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太残暴了

因此,刘焉的底线很清晰,那就是粮食可以多给,但是倘若李基的请求是请刘焉赏一个益州郡守给刘备,那是万万不可能的。

益州,没有可以供刘备住下的土地。

甚至可以说刘备真的进了蜀,刘焉感觉自己恐怕就是夜不能寐了。

而刘焉又与刘璋细细地商议了一应细节,提醒刘璋前往吴郡拜谒的关键之处,刘焉方才将作为使者的赵云再召了过来,言明自己的决定。

待赵云听到益州牧刘焉准备派儿子随着赵云一并前往吴郡拜谒李基,且准备了三十万担粮食作为礼物之时。

纵是沉稳如赵云,整个人都已经有些发蒙,甚至怀疑是不是自己听错了。

如今吴郡缺粮到了什么地方,赵云可是再清楚不过了。

李基与糜竺几乎每隔几天都需要就钱粮之事激烈讨论一番,且前方的流民营也是想尽一切办法减少钱粮消耗。

子坤先生到底在竹简之中书写了什么,居然让益州牧携礼三十万担回访吴郡。

此刻,赵云蓦然感觉所谓的一字千金与子坤先生相比,尚且远远不如。

以一竹简换来三十万担粮食,难以想象……

直至赵云与益州的护卫一并护送着刘璋有些急促地出发之时,赵云依然感觉如在梦中。

至于庞大的三十万担粮食,自然不是自如今作为益州治所的雒县,更不是自陆路一点点地运往吴郡。

否则以益州四周的道路艰难,恐怕耗费个一年半载都运不到吴郡。

因此,刘焉主要是调动益州南部巴郡一带的粮食,直接自巴蜀入长江,沿着长江一路顺流南下直奔吴郡。

而赵云随着刘璋前往巴郡,目睹着粮食源源不断地装船,心中不可谓不激动。

明白只要这些粮食送往吴郡,那么非但吴郡缺粮之危可解,那诸多流民的命也能保住。

只是三十万担粮草的庞大数量,纵使是以着蜀中之地的丰饶,也需要自各大粮仓之中缓缓调集,并且装船同样也需要耗费大量时间。

且赵云清楚这些粮食的意义重大,越早让李基知晓这个消息,那么就越能让吴郡有所准备。

当即,除了赵云继续留在巴郡护卫刘璋以及粮食之外,其余跟着赵云前来益州的亲卫尽数被赵云分散到不同船只遣往吴郡,以确保能够及早且尽快将这个消息告知李基。

……

而赵云的判断没错,李基等的便是这一消息!

随着陆续有赵云的亲卫自益州归来,且向李基汇报这个消息。

相互印证确保消息真实后,纵是李基脸上亦不禁流露出了喜悦与如释重负的神色。

吴郡缺粮之危,已解!

有了蜀中送来的粮食,这些自中原源源不断涌来的流民非但不会成为吴郡的阻碍,反而可以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大大加快吴郡的开发速度。

且赵云行事一如既往的谨慎沉稳,提前派遣回来的亲卫及时告知了这个消息,可算是解了李基眼下的大难题。

如今,聚集在吴郡北部流民营之中的数量已经超过了二十万之多。

简雍已经忙得快要坏掉,但也完全管理把控流民营不过来了。

已经开始出现有流民向着周边的丹徒县城扩散,频频开始出现各种治安事件。

二十万之多……

纵使不是士卒,而是饿了肌无力的流民也不是一般人能够轻易管得住的。

甚至可以说如今整个吴郡由上而下,包括李基在内都没有任何人具备轻松统率二十万人的能力。

如若赵云的消息再迟上几天,为了稳妥起来,李基只能选择由张飞开始进行更为高压的巡逻,杜绝毫无秩序的流民冲击吴郡本土百姓之余,也将先行往扬州其余郡分流一部分流民了。

如今随着中原地区的消息不断传来,对于这一次天灾人祸的影响也已然有了初步预估。

这一次的旱灾、瘟疫,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百姓超过三百万,化作流民为了活命不得不逃难的百姓超过百万之多。

其中,约莫有八十万左右的流民都在南逃。

且由于刘备此前也一直在吸纳流民,宣扬仁德之名,因此南逃的流民几乎都在源源不断地往着吴郡的方向涌来。

因此,如今聚集在吴郡北部的二十万流民只能算是个开头,还有更多的流民正在徐州境内缓缓地朝着吴郡的方向移动,且中原同样也还有流民在朝着徐州方向逃难。

而有了来自于益州的确切消息,且是由刘璋亲自携三十万担粮草来访,那么李基便可以大刀阔斧地动用吴郡储粮开始进行安排了。

随即,李基不再犹豫,直接就准备展开以工代赈计划。

且刘备不在吴郡,那么同时掌握了郡守印信、郡丞印信以及虎符的李基,整个吴郡几乎就是李基的一言堂。

而在早早就准备好一系列工程计划的前提下,且李基亦提前便动员了吴郡上上下下的县城进行了一系列的准备。

包括吴县在内,吴郡上下共计有15个县城,且所有县城的县令均提前就都被李基召到了吴县之内。

翌日,准备了一宿的李基早早便召集所有县令到府衙内进行会议。

一点时间恨不得被分成两点抓的李基,原本并没有跟这些出身复杂且能力不同的县令们多废话的心思。 待李基们抵达正厅之中,目光一扫,却是发现少了一名县令在场。

跟在李基身旁负责着会议一些杂事的顾雍,开口道。

“钱唐县令昨夜宿醉,至今未醒,我已派小吏前往驿馆中叫他。”

(PS:没打错字,这个时期就叫钱唐县,不是钱塘。)

“不用叫了。”

李基摆了摆手,目光在下方的诸多县令身上一扫而过,然后开口道。

“二十万流民且在北不能饱腹,且令其在城内时刻候命,居然敢宿醉?元叹,你持我手令前往驿馆摘了他的官印,再把他的头颅挂于城门示众七日。”

霎时间,在场的县官们大多脸色几乎瞬间变得煞白起来。

一些自诩在县中各有关系,且私下对刘备、李基多有不满的县官们只觉得混身直冒冷汗。

其中有三五个县官更是吓得藏于袖中的双手都不断打摆,昨夜与那钱唐县官饮酒的正是他们。

同为县官,难得见面相聚,进行一些交流自然是不可避免的。

只是他们的酒量比那钱唐县官要强上不少,因此早早受到李基的命令下及时地赶到了府衙罢了。

那个宿醉一宿且未醒酒的钱唐县令,则似乎成了一个倒霉蛋。

不过亦有着一个县令壮着胆子,高声道。

“郡……郡丞大人,钱唐县令罪不至死,若是以此为由杀之,恐不能服众,且钱唐县上下亦将人心惶惶。”

李基闻言,目光转向那个开口的县令。

只一眼,便惊得那县令连忙低头,不敢与李基直视之。

“大灾之年,身为一方县令饮酒作乐,杀之何过之有?”

李基反问了一句,让在场的县令们纷纷脸色都白了一分。

若以这一点为由,在场的十四位县令随便抽三个杀一个,恐怕都没有冤死的。

至于昨晚到底是哪些县令聚众喝酒,李基还能不知?

甚至有些县令醉酒之时说了什么,锦衣司都记录得清清楚楚地交到了李基的手中。

“汝是余杭县令吧?”

李基打量了一下开口的县令。

那县令连忙应道。“下官正是余杭县令。”

“余杭是个好地方啊,可你昨晚说的话却有些对不住余杭百姓了吧?赵家三女年不过十五,被你强纳为第五小妾,还自诩一夜七次郎,是否有些粗暴了?”

李基意味深长地道了一句,每一言都似是敲打在余杭县令的内心深处,令他的心肝都觉得为之一震。

为何昨夜饮酒所说之话,李基却是如此了如指掌,甚至就连语气都似乎颇为相近,仿佛在一旁听了全过程一般。

一时间,其余的县令亦是吓得纷纷低头,完全不敢与李基直视。

至于这一位自诩一夜七次郎的余杭猛男县令,几乎是汗如桨下,本是青壮体格却是颤颤巍巍地开口道。

“郡丞大人明鉴,那……那都是吹……吹嘘之言,吾一夜加起来尙不足七个呼吸,没……没有七次郎。”

“呵,原来如此。”

李基点了点头,然后目光一转看向身旁依然杵着不动的顾雍,问道。

“元叹为何还不去?”

一直等着李基与县令们硬刚分个胜负,免得波及到自己这个执行人的顾雍,此刻却是故作糊涂地问道。

“郡丞大人,那首级挂于城门示众七日,那身体呢?”

“刚刚余杭县令不是担心钱唐会因此人心惶惶吗?那身体便直接送回钱唐挂在城门,以震人心好了。”

李基淡淡地道了一句,听在诸多县令们的耳中却是有如惊雷。

残暴!

太残暴了啊!

顿了顿,李基看着那个空置留给钱唐县令的座位,道。

“另外,元叹去看看钱唐县丞许文的酒醒了没有,他便是新的钱唐县令了,让他速速前来府衙听命。”

“是。”

顾雍在诸多县令敬畏且惶恐的注视下,拿着李基的手令调动了一队郡兵,便直接离开府衙前往驿馆的方向。(本章完)

第117章 “人形自走图书馆”蔡昭姬第102章 不当人子第262章 此去瀛洲为帅者第257章 吴郡存在的漏洞第19章 良?谁知道?谁信?第84章 真榜一大哥第160章 地上凉第20章 美人计第195章 地利!!!第122章 大珠小珠落玉盘第52章 吾计成矣第28章 居桃园谋天下第240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第101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193章 且看我如何?第223章 有如仙肴第75章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第81章 流民问题第123章 这是礼节!第30章 三条路线第79章 养望第160章 地上凉第3章 李基,字子坤第56章 让歪风邪气吹进来第54章 黄天死乎?否也第42章 针对的正是常理 (上架求订阅)第169章 所烦恼者唯二第106章 夜袭第162章 太残暴了第86章 糜家入吴郡第214章 此计不毒,倒是脏得很第103章 好!很有精神第107章 十二书信召君归第178章 养寇自重138.第138章 “军”与“政”第168章 进击的士子第56章 让歪风邪气吹进来第246章 亚父之约第193章 且看我如何?第28章 居桃园谋天下第40章 薄落津之约第240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第175章 遇到高手了第30章 三条路线152.第152章 与你无关?第53章 常山赵子龙在此第166章 家国之事第242章 太平清领书第1章 计谋模拟器135.第135章 逃跑向英杰第221章 一虚一实第211章 既是选手,又是裁判第80章 往吴郡第197章 初成规模的集市第165章 能者上,庸者下第239章 威与德第198章 太想进步之人第184章 天下不识我者,多也!第120章 礼法不便之物第55章 他不算闲杂人等吗?第103章 好!很有精神132.第132章 设下门槛第11章 他日,当待之以国士第85章 夫人年龄之论第181章 父亡母病弟体弱第246章 亚父之约第210章 谁人可破山越第65章 你冤不冤,我还不清楚?第116章 真魏晋八君子第69章 证“有罪”易,证“无罪”难第70章 开摆第81章 流民问题139.第139章 郭图之名第203章 军情急报第159章 以工代赈第65章 你冤不冤,我还不清楚?152.第152章 与你无关?144.第144章 大海第42章 针对的正是常理 (上架求订阅)第82章 三成?两成。第189章 鞭打督邮?第241章 新的浪潮第8章 大兴,大兴第260章 精准翻译第224章 以势压之第30章 三条路线第30章 三条路线第193章 且看我如何?第18章 压垮黄巾众的最后一根稻草第77章 沙盘推演第64章 “毒士”贾诩第158章 天子的平衡之道137.第137章 仙人“跳”第87章 借刀杀人142.第142章 立场问题第220章 活捉李子坤第90章 应对之策第161章 得孝子如此第262章 此去瀛洲为帅者第111章 月黑风高交流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