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 新宰相

瞿子晰等人都是朝中大臣,小小的倦侯府府丞可没办法想见就见。

韩孺子找借口先后召见四人,赵若素站在一边观察,表面上是与两名太监一同收拾公文。

第一位获得召见的人是冯举,他刚刚丢掉极具权势的吏部尚书之职,继任宰相的机会越来越渺茫,需要一点安抚。

宰相空缺的这段时间里,冯举代行职业,在勤政殿主持议政,韩孺子召见他,是要商量一下东海剿匪事宜。

冯举与往常一样恭谨有度,看上去毫无怨言。

云梦泽剿匪尚未完成,韩孺子就已经在策划东海之战,云梦泽进展顺利,结束得比较早,朝中因此出现两派意见:一派认为应该趁胜追击,立刻开始在东海剿匪,另一派则坚持原有计划,一定要等到战船建造完备之后,再行剿匪。

大臣们为这件事已经争论好几天了,众将领的想法也不一样,将被任命为剿匪主将的黄普公,倒是无可无不可,“船少的时候出奇计,船多的时候用正招,都能打。”

韩孺子因此将冯举叫到凌云阁,想听听他个人的想法。

在勤政殿,冯举代行宰相之职,是不能随便说话的。

“两派意见各有优劣:即时开战,士气最盛,但是意外也最多,能打海盗一个措手不及,却没办法将海盗完全包围,总有漏网之鱼;两年之后开战,准备充分,很可能会将海盗一网打尽,一劳永逸。”

冯举想了一会,“依臣之见,莫如两计并用,先派一支水军入海,一则击退海盗,挫敌之锐气,二则勘查海势,为决战准备,三则保护船坞,以免受到偷袭。对这支水军,不求大胜,不问歼敌之数,全当是练兵,两年之后并入大军,则必胜无疑。”

这与韩孺子的想法几乎一样,他笑道:“冯大人高见,不必再议,就这么定了吧,有劳冯大人通知兵部,照此制定剿匪之计。”

冯举告退。

这次会面极其普通,韩孺子没瞧出什么特别之处,看向赵若素,这位小吏却不开口,非要等到见过所有四人之后,再说结论。

第二位是新任右巡御史卓如鹤,虽然多数人都相信他就是下一任宰相,但是皇帝从未明说,作为当事人,卓如鹤多少有些期待与忐忑,面见皇帝的时候,他比冯举更显恭谨,回答问题时也更显认真。

“边疆国相与南方郡守常由世家把持,朕以为不妥,但是又不愿惊动天下,卓大人可有主意?”

卓如鹤躬身行礼,思忖良久,“未可一概而论,南方卑湿,风土人情与中原截然不同,根据过往的经验,每到更换官吏之时,土著必有一乱……”

“这是为何?地方官做得太好,土著思留,不愿放人走吗?”韩孺子问道,他没去过南方,只凭公文,对那边的了解不多。

卓如鹤回道:“倒也不全是,土著之人不识文字、不立字据,一切约定以口头为主,往往邀集多人,当众立誓,事后执行,也只认当时的立誓之人,一有官员调动,土著就以为是要背约。”

韩孺子没想到会是这样的原因,“为何不向南方多派文学之官,加以教化?”

卓如鹤道:“自太祖定鼎,大楚从未停止教化,在江南蔚然成风,那里出的状元数量已经超过北方,可是更往南的偏远之地,效果甚微,土著鄙视文字,以为无用,甚至视之为阴险卑鄙之物,宁死不学。官员无法,只能顺其自然。”

韩孺子轻叹一声,“边疆国相呢?”

“武帝初期也曾频繁调动国相,可是新国相难与诸侯相处,引发不少混乱,甚至有一位诸侯进京自杀,只为控告本国国相。武帝杀掉那名国相,从此再少调动,只求国相与诸侯能相安无事。”

“相安无事的结果就是齐王叛乱?”韩孺子说。

“恰恰是原齐王,为掩饰叛乱,常常主动更换国相。”

“如此说来,这些问题都没办法解决了?”

卓如鹤躬身行礼,“若想一劳永逸,难,一个一个逐渐解决,倒有不少办法。”

“嗯,有劳卓大人写一分对策,朕要细读。”

“遵旨,陛下。”卓如鹤领命告退。

赵若素仍不开口,事实上,他的目光就从来没有转过来。

第三位是新任户部尚书瞿子晰。

六部当中,户部掌管天下人口税赋,职责最为细致,韩孺子让瞿子晰去户部,是想看看自己的这位老师能不能沉下心来。

“流民初定,入春以来,多地缺粮,频频向朝廷告急,瞿先生初掌户部,可有应对之策?”

所有问题都是韩孺子自己想提出来的,赵若素没有参与。

瞿子晰行礼时姿态大度潇洒,颇具古风,回道:“赈灾非户部一家之责,陛下若想调粮,需在勤政殿上提出,群臣共议,户部提供各地数字以供参考,定策之后,再与各部司配合执行。”

韩孺子笑了笑,换一种提问方式,“朕不问户部尚书,只问瞿先生,可有对策?”

瞿子晰想也不想地回道:“民不聊生,此为根基之患,只是各地调剂,已不足以赈灾,望陛下减御膳、损奢华、放苑林、开军仓,以剿海盗、灭匈奴之心救民于水火之中,或可成事。”

韩孺子又笑了笑,“前几项皆可,开军仓似乎不妥,大楚内忧未除、外患尚在,军仓无粮,士气不振,何以剿海盗、灭匈奴?”

“仓中无粮,来年即可补充,人心若失,何时才能再得?”

韩孺子大笑,“容朕考虑。”

最后一位是刚刚卸任宰相的申明志,现在的身份是太师,不打算留在京城,全家人正在收拾东西准备回乡,奉召进宫,十分感动,这就相当于皇帝送行了,消息传出之后,申明志在家乡的地位又会提高一大截。

韩孺子闲聊几句,最后问道:“申太师以为何人可继任宰相?”

申明志有点惊讶,他早就向皇帝点评过最有可能的三个人,没想到又被问起,沉吟片刻,回道:“治官用冯、理民用卓、大事用瞿,唯陛下裁夺。”

申明志等于又将从前的回答说了一遍,韩孺子谢过之后,派人将老宰相送出去。

召见四人用了两天时间,赵若素期间未置一辞,申明志走后,他不能再沉默了。

“陛下可以用卓大人了。”赵若素的结论倒也简单。

“原因呢?”

“陛下想用卓大人,君相互信,这是最重要的原因。”

韩孺子笑而不语,他还从来没公开过自己的想法,但是已经隐瞒不住。

赵若素继续道:“申太师其实也给出了答案。”

“理民用卓。”韩孺子重复申明志的话。

“正如瞿尚书所言,流民是根基之患,理民因此是当务之急,非用卓御史不可,眼下朝廷并无大事,瞿尚书可以等。”

“冯御史呢?”

“东海剿匪是陛下策划已久的大计,群臣皆知,冯举却没有献上奇计,只是建议长短计并用,似有敷衍之意,其人对相位大概已是意兴阑珊,用之可,不用亦可。”

韩孺子思忖片刻,“就是这样吧。”

次日上午,韩孺子在勤政殿宣布了自己的决定:右巡御史卓如鹤乃先帝旧臣,功勋显著,为官有方,可为宰相。

议政大臣们下跪接旨,随后去拟定正式的诏书,只有卓如鹤本人还跪在皇帝面前,按惯例,他应该推辞一下。

韩孺子没给他谦逊的机会,看了一眼走开的大臣,对宝座台阶下的卓如鹤说:“君曾言‘官府似乎有粮,又似乎没粮’,君今日为相,朕只有一个要求,务必要让官府有粮、万民有粮。”

卓如鹤跪谢。

当天下午,韩孺子在凌云阁再次召见卓如鹤,这回没有外人在场,君臣之间也不再互相试探,而是有话直说。

“军事由朕亲掌,理民全看宰相,大楚若要振兴,根本之术在于利民,宰相之责乃重中之重。”

卓如鹤也不客气,“臣自当殚精竭臣,不辱圣命,唯有一事,臣要向陛下先说清楚。”

“卓相请说。”

“宰相乃百官之首,为相者因此先治官再理民,陛下既然委信于臣,臣欲升贬一批官员,请陛下首肯。”

东海王曾经提醒过皇帝,恒帝在位时间短,他身边的近臣都没来得及掌权就被外放,卓如鹤即是其中之一,他若当上宰相,必定要提拔故人,以为助力。

卓如鹤能够直白地说出来,韩孺子反而很高兴,“三品以下官员,任君调整,三品以上,朕知情即可。”

卓如鹤再次谢恩,这才说起理民之术,果然头头是道。

韩孺子非常满意,甚至觉得耽搁的这段时间实在没必要,自己真是想多了,最后他问:“宫里前日给姑母送去几株人参,可还好用?”

卓如鹤微微一愣,“公主服过一点,身体好多了,已向太后谢恩,未敢烦扰陛下。”

“那就好,以后再缺,向宫里要即可。”

东海王曾说有人给卓府送礼,韩孺子借此点醒卓如鹤,不要太贪心。

卓如鹤没想到皇帝对自己调查得这么细,身上出了一层冷汗,出宫之后,心绪不宁,掀开轿帘,向亲信随从小声道:“去见中书舍人南直劲,问他什么时候方便再见一面。”全本小说网

第四百二十六章 一次交锋第一百零六章 河边小寨第二百四十五章 真中有假第五百二十章 逃难路上第一百五十四章 意外之险第一百六十三章 突然出现的匈奴人第八十五章 崔府第二百八十六章 放粮之难第三百四十七章 飞石第三百二十九章 一退一进第三百八十章 江湖盟主第四章 太庙里的交易第一百七十四章 独自决定第三百九十章 留下(二更)第三百六十一章 送礼第四十一章 圣旨第三百四十七章 飞石第九十九章 师出有名第一百一十三章 嚣张的强盗第一百八十章 “假象”第四百五十二章 油尽灯枯第四百一十六章 陛下能为我作证第三百九十章 留下(二更)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谈第二百二十六章 第一份公文第五十七章 卧虎藏龙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来与现在第一百零二章 勋贵的玩法第三百一十三章 城门恶战第一百一十四章 箭无虚发第二百七十一章 宰相临终第三百三十四章 立功第一百一十四章 箭无虚发第三百七十七章 各有门道第二百四十章 东海王准备好了第五百五十三章 状元之名第一章 进宫第一百五十三章 塞外的“芦苇”第四章 太庙里的交易第二百二十二章 谭家的女儿第四百一十一章 太监的算计第一百章 荒园混战第三百六十六章 宫中从无争斗第三百九十二章 铺路第一百四十五章 夜谈第二百五十一章 南门第四百八十章 谋自己的反第四百七十二章 吏首如贼第一百三十六章 柴家人的一计第二十四章 不变的年号第一百六十六章 敢死之士第三百章 孰是孰非第一百四十五章 夜谈第三百六十六章 宫中从无争斗第三百一十九章 饥渴交加第三百一十七章 挥金如土第二百四十五章 真中有假第二十三章 武帝与皇孙第二百三十七章 兄弟之情第三百七十二章 宠妃第五百二十八章 京城之火第二百八十三章 不可再退第四百一十七章 风向第四百二十三章 将军风度第四百零九章 拜求请第八十一章 拜访者第三十三章 兄弟之约第一百五十四章 意外之险第一百八十四章 众将夺印第四百三十五章 西方的通牒第二百八十八章 丑王赌约第五百四十八章 真假皇帝第七十一章 妻信第四百二十四章 佟妃紧张第一百四十二章 迁营第六十章 宫门第四百三十五章 西方的通牒第五百四十三章 献城第二百九十一章 宝玺现身第三百八十章 江湖盟主第三百九十六章 大将军遇刺第三百四十七章 飞石第三百三十二章 两路逃亡第四百二十八章 病因第一百五十九章 乱前第二百三十六章 外面的威胁第四百九十七章 家事国事天下事第一百六十三章 突然出现的匈奴人第二百八十五章 无人了解的圣军师第三百九十五章 暗中求助第一百六十四章 当斩第四百一十七章 风向第五十章 软禁第二百四十一章 冠军侯的机会第五百一十三章 请兵三千第四百三十章 首次试探第四百一十四章 回宫第二百二十七章 势变第一百零一章 草丛中的双脚第四百八十一章 盯得最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