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得孝子如此

刘璋有些紧张地接过竹简,打开看了第一眼,手掌就忍不住一哆唆,险些就连手中竹简都拿不稳。

“父亲……”

刘璋抬头看了一眼刘焉,神色有些惊慌。

此刻,刘璋此前心中的猜测当真是映照现实了。

可事到临头之际,刘璋却是本能地有些退缩。

只是,感受着刘焉的注视,刘璋强忍着退缩之意,努力地保持着沉稳,继续地翻看着竹简之后的内容。

并且,刘璋也清楚此刻或是自己一生中绝无仅有的时机。

不是所谓的“王”,而是越过三位兄长成为父亲继承人的时机。

这个时代,继承家业几乎可以算是嫡长子通吃,余下的兄弟们大多都是需要自力更生的。

刘氏一族,何其多也。

刘璋见过太多太多沦为平民,甚至饿死的刘氏血脉了。

刘璋不想成为平民,亦不想自己的子孙会为三餐温饱而挣扎。

因此……

刘璋神色沉稳地看完竹简之中的所有内容,然后小心地重新卷起,双手捧起递还给刘焉。

而整个过程之中一直观察着刘璋表情变化的刘焉,将那一卷竹简重新接过之余,心中却是有些满意。

过去时时将刘璋带在身边,不仅是因为刘璋最幼,且平日里亦是最老实且孝顺之人。

倘若带老二、老三在身边,而将老大置于外,必然会引起兄弟相争,反倒是刘璋最不起眼,不会引起他的三位兄长敌意。

只是,刘焉很清楚倘若当真萌生裂土封王之念,那么留于洛阳充当质子的三个儿子就算不死,恐怕也再无回到益州的可能。

届时,继承人便唯有刘璋一人了。

因此刘璋的表现,同样也是刘焉考量如今抉择的因素之一。

刘焉深知自己的房中之乐还能享受不少年头,但是这个年纪再创新号断然是来不及了,那么刘璋这个继承人的能力则是相当重要。

随即,刘焉的手掌摸着刘璋的头顶,一副慈祥之色地开口道。

“璋儿,其实你们兄弟四人中,为父最看好且最疼爱的便是你了,故以留了你的三位兄长在洛阳,独独将汝带在身边。”

“儿知道。”

刘璋顺从地靠在刘焉的身旁,心中则是有着无数念头急转。

而刘焉再轻拍了一下刘璋的脑袋,温声地问道。“璋儿,你觉得适才那竹简所言乃是诛心之言,还是诚心提醒?”

来了!

霎时间,刘璋知道属于自己的考验来了!

且刘璋很清楚,以着父亲的性格,既然已经开口询问,那么心中必然已经有所倾心,且对于竹简之中的内容心动无比。

因此,断然不能劝说父亲放弃。

然,如何表达同意的态度?

不管不顾三位兄长的性命,直接赞同,过于功利且有失仁孝之心……

含糊不清,或许也会招致父亲不满。

而在顷刻之间,低着头的刘璋伏在地上,语气多了几分哭腔地开口道。

“我大汉以孝治国,父亲有难,儿自当倾尽一切支持父亲,纵是有悖忠义亦在所不惜。然,倘若父亲动了裂土封王之念,恐留于洛阳的三位兄长不能全身而退。”

“璋儿愚钝,过去未能向父亲尽孝,如今又恐无能帮助父亲。故……”

刘璋双手撑地,上半身则是昂了起来,双目含泪且悲戚地看着刘焉,开口道。

“还请父亲准许璋儿与三位兄弟互换,由璋儿前往洛阳充当质子,让三位兄长归家,想必以三位兄长之能,必然能对父亲大业有所帮助。”

“如此,璋儿既能一全孝道,亦可保三位兄长性命,乃是两全其美之策。”

说罢,刘璋脑袋冲着刘焉重重一磕,所发出的声响却是让刘焉的心中都为之一震,看向刘璋的目光也不禁变得完全柔和了下来。

得孝子如此,夫复何求?

此前,刘焉只知刘璋为人孝顺且秉性纯良,不想刘璋居然不惜以身全孝道,甚至愿意前往洛阳将三位兄长换出来。

一时,纵使刘焉也不禁萌生了浓浓的舔犊之情,手掌摸着刘璋的脑袋,感慨连连地说道。

“好孩子,好孩子……”

而刘璋的脸上似是浮现了几分惊喜地抬头问道。“这么说,父亲是答应了吗?”

“不,为父又怎么舍得让璋儿再去洛阳冒险呢?”

刘焉摸了摸刘璋的脸庞,慈祥温和地开口道,然后双手主动将刘璋从地上拉了起来,道。

“璋儿,地上甚凉,你我父子起来说话。”

而刘璋顺从地跟着爬了起来,眉头依然紧皱着追问道。

“可是倘若璋儿不去洛阳,一旦朝廷秋后算账,三位兄长该如何脱身?岂不危矣?” 刘焉的眼中闪过一抹不忍,叹息了一声道。

“或许,这便是你那三位兄长的命吧。”

顿时,刘璋的心中升起兔死狐悲之感的同时,又有着浓浓的狂喜爆发了开来,甚至在短短的瞬息之间,想尽了人生所遇的悲伤之事方才压制着嘴角不至于上扬的同时,又作势欲跪下,道。

“父亲不可啊,三位兄长何其无辜,不如便让璋儿一试之。纵是失了璋儿,父亲依然还有三位兄长,可倘若失了三位兄长,父亲必然心中悲痛不已。”

刘焉硬拉着刘璋,用力地抓着刘璋的手臂,道。

“若是失了璋儿,为父心中悲痛更甚。”

顿了顿,刘焉深吸了一口气,沉声道。

“此事我意已决,璋儿不用再劝了,且为父有一至关重要之事交予你去办。”

刘璋伸手一抹眼泪,似乎还在为三位兄长而悲痛之余,开口道。“父亲请说,璋儿纵是粉身碎骨也定然为父亲办成。”

“好!”

刘焉应了一句,然后扬起着手中的竹简,道。

“那便是需要璋儿代为父前往吴郡拜谒李子坤,此人有大才且谋定而后动,既然敢于竹简上如此狂言,心中亦必有定计。”

“只是如今你我父子于蜀中根基未稳,此事亦是关乎阖家上下性命,唯有让璋儿亲自前往吴郡详询,为父方才放心。”

刘璋闻言,重重地点了点头。

行事不密是什么后果,刘璋如何不知?

前有太平道叛徒唐周告密于朝堂,致使声势浩荡的黄巾不得不提前行事,否则焉会败亡得如此凄惨?

而此事倘若托付于他人之手,被他人告密于洛阳,那么刘焉、刘璋父子定然危矣。

便是以书信传递,如此至关重要之事,刘焉又如何能放心?

唯有刘璋亲往吴郡,以耳听之,以心记之,刘焉方能放心。

体态略有些丰满的刘璋,此刻却也明白这是难得的机会且事关重大,当即开口道。

“父亲放心,璋儿这就下去准备行囊细软,即刻出发前往吴郡。” шωш• TTKΛN• ℃O

“不忙!”

刘焉摆了摆手,道。“那李子坤又岂是单纯一心提醒为父?其人腹中有奇谋妙计,所思所为大有深意。”

“父亲,莫非是李子坤所求的乃是竹简之中所言的粮食?”刘璋开口道。

刘焉抓了抓自己的胡子,沉吟地开口道。

“或许除了粮食之外,尚有其他深意。”

刘璋闻言,不禁回想起涿县府衙宴会之中的那一道身影。

君子之态,飘然自信……

而刘焉则是眯着眼不断思索着喃喃道。

“若李子坤所求仅是粮食,那尙好处理,如今蜀中最不缺的便是粮食,但就怕李子坤所求更大,那方才是让人为难。”

曾与李基合作过一次的刘焉,对于李基有的不仅仅是合作基础,更是有些担忧李基图谋更大,甚至最后自己冒着杀头风险裂土封王,反倒是成了他人嫁衣。

“哼!”

刘焉左右衡量了许久后,终是下定决心,道。

“那李子坤既然所求的是粮食,那便多给粮食,让其没有开口提其余条件的机会。”

“父亲,那给多少粮食?”刘璋问道。

“四十万担……不,五十万担。”

坐拥天府之国,清点了蜀中府库粮仓的刘焉可谓是财大气粗地开口说了一个数字,然后说道。

“为父这便调动船只粮食,先期先送三十万担粮食,届时璋儿自长江坐船沿江而下去拜谒李子坤,向其请计,待其道出可行之策,璋儿再应允余下的二十万担粮食。”

“是,父亲。”

刘璋默默地将刘焉的吩咐记在心中,然后问道。“父亲,可倘若李子坤要的不仅仅是粮食,那……”

刘焉脸色微沉,然后说道。

“为父的底线是七十万担粮食之内,但绝不可允益州州郡交予刘备为郡守!”

这一点,刘焉最为警惕也是最为担心。

届时,刘焉在前面好不容易裂土封王,结果占据了益州其中一郡的刘备在后面奉朝廷之命讨贼,将刘焉给拱爆了的话,那刘焉感觉自己到时候岂不是成了个冤大头?

甚至白白将整个益州都白送给刘备了,硬生生将刘备抬成了新的益州牧。

这种蠢事,刘焉是决计不做的。

且刘焉也不怀疑在李子坤的辅助下,先行占据了益州一郡之地的刘备有没有拿下益州的能力。

“不过……”

刘焉脸上露出了一抹笑容,道。“倘若李子坤有意相投于我们益州,为父亦可承诺将政务大权尽数托于其手。”(本章完)

第228章 让李子坤享受不了温柔乡第128章 那只是目录第89章 斩草除根?第7章 毒士???134.第134章 四渡红水第193章 且看我如何?第86章 糜家入吴郡148.第148章 我可是李子坤第43章 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嘛 (上架求订阅)第187章 他们当得起更好的第11章 他日,当待之以国士第155章 欲为王乎?第241章 新的浪潮第239章 威与德第263章 出征在即第227章 装扮吴县第179章 清君侧?第32章 白袍返乡第81章 流民问题第176章 宴中剑舞第160章 地上凉第20章 美人计第64章 “毒士”贾诩第243章 人形气象台第211章 既是选手,又是裁判第243章 人形气象台第174章 巴郡甘兴霸第69章 证“有罪”易,证“无罪”难第80章 往吴郡第65章 你冤不冤,我还不清楚?第128章 那只是目录第58章 真九死一生第14章 真骂战第74章 大汉基瘟?第10章 门下督贼曹第230章 渡半而击之第72章 三千金第22章 耀武!扬威!造势!第217章 阳谋第199章 老道士第74章 大汉基瘟?150.第150章 由上而下第62章 御三家与胖子154.第154章 真诚,才是必杀技第261章 彻底定调第174章 巴郡甘兴霸第259章 甘宁的礼物第237章 文和啊文和第49章 汉!威武!!!第228章 让李子坤享受不了温柔乡第195章 地利!!!第220章 活捉李子坤第213章 料敌于先131.第131章 茶话会第77章 沙盘推演第252章 密函第34章 火攻奇袭?140.第140章 英才尽入彀中第233章 你也有计?第159章 以工代赈135.第135章 逃跑向英杰132.第132章 设下门槛第86章 糜家入吴郡第234章 其心可诛第108章 离别在即?第123章 这是礼节!第155章 欲为王乎?131.第131章 茶话会第183章 对策第261章 彻底定调第31章 大汉最后的脊梁骨第8章 大兴,大兴第204章 有备无患第159章 以工代赈第247章 难成气候刘玄德第19章 良?谁知道?谁信?147.第147章 勿以善小而不为第126章 两全之法第31章 大汉最后的脊梁骨第263章 出征在即第119章 偶尔不做人146.第146章 中原大旱 大疫第30章 三条路线第212章 遥指富春山!第244章 纵横司第91章 来年土地更肥沃第97章 请君入瓮第203章 军情急报第183章 对策第216章 通过时间差进行的试探第64章 “毒士”贾诩第64章 “毒士”贾诩第79章 养望第50章 薄落津之变139.第139章 郭图之名第235章 再造大汉之志第118章 禽兽不如你第48章 李基论战第85章 夫人年龄之论第183章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