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一起发财

“父王,父王……”

孙权一愣,回过神来,茫然的看着撅着嘴的孙鲁班,这才发现自己走神了,他歉意的笑了笑,示意道:“大虎,你说,我听着呢。”

“你才没听呢。”孙鲁班气呼呼的说道:“父王你就看着外面发呆,一句也没听进去。”

“谁说的?”孙权掩饰道:“我都听着呢。”

“那你说,我刚才说什么了?”

孙权语噎,下意识的求助了一眼步夫人。孙鲁班从小就不怕他,反倒是有点惧怕步夫人,一旦遇到蛮得让他手足无措的时候,他就会向步夫人求助。步夫人沉下了脸,刚要说话,孙鲁育便乐了:“姊姊,你惨了。”

孙鲁班眼睛一瞪,手一伸:“把糖还我”

孙鲁育把手往背后一藏,连连摇头。孙权这才发现她的嘴里鼓了一块,便好奇的问道:“什么糖?”

孙鲁育动了动嘴,把糖块换了个方向,这才含糊的说道:“姊姊带回来的饴糖,可甜了。姊姊,送人的礼物不兴要回去的。”

孙权被这姊妹俩逗得开得大笑,他一把揽过孙鲁育,用脸蹭着孙鲁育的小脸,讨好的说道:“父王帮你,你让父王尝尝好不好?”

孙鲁育看看孙权,又看看孙鲁班,考虑了一下,背过身去,从手心里捡了一块,用手指拈着,冲着孙权说道:“父王,张嘴。”

孙权听话的张开嘴,仰起脖子,孙鲁育小心的将糖块放进孙权的嘴里,糖块一沾到舌头,便化开一团甘甜,孙权闭上嘴,睁着眼睛连连点头,开心得像个孩子:“甜甜小虎,真的很甜。”

“咯咯咯……”孙鲁育忍不住笑出声来。

“哼,这算什么,我们越国多的是。”孙鲁班带着三分得意的昂起头。

“越国有很多饴糖吗?”闻讯赶来,正专心品尝着糖块的孙鲁元小声的问了一句。

“很多。”孙鲁班点点头,露出诧异的神情:“扶南有很多甘蔗林,每年都能产很多饴糖。怎么,你不知道?应该有不少商人贩了饴糖回来的。”

“有是有,可是很贵的。”孙权蠕动的嘴停了一下,直起了腰,手扶在大腿上,显得很意外:“你说的很多究竟是多少?”

“很多,一大片一大片的。”孙鲁班鼓着腮帮子,挥舞着手臂,夸张的做了个手势:“朱崖也好,扶南也好,都有很多地,种了大片大片的甘蔗林。原来都是人工榨糖的,现在朱崖学院做了很多机器,在各地都建了糖厂,榨出来的饴糖一船一船的往外运,就我所知,吴国就有商人运了十几船出来,建邺应该早就有卖了。”

“卖倒是有卖,不过,贵得可有些离谱。”孙权恍然大悟,脸上露出些许怒气。建邺是有扶南来的糖,可是贵得很,他的宫里也有一些,不过,这些很金贵的东西一直没有赏赐给徐王后和步夫人,所以她们并不知道,现在听孙鲁班一说,他才知道被那些商人给蒙了,不免不快。

孙鲁班不明其意,茫然的不知道说些什么,步夫人却看出了其中的端倪,心头涌过一阵失落。以前孙权有了什么好东西,大多要赏给她一些的,现在却根本想不到她了,要不是女儿回来,她可能一直都不会知道还有这样的好东西。

中国很早就有糖,《诗经?大雅》中有“周原膴膴,堇荼如饴”这样的诗句,其中的饴就是指糖,但是这种糖是指由米和麦芽经过糖化而熬成的糖,又称麦芽糖,又称饴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饴糖是中原贵族所享用的好东西。从战国开始,也开始有蔗糖,《楚辞?招魂》中就有“胹鳖炮羔,有柘浆些”,这里的柘浆就是指甘蔗汁制成的糖,是粘稠状的液体,又叫甘蔗饴,但是甘蔗是南方所产,中原根本见不到,直到目前,甘蔗饴也只有交州才有。

而孙鲁班带回来的这种硬块糖,以前根本没有见过,就算是孙权见到了,最多也只是液体中含有一定结晶物的糖,纵使如此,就已经很稀奇了。

建邺很金贵的东西在扶南却比比皆是,那扶南的实力又将达到什么程度?孙权立刻想到了最关键的问题,如果让扶南这些货物大量的进入吴国,那吴国的财富将以惊人的迅速流出,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吴国的铜钱会出现紧张,一旦铜钱出现紧张,经济就会出面危机。

孙权越想越多,惊出一身冷汁,他不敢多想,敷衍了几句,匆匆的离开了步夫人的宫殿,留下徐王后和步夫人面面相觑。孙鲁班见孙权面色不善,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惹了祸,不过,她不是一个会操心的人,只是挠了挠头,很快就和两个妹妹闹成一团。

顾府,丞相顾雍和陆老夫人并肩而坐,小儿子顾济、孙子顾承等人团团而坐,正听红光满面的顾裕讲述扶南的战事和新近发生的事情。顾雍还是那样面沉如水,看不出喜怒,而陆老夫人看着原本因为身体不好而一直郁郁寡欢的儿子现在这么精神,心里的欢喜情不自禁的露了出来,她看看凝神倾听的孙元英,暗自叹了一口气,大儿子顾邵能力最强,可惜他死得早,要不然的话,现在顾家的情况还要更好一些。当初把顾裕安排到孙绍身边去还是对了,要不然的话,他现在哪有这么开心。

“子默本来是要回来的,只是现在扶南新定,事情太多,他这个新任的扶南尹脱不开身,所以只好托我向两位老大人请安了。”顾裕转过身对孙元英行了一礼:“嫂嫂,子默给嫂嫂以及子直都带了礼物,他还说,希望嫂嫂有空到扶南走一趟,大王的座船就在钱唐,如果嫂嫂要随行的话,随时可以上船。”

孙元英淡淡的笑了笑,看不出一丝兴奋的表情:“多谢叔叔,我知道了。”

“扶南尹啊,不错不错。”陆老夫人眉开眼笑的连连点小]说~就来头:“扶南郡即是泰州的治所,又是越国的新国都,这个扶南尹要是权任重大啊。子默这么年轻,也不知道担得起这么重要的担子与否,你这个做叔叔的,可要多提醒他。子默那孩子聪明是有的,就是有些傲气,和他父亲比起来,少了一些稳重。”

顾裕笑着点点头:“阿母放心好了,子默现在做人沉稳多了,据沈玄说,颇有阿翁之风。”

“是吗?”陆老夫人惊讶的回过头看了一眼眉头微皱的顾雍,忍不住笑了:“沈玄虚妄了,子默历事多年,稳重一些是可能的,但要象他大父这样估计还要再过二十年。”

“呵呵呵……”众人都轻声的笑了起来。

孙绍请立扶南、婆罗两州,结果天子下诏,驳回了孙绍原计划的扶南州、婆罗州的请求,立扶南为泰州,婆罗为海州,取扶南安泰,婆罗海广之意,也算是天子的一点小权威,孙绍无所谓,而越国人已经叫顺了口,一直还是叫扶南州、婆罗州,只是象顾裕这样的三公才知道正式的名字。特牧城附近的十几个县为扶南郡,也就是越国新的京畿,扶南太守也就称为扶南尹,比普通的太守要高出半级。顾谭才二十出头,就当上了这样的要职,一方面是因为他是孙绍的亲外甥,另一方面也因为他的确才智过人。这样的消息陆老夫人听了当然是欢喜不胜,孙元英听了也是骄傲得很,而陆夫人和儿子顾承就只有羡慕的份了。顾承已经行了冠礼,娶了张温的妹妹张毓英为妻,但是要想出仕,估计还要等几年,然后按照为郎,外放等一系列的程序来,要想象顾谭那样年纪轻轻的就能成为两千石,只怕是今生都没有希望了。

顾裕笑了一阵,收起了笑容,严肃的看着顾雍:“子默让我转告阿翁一个消息。”

“什么消息?”顾雍抚着胡须,眯着眼睛,淡淡的问道。

“子默听说孙长绪物故,估计阿翁也可能接任丞相。他来信说,如果是阿翁做了丞相,可能第一个要面对的问题便是钱荒。阿翁如果有需要帮忙的地方,他可以提供机会。”

顾雍眼皮一跳,原本平淡的眼神忽然一闪,随即又恢复了原样。他默默的点了点头,不动声色的说道:“我知道了。”

其实顾雍一上任,就感觉到了这个问题。吴国的经济情况原本还好,特别是平定了交州之后,大量的赋税收入让孙权的日子一时很滋润。可是后来日南出事,商税大受影响,再后来孙登赶到日南平叛,交州的赋税大部分就转到了日南支持作战,而由交州运来的货物却有增无减,大量的铜钱被越国的商人赚走,原本就存在但是并不严重的逆差顿时显现出了威力,顾雍一上任,就感觉到了问题的严重,按现在这个速度发展下去,只怕再过几年吴国就没什么铜钱可用了。

现在顾谭提到了这个问题,顾雍心里便有了谱,但是他不想在这么多人面前谈这事,而是等大家散了之后,把顾裕叫到了书房,详细的问起了顾谭能够帮忙的办法。

顾裕很直接的说道:“很简单,加大吴越的交易量,向越国大量出售越国需要的货物,维持一个平衡,避免铜钱的外流。”顾裕想了想,又说道:“其实不仅是吴国,就是魏蜀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他们也在派人和我越国商量此事,我越国也有钱荒问题,大王现在正在考虑使用金币,这次在东海会盟,可能就会讨论到这个问题。”

顾雍眉头一皱,他知道孙权对是不是参加东海会盟还有疑问,可是如果东海会盟还包括这样的内容,而吴国如果缺席的话,可能就会失去一个大好机会。大汉是黄金和铜钱并行的币制,但是黄金一般不用于流通,而用于赏赐、献礼等,通常市场上流通的还是五铢钱这样的铜币,随着经济的发展,交易量的增大,铜钱的数量严重不足,将黄金作为流通货币的确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前提是要平衡金价。金价如果不能维持在一个比较合适的范围,那么转卖黄金就会成为一个比盗铸还要方便的牟利途径。

这不是吴国就能决定的,要论黄金的数量,越国要执牛耳,谁都知道,孙绍不仅从夷洲抢了一个金矿,还从与西夷的交易中赚到了大量的黄金。要想平稳金价,越国的份量不言而喻。

换句话说,顾谭让顾裕转告的这句话意义非常大,直接关系到顾雍能不能坐稳吴国丞相这个位置,只要取得越国的支持,就算孙权有什么想法,也要考虑考虑其他的人能不能象顾雍这样保持经济的平稳发展。

顾雍沉吟片刻,淡淡的问道:“越国如今财大气粗,还有什么是我们能够出售的?”

“多了。”顾裕笑笑道:“别的不说,长沙、豫章一带的柑橘就很有前景,江陵的柑橘现在是蜀国从越国换钱的一大宗,比蜀锦差不了多少。”

“有这么多?”顾雍眉头一挑,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蜀锦是成都的特产,江陵的柑橘虽然数量不少,可是价钱就差远了,怎么能相差不多。越国每年消耗得了这么多的柑橘吗?

“是的,柑橘主要是航海的人买,据说,每天吃上一两个柑橘,能治那什么坏血病,所以现在只要出海的商人,都要带上一些。大王正在筹划远航,这柑橘的储藏就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准备措施。”

顾雍兴趣大增,和顾裕越谈越高兴。

“大王来了。”孙权到来的消息,打断了顾雍父子的谈话,他们互相看了看,都觉得有些意外,顾雍让顾裕暂避一下,然后穿好朝服,准备亲自出门相迎。他刚出了后院,迎面就撞上了大步走过来的孙权。

“顾公,免礼免礼。”孙权笑道:“闻说季则回来了,一定带了不少扶南特产,我赶来沾点光。”

顾雍吃了一惊,顾裕刚刚到家,孙权就赶来了,这也太快了吧?他不敢怠慢,立刻把孙权迎上了正堂坐下,又让人摆上茶点,接着孙元英出来拜见。孙权谈笑风生,还拉着孙元英问了几句,最后只剩下他和顾雍两人,他才收起了笑容。

“顾公,你做丞相已经有两个月了吧?”孙权拈起一块糕点放进嘴里,一边慢慢的嚼着,一边淡淡的说道:“可有什么问题?”

顾雍不解其意,试探的说了几个问题,孙权都不置可否,直到他说到钱荒的事情,孙权才来了精神:“顾公准备怎么解决?”

顾雍松了一口气,暗自庆幸,如果不是刚巧顾裕向他说到这个问题,现在突然被孙权拷问,他还真没有什么好办法。

“这个好办。”顾雍平静的说道:“交易者,交而互易也,我们不能只是买,更要想着卖,这样才能保持钱的数量稳定。”

“有人提到要铸大钱,你说这可行与否?”

顾雍看了一眼孙权,默不作声。孙权尴尬的笑了一声,知道顾雍不说话那就是反对了,他当然也知道这个主意有点馊,这个时候提出来并不恰当。铸大钱这种事,以前也不少,汉武帝搞过白鹿币,王莽也铸过一刀平五千,就是一枚刀钱当五千枚五铢钱用,“一刀”两字上错了金,后世又称为金错刀,是后世钱币收藏的珍品,但是从币制改革上来说这却是个败笔。就算错了金,一枚刀钱也当不得五千钱,有利可图,自然有人冒险,于是仿铸盗铸的事情屡禁不止。刘备在成都也搞过当百大钱,但是那只是临时手段,是为了把流散在外的钱币圈回手中的措施,时间很短就结束了。现在有人向孙权提出铸大钱,不过是这种办法的翻版,能应一时的急,但是解决不了最终的问题。因为一钱当千,钱币的价值远远超过钱币铜材的价值,就会有人把铜钱熔铸,然后铸成当千的大钱来牟利,这可比做生意发财快多了。

“那又怎么卖东西?我吴国的能有什么东西能卖钱的?”孙权讪讪的说道。

“吴国能出售的东西太多了。”顾雍笑道:“我们有良材,有果蔬,有大船,有铜有盐,不仅可以和越国做生意,还可以和魏蜀交易,别的不说,每年从大江上经过的商船多如江中之鱼,仅是提供这些人的饮食,便可以赚取大量的铜钱……”

孙权看着侃侃而谈的顾雍,忽然觉得有些陌生,顾雍什么时候谈起生意经也这么流畅?

顾雍说到最后,重新回到了币制的问题,他隐晦的建议,孙权不能错过这次机会,因为就算吴国不参加,越魏蜀三国也能达成协议,到时候吴国再想挤进去就难了。现在吴越一体,越王让大公主回来,那就是向大王示好,大王何不抓住这次机会,与越王一起并肩办好这次东海会盟,这样魏蜀看到吴越交好,他们也就不敢再动吴国的念头了。

孙权沉默不语,他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听顾雍劝他和孙绍和好,毕竟顾雍的儿子孙子都在越国担任重职,顾雍希望的是吴越和好,不希望的是撕破面皮,大打出手。

可是他慢慢的被顾雍说动了,顾雍虽然有私心,但是实际情况的确如此,和孙绍和好,远比和孙绍作对来得有利。别的不说,孙绍站在他背后支持他,和在他背后捅他一刀,对吴国来说就完全是两种截然相反的情况。

“顾公言之有理。”孙权有些不情不愿的点了点头:“我想和季则见见,可以吗?”

顾雍笑了笑:“大王有令,焉敢不从?”

……

顾裕匆匆的赶回了钱唐,把孙权愿意和解的消息报告给孙绍。孙绍笑了,让人请来了虞翻。

“虞公,麻烦你去一趟建邺吧,和顾公商量一下相关的事宜。”孙绍摸摸鼻子,有些不好意思的笑道:“按说应该另外约一个大家都近的地点,可是事情很急,再有十来天,天子就要到长江口了,这里还没谈妥,蜀王还没影子,为了节约时间,只好委屈你一趟。”

虞翻本来确实有些不高兴,顾雍是吴国的丞相,他是越国的丞相,既然要会面,按说应该挑一个靠在边境的地方,让他赶到建邺去见顾雍,这可有些掉价。可是孙绍已经这么说了,他也不好推辞,只得应了。

“来来回回的浪费时间。”孙绍接着说道:“我先把我的底线告诉你,然后具体怎么谈,全由你做主。”孙绍想了想,又道:“就象当初你和盛家、周家谈判一样。”

虞翻顿时心情大好,当初就是他接受孙绍委托和会稽的几个世家谈判,奠定了越国最初的根基,现在孙绍又把这样的机会交给他,那是对他的莫大信任,就是有再大的委屈,他也愿意忍受。

“大王放心,臣一定不负大王使命。”虞翻躬身施礼。和孙绍商量了一些具体的条件之后,他立刻带着几个属吏出发,直奔建邺。

顾雍得到消息,请示了孙权,孙权一听说是虞翻来了,不免有些担心。以前虞翻还是他的臣子时,就不给他面子,现在成了越国的丞相,更不用给他面子了。为了避免被虞翻面折,孙权决定还是让顾雍去谈,及时向他汇报就是了。顾雍听了,不禁暗自叹气,孙权和孙绍都是王,可是气量差多了,虞翻到建邺来,是全权代表孙绍,而他同样是丞相,得到的授权却相差甚远,真是人比人气死人。他有预感,在接下来的谈判中,自己肯定要被虞翻讥笑。

事情被顾雍不幸而言中,随后的谈判中,虞翻因为心中有底,不用请示,所发牢牢的把主动权掌握在手中,而顾雍因为授权不足,步步受制,吃尽的苦头。好在虞翻的宗旨很明确,越国无意与吴国为敌,看在吴王、越王都姓孙的面子上,我们是拉你们一起发财的,你们要是识相,就立刻答应和谈,参与会盟,同时派快马通知蜀国,如果不识相,再拖两天,坏了我家大王东海会盟的好事,嘿嘿,那就不用谈了。

顾雍立刻把这个消息送给孙权,孙权权衡了很久,最后决定,派快马通知孙登,让他与关羽谈判,邀请蜀王刘备参加即将召开的东海会盟。

第11章 野调也堪听第37章 开窍第84章 卖方市场第78章 功败垂成第24章 女仆装第61章 兄弟之国第82章 奉子成婚第60章 虚虚实实第99章 大婚第13章 罗马太后第56章 母老虎第100章 比丘尼第56章 私生子第19章 蛮女第19章 长亭外第59章 无声的较量第50章 男女有别第29章 咬的狗不叫第52章 海盗出击第91章 **第28章 丧家狗第18章 下毒要趁早第97章 绣衣直指第8章 打到服为止第18章 羊祜第77章 声东击西第91章 一试诸葛亮第80章 一个不如一个第86章 吉士诱之第15章 有财大家发第48章 忽悠第29章 咬的狗不叫第18章 新菜第62章 杀鸡吓猴第8章 美人如玉第30章 狐假虎威第33章 冒牌货第25章 青出于蓝第12章 捉襟见肘第27章 你想我?第23章 执着第64章 我自当之第31章 好大一个坑第83章 挑战第65章 放水第12章 伐交第23章 财大气粗第9章 秦皇岛外打渔船第96章 迁怒第74章 欲擒故纵第13章 死穴第17章 所谋者大第77章 请缨第26章 不是冤家不碰头第92章 天道第46章 一厢情愿第14章 海盗来了第1章 掸国与骠人第15章 雇佣军第42章 守城专家第37章 新军第22章 学问第30章 内外有别第55章 平衡第91章 **第57章 孙尚香第35章 祸水外引第33章 使者之死第83章 水淹七军第95章 关心则乱第52章 突然袭击第18章 羊祜第62章 和为贵第66章 天高皇帝远第93章 后院起火第27章 十年一梦第80章 节外生枝第50章 战机第1章 入营第21章 姜是老的辣第86章 天神之怒第100章 比丘尼第6章 老牌海盗第10章 捧杀第79章 自说自话第30章 内外有别第32章 落水狗第44章 左右为难第87章 马屁不穿第106章 小夫人第79章 吕蒙第26章 论语第88章 凯旋第53章 吕壹第89章 病入膏肓第26章 不是冤家不碰头第76 公主威武第28章 丧家狗第60章 虚虚实实第38章 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