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姐妹恩怨

上官家不是崔氏那样的大族,却也不是寻常门户,祖上断断续续地有人当官,最早能追溯到前朝的鼎盛时期,高则郡太守,低则县令,可算是标准的官宦世家。

武帝众妙二十六年,上官家十五岁的长女嫁给当时的东海王锷,出阁之日,姐妹撒泪分别,姐姐许下诺言,以后一定要将妹妹接到自己身边。三年后,这个诺言实现了,妹妹也嫁入王府,成为一名良人。

上官氏家教甚严,给女儿起的名字全不带脂粉气,长女名显,次女名端,在府里,她们分别被称为显良人、端良人。

东海王锷本有一位王妃,可惜娶过门没多久就过世了。当时他还不是太子,被封在偏远的海滨,远离宫廷,每年只能在春季进京朝拜,十日之内就得离京返国,受到武帝宠爱的可能性很低,因此没有显贵人家愿意将女儿嫁给东海王当王妃。

在王府里,王妃的名号却是数位良人激烈争夺的目标。

端良人一进府就明白了形势,谁能首先生下儿子,谁就是王妃,这几乎是一定的,姐姐将她召进府,就是为了增加得胜的机会。

这是一场残酷无情的斗争,参与各方除了美色与怀孕,再没有别的武器,显良人的容貌没得挑剔,而且多才多艺,能吟诗、能起舞,偶尔还能陪东海王聊聊天下大势与朝廷格局,早就获得宠爱,唯一的遗憾是入府数年尚未生育。

众妙二十九年秋,上官氏姐妹迎来幸运的一刻,两人先后受孕,妹妹端良人早了半个月。

一开始,这是皆大欢喜的事情,王府上下无不笑逐颜开,就连几位竞争的良人,也心甘情愿接受败局,东海王赏赐内外人等的金银布帛一次就价值万两白银。

几个月后,上官氏姐妹之间的关系却变得微妙起来,妹妹端良人无意竞争王妃之位,可事情由不得她们两人做主,也不全由东海王决定。东海国有朝廷派驻的官吏,还有远在京城、只凭文书与惯例行事的宗正府,在他们看来,东海王的喜爱无关重要,是姐姐还是妹妹影响也不大,母以子贵乃是唯一的原则,谁先产下王子谁就是王妃,没什么可争论的。

那年冬天的一个夜里,姐妹二人做了一次长谈,一个月后,妹妹端良人不幸小产,又过了几个月,姐姐显良人顺利诞下一子,名正言顺地成为东海王妃。

端良人从不向任何人提及那次谈话的内容,即使已是皇太妃,面对皇帝,她也是几句话带过。

韩孺子却听得心惊肉跳,“可是……万一太后生的是女儿呢?”

“她愿意冒险,重要的是她不能输给我。”皇太妃用平淡的语气讲述往事,没人能看出她心底有多少波澜起伏。

“皇太妃当时可以拒绝啊,太后不会……不会下狠手吧?”韩孺子不是特别肯定。

“当然不会,我可是她的亲妹妹。”皇太妃笑了,随后笑容慢慢消失,像是遭到遗弃的深井,偶尔有枯叶飘入,波纹一荡,再无余声,“我是她的亲妹妹,为了那句承诺,我三年未嫁,等到十七岁进入王府,姐姐的要求对我来说比父母之命还重要,她就算让我自杀,当时的我也会毫不犹豫地照做。”

自从有了第一位王子之后,东海王的运气越来越好,次年进京朝拜,兄弟十余人得到特许,可以留在京城,这是武帝第一次废除太子的先兆,许多人都看明白了,包括权倾朝野的崔氏。

崔氏将自家的一个女儿嫁给东海王,甚至不求王妃的名分,只当一名良人,可是传言甚嚣尘上,都说这是权宜之计,崔良人早晚会取代上官王妃的位置。

也就是从这时起,姐姐上官显开始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疑,觉得王府里的所有人都已被崔家收买,唯一值得信任的人只有妹妹端良人。

刚满周岁的王子被交给端良人抚养,上官王妃则想方设法缠住自己的夫君,皇太妃不愿对少年皇帝说得太细,她强调一点:“思帝是我养大的,我一直当他是我的儿子,代替我失去的那一个。思帝也只认我,对亲生母亲反而十分陌生。”

韩孺子能想象出当时的情形。

上官王妃成功了,东海王锷本来就宠爱她,这时更是专宠于一人,对别的良人,包括崔良人,都看不上眼。可他毕竟是男人,偶尔还是会临幸王妃以外的女人,每到这时,上官王妃都会紧张万分,如遭重病,抓着妹妹的手哭述,要妹妹发誓日后一定会好好照顾好王子。

几乎所有被东海王锷临幸过的良人与宫女,不久之后都会接到端良人亲自送来的养身汤,与善妒的姐姐不一样,端良人性格温和,在王座中的口碑很好,没人怀疑她别有用心。

“汤里有堕胎药,当年我喝过,药方还留着,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打掉过多少胎儿,我就是姐姐手中的锄镐,不仅除掉杂草,连正经的禾苗也不留。我做这些事情,不都是为了我姐姐,更是为了思帝,他在我的呵护下长大,我也不希望他有太多竞争者。”

皇太妃说这些事情的时候毫无愧疚之意,真的像锄镐一样冷酷无情。

韩孺子感到体内冒出丝丝寒意,然后疑问产生了:他和东海王为何没有被除掉?

兄弟二人的出生源于一连串的意外与巧合。

上官氏姐妹能控制王府里的几乎所有人,只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崔良人,她有庞大的家族做后盾,身边的奴婢都是自己带来的,别人动不得。

崔良人从不掩饰自己对王妃之位的觊觎,公开声称崔家会将东海王锷推上帝位,唯一的条件就是她要当未来的皇后。

崔良人瞧不起任何人,尤其是上官氏姐妹,因此当她怀孕的时候,端良人送汤的招数用不上了。

东海王锷其实很少临幸崔良人,还没当上太子的时候,他就不太喜欢飞扬跋扈的崔家,在王妃的影响下,他对崔良人的印象也越来越差,甚至后悔将她娶进门,可退回去是不可能的,只能尽量不见面。

就跟普通夫妻一样,东海王与王妃之间有时候也会闹矛盾,起因都不大,通常与王妃的嫉妒有关,每次都以王妃的梨花带雨和东海王锷的回心转意为结局。

可是那一回,两人闹得比较僵,一连持续了半个月,即使到了现在,上官皇太妃仍在怀疑东海王锷当时故意制造矛盾,目的是暂时离开王妃的监视,心安理得地临幸别的女人。

“桓帝是一位好夫君、好皇帝,也是一个男人,不出外偷腥就算不错了,家里的腥总不能一点不沾。”

看着茫然不解的皇帝,皇太妃笑了,“我也是糊涂了,居然跟你说这些。”

就是在那次闹矛盾期间,东海王锷临幸了几名良人与侍女,其中两人怀孕,前后相距不到十天,引发了王府里的一场大战。

怀孕的良人是崔家的女儿,侍女就是韩孺子的母亲。

上官王妃大闹了一场,可是没用,东海王锷再喜欢她,也不会除掉自己的子女。上官王妃改变战术,发动一切人说崔良人的坏话,这倒不难,崔良人嚣张惯了,留下不少把柄,终于,东海王锷指天发誓绝不会更换王妃,不久之后就为王子争取到世子的身份。

事情算是告一段落,王府内战期间,怀孕的王姓侍女无人关注,她也一直没向任何人透露怀孕的消息,等到孕相再也掩饰不住的时候,她做了一个极其大胆的举动:挺着肚子去见王妃,磕头认罪,请王妃发落她与肚子里的胎儿。

王妃没有别的选择,既然不能除掉崔良人肚中的孩子,在一名侍女身上下功夫就有些多余了。王妃好言相劝,当众宣称要将王侍女的孩子视如己出,而且在得知王侍女很可能比崔良人早怀孕几天之后,王妃更要留下了。

韩孺子听得心惊肉跳,原来自己还没出生就已遇到生命危险,难以想象母亲当时承受着多大的压力,又是以怎样的智慧与胆量,敢去直接面见上官王妃。

韩孺子想念母亲,想得心口微微疼痛。

东海王锷的两个儿子顺利出生,一个叫韩松,一个叫韩枢。

崔良人担心自己的儿子受王府的人毒害,找尽借口将儿子送到崔家,每次一待就是几个月。

王侍女的娘家不在京城,无依无靠,生下儿子之后迟迟未得名分,只是不用再当侍女,被王妃安排住进一座小院子里,过着囚徒一般的生活。

韩孺子对那座院子还有印象,而且是美好的印象。

众妙三十六年,武帝召见全体儿孙,韩孺子也去了,留下一段晦暗不明的记忆,其实那也是一场斗争的结果。

韩孺子出生之后很长时间没有被记入宗室谱籍,对皇家来说,他是个不存在的人。王侍女不知从哪里得知武帝召见儿孙的消息,倾其所有,收买了一名奴婢,奴婢转托府外的家人,向宗正府告密,说东海王锷还有一个儿子。

宗正府查实了,将皇孙韩松列入谱籍,同时下达一份敕令,指责王妃善妒无德,命她即刻改悔。

韩孺子终于能够进宫拜见祖父武帝,在那之后,他的位置稳定下来,母亲却受到王妃的一连串报复,能活到现在,实属不易。

“太后是个记仇的人,一旦掌握全部权力,她还会继续报复。”皇太妃说。

韩孺子越听越惊,疑惑也越来越重,问道:“你呢,就是为了报十几年前的堕子之仇吗?”

皇太妃摇摇头,“我有儿子,不是我一时糊涂狠心堕掉的那个,而是我一手抚养长大的思帝——我要为他报仇。”

(求收藏求推荐)

第十章 风波第二百七十九章 高人相助第八十四章 以下观上第五百三十四章 追敌第三百五十一章 重新谈判第二百六十四章 逃宫第二百九十三章 最重的刑罚第四百一十七章 风向第三百八十九章 身边的刑吏第六十一章 俊侯第一百零三章 持弓少女第一百八十三章 独骑回营第四百零九章 拜求请第二百三十三章 嫌疑与好处第四百一十六章 陛下能为我作证第一百一十九章 夜行湖中第一百二十五章 攻寨者(求订阅求月票)第二百九十四章 心照不宣第二百六十六章 失控之战第二百五十九章 诱之以利第一百三十六章 柴家人的一计第九十七章 独立小王国第二百九十七章 轻重缓急第四百七十九章 群盗无主第二百八十章 洛阳城外第四百一十五章 不离第七十九章 愿望第二十七章 在劫难逃第四十九章 望气第五百五十四章 一走一回第二百七十七章 习惯第一百四十二章 迁营第三百二十三章 蹊跷第四百五十四章 江湖人杨奉第三百五十七章 心神不宁第一百七十四章 独自决定第一百一十五章 迁营第三百三十一章 刺客的招供第二百二十二章 谭家的女儿第二百二十一章 两虎第二章 兄弟第八十八章 不醉不归第七章 皇帝的招供第四百五十九章 离心第二百二十三章 放粮第三百八十五章 药膳第一百九十章 做决定的总是一个人第四百六十八章 御状第一百六十五章 混乱的神雄关第三百一十三章 城门恶战通知第四百三十一章 诸王之宴第五百五十二章 状元之选推迟发稿通知第一百五十章 初见匈奴人第三百八十五章 药膳第六十九章 豪杰第一百五十六章 援军第一百八十九章 打开城门(求保底月票)第三百七十四章 寻亲背后第七十五章 劫车第三百五十四章 蜂拥而至的使者第六十章 宫门第一百二十四章 探路第七章 皇帝的招供第七十章 挂名宿卫(明日上架,求首订)第二百三十七章 兄弟之情第五百一十三章 请兵三千第二百一十四章 女眷第五百一十一章 是楚军还是海盗?第三百七十章 点醒第四百八十一章 盯得最紧第四百三十二章 劳碌命第二十四章 不变的年号第一百四十三章 传言制造者第三百零四章 玩物丧志第二百五十二章 三名刺客第五百五十五章 最好的师傅第七十章 挂名宿卫(明日上架,求首订)第二百一十八章 受到鞭策的东海王第一百七十六章 奇怪的营地第三百五十五章 东海王的仇恨纯粹的感谢和不那么纯粹的自辩第五百二十五章 以战养兵第四百八十三章 一场硬仗第五百零五章 重获信任第四章 太庙里的交易第一百六十六章 敢死之士第二百六十九章 拒之门外第三百九十三章 背后的将军第五百三十八章 真心话第四百五十三章 故事第八十五章 崔府第四百二十章 轿起轿落第三百八十九章 身边的刑吏第四百九十二章 太后之难第十五章 奸诈是为了救人第五十七章 卧虎藏龙第五百三十六章 难解的杨奉第二百七十四章 无人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