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将军风度

宰相殷无害会对韩稠“秉公执法”,给皇帝一个交待,事后还会以病重为由请辞,作为回报,皇帝将给予他致仕大臣该有的一切优厚待遇,甚至在史书中将他树立为对抗奸臣的贤相。

慈宁太后对此不是特别理解,“申明志勾结内臣,与韩稠是一丘之貉,陛下纵然不定其死罪,也用不着妥协吧?”

韩孺子正襟危坐,在母亲面前,他不能太随意,回道:“申明志身为宰相,维护的是朝廷利益,因此朕给他一次机会,让他保住朝廷的规矩。皇帝无私仇,因其无私,方可动用公器。朝廷即为公器,朕委任宰相处置叛逆者,乃是对公器的信任,申明志会理解的。”

“他若是不理解,反而与韩稠勾结得更深呢?”慈宁太后冷冷地问,觉得儿子过于仁慈了。

“那样的话,朕只好破坏规矩,将叛逆者连同朝廷一块铲除,公器难成,但是也可推倒重建,武帝就这么做过。”韩孺子顿了顿,加上一句,“朕有北军。”

一部分北军进城,不仅守卫着皇宫,也监督着朝廷,申明志亲眼所见,但凡还有一丝理智,也不会选择再与皇帝作对。

慈宁太后放心了,却仍然不愤,她憎恨一切威胁过皇帝安全的人,她没再多说什么,儿子毕竟长大了,是一位聪明的皇帝,用不着她事事指手划脚,于是叹口气,“陛下不会再随意出宫了吧?”

“朕还有许多事情要在倦侯府处理。”韩孺子早想出宫,却被母亲堵在了寝宫里。

“陛下既然想按朝廷规矩办事,应该没有什么事情不能在宫中处理。”慈宁太后走近皇帝,看到儿子的脸色仍然苍白,身体仍然虚弱,不由得心痛如绞,语气却保持严肃,“陛下还要再经历几次危险?陛下纵然不爱惜自己的身躯,就不顾及一下我这个老太婆的心情吗?还有宫中后妃,好歹……好歹看到皇子出生啊。”

韩孺子无奈地笑了一下,他有办法对付宰相,却不能用同样的办法对付母亲,“好吧,既然太后坚持,待朕完全康复之后再议出宫之事。”

慈宁太后希望皇帝一直住在宫里,但是不想现在就提出来,点点头,“就算是当初的太祖,也不是一两天打下的大楚江山,望陛下戒急戒躁,专心休养。”

就这样,韩孺子没能及时出宫前往倦侯府见黄普公。

可他闲不下来,还是来到凌云阁处理事务,召来赵若素,临时任命他为特使,在凌云阁、勤政殿、中书省之间奔走,传递消息、送交奏章。

外面的消息不停传来,申明志准确理解了皇帝的意图,又拿出当初当右巡御史的风格,雷厉风行,立刻派人抓捕韩稠,并且请刚刚获释的景耀全程参与,好让皇帝放心。

金纯忠那边也在抓人,以京兆尹府和刑部的名义搜集韩稠参与刺驾的直接证据,圣军师等人全都受到重新审讯。

皇帝康复的消息必须及时送达天下各地,以安抚众心,韩孺子还要亲自写几封信,分别送给云梦泽的杨奉、塞外的柴悦、西域的邓粹等人,这些人由皇帝亲自选用,对皇帝的安危自然也比别人更在意些。

忙碌到将近天黑,事情才算告一段落,慈宁太后、皇后不停派人过来探视,委婉地催促皇帝早些休息。

韩孺子决定再见一个人。

黄普公已经从倦侯府来至宫中,等候多时,接受了至少三次全身搜查,饶是如此,当他进入凌云阁时,身边还是跟着四名侍卫,而且规定他不准进入皇帝十步之内。

整个皇宫都不想再冒险。

为了保持距离,黄普公只能在门口跪拜皇帝。

韩孺子正在看景耀送来的情报,那上面有黄普公的履历,比之前的说法要真实得多。

黄普公原名叫黄韧,出生于南越,早年间也是良民,习文习武皆有所成。

二十多岁的时候,为了给重病的母亲买药,他铤而走险,与城中一群无赖少年结伙为盗,因为一次分赃不均,大打出手,黄普公连杀十余人,带着母亲入海避难。

此案因为发生在城内,当年曾轰动一时。

海上生活艰辛,年轻力壮、能打能拼的黄普公能够逍遥自在,年老体衰的黄母却极为难熬。

黄普公是名孝子,为了让母亲过得舒服一些,四处劫掠,不只劫商船、渔船,连别的海盗都不放过。

他定下规矩,如果遇到普通百姓,只劫财,甚至还会留下一些,让被劫者靠岸之后不至于一无所有,如果撞见的是同行,则要劫财毁船,船上的人抛进海中,生死由天。

黄普公名声大噪,有了自己的团伙,却也引来大批仇家,双方交战频繁,黄普公的指挥才能就是在此期间显露出来的,迅速由弱变强,成为海上一霸。

黄普公称霸十余年,可是仇家太多,众海盗打不过他,就与官府暗中联手。

在一次追击战中,黄普公的船队被引入埋伏圈,十余艘船被上百艘官船与海盗船包围,数量对比如此悬殊,黄普公仍然坚持了七天七夜,若干次突破重围,没多久又被包围,最终船沉落水,为一伙海盗所俘。

当时官府一方的将领正是燕朋师的父亲燕康,他威胁要向结盟的海盗开战,从他们手中要回了黄普公,也救了他一命。

燕康欣赏黄普公的本事,将他带回东海国,又从岛上接来他的母亲,极力招安。

为了母亲的平安,黄普公接受了招安,但他是强盗头目,朝廷通缉的重犯,外面又有大批海盗恨他入骨,没法从军,所以抛弃黄韧这个旧名,改叫黄普公,从此在燕府为奴,隐藏数年,直到官府销案、海盗也将他遗忘的时候,才逐渐公开露面。

这时的他,已不是称霸海上的大盗,只是燕府里的一名仆人。

但他不是普通的仆人,经常跟在燕康身边,为他出谋划策,甚至随他一块上战场排兵布阵,每每必胜,燕康一路积功升至东海国相,黄普公还是仆人,等老主半退,他又开始服侍小主燕朋师。

半年前,齐国平乱,大批逆贼退至海上,黄普公与燕朋师带领一艘战船出海追击,立下大功,当然,功劳都归主人,身为仆人的他只是多领几个月的工钱。

景耀在东海国找到了几名参战的船上士兵,他们异口同声地称赞黄普公,对名义上的主将燕朋师则只是嗯嗯以对,一名士兵喝多之后透露了更多的详情,声称燕朋师其实是被迫登船,在船上吓得半死,好几次威胁要将黄普公处斩。

韩孺子放下手中的纸,打量门口的黄普公,“抬起头来。”

黄普公抬头,目光仍然低垂,不敢与皇帝直视。

已过不惑之年的黄普公没剩下多少大将风度,怎么看都像是一名老实本分的仆人,可是跪在皇帝面前,他不颤抖,也不显惊慌,下跪、垂目只是执行规矩,表面的恭谨之下藏着一种罕见的镇定。

他就像是海下的一块顽石。

“黄普公,你的母亲还在吗?”韩孺子问道。

黄普公抬眼看了一下皇帝,显出几分惊讶,马上又垂下目光,“回禀陛下,草民的母亲已在七年前亡故。”

“子欲养而亲不待,可怜可叹。”

黄普公只是磕头,没说什么。

韩孺子又拿起桌上的纸,看着一行字,问道:“你年轻时也曾学文习武,为何不肯考取功名为国家效力,既能供养老母,也能光耀门庭,反而甘心为盗?”

皇帝竟然了解二十余年前的事情,黄普公更加惊讶,“草民参加过文武举,都没考中。那时……那时的草民鲁莽无知,急需用钱,人家雪中送炭,我就当他们是知己,觉得要以性命相报,于是入伙。”

“可你后来又将同伙都杀死了。”

“他们拉我入伙的时候是朋友,一块作案的时候是同伙,事后分赃却要论尊卑贵贱,而且也不是草民先动手,他们自己先打起来,边打边骂,将彼此的丑事全都抖露出来,草民看得焦躁,觉得自己看错了人……草民那时鲁莽无知。”

年轻时的黄普公的确鲁莽,一言不和拔刀相向,对他来说是极正常的行为。

韩孺子隐约看到一位江湖人的形象,又问道:“逃难至海上,你为何专与海盗作对?”

黄普公沉默片刻,“草民刚到海上的时候,曾经拜访过几位有名的大盗,他们看我带着老母,又听说我杀过同伴,不愿纳我入伙,我……草民那时鲁莽无知。”

韩孺子因此更觉奇怪,“从何时起,你不再鲁莽无知,反而甘心在燕府为奴呢?”

一直镇定的黄普公终于颤抖了一下,“草民的母亲这一生受尽苦难,最后几年几乎下不得床,临终前说:‘我的命都耗在你身上了,如果你觉得为娘还算尽职尽责,就别再折腾了,哪怕为奴,只要能平平安安过一生就好,你活得长久,为娘泉下有知也不难过。’”

黄普公潸然泪下,因为母亲的这一席话,他心甘情愿在燕府为奴,将心中的豪情壮志全化为赌兴,只是偶尔还会显露出来,那时他会不顾一切地冲上战船、冲向敌人。

韩孺子沉默多时,想起了自己的母亲,突然觉得自己应该在宫里多留一段时间。

“如果让你剿灭云梦泽群盗,需兵多少?”韩孺子斩断私念,问到正事。

“群盗声势甚众,其实各自为战,草民只需三千精兵,但是兵将要由草民选择。”

“何时可以开战?”

“没有时间,到了就打,打完即退,伺机再战,如是者三五次,群盗可破。”

黄普公挺身而答,已有五六分将军之风。全本小说网

第四百四十七章 新宰相第三百零三章 琴音再断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单于让步第四百九十四章 东海王的麻烦第一百三十七章 两位公子第三百二十七章 逃为上计第三百六十八章 重返倦侯府第三百四十四章 车骑将军第四百三十二章 劳碌命第二百三十五章 冠军侯做主第四十八章 江湖人的报仇第五百二十九章 皇帝的两封信第三百一十章 崔家的敌人第三百六十九章 分工第五百一十二章 决战在即第一百一十六章 十年之约第二百二十二章 谭家的女儿第四百五十四章 江湖人杨奉第二十四章 不变的年号第三百二十九章 一退一进第二百四十六章 忠犬第五百五十四章 一走一回第三百五十章 谁包围谁?第四百零七章 微笑的乳母第五百零七章 一举一废第二百六十五章 计划提前第一百八十四章 众将夺印第四百九十四章 东海王的麻烦第四十九章 望气第四百一十二章 喜脉第二百五十八章 三位皇帝第六十七章 退位第二百五十五章 同玄殿前第二百八十七章 曲声动心第三百零二章 无言相劝第三百二十七章 逃为上计第五百三十九章 临阵之赌第四百三十九章 冒名第二百七十四章 无人可用?第二百五十四章 无眠之夜第二百四十一章 冠军侯的机会第三百零二章 无言相劝第五百一十章 西进第二十八章 皇太妃的暗示第七十八章 遗孤第三百一十九章 饥渴交加第一百二十七章 留人第四百一十章 真相与进宫第一百五十九章 乱前第三百四十八章 互不知情第二百零九章 读书人的立场第六十九章 豪杰第二百二十三章 放粮第二百一十二章 第四名争位者第二百八十三章 不可再退第六章 衣带诏第四百二十八章 病因第二百七十一章 宰相临终第三百零七章 选将第七十七章 外祖母与外孙第二百八十五章 无人了解的圣军师第二百五十九章 诱之以利第三百七十九章 大鱼和小鱼第七十八章 遗孤第二百一十二章 第四名争位者第二百一十七章 读书人第三百六十章 皇帝的漏洞第一百八十一章 定计第四百九十七章 家事国事天下事第三百六十四章 母亲与皇后第三百六十四章 母亲与皇后第三百六十章 皇帝的漏洞第四百九十七章 家事国事天下事第三百四十六章 坐困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单于让步第四百二十四章 佟妃紧张第二百五十二章 三名刺客第一百零四章 张家的利益第二百八十二章 懒散之军第三百一十七章 挥金如土第四百四十六章 下一位宰相第四百九十六章 亲上加亲第一百二十六章 要挟(求订阅求月票)第七十三章 衙门口(第三更)第六十七章 退位第三百八十章 江湖盟主第一百七十三章 关内关外纯粹的感谢和不那么纯粹的自辩第三百一十三章 城门恶战第十六章 皇帝总是一无所知第六十一章 俊侯第一百一十四章 箭无虚发第八十二章 杨奉的过去第九十三章 以一敌多第八十三章 话别第一百六十三章 突然出现的匈奴人第二百四十八章 太傅安心第二百七十四章 无人可用?第二百七十六章 皇帝家事第二十一章 兵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