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俊侯

俊阳侯花缤说到就到,屋子里的人都是一惊,蔡兴海和张有才守在皇帝身前,宫门郎刘昆升握住刀柄,稍一犹豫,转身面朝门口,与两名太监并肩而站。

韩孺子在这一天里遭遇了太多的危险,面对意外,他已经没办法再遵守任何人的建议行事,信任与怀疑、自私与无私……这都是遥远的纸上谈兵,他必须在极短的时间里做出判断,并且当机立断。

韩孺子向前一步,拍拍宫门郎的肩膀,示意对方转身,然后将太祖宝剑塞到他手中,说:“花缤已有准备,夺权之计不可行。刘昆升,朕命你即刻出宫,将太祖留下的宝剑交给识剑的大臣,命他们进宫诛灭逆贼……”

外面的脚步声越来越近,来的人似乎不少,韩孺子再不犹豫,猛地一推刘昆升,大叫道:“大胆,你敢弑君?救驾,快来人救驾!”

刘昆升接剑时就没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被皇帝一推,更是糊涂了,向后退了两步。

张有才虽然聪明,这时却不明所以,蔡兴海反应快,举起短刀,用刀背砍向刘昆升,“混账东西,你连陛下也认不出来吗?居然敢说他是假的!”

刘昆升终于醒悟,将宝剑竖着插入腰带里,算是稍稍隐藏一下,然后拔出刀,厉声道:“大楚皇帝安稳住在内宫里,你们三个太监竟敢冒充天子,真是胆大包天,来人,快来人啊!”

门开了,刘昆升跌跌撞撞地往后退,双手乱舞,手里的刀像风车一样旋转。

“嘿,小心点!”有人喝道,接住刘昆升,将他推到一边去。

刘昆升借势摔倒,将宝剑压在身下。

十名宿卫进屋,个个刀剑出鞘,最后一个进来的正是俊阳侯花缤。

韩孺子曾在勤政殿的宝座上特意观察过俊阳侯,认得那张美髯垂胸的面孔,盯着他,伸开双臂将蔡兴海和张有才拦在身后。

花缤身躯伟岸,在一群宿卫将士当中也显得颇为高大,与皇帝对视片刻,冷冷地说:“这不是皇帝,将他们都带走。”

将士听命,慢慢走向被困的三人。

蔡兴海握刀跃跃欲试,韩孺子却示意他放下刀,向花缤道:“外戚难长久,花家是个例外,花侯何必以身犯险?”

“别让我堵住你的嘴。”花缤的声音更加冰冷。

韩孺子叹息一声,对蔡兴海说:“算了。”

蔡兴海犹豫了一会才将短刀扔在地上。

宿卫将士上前,刀剑指向三人,只需一声令下,登基才几个月的皇帝就要死在这里。

花缤道:“这三人是宫里的太监,先关进值宿房,明早送回宫里,由执事者处置。”

花缤扭头看向倒地的宫门郎刘昆升。

“花将军,是我抓住……这三个人的……哎呦。”刘昆升假装受伤。

花缤刚上任半天,还没有完全掌握宿卫军,不愿多生事端,犹豫了一下,说:“很好,你立功了,我会记上的。”

“将军刚一到任就抓住逆贼,卑职只是奉命行事、尽职尽责而已。将军,需要卑职跟去吗?卑职可以指证……”

“不用。”花缤立刻否决这个要求,“冒充天子,一看便知,用不着指证,你留下好好休息,明日去主簿处记功。”

“是,将军,将军慢走,属下……哎呦。”刘昆升又呼了一声痛。

花缤刚一转身,又停下脚步问道:“只有这三人,没有第四人吗?”

刘昆升这回是真不知道,愕然道:“卑职没见着,马上派人去查。”

“不必,我只是随口一问,用不着无事生非。”

花缤等人离去,刘昆升在地上多躺了一会才爬起来,将腰刀入鞘,与宝剑重叠放置,走到门口,见到自己手下的士兵都站在外面,不知所措,冒充皇帝这种事他们听都没听说过,都觉得匪夷所思。

刘昆升一瘸一拐地走出来,皱眉道:“胖太监劲儿真大,你们接着巡视吧。”

士兵们领命离去,刘昆升原地转了两圈,捂着肋下,对佐官说:“不行,我的肋骨好像折了。”

“我去找御医。”

“御医是给咱们看病的吗?再说这大半夜的,谁肯来?我要回家,同街的冷先生跟我很熟,能帮我接骨。”

佐官一惊,“刘大人,现在是夜里,宫门不能开。”

“不用开宫门,打开便门就行,哎呀,我的骨头……”刘昆升面露痛苦之色,挥手道:“快去领钥匙,就说外面有响动,我要查看一下。”

佐官没办法,只好去找掌门令。

掌门令是名太监,离这里不远,没一会工夫亲自赶来,严肃地说:“刘大人,你不是不懂规矩,除非有宫里的旨意,咱们就算死在这里,也不能随便开门。”

刘昆升上前一步,低声说:“若是死在贼人之手,我也算是忠臣,断了肋骨疼死在这里,岂不让人笑话?公公听说了吧,刚才抓起三名太监,说是从宫里偷跑出来的,其中一个人竟然还假冒当今圣上……”

若在平时,就算是中郎将下令,也要不来开门钥匙,刘昆升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冒险一试,若是出不得门,他也只能对不起皇帝了。

今晚情形特别,掌门令犹豫再三,抬高声音说:“刘大人,是你自己要出去的,我看你受伤颇重,破一次例……”

刘昆升连连点头。

刘昆升从便门出宫,也不敢骑马,步行前进,心里越琢磨越发现事情难办,他只是一小小的武官,到哪才能找到一位认得太祖宝剑的大臣?而且这东西真能代替圣旨吗?

可他已经没有退路,只得加快脚步,闯进茫茫黑夜。

宿卫中郎将自有值宿之处,是一座依墙而建的三层楼,一楼存放物品,三楼瞭望,二楼是休息和处理事务的地方,此刻,二楼只有两个人。

韩孺子坐在唯一的椅子上,花缤对面站立,他的年纪应该不小了,穿着全套甲衣仍显得威风凛凛。

好一会没人开口,最后是花缤说话,“陛下深居内宫,居然能找到高手相助,佩服佩服。”

“你认我是陛下了?”

花缤重重地叹了口气,“我不当陛下是孩子,也请陛下不要当我是傻瓜,救你的人是谁?叫出来吧。”

韩孺子盯着花缤看了一会,“我还是不能理解,花家为什么要做这种事?你追随的究竟是谁?崔家、东海王,还是淳于枭?”

花缤似乎不愿回答问题,垂下目光,再抬起时还是开口了,“陛下想知道我效忠于谁?”

“嗯。”

“恐怕陛下理解不了。”

“你刚说过不当我是小孩子。”

“等我做过解释之后,陛下愿意告诉我那位高手是谁吗?”

“好。”

花缤背负双手,来回踱了几步,停下说道:“花家在和帝时封侯,到我是第三代,在外戚家族中算是长久的,可花家从来没有权倾朝野,跟崔家比不了,跟正在兴起的上官家也比不了。当然,没有意外的话,花家将看到这两家衰落,与前代的外戚一个下场。”

“这么说,你并非为权,也不是效忠崔家和东海王。”

“当然不是,花家虽无权势,却还有一股傲气,不会向崔家低头。”

“那就是淳于枭了?”

“淳于枭是名江湖骗子,常年游说诸侯。能封王的韩氏子孙,谁没有一点当皇帝的野心?淳于枭就靠着他们的野心生活。可这些野心都不长久,一旦发现困难太多,诸侯通常也就心灰意冷,淳于枭于是改换名姓,再去撺掇下一位诸侯。花家怎么可能向这种人效忠?”

韩孺子这回真是想不透了,“那你……是要报私仇吗?”

“陛下猜到一点。陛下对花家了解多少?”

“我只知道……”韩孺子摇摇头,他了解的那点事花缤刚刚说过:和帝时的外戚,封侯三代。

“花家以侠闻名天下,‘俊侯丑王布衣谭,名扬天下不虚传’,俊侯就是花家,排在最前。”

韩孺子忍住没问“丑王”和“布衣谭”是谁,“令公子花虎王曾经仗义助我。”

“那不算侠义之举,我儿子只是配合东海王演戏而已。花家的侠名在和帝时就有了,和帝不肯给予花家直接的权势,却给予我们求情的权力,无论是谁、无论多大罪过,只要花家开口,至少能免去死罪。当然,花家也有分寸,从不为谋逆者求情。”

韩孺子嗯了一声,没明白花家的怨气从何而来。

“武帝继位,花家的特权得以保留,大概坚持了二十年吧,等我袭承俊阳侯的时候,这项特权没那么好用了。后来武帝决定清除天下豪杰,许多英雄好汉向我求助,我尽量满足,几次闯进皇宫与武帝理论,那的确让花家的侠名更加响亮,可是我能保住的人寥寥无几。‘俊侯丑王布衣谭’,俊阳侯的侠名已经是虚传了。”

韩孺子越听越困惑,“你为……江湖好汉报仇?可武帝已经驾崩好几年了。”

花缤脸上突现怒容,厉声道:“我为自己报仇、为花家的侠名报仇,不管谁成谁败、谁当皇帝,我要让天下人知道,俊阳侯绝非贪生怕死之辈,承诺过的事情一定会做到!”

“你承诺了什么?”

“为那些被武帝杀死的豪杰正名。”花缤双手拍了三下,从外面走进三个人,其中一位是鬼手桂月华,右臂缠着布条,隐约有血迹渗出。

“请陛下遵守承诺,向我说实话吧。”

韩孺子摇摇头,“抱歉,我对那个人的承诺在先,一个字也不能泄露。不过我可以颁布一道圣旨,为武帝以来被杀死的豪杰正名。”

韩孺子不知道皇帝的承诺是否还有用,他只希望能坚持到天亮,希望刚刚认识的宫门郎能够不负所托。

大臣们向皇帝效忠的“惯例”成了他唯一的指望。

(求收藏求推荐)

第三百四十章 绝不能退第一百九十三章 良禽择木第十二章 刺客(一更)第二百二十八章 宰相要负责第二十五章 奇怪的宫女第一百五十七章 “柴家人”第三百九十三章 背后的将军第二十六章 呼吸第三百章 孰是孰非第五百一十章 西进第三百二十二章 万一之策第一百四十七章 残城第五百一十三章 请兵三千第二百九十三章 最重的刑罚第五百五十二章 状元之选第四百六十二章 被埋没者第一百零七章 老渔夫第三百八十五章 药膳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三日第四百六十四章 朝廷不可分裂第二百五十七章 燃烧的军营第三百零五章 选妃之争第四百三十一章 诸王之宴第三百五十四章 蜂拥而至的使者第五十六章 读史之怒第二百二十章 将军请战第八十七章 疯僧疯语第二百五十八章 三位皇帝第三百六十六章 宫中从无争斗第四百七十八章 以民为本第四百七十一章 陛下不要的东西第一百零四章 张家的利益第一百二十四章 探路第四百七十四章 后事第四百八十六章 夜饮第三百五十四章 蜂拥而至的使者第四百二十六章 一次交锋第一百二十一章 江湖内奸第四百八十五章 辩才第二百七十六章 皇帝家事第五十二章 地动第五百一十三章 请兵三千第六十三章 回宫第一百六十四章 当斩第九十二章 怎么办第五百章 崔家认罪第一百二十三章 夺寨第二百六十章 大势如水第六十七章 退位第四百二十章 私交第五百一十七章 站在陛下一边第三百五十五章 东海王的仇恨第三十八章 撞门第五百二十三章 害怕第四百一十八章 崔腾?第四百七十八章 以民为本第三百七十五章 开诚布公第四百四十六章 下一位宰相第四百零一章 献礼第二百三十二章 衣服上的龙第十八章 太祖往事第四百八十八章 进谏第二百四十五章 真中有假第二百七十四章 无人可用?第四百二十七章 剑在手中第九十八章 反目成仇第四百九十二章 太后之难第三百一十五章 文臣的选择第三百一十八章 谁人可用?第四百六十九章 成千上万第五百二十一章 以虎驱狼第六十六章 遭逐之人第一百零八章 真龙天子第二百六十一章 上官盛之怒第二百五十一章 南门第七十四章 纸上谈兵第三百一十七章 挥金如土推迟发稿通知第五十二章 地动第四百九十七章 家事国事天下事第三百四十一章 难熬的一夜第四百三十六章 行西观风使第四百五十五章 皇子第二百八十四章 暗中之手第七十六章 老妇闯门第二百七十七章 习惯第二百八十三章 不可再退第三百五十九章 信马由缰第三百五十八章 胆大包天的车骑将军第二百零六章 定计第二百五十一章 南门第四百七十五章 支撑第三百一十四章 崎岖之路第三百九十章 留下(二更)第一百七十五章 各有计策第二百八十六章 放粮之难第二百一十七章 读书人第三百三十八章 东海王的猜测第五百零五章 重获信任第一百五十四章 意外之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