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无言相劝

刘介辛辛苦苦讲了一个故事,是希望皇帝能够当机立断,除掉不可信的女侍卫,怎么也没想到,皇帝做出了最不应该的选择。

整整一天,刘介跟在皇帝身边,想方设法说服他改变主意,“武帝从来不会亲身犯险,‘皇帝富有天下,自然应当尽天下之力,事事亲为,非帝王所为。’这是我亲耳听武帝说的。”

韩孺子正看着张有才和泥鳅收拾东西,回道:“武帝的话没有错,可大楚如今岌岌可危,不似武帝之时,更像太祖之初,军民疲弊已久,纵是严刑峻法也压榨不出‘天下之力’,皇帝若不亲力亲为,只怕连江山都保不住了。”

刘介哑然,天亮之前还谦虚求教的皇帝,突然变得如此有主见,只能怪自己将武帝的故事讲得太好了。

“陛下没必要亲自前往北疆,派大将军或者别的将军去就行了,不如坐镇彭城,待剿灭齐国叛军之后再做它图。”

韩孺子正在检查宝刀,他这次出征别的东西没带齐,宝刀却有五口,都是皇宫武库中的珍藏,武帝早年时期所造,还从来没上过战场,韩孺子随身携带一柄,剩下的由张有才、泥鳅保管。

“好刀。”韩孺子每次欣赏这些宝刀时都会发出由衷的赞叹,轻轻收回鞘内,对中司监说:“群卿皆不以匈奴为意,唯朕相信匈奴与叛军勾结,自然要由朕亲去督战,相反,大将军已经为剿灭叛军制定了详细计划,胜券在握,不可轻动。而且朕亲征塞北,或许能吓阻匈奴人一段时间,等候平乱楚军北上。”

刘介焦头烂额,跟着皇帝去检查马匹,又想到一段说辞,“陛下不可轻敌,想当初,大楚数次败于匈奴,直到烈帝登基才扭转形势,延至武帝中期方能取得压倒之势。”

“当初大楚承前朝之乱,缺兵少将,兵甲器械以及马匹粮草全都不足,北方长城年久失修,颇多毁损,只能与匈奴骑兵相逐于草原,以己之短攻敌之长,当然难以取胜。如今大楚虽非盛世,长处却都在,何愁不胜?”

韩孺子轻轻抚摸一匹黑马的脖子,能清晰地感觉到它对自己的善意,于是微笑着点点头,“刘公尽管放心,此去北疆朕不出塞,以守城为务,而且朕会放慢速度,在关内与五万北军汇合。”

刘介再次哑口无言,但是仍不死心,继续跟在皇帝身后。

韩孺子前去检阅随自己出征的军队,先是猛将樊撞山率领的一千士兵,大都来自南、北两军,还有少量的宿卫军,无一不是优中选优的精兵强将,皇帝这边一下令,他们半天工夫就准备好了。

人数虽然不多,但是列队却颇有气势,长枪林立,弓弩随身,个个看上去都能以一敌十。

检阅之后,樊撞山带兵出城扎营,明天一早能够随时出发。

刘介趁机又道:“陛下对孟氏兄妹了解多少?”

“该了解的都了解了。”韩孺子没有立刻离开军营,而是骑马守在门口,看着将士们列队出营,之前隐藏不见的大量杂役跑出来,急急忙忙地收拾帐篷与各种车辆。

“陛下是否知道,孟娥早就以齐国公主的身份被许配给了扶余国太子?这是他们早就达成的亲事,孟氏兄妹入宫给太后当侍卫,耽误了几年。”

韩孺子没听说过这件事,神情上却没有显露出来,扭头问道:“孟氏兄妹其实姓陈,刘公知道他们的真实名字吗?”

刘介摇摇头,“景公本来想派一名探子上岛,可太后下令禁止再调查孟氏兄妹与义士岛,此事只好不了了之。”

“义士岛存在多年,大楚为何没有派兵将其剿灭?”

“听说早就派过,当时不知道岛上住着陈齐后人,只当是普通海盗,可是每次都找不到人,官兵一出海,岛民就全体转移,岛上全是木屋草房,烧掉之后很容易重建。”

“原来如此。”韩孺子下令,接着去仪卫营检阅。

刘介长叹一声,不明白女侍卫是如何取得皇帝信任的,竟然离间不得。

仪卫营里不只有二百名仪卫,还有大批随皇帝亲征的宗亲、勋贵以及大臣亲属,加上各自的随从,总数远远过千。

仪卫营的特点是旗比人多,许多人身后背着两面旗帜,手里可能还有一面,众多权贵子弟也是如此,表面上他们都有各种各样的将军、校尉、常侍一类的虚衔,最重要的任务其实是给皇帝壮声势。

他们都做到了,人人衣甲鲜明,就连那些十多岁的少年,也都穿着合身的盔甲。

皇帝亲征,权贵子弟们当然不能落后,全都“自愿”随征。

仪卫营过于臃肿了,韩孺子当场传旨,每个人只能带一名随从,其他随从都要留在彭城,不准远远跟在军队后面,如有违令者,以逃兵论。

皇帝在的时候没人敢吱声,皇帝一走,仪卫营里很快哀声一片,就连许多纯粹的仪卫士兵,带来的随从都不只两名,何况财大气粗的权贵子弟?曾经跟随过倦侯那些勋贵对此却一点也不意外,甚至得意地炫耀:“早就劝过你们,这次出征,我只带一名随从,东西尽里精简,但是无论如何要弄来一两匹好马,谁知道皇帝什么时候又要连夜行军?”

刘介没办法了,只好用上最后一招,这时已经回到住处,趁着周围无人,刘介说:“陛下有多相信大将军?”

“大将军是皇后的父亲——朕像相信岳父一样相信他。”

刘介上前一步,神秘兮兮地低声说:“皇后可没有怀孕。”

韩孺子曾经写过半封信,暗示皇后有孕在身,以此稳定崔宏之心,刘介早已知道,而且很清楚这是骗局,“陛下恕罪,我斗胆给御医写过信,得到的回答是皇后并无孕相。”

“你告诉过大将军?”

“当然没有,这是秘密。”

“很好,那就让它继续当秘密吧。”

“大将军人脉极广,早晚会知道真相,没准现在就已经知道了。”

韩孺子微微一笑,“朕敢打赌,大将军也会让这件事成为秘密。”

刘介一愣,随后明白过来,皇帝与大将军正保持着微妙的平衡与信任,谁也不想打破,崔宏就算知道女儿没有怀孕,也不会显露出来,反而要继续“受骗”,好让皇帝信任他。

刘介真的无计可施了,随行的官员除了崔宏,官职都太低,而且不受皇帝信任,劝说效果不会比自己更好。

“唉,杨奉误国啊。”刘介慨叹道。

“与杨奉有什么关系?”韩孺子诧异地问。

“我与杨奉共事数年,听得出来,陛下深受其影响,陛下若有万一,杨奉就是最大的罪人。”

轮到韩孺子一愣,他可从来没觉得自己与杨奉有多相似。

刘介看到皇帝的神情变化,以为机会又来了,“想当年,思帝甚至称杨奉为师,最后连太后都看不下去,一度禁止两人见面,可思帝已经深受其害……”

刘介闭上嘴,他说得太多了,已经超过界限,违背了自己身为内宦的基本原则。

“思帝怎么了?”

刘介想了又想,还是现在的皇帝更重要一些,于是道:“思帝也曾偷偷出宫,追查什么神秘组织的下落,不久之后毒发身亡,有人猜测是太后下手,但那不可能,太后表面冷峻,对思帝其实无比宠爱。太后则以为是崔太妃主使,这个有可能,但也只是猜测而已。我与景公没来得及做太多调查,但是都认为思帝或许是在宫外中毒,只是发作得比较晚。杨奉与下毒者大概没有关系,但他鼓动思帝冒险,终归难辞其咎。”

杨奉是太后从东海国带进宫的太监,一朝贵显,成为中常侍,刘介、景耀等人则是从小入宫,一步步熬到高位,对杨奉这样的“半路太监”自然心存不满。

韩孺子正色道:“刘公护主心切,朕非常清楚,可刘公只在意朕一人之安危,朕在意的是天下,放粮、平乱、战匈奴,都是天下的头等大事,一事不成,天下受损,刘公若是真想出力,不如为朕推荐几名得力的人才。”

刘介面红耳赤,跪在地上说:“刘某无能,随侍陛下多日,未能举荐一人。”

韩孺子笑道:“来日方长。”

刘介再没有办法,只得告退,皇帝出行要带的东西很多,他得开始着手打理了。

“那两名琴师……”韩孺子叫住刘介。

“琴师怎样?”

韩孺子犹豫片刻,决定带上两人,“以后就留在朕的隔壁,只奏空音曲即可,尽量不要打扰其他人。”

“是,陛下。”刘介退下。

韩孺子独自坐了一会,想象杨奉与思帝的师徒关系,竟然有一点小小的嫉妒。

可他很快屏除这种无用的情绪,再次出门,这回召见随行官员,让他们拟定一条行军路线,北上的时候尽量多走几个郡县,一是等候五万北军,二是监督各地放粮的情况,尤其是后者,他亲自拟定三道圣旨,命令所经各地接待皇帝时必须从简,将钱粮省下以赈济流民。

一切忙完,天时已接近二更,韩孺子打算早点休息,明天好早一点出发,回到卧室门前,听到隔壁传来的琴声,正是令他感觉良好的空音曲,站在原地听了一会,觉得心情舒朗不少,预感今晚会睡一个好觉。

提前进屋收拾床铺的张有才和泥鳅同时发出“咦”的一声,韩孺子快步进屋,走到里间,只见烛光之下,他的床上已经坐着一个人。

张琴言在床上摆好了瑶琴,抬头瞥了一眼皇帝。全本小说网

第一百零一章 草丛中的双脚第二百一十九章 读书人的请求第五百五十二章 状元之选第三百零九章 声名远扬第六十四章 无人相信的真相第四百三十一章 诸王之宴感谢第四百一十章 真相与进宫第二百六十一章 上官盛之怒第二百九十七章 轻重缓急第七十八章 遗孤第二百七十五章 八道圣旨第三百四十章 绝不能退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军第三百二十六章 告状第十三章 宫中的士兵(二更)第三百六十六章 宫中从无争斗第三百二十章 布衣圣旨第一百八十七章 遥远的西方第四百六十四章 朝廷不可分裂第一百四十章 指点迷津第三百一十八章 谁人可用?第四百八十三章 一场硬仗第十二章 刺客(一更)第三百九十章 留下(二更)第二百四十九章 毒发第一百一十六章 十年之约第四百六十四章 朝廷不可分裂第八十七章 疯僧疯语第四十四章 牺牲第二百二十四章 丢印第七十六章 老妇闯门第五百三十九章 临阵之赌第三十一章 联系者第二百八十二章 懒散之军第二百二十二章 谭家的女儿第二百三十三章 嫌疑与好处第一百四十二章 迁营第一百四十一章 大将军需要胜利第八十六章 皇太妃的嘱托第三百零四章 玩物丧志第五百二十一章 以虎驱狼第一百三十章 离寨第二百二十六章 第一份公文第四百四十九章 酒后一句话第五百一十三章 请兵三千第五百一十七章 站在陛下一边第四百六十章 四方第二百二十四章 丢印通知第二百一十五章 虚能生实第四百九十九章 不退第四百一十六章 陛下能为我作证第四百三十章 首次试探第四百三十章 首次试探第二百六十四章 逃宫第三章 聪明的孩子第三百八十五章 药膳第一百一十五章 迁营第六十九章 豪杰第二百零八章 粮仓第四百五十七章 毒第四百二十八章 病因第三百九十一章 利欲熏心第五百零九章 朕要亲征第五百一十六章 陛下会怎么做?第四十八章 江湖人的报仇第二章 兄弟第五百章 崔家认罪第二百六十五章 计划提前第三百三十二章 两路逃亡第四百四十三章 为人母者第二百三十五章 冠军侯做主第二百九十三章 最重的刑罚第四百七十八章 以民为本第一百五十二章 老将不老第四百九十三章 迁都之争第二百六十二章 高山仰止第五百章 崔家认罪第七十章 挂名宿卫(明日上架,求首订)第二百四十三章 一出一入第四百八十五章 辩才第八十五章 崔府第三百三十一章 刺客的招供第一百三十八章 最后一次机会第一百四十章 指点迷津第五百三十六章 难解的杨奉第二百六十九章 拒之门外第三百二十三章 蹊跷第一百八十二章 冠军侯密令第四百六十九章 成千上万第三十八章 撞门第二百五十五章 同玄殿前第三百二十八章 皇帝的信任第一百零三章 持弓少女第四百五十二章 油尽灯枯第三十四章 新婚之夜第四百零八章 刺客的希望第二百六十九章 拒之门外第三百三十八章 东海王的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