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六章 下一位宰相

任职未满一年,申明志辞去相位,即使放在经常更换宰相的武帝一朝,也算是“短命”,不免引起诸多猜议。

申明志先后五次递交请辞书,每一份的内容都不相同,相同点是文采飞扬,堪称楷模,意思也都差不多:首先是身患重病,已经无法支撑繁重的宰相职责,其次是自谦能力不足,面对大楚的内忧外患措手无策,愧对皇帝与朝廷的信任,然后笔锋一转,盛赞当今皇帝的英明神武、朝中大臣能者辈出云云。

皇帝在批复中着力挽留,最终还是勉强同意,赐与大量金银布帛,并加封太师,以奖赏宰相在大楚最为危急的一段时间里立下的功劳。

随后,皇帝亲赴宰相府,与申明志密谈了一个时辰,所有人都相信,新宰相就在这次谈话中敲定。

申明志就此算是功成身退,担任右巡御史期间,他以刚正不阿、敢于挑战权贵闻名,身为宰相,奉行的却是“无为而治”,短短多半年时间里,没有太大的作为,返乡之后,更是醉心于山水风光,写过不少脍炙人口的闲情诗。

对皇帝来说,宰相请辞是新战斗的开始。

在宰相府里,韩孺子与申明志其实没谈什么,也没有“密谈”,至少有两名太监在场,两人闲聊了一会、互相奉承了一会,发些感慨与牢骚,实在无话可说的时候,太监讲了一个小笑话,就这样撑满了一个时辰。

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宰相之位空缺,皇帝对朝中大臣进行了一系列变动。

先是对云梦泽归来的将士论功行赏,卓如鹤虽是文臣,也立下大功,被召回京城,升为户部尚书,原户部尚书转到礼部,礼部尚书元九鼎改为吏部尚书,冯举不再兼任。

同为六部,吏部权力最大,尚书的地位因此也最高,元九鼎算是得到了提升。

与此同时,皇帝的讲经老师瞿子晰被任命为礼部侍郎。

一同被调整的三品以上官员共有十四人,数量之多令朝廷震动,引发不少传言。

仅仅一个月之后,皇帝再做调整,卓如鹤升为右巡御史,瞿子晰接任户部尚书,至此,谁将是下一任宰相在明眼人看来已经一目了然。

但是皇帝仍未任命新宰相,在这段时间里,韩孺子发动身边的所有人打探大臣的动向,如果反对过于激烈,他就得另想办法,甚至延长等待时间。

东海王与崔腾出力最多。

“子弟军”从碎铁城安全返回,未损一人,许多人瘦了、黑了,但是身体更结实,令父母欣慰不已。平恩侯夫人趁机出入各家,为皇帝打探到不少情况。

平恩侯夫人最近比较得意,她的儿子苗援在云梦泽立功,进入兵部任职,前途光明,因此从东海王这里接到任务之后,欣然接受。

东海王没说是为谁做事,平恩侯夫人心照不宣,相信自己打听到的每一件事,最后都会传到皇帝耳中。

这天下午,东海王奉召来凌云阁见皇帝,进屋行礼之后站在一边,等皇帝注意到自己。

天气转暖,凌云阁打开窗户,微风拂来,带着花园中的阵阵幽香。

韩孺子放下手中的奏章,抬头说:“听说吏部官员对宰相任命颇有微辞?”

东海王上前两步,“是啊,按惯例,升任宰相必走吏部尚书、左右御史这一条路,如今陛下却属意于一位从未担任吏部尚书的人,吏部权势受影响,那些官员当然会有一些想法。”

如今的左右御史分别是冯举和卓如鹤,表面上都有可能担任宰相,可大家都明白皇帝更倾向于哪一位。

“其它衙门呢?”韩孺子问。

东海王想了想,“大臣众多,想法各异,我也拿不准,但是有一件事我觉得陛下应该知道。”

“说。”

“卓御史的夫人是陛下与我的姑姑,身体不太好,常年需要人参等珍贵药材进补,往年要到处求人以高价购买,过去的半个月里,却接连收到三株完整的人参,每株都有六七两重,一文不费。”

这是一件小事,甚至有行贿的嫌疑,韩孺子却笑了,“这么说也有大臣支持卓如鹤。”

“还不少,说句实话,我甚至有点意外,卓如鹤当年是被其他大臣排挤出京城的,如今却是众望所归。”

“冯举呢?”

“听说冯夫人很不高兴,在家中骂冯大人无能,丢掉了到手的宰相,以后没脸见人。冯夫人还想进宫找门路,可是最后没能成行,我猜是冯举拦住了。”

东海王的消息大都来自于平恩侯夫人,所以都是“夫人如何”,而不是“大人如何”。

韩孺子嘿了一声,冯举没能当上宰相,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冯夫人曾经多管闲事,进宫为“子弟军”求情,她不自知,竟然还想进宫。

“康自矫这个人你听说过吧?”韩孺子问。

东海王茫然地点头,“今年的新科榜眼吧?所说颇有才华,本来能考中状元,因为殿试时临场发挥不好,被定为榜眼。”

“没错,就是他,他在策对中有两个字笔划不对,几名试官都以为不能定为状元。”

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阅卷却是多人同时进行,皇帝也不好力排众议。

“陛下怎么突然说起他了?”

韩孺子拿起桌上的奏章,“康榜眼重写了一份万言策,里面提到了宰相之选。”

东海王笑了一声,“这个人……太急躁了,他现在应该连正式职务还没有吧?”

新科进士都要在吏部待职,至少要等一个月,甚至一两年,康自矫尚未获得任何任命。

韩孺子点点头,“这不重要,他的话很有意思,说宰相乃是大楚之宰相,非勋贵之宰相,可本朝自和帝以来,宰相多是官宦、勋贵之后,即便有心为百姓做事,对百姓知之甚少,往往事与愿违。”

东海王摇头,“这话不对,理民自有百官,宰相总宰群臣,会治官即可,按这位榜眼的意思,是要从百姓中间选宰相了?这样的人倒是了解民间疾苦,可是不了解朝廷运作方式,折腾几次,朝廷就毁了,朝廷一毁,天下必乱,到时候百姓又能得到什么好处呢?”

韩孺子不愿争论这种问题,说:“朕在意的不是这个,而是想知道康自矫在为谁说话?”

东海王一拍脑门,“我真是糊涂了。”又想了一会,“我可以去打听一下,不过很容易猜测,读书人总是向着读书人。”

三位宰相人选中,只有瞿子晰出身最为普通,家境虽不贫穷,但是祖上没出过官宦,倒是颇为符合康自矫的期望。

“算了,这可能只是康自矫一家之言,不必太在意。”

“是,陛下。”东海王明白,皇帝不想将这件事查得太细。

韩孺子犹豫再三,还是问道:“冯举、卓如鹤这两位御史,你会选择哪一位继任宰相?”

皇帝的倾向已经非常明显,东海王却还是回道:“冯举。”

“哦?原因呢?”韩孺子的确想听听与自己不同的想法。

“冯举听话。”东海王的回答非常简单,随后解释道:“经过这么多变故,冯举再不会以为宰相之位理应归自己所有,此时必定惶恐不安,知道陛下对他不是特别满意,所以他若当上宰相,将会战战兢兢,不敢违背圣意。”

韩孺子哈哈一笑,这的确是东海王能想出来的主意,“可大楚眼下还不需要一位战战兢兢的宰相,朕需要一位得力的宰辅之臣。”

“那我也会用冯举。”

“这又为何?”

“冯举是武帝留下的老臣,一路正常升迁,在吏部任职多年,对朝中大臣、各地官员十分了解,用来稳定朝纲最为合适不过。卓如鹤不同,他是先帝旧臣,先帝在位时间不长,卓如鹤的根基因此不够深厚,他若当上宰相,必须先提拔故人,才能在朝中立稳脚跟。陛下允许他这样做吗?”

“你说的有些道理。”韩孺子没再说什么。

身为皇帝,他要倾听多方意见,最终一个人做出决断。

东海王告退,更加确信卓如鹤就是下任宰相。

韩孺子起身,走到窗口,呼吸外面的新鲜空气,突然隐隐听到一阵笑声,很快消失,他想这大概是勋贵侍从们正在说笑。

韩孺子让门外的太监传召崔腾。

就因为崔腾的告密,“子弟军”才吃了那么多苦头,他却没有因此受到嫉恨,起码没有表面上的嫉恨,反而受到更多的奉承与拉拢。

“大家没意见,完全没意见,陛下就算让一条狗当宰相,也不会有人反对。”崔腾兴高采烈地说。

韩孺子皱起眉头,有时候也纳闷,自己怎么会相信这样一个人,可崔腾的确够忠诚,而且常常无意中给皇帝一些启发。

“冯举和卓如鹤,你觉得谁更适合当宰相?”韩孺子抛出同样的问题。

崔腾想的时间长,一会拧眉,一会挠头,良久方道:“宰相权力这么大,陛下自己当算了。”

韩孺子大笑,撵走了崔腾,又叫来赵若素。

“你与中书省还有往来吗?”

赵若素摇头,“再无往来。”

他算是中书省的叛徒,只能中断从前的联系。

“但是你仍然了解中书省,站在中书省的立场,你觉得谁更适合当宰相?”、

赵若素思考的时间比崔腾还长,最后道:“陛下允许我去见几个人吗?”

赵若素为人谨慎,极少主动参与朝政,韩孺子不由得一愣,“见谁?”

“左察御史冯大人、右巡御史卓大人、户部尚书瞿大人,以及前宰相申大人,见过之后,微臣才能给陛下一个回答。”全本小说网

第三百六十章 皇帝的漏洞第四百二十五章 划线的门道第一百九十一章 大单于的女儿(求月票求订阅)纯粹的感谢和不那么纯粹的自辩第二百四十二章 宫中的小君第四百九十九章 不退第四百三十章 首次试探第五十八章 翻墙第四百五十三章 故事第四百七十八章 以民为本第五章 斋戒第八十八章 不醉不归第四百八十六章 夜饮第一百一十二章 祭第四百三十章 首次试探第四百六十三章 猜不透的皇帝第四百三十九章 冒名第三百二十五章 鲁莽人与暴脾气第二百四十三章 一出一入第五百二十四章 守城无计第四十章 回信第一百六十八章 掌印大将第二百四十九章 毒发第三百零八章 小心眼儿第五百一十八章 牢中从军第五百五十四章 一走一回第二百九十章 遥望齐鲁第四十章 回信第一百一十一章 金家的机会第二百一十三章 先帝之规(求月票求订阅)第四十六章 背上的字第三百零九章 声名远扬第三百七十一章 聪明的眼睛第二百二十章 将军请战第四百四十六章 下一位宰相第一百四十三章 传言制造者第一百六十五章 混乱的神雄关第二百六十一章 上官盛之怒第二百一十八章 受到鞭策的东海王第五百零三章 家奴子第一百四十章 指点迷津第二十九章 大婚在即第五十四章 气数第四百一十八章 崔腾?第一百一十四章 箭无虚发第七十四章 纸上谈兵第四百四十四章 “书能杀人”第四百二十二章 仆人与将军第二百五十五章 同玄殿前第四百二十五章 划线的门道第三百四十七章 飞石第三百六十二章 洛阳第四十六章 背上的字第二百零五章 书与残酒第五百零七章 一举一废第五十七章 卧虎藏龙第一百一十四章 箭无虚发第一百五十七章 “柴家人”第二百二十七章 势变第三章 聪明的孩子第三百八十六章 两个皇帝第五百四十六章 返程第六十四章 无人相信的真相第一百二十五章 攻寨者(求订阅求月票)第一百三十八章 最后一次机会第十八章 太祖往事第二百四十九章 毒发第七十五章 劫车第四百一十三章 重掌宫权第五百一十八章 牢中从军第一百二十二章 说服江湖人第三百五十四章 蜂拥而至的使者第四百五十一章 顺利之年第四百一十八章 崔腾?第二百零三章 杨奉的选择第四百八十九章 朕知道了第二百六十五章 计划提前第一百一十四章 箭无虚发第一百五十五章 刀盾第五章 斋戒第五十八章 翻墙第四百七十九章 群盗无主第四百一十章 真相与进宫第三十三章 兄弟之约第三百四十三章 皇帝的困扰第十一章 会武功的宫女第八十四章 以下观上第四百二十四章 佟妃紧张第一百章 荒园混战第五百零四章 找事第一百四十三章 传言制造者第二百八十六章 放粮之难第四百六十五章 无休无止第四百八十九章 朕知道了第一百九十八章 返京第四百四十一章 皇帝之请第五百三十四章 追敌第二百一十七章 读书人第五百五十一章 小孩子第四百八十五章 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