,值此危急之刻,太后竟然没有召来自己的哥哥。

最不寻常的是,殿内的太监很少,只有杨奉、景耀、左吉三人,大臣在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

太后这回没有躲在听政阁里,坐在宝座上,面朝大臣。事实上,太后每日参政,与大臣都已见过面,唯一没见过太后真容的人只有皇帝。

太后看上去还很年轻,若不是神情庄重,并且身上的盛装过于正式,说她不到三十岁也有人信。

东海王曾经私下里抱怨说,只要太后在场,父皇的目光就不会看向别人,韩孺子现在觉得这句话过分夸张了,以他十三岁少年的眼光来看,太后的确很美丽,却没有美到让人挪不开目光的程度,起码满屋子的大臣没有一个人在意太后的容貌,全在激烈地互相争论。

皇帝一现身,大臣们安静下来,退到两边,按序列排位,由宰相殷无害带头,下跪磕头。

太庙里的牌位也能得到礼遇与崇拜,可它们终究只是一件件死物,并非先帝的化身,跪拜者走出太庙之后就会将它们遗忘。眼下的韩孺子无异于一块会动的牌位,被上官皇太妃携手,亲自送到太后身边。

宝座很宽,足够坐下三名成年人,韩孺子有意靠边,却被太后伸手拉了过去,两人紧紧挨着,真像是一对相依为命的母子。

上官皇太妃站在太后身边,一直抓着东海王的手腕,就这样,上官氏姐妹将桓帝的两个儿子紧紧掌握在手里。

孟氏兄妹和三名太监分立左右,形成仅有的一层保护圈,孟徹这回没有穿宫女的服装,而是以侍卫的装扮出现。

中司监景耀宣布免礼,群臣起立,安静了一会,好几位大臣抬头看向皇帝,目光中满是好奇与疑惑。

韩孺子同样疑惑,自己毕竟是名义上的皇帝,又有太后坐在身边,这些大臣何以如此无礼,而太后居然没有任何反应?

慢慢地,大臣们又开始争吵起来,

右巡御史申明志挥舞手中的笏板,冲着一名三十多岁的大臣叫喊,继续之前的指责:“崔太傅领兵二十万,征发十郡民夫将近四十万,齐王兵力不过十余万,孤守临淄,孰强孰弱,一目了然。崔太傅久攻不下,已令天下惊疑不定,突然兵败,一朝陷朝廷于倾危之地,此事大为可疑!”

被指责的大臣满面通红,却不敢直接辩论,扑通跪下,冲太后磕头,“太后明察,崔氏唯太傅一人领兵在外,眷属皆留京内,太傅虽一时受困,必能重聚天兵,与齐王再战,经不会让逆兵靠近京城,更不会令陛下与太后陷于险地。大将征战,内不信则外不立威……”

杨奉弯腰,轻声向皇帝介绍道:“兵部尚书蒋巨英,崔太傅的女婿。”

韩孺子明白了,用余光瞧了一眼太后,想看看她会怎么解决这次危机。

母亲的手总是温暖而柔软的,太后的手却是又湿又凉,被它握住很不舒服,韩孺子忍不住想太后是不是生病了。

太后没有开口,大臣之间的争吵逐渐扩大,有站在右巡御史申明志一边对崔家大加斥责的,也有不少人替崔太傅辩护。

杨奉悄声介绍大臣的姓名、官职与简单背景,太后听到了,没有加以制止。

朝廷的大致格局逐渐浮现韩孺子眼前,让他感到奇怪的是,有几位大臣明明应该是崔家的人,却也义愤填膺的指斥太傅崔宏,比右巡御史申明志还要激动。

更多的大臣则持两端,等待形势明朗。

能决定对错的人是太后,可她却一直没有显露态度,偶尔开口,也是命令某位沉默的大臣说出自己的看法,最后她叫到了宰相殷无害:“殷宰相,你是百官之首,为何一直不肯说话?”

太后比许多大臣预料得更有执政经验,想在她面前装糊涂是不行的,殷无害与太后接触较多,对此感受颇深,急忙躬身行礼,用老年人特有的颤声说道:“臣不敢藏私,只是兹事体大,从齐国传回来的消息不多,相互间又都矛盾重重,仅凭这点消息,似乎还不足以得出结论。”

“圣贤见微而知著,诸位大人都是先帝选立的社稷重臣,就算称不上圣贤,也该接近吧。不管消息多少,齐国战事不利总是真的,宰相乃陛下之肱股,垂手不言,是令陛下束手无策。”

殷无害急忙跪下磕头请罪,颤音更重,“依臣之愚见,崔太傅一时不慎为齐王所败,若能收聚残部,似乎仍可再战。齐王虽胜,伤亡不少,声势虽盛,未必就能长驱而至京城。还是再观望……”

一名二十多岁的武将大步走到宰相身边,怒声道:“观望、观望,再观望下去,齐兵就到城门口了。太后,给臣十万精兵,臣愿迎战逆贼,不斩齐王头颅,甘愿受军法处置!”

杨奉在皇帝耳边只说了名字:“上官盛。”

不用说,这是太后的亲属,获得官职大概没有多久。

太后没有回应,上官盛越发恼怒,用手中的笏板指向崔宏的女婿蒋巨英,“臣只有一个条件,将崔家党羽通通抓起来,不能给他们里应外合的机会。”

这句话得罪的人可不少,大臣们七嘴八舌地反驳,更有人向太后不停磕头,高喊“崔氏无罪”。

勤政殿里一下子乱成一团,这不是韩孺子首次见到这种场面,他明白太后为何很少说话,迟迟不肯表面态度了,太后的心事难测,大臣们的立场更加难以判断,每个人都在隐藏自己的想法,揣摩别人的想法,看似闹剧的争吵,其实隐藏着微妙的智慧。

韩孺子暂时还看不太懂,他得更频繁地参与议政,才能摸出规律来。

景耀上前,将手中的拂尘挥动了几下,这表示太后真的要发话了,而且将是众人期盼已久的定论。大臣们马上闭嘴,齐刷刷地跪下。

太后扭头看了一眼皇帝,似乎在问他是否有话要说,韩孺子装作看不见,紧闭双唇,相比于满屋子的老狐狸,他才是一只刚走出巢穴没多久的小兽,杨奉提醒得对,他现在唯一该做的事情就是多听少说。

“召韩铃上殿。”

太后此言一出,跪在下面的大臣们都吃惊地抬起头,彼此交换目光。

杨奉对皇帝说:“齐王世子。”

韩孺子想起来了,当初他登基的时候,各方诸侯来贺,齐王称病未至,代替他进朝拜的就是这位世子韩铃,刺驾案发之后,想必是没来得及逃走。

景耀前去传召,没多久,两名持戟武士押着一个人进入殿内。

韩铃三十来岁,又高又胖,穿着红色朝服,昂首而立,不肯下跪,看样子被囚禁之后没受多少苦头,而且听说了齐王大胜的消息。

太后没有强迫齐王世子下跪,目光扫过群臣,说:“齐王声称当今天子乃是假冒,又说天子登基之后就被推入井中,齐王世子,你还认得皇帝吗?”

皇帝登基之时,齐王世子是首批朝贺的诸侯之一,韩孺子不记得他,韩铃却认得皇帝,冷笑一声,道:“太后何必如此?假就是假,登基时是假,现在也变不成真的。”

韩铃转向殿中的大臣,“诸位大人可要看清楚喽,别跪错了人,大楚江山姓韩,不姓上官。”

上民无忌大怒,起身就要扑向韩铃,被太后看了一眼,又跪下了。

太后并未发怒,“你要怎样才肯承认当今天子为真?”

“倒也简单,太后将皇帝交给宗室长老,此子是不是桓帝之后,我们韩氏一查便知。”

太后沉默了一会,对顾命大臣之一的兵马大都督韩星说:“韩卿家与武帝同辈,算得上宗室长老吧。”

韩星马上道:“当今天子乃桓帝次子,谱籍所载,确定无疑,齐王父子妖言惑众,罪大恶极。”

韩铃大笑,“韩星老贼,上官家给你什么好处,你连祖宗都给卖了?太后,你将皇帝握在手里,谁敢说个‘不’字?要辨真假,太后先得退到一边。”

太后仍不动怒,更不会退到一边,“诸位卿家看到了,齐王父子冥顽不灵,非要置我母子于死地不可。前日齐王遣客刺驾,为保皇帝安全,因此长留禁内,每日与勋贵子弟同学文武之术。今日皇帝亲临勤政殿,谁有疑惑,尽管提出。”

大臣们没有疑惑,韩铃笑得更响,伸手指向太后身边的少年,“你说他是皇帝?他连话都不敢说一句,算是哪门子的皇帝?”

太后正要开口,皇帝站起身,轻轻甩开她的手。

韩孺子本没打算这样做,他只想听,不想说话的,可是突然间灵机一动,觉得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他可以当着群臣说话,而不受太后的挟制。

“朕乃桓帝之子、武帝之孙,朕能证明。”

韩孺子的心怦怦直跳,目光还是忍不住看向太后,就在他甩开太后手掌的一刹那,分明看见她的手腕上有伤。

(求收藏求推荐)

第一百五十五章 刀盾第三百二十二章 万一之策第四百零五章 崔府接驾第八十三章 话别第三十七章 翻窗第一百九十二章 城墙上下(求月票求订阅)第五百五十三章 状元之名第四百五十八章 皇帝的宽容第五百三十一章 战场上的黑暗第四百五十九章 离心第一百六十四章 当斩第十一章 会武功的宫女第四百零二章 后院失火第二百九十四章 心照不宣第一百五十七章 “柴家人”第三百六十四章 母亲与皇后第五百五十五章 最好的师傅第三百六十七章 执政第一百七十五章 各有计策第二百七十八章 跑在前面第三十七章 翻窗第八十二章 杨奉的过去第二十一章 兵败第四百八十四章 三招第二百四十二章 宫中的小君第五百零二章 罪有应得第一百三十七章 两位公子第五百五十五章 最好的师傅第六十三章 回宫第二百八十四章 暗中之手第三百零六章 女人的战斗第二百四十章 东海王准备好了第一百二十六章 要挟(求订阅求月票)第五百三十六章 难解的杨奉第一百三十章 离寨第四百四十七章 新宰相第一百二十二章 说服江湖人第四百四十九章 酒后一句话第六十九章 豪杰第一百三十七章 两位公子第一百二十七章 留人第七十六章 老妇闯门第八十七章 疯僧疯语第二百三十二章 衣服上的龙第四百三十章 首次试探第五百一十八章 牢中从军第三十四章 新婚之夜第三百七十九章 大鱼和小鱼第四百零六章 曲径通幽第四百五十九章 离心第三百六十三章 后宫大势第二百二十二章 谭家的女儿第七十四章 纸上谈兵第四百五十六章 半封信第八十一章 拜访者第三百一十五章 文臣的选择第四百四十八章 新旧交替第二百零一章 渔翁第八十九章 过界第一百五十二章 老将不老第三百七十四章 寻亲背后第二百四十七章 虎皮第三百二十七章 逃为上计第一百六十六章 敢死之士第一百一十七章 迎战第二百零二章 太后的教导(求月票求订阅)第九十三章 以一敌多第二百九十五章 旧规难改第一百六十四章 当斩第六十五章 风水轮流转第二百九十二章 丑王奇招第三百三十五章 勇者的背后第六十九章 豪杰第二百零六章 定计第一百零一章 草丛中的双脚第四百四十五章 宰相人选第一百零四章 张家的利益第五百四十六章 返程第三百九十六章 大将军遇刺第十六章 皇帝总是一无所知第一百七十三章 关内关外第九十九章 师出有名第二百五十章 东海王的夜晚第八十二章 杨奉的过去第二百五十五章 同玄殿前第三百二十五章 鲁莽人与暴脾气第一百零六章 河边小寨第四十二章 第二次腹痛第四章 太庙里的交易第四百四十四章 “书能杀人”第二百零二章 太后的教导(求月票求订阅)第三百三十七章 谈判与攻城第四百一十六章 陛下能为我作证第二百四十五章 真中有假第三百二十八章 皇帝的信任第八十六章 皇太妃的嘱托第四十五章 母亲的话第三百零五章 选妃之争第三百零八章 小心眼儿第四百九十八章 寒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