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魏延之死

却说诸葛亮回到了益州之后,马上就查明了真相,斩杀了佞奏的宦官,责费祎蒋琬不查之罪,一切收拾妥当,准备再次出兵祁山,但是连续作战,士兵都很疲惫让诸葛亮很是担忧,此时跟诸葛亮穿一条裤子的杨仪献上一计,咱们有二十万大军,不如把这二十万大军分成两队,以百日为期限,先出十万,百日之后,另一队十万替换下前一队十万,循环罔替,诸葛亮同意,遂起兵第五次兵出祁山。

蜀国出诸葛亮,魏国必须是司马懿,两军对垒,司马懿是败了一次又一次,吃的诸葛亮计谋都吃饱了,司马懿见自己打不过,便拉上了西凉兵,结果还是打不过,诸葛亮正准备乘胜追击之时,突然李严文书道,说东吴收了魏国的好处,准备联合魏国攻打蜀国,诸葛亮大惊,急忙回军。

或说诸葛前几次的回军,为了防止司马懿的追杀,都用障眼法掩司马懿的耳目,比如说添灶之法,说白了就是诸葛亮在悄悄撤兵,但是灶具却越来越多,让司马懿不知道诸葛亮是在增兵,还是在退兵,往往诸葛亮都退了三四日了,司马懿才刚刚知道,猛拍大腿,追悔莫及。

但是这一次,张郃就是不信邪,他笃定诸葛亮还是在防***,力谏司马懿出兵追杀诸葛亮,但是懿懿被亮亮打怕了,死活就是不出兵,张郃大怒,自己领兵去追诸葛亮了,不料在剑阁,张郃中了诸葛亮的伏兵之计,魏延和关兴引诱张郃上了剑阁,那剑阁只是在山涧开辟的一条两马宽的小路,两头用巨石一堵,张郃根本就出不去,山顶两万弓弩手一起开火,把张郃活生生射死在剑阁。

却说诸葛亮回到益州之后,却不见吴国发兵,原来是李严延误了兵粮之期,怕诸葛亮军法,便扬言吴国来攻打蜀国,迫使诸葛亮退兵,诸葛亮得知大怒,欲杀李严,但是被朝中大战劝罢,把李严革职为民,命李严的儿子李丰继续任长史,操办粮草,并且养兵三年,意欲再攻。

公元234年,三年养兵期限已过,此时兵精粮足,士气高昂,诸葛亮遂起兵三十四万,兵分五路,姜维,魏延为先锋,杀奔祁山而来,正值起兵,忽报关兴病故,诸葛亮大哭,昏厥于地,此后诸葛亮身体一直有染疾病,未曾痊愈,带病出征。

曹睿得知诸葛亮又来了,没别的,只能出司马懿了,命司马懿为大都督,起兵四十万,夏侯渊二子,长子夏侯霸,次子夏侯威为左右先锋,另两子,三子夏侯惠和四子夏侯和为参谋,并旧将郭淮,孙礼和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兵分五路以拒诸葛亮。

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司马懿带上夏侯惠和夏侯和,三个人在首战的争夺渭水一战中,还取得了献计,令诸葛亮损失了万余兵将,蜀中大将吴班也中箭落水而死。

魏国占了上风之后,不料司马懿自作聪明,派一小将郑文前来诈降,被诸葛亮识破,然后将计就计,让司马懿于晚上来劫寨,司马懿命大将秦朗率兵前去,果然中了埋伏,秦朗死战,被乱箭射死,司马懿大败,逃回大寨,蜀国又赢了一阵。

司马懿据守不出,意图让诸葛亮粮尽之后,自行撤离,不料诸葛亮是何人,中国爱迪生,钢铁侠都造得出来,还有啥玩意造不出来,于是造出来个运粮食的“木牛流马”这玩意简直神器,不用吃草,不用喝水,不用手抬不用肩扛,像放牛一样即可奔走,人走六步,马走四步,翻山越岭不在话下,每只木牛流马能装载十名士兵一个月的军粮,蜀兵大喜,自此往来运粮络绎不绝。

这事被司马懿知道了,马上派人抓了几个回来,并且派工匠研究这玩意,终于他也照图画鸭子,也造出来了木牛流马,于是魏军也用木牛流马运粮,不料木牛流马这玩意还有机关,王平率五百军士抢了魏国的木牛流马,伸手把牛舌头一扭,魏兵再来,杀退蜀兵之后,木牛流马死活不走了,待到魏兵退了,蜀兵又走,因此劫了司马懿诸多粮草。

诸葛亮把所有的粮草都屯于上方谷,上方谷又名葫芦谷,腹部宽大,口却只能容一人一骑通过,诸葛亮命部下只顾屯田,不想战事,因此又被夏侯惠,夏侯和杀败了数阵,司马懿得知诸葛亮已经不在祁山大营了,而在上方谷屯粮之所,意欲跟司马懿打持久战,司马懿大喜,起兵攻打祁山大营,蜀兵各处大营均来救援,都被司马懿杀退,司马懿杀败了祁山大营之后马上直奔上方谷而来——下面这一段,老罗牛逼有点吹大发了——

“(魏延)在谷口,忽见一枝魏兵杀到,延纵枪向前视之,正是司马懿,延大喝曰,司马懿休走!舞刀相迎,懿挺抢接战,不上三合,延拨马便走……”

卧槽,人家司马懿是个文官啊,虽然那时候文官也有练武的,但是你不能拿你的爱好,去挑战别人的饭碗啊,纵观整个三国演义,司马懿也没有跟对方武将单挑的记载啊,这不就相当于诸葛亮拿毛扇子呼许褚么……况且这一年,司马懿都五十六岁了,而魏延可是在蜀国仅次于五虎将的存在,这要是真打起来,魏延不把司马懿打出屎来我跟司马懿姓,以司马懿的聪明劲,自己斗败了魏延,用脚趾头都能想出来这是魏延诈败啊,那为啥司马懿还要追呢……

所以我更愿意相信是老罗的笔误,比如想些司马师或者司马昭,误写成了司马懿……

魏延把司马懿引导了上方谷,然后魏延自己跑了,司马懿一看这是诸葛亮的军粮啊,正大喜之间,突然一声炮响,山上火箭齐发,地上**滚动,原来地上都被埋了火器,司马懿抱着俩儿子大哭,今儿咱么爷仨要死这了,不料火势未成,天降大雨,司马懿父子仨逃走了。

其实这段也有点逻辑问题,书中说上方谷谷口出只能容一人一骑通过,既然天上下大雨把火浇灭了,你派一队人守住谷口,出来一个,射死一个,他司马懿怎么跑了,会飞啊。

别管那么多,反正司马懿是跑了,飞跑了。

这正是诸葛亮赤壁借了一场东风,上方谷还了司马懿一场大雨,因果报应啊。

却说诸葛亮坐在大帐,正瞪着烧死司马懿的消息传来,突然天降大雨,亮亮心口顿时堵的慌,不料探子飞马来报,在东边战场上,孙权约定跟诸葛亮同时起兵,不料大败一场,退回江东了,诸葛亮顿时气血上涌,大叫一声,口吐鲜血昏厥于地。

诸葛亮被众人就行,自己夜观星象,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于是开始做妖法术,弄了一盏灯放在房间里,七天灯不灭,诸葛亮就可以增加十二年的寿命,不料司马懿也会看天相,看见诸葛亮的大星星摇摇欲坠,便急令魏兵前来攻打,魏延大惊,准备向诸葛亮请示,结果刚进了大帐,一不小心,把灯给踩灭了,诸葛亮一看,大势已去,便开始安排后事,其中主要就是两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让蜀兵安全退兵,司马懿夜观天象,得知诸葛亮已死,便命魏兵追杀,不料马岱推出诸葛亮的木像,司马懿以为诸葛亮还没死,顿时吓得魂不附体,一转身连奔五十里,跑得比军将都快,等到将士拉住司马懿,司马懿用手摸着自己的脑袋,说,我的脑袋还在吗?都被诸葛亮吓到这等地步了。

第二件事,就是诛杀魏延,诸葛亮早知道魏延脑后有反骨,诸葛亮死后,魏延必反,于是命杨仪和马岱诛杀魏延,杨仪与魏延速来不合,诸葛亮死后,魏延还想继续进攻司马懿,不料诸葛亮的遗命却是撤军,魏延不听,但是诸葛亮把军权授给了杨仪,杨仪要退,魏延也没有办法,于是率自己的部下,超过杨仪大军,直接烧了栈道,让蜀兵退无可退,两军对垒之时,魏延在大军帐前,大吼三声“谁敢杀我?”不料站在魏延身后的马岱突然抽刀,斩杀了魏延。

诸葛亮疫年五十四岁。

这里不说第一件事,只扒一扒第二件事,魏延之死。

魏延的死,绝对是老罗编织的三国第一冤案,诸葛亮一直说魏延肯定要反,但是什么叫反,魏延一没有投奔曹魏,孙吴,而没有拥兵自立反对刘禅,连《三国志》作者陈寿都说魏延当时并没有想反,只不过跟诸葛亮的思想产生了冲突,诸葛亮安排撤兵,但是魏延却想代替诸葛亮之职继续征伐曹魏。

正经的说,魏延想的没错,在诸葛亮死后,蜀国里论军功,论能力,论资历,没有人能够比得上魏延,但是魏延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不会搞政治,魏延性情较为自傲,他看不起文人,其他文人都顺着魏延的胡子捋,但是有一个人偏偏要唱反调,那个人就是杨仪。

魏延跟杨仪一直不对付,《三国志费祎传》说这俩人不能见面,一见面必然吵架,杨仪是文官,魏延是武将,魏延说不过杨仪,就想揍他,杨仪都跑到诸葛亮那边打魏延的小报告,反正俩人是死不对眼,就是尿不到一个壶里,诸葛亮艰难的维持着两方面的平衡,但是诸葛亮一死,这种平衡就打破了,魏延在蜀汉朝廷里并不得人心,费祎,蒋琬等大臣都跟杨仪站在一边,这也是代表了朝中文人的态度,诸葛亮在的时候,可以依靠自己的威信把这种隐患压下去,但是诸葛亮一死,为了避免动乱,他必须要确定一个胜者,毫无疑问,没有人支持的魏延就成为了牺牲品,而且魏延的战术策略跟诸葛亮还不太一样,诸葛亮喜欢听话的人,所以,怎么看,这个牺牲品都是魏延。

魏延一死,蜀中再无大将,杨仪派马岱斩杀魏延之后,杨仪用脚踩着魏延的脑袋说道,“庸奴,你还能作恶吗?”一副十足的小人画面,诸葛亮知道杨仪不是大才,所以临死之前,把军权给了蒋琬,而不是杨仪,杨仪后来因为抱怨自己郁郁不得志,说了错话,被赐自刎。

魏延的死,标志着蜀汉正是进入了文官治国的阶段。

17 北战乌桓19 赵子龙单骑救主20 华容道18 诸葛亮出山15 官渡之战30 白帝城托孤23 荀彧之死10 三国第一王八壳15 官渡之战1 三国前传12 袁术灭亡9 孙策收三郡22 三国第一大喷子22 三国第一大喷子24 二士争功23 荀彧之死15 官渡之战7 长安之乱4 十八路诸侯20 华容道6 刘备救徐州23 荀彧之死36 南鲁党争32 三国第一惨将19 赵子龙单骑救主3 宦官乱政3 宦官乱政28 关羽之死19 赵子龙单骑救主26 汉中之战12 袁术灭亡5 美人计35 魏延之死8 挟天子以令诸侯8 挟天子以令诸侯35 魏延之死32 三国第一惨将10 三国第一王八壳21 三国第一武将36 南鲁党争8 挟天子以令诸侯26 汉中之战17 北战乌桓23 荀彧之死8 挟天子以令诸侯27 斩庞德,擒于禁9 孙策收三郡2 汉室宗亲17 北战乌桓31 三国第一不服4 十八路诸侯30 白帝城托孤37 九伐中原14 过五关 斩六将8 挟天子以令诸侯36 南鲁党争31 三国第一不服33 三国第一大BOSS1 三国前传4 十八路诸侯5 美人计31 三国第一不服36 南鲁党争21 三国第一武将24 二士争功28 关羽之死28 关羽之死25 剿灭张鲁24 二士争功19 赵子龙单骑救主27 斩庞德,擒于禁15 官渡之战10 三国第一王八壳26 汉中之战7 长安之乱26 汉中之战25 剿灭张鲁23 荀彧之死35 魏延之死22 三国第一大喷子31 三国第一不服22 三国第一大喷子30 白帝城托孤28 关羽之死4 十八路诸侯13 关羽降曹操37 九伐中原5 美人计23 荀彧之死29 黑色的公元220年11 吕布命丧白门楼19 赵子龙单骑救主17 北战乌桓31 三国第一不服30 白帝城托孤2 汉室宗亲13 关羽降曹操35 魏延之死34 伐伐伐魏31 三国第一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