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章 朕一人定夺

每到夜里,韩孺子从书案上抬起头稍稍休息一下的时候,眼中总会有东西一闪,似乎看到角落里默默地站着什么人。

他想起那个叫孟娥的宫女,心中微微发痛,不知是因为过于困惑,还是旧伤发作。

他现在批阅奏章非常快,大多是扫一眼,朱笔写下“阅”字,交给勤政殿处理,更多的时候,他伏案细读的是一部部史书。

今天摆在桌上的书有些特别,是半部实录,记载着他登基以来的事迹。

按惯例,皇帝不能看本人的实录,但这只是惯例,而不是明文律法,韩孺子现在可以做任何事情,史官们只是不出声地犹豫了两天,在第三天将尚未装订成册的实录乖乖送来。

韩孺子知道自己不该这么做,可最近听到的一些传言,让他十分好奇。

几年前的冬天,大楚定鼎以来最为强大的一股敌人闯进关内,直逼京城,皇帝亲率将士迎敌,涌现诸多大将、名将、猛将,殉难者众多,可皇帝本人赢得的名声远远超出众人,甚至诞生了许多神奇的说法。

崔腾的一条腿瘸了,神医也治不好,他在战场上曾经亲口承认,自己没杀过人,双手抱着装有父亲头颅的木匣,跟着樊撞山一路冲锋,战事平定几个月之后,他却改了说辞,声称自己手刃若干敌将,如何在尸体堆中救了樊将军一命。

樊撞山当时晕过去了,又的确看到过崔腾紧随自己身后,因此信以为真,对崔腾极为感激,两人现在是至交,经常一块喝酒。

就在十来天之前,韩孺子带着皇后回倦侯府小住,崔腾突然神秘兮兮地问皇帝:“京城夜战的时候,陛下挺高兴吧?”

夜战时崔腾被留在了函谷关,没有参战,因此与普通人一样,对那一晚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偏又极感兴趣。

韩孺子奇怪地说:“打战而已,四下里黑黢黢一片,有什么可高兴的?”

“呵呵,别人黑黢黢一片,陛下眼前却是光明一片。我对天发誓,绝不泄露天机,陛下跟我说说,天兵天将长什么模样?是穿金盔金甲吗?”

韩孺子这才明白,那一战已经被神化,连天兵天将都出来了,于是他命史官送来实录,倒要看看史书中会如何记载。

“帝乃率万骑夜袭敌营,彼时浮云遮月,目不见物,众将士皆失所在,唯帝如在白昼,领百骑纵马驰骋,所指必有敌军,时不逾刻,敌军必乱,往往如有神助。”

实录还算严谨,没提天兵天将,用了“如有神助”四个字,可是与事实仍大相径庭,那晚很黑,但还没黑到“目不见物”的地步,韩孺子身边只跟着孟娥一个人,两人尽量避开混战,以求自保,根本没有带百骑冲向敌军。

韩孺子清晰记得那一晚发生的事情,从未改变。

韩孺子余光瞥见一道身影,这回是真的,并非眼花,“有事?”

张有才恭敬地说:“陛下,赵若素到了,还要见吗?”

天已经晚了,韩孺子几乎忘了白天时曾经召见此人,“他又出城了?”

“嗯,说是踏青去了。”张有才有些不满。

“嘿,他倒逍遥自在,传进来。”韩孺子倒不生气,脸上反而露出一丝羡慕的微笑。

赵若素“罪上加罪”的身份已被免除,但皇帝不封他官职,他也不愿意再入朝廷,心甘情愿留在倦侯府当一名小吏,闲暇无事,就去赏景弄诗,竟然有了几分文人的雅意。

赵若素很快进来,颔下留着长长的胡子,向皇帝拱手行礼,而不是磕头。

张有才更加不满,但是不敢说什么,搬来一张凳子,退出房间。他是中掌玺,宫中地位最高的太监之一,就连宰相也对他客客气气,只有这个赵若素的态度还跟从前一样不冷不淡,点下头就算表示感谢了。

“陛下传我有事?”赵若素问,虽然客气,却不卑微。

“今年大比可谓英雄辈出。”

“这是好事,大楚需要他们。”

“当然,可是有几位‘英雄’令朕略有不解,望你解惑。”

“读书人的事情,不如问瞿御史。”

韩孺子笑着摇头,“必须是你。”

“陛下请说。”

“申大形这个名字你有印象吗?”

“这是前宰相申明志的小儿子。”

韩孺子欣赏赵若素的就是这一点,此人不会对自己明明知道的事情加以掩饰,省去许多麻烦。

“南冠美呢?你肯定更了解。”

“这是南直劲的孙子,小时候就是有名的才子。”

还有一个名字,韩孺子低头看了一眼,没有问出来。

“这两人是今年的状元人选,朕看过他们的卷子,确实出类拔萃。”

赵若素嗯了一声,知道皇帝的疑惑不在这里。

韩孺子停顿片刻,继续道:“朕纳闷这两人为何会在今年参加大比。”

“三年一选,应该是赶上了吧?”

韩孺子摇头,“你熟悉朝廷的那套做法,朕所有感觉,朝中官员明显分为两派,各自支持一人成为状元。申明志致仕、南直劲殉国,都是多年前的事情了,朝廷还记得他们,这是好事,可是热情得像是在还债,就有些不同寻常了。”

韩孺子极少直接参与朝廷事务,冷眼旁观,看得却更准。

赵若素想了一会,“我与朝廷久已没有往来,只能凭空猜测,陛下要听吗?”

“召你来,就是要听你的‘凭空猜测’。”

“当年申明志致仕,进行得非常顺利,南直劲插手其中,这个我是知道的。我猜申明志之所以自愿交出相印,想必是从南直劲那里得到过承诺。”

“给申家一个状元?”

“申大形可有状元之才?”

韩孺子寻思一会才道:“有。”

“那就是了,南直劲不会随便许诺,必是了解其为人之后,才许以状元。”

“既有此才,何必求托?”韩孺子问完之后笑着摆下手,表示不必回答。

有状元之才的人不只一位,谁当状元都有可能,而且申明志要的大概也不只是状元,而是要让儿子进入朝廷之后能够一路顺风。

“南直劲曾想一人承担所有罪过,也是为了给孙子要一份前程?”

“还是那句话,南冠美若无状元之才,南直劲绝不会强人所难。陛下觉得群臣各有支持,或许不是还债,而是拉拢,有因此大家隐约都能猜到,这两人以后必定飞黄腾达。”

韩孺子觉得赵若素说得有道理,“那就怪了,申明志从南直劲那里得到承诺,如今两人的子孙却同台竞技,必有一人失败,幕后人是怎么策划的?”

“或许这恰恰说明没有所谓的幕后人,两子各凭实力参考,只是相关传言比较多,使得朝中大臣参与进来。”

韩孺子笑了一声,“如此说来,朕不必调查,更不必干涉?”

“我只是给出一点猜测,并无真凭实据,一切仍由陛下定夺。”

韩孺子大笑,“不愧是赵若素。城外的景致可好?”

“极佳,可是百姓无心观赏,母子洒泪相别,令人伤感。”

韩孺子脸色一沉,“你刚说过一切由朕定夺,不必再劝,朕心意已决。”

“是,陛下。”赵若素没再说下去。

韩孺子却要辩解几句,“神鬼大单于的势力虽然一直在衰落,但他还活着,此仇不报,大楚何以立威?还有塞北匈奴,一直三心二意,常派小股骑兵侵边,必须加以严惩。大楚如今已经缓过来了,先破匈奴,再灭神鬼,从此一劳永逸。”

“陛下所言极是,只是我记得陛下的初心并非如此。”

刚刚当上真皇帝的时候,韩孺子尽量避免开战,以给百姓休养生息的机会。

“此一时彼一时,大楚既有余力,就不能再让外敌看轻。”

“陛下说得对。”赵若素显出几份唯唯诺诺。

“很晚了,你还是快些回家吧。”韩孺子意兴阑珊,发出逐客令。

赵若素走后,韩孺子独自坐了一些,相信远征势在必行,朝廷准备得非常充分,西方诸国也都在翘首以待,以此为名,半路上突袭匈奴,两大强敌将能一块解决。

“只需几个月。”韩孺子喃喃道,站起身,又看了一眼自己之前写下的三个名字,申大形、南冠美,还有一个罗世浮。

杨奉的儿子也参加了今年的大考,文章极佳,是韩孺子心目中的状元,却不得大臣的喜爱,试官将他列为二甲进士。

韩孺子将纸点燃烧掉,随后下楼回转内宫。

慈宁太后不喜欢太多的规矩,皇帝三日一请即可,韩孺子今晚不用去请安,径去皇后的秋信宫安歇。

淑妃邓芸正在秋信宫里等皇帝,她要告一状,“陛下得管管北皇子,他今天又将几个弟弟给打了。”

韩孺子忍不住想笑,勉强忍住,正色道:“朕会管教他。”

“真的管教,不是随便说几句,他已经不小了,该学些宫里的规矩。”

“当然,朕正准备给他选一位严厉的师傅。”

邓芸无话可说,向皇帝、皇后请安,告辞离去。

“他人呢?”韩孺子问。

“在另一间屋里,躲着不肯出来。”崔小君含笑道。

韩孺子穿过客厅,推门进入另一间屋,屋子里很黑,一个小小的身影坐在床边。

“你又打架了?”韩孺子严厉地问。

小孩子却不怕,生硬地问:“母亲为什么要将我送来?她自己都不喜欢皇宫,却让我困在这里。”

韩孺子走到床前,在儿子身边坐下,发现有些事情比选择状元和大军远征还要困难。

第四百九十八章 寒城第二百七十九章 高人相助第一百一十二章 祭第四百六十八章 御状第十八章 太祖往事第四百五十章 亲人第四百五十章 亲人第四百一十二章 喜脉第四百六十五章 无休无止第三百七十章 点醒第三百七十四章 寻亲背后第三百三十九章 权臣的选择第三百六十七章 执政第二百六十五章 计划提前第三百八十八章 抓活口第二百七十九章 高人相助第十九章 进退第二十五章 奇怪的宫女第二百七十章 宽赦第四百五十四章 江湖人杨奉第四百三十一章 诸王之宴第二百二十五章 不太会说话第二百一十九章 读书人的请求第一百二十章 绝路第一百六十二章 后悔第二百二十四章 丢印第二百七十三章 意外消息第三百一十七章 挥金如土第二十二章 真假第二百九十七章 轻重缓急第五十一章 苦命人第一百七十三章 关内关外第二百四十五章 真中有假第三百四十四章 车骑将军第一百四十九章 顽石第五百五十五章 最好的师傅第二百九十三章 最重的刑罚第三十七章 翻窗第四百八十二章 无心之失第二百章 雪林第三百二十二章 万一之策第三百三十三章 劝降第三十六章 愤怒的皇后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城第二百六十二章 高山仰止第三百七十七章 各有门道第一百七十八章 东海王的承诺第四百六十四章 朝廷不可分裂第五十一章 苦命人第六十二章 夜色笼罩第三章 聪明的孩子第四百六十八章 御状第三百一十二章 夜袭晋城第三百三十四章 立功第八十七章 疯僧疯语第三百三十七章 谈判与攻城第四十四章 牺牲第二十四章 不变的年号第六十章 宫门第四百七十八章 以民为本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城第三百二十五章 鲁莽人与暴脾气第二百四十三章 一出一入第一百二十章 绝路第二十六章 呼吸第七十四章 纸上谈兵第二百九十八章 勾魂摄魄第四百零二章 后院失火第五百一十八章 牢中从军第二百八十四章 暗中之手第一百九十五章 钦差督战第一百七十七章 暗潮汹涌第三百九十八章 限期抓捕第一百二十三章 夺寨第三百五十九章 信马由缰第一百五十一章 匈奴人的诱兵之计第二百六十五章 计划提前第七十一章 妻信第二百四十五章 真中有假第四百八十五章 辩才第二百九十八章 勾魂摄魄第二百六十章 大势如水第四七十七章 放虎归山第三十二章 姐妹恩怨第三百一十四章 崎岖之路第一百八十三章 独骑回营第三百二十二章 万一之策第二百二十四章 丢印第三百五十一章 重新谈判第三百章 孰是孰非第三百七十三章 崔家长女第四百五十三章 故事第三百九十八章 限期抓捕第五百三十八章 真心话第二百九十七章 轻重缓急第一百二十三章 夺寨第四百八十三章 一场硬仗第五百三十三章 思帝之亡第二百五十章 东海王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