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雀台是神马地方?
铜雀台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城西南18公里处。
这里古称邺(yè),古邺城始建于春秋齐桓公时,三国时期,曹操击败袁绍后营建邺邺都,修建了铜雀、金虎、冰井三台,即史书中之“邺三台”,是建安文学的发祥地,台高10丈,有屋百余间,因历代名人题咏甚多而名。
临漳古称邺,因北临漳河而得名。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邺城作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朝都城,居中国北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长达四个世纪之久,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使临漳享有“三国故地、六朝古都”之美誉。
铜雀台南临河洛,北临漳水,并虎视于中原,很有霸王的气派。再加上楼台建筑飞阁重檐,亭台轩榭甚为美观,雕梁画栋气势恢宏。
铜雀台上有房舍数百间,储存着大量的生活用品,台下也有景色秀美的铜雀园,这里的确是曹操金屋藏娇,晚年享受的好地方。
曹操到底是为什么建造铜雀台的呢?
其实,赤壁战败后,曹操途经河北碣石山时,俯瞰大海是有感而发,写下了著名的诗篇《龟虽寿》。
此时,年事已高的曹操有感于人生苦短,并有实现天下统一的抱负和雄心,于是就需要有一个显赫的建筑来作为自己事业的象征,表达自己壮志未酬的决心。
建安十五年,曹操正与将士商讨战事之时,忽听有人报告说在邺城附近金光发出,曹操便派人前去挖掘,竟然挖出一只铜雀来。
曹操大喜,于是令人在此处建造铜雀台。
同年冬季,铜雀台就按照曹操的心愿建筑成了。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又下令在铜雀台的南面建了一座金虎台,后改名为金凤台。
第二年,又在铜雀台的北面建造了一座冰井台,合称为三台。
铜雀台位于三台的中间,南与金凤、北与冰井相隔各60步远,三台用阁道式浮桥紧紧连接,这使得铜雀台更为壮观。
铜雀台开始姓曹,别人不得涉足。后来,就逐渐开放了,文人骚客,大家闺秀,小姐太太都前来铜雀园或者是铜雀台上游玩逛景,这一开放、盛达的景象,很符合曹操的胃口。
有一天,曹植的妻子崔氏,到铜雀台看歌女表演,为了展现自己的高贵大方,她盛装而来,不料在铜雀台上碰到曹操在宴客,曹操看到一群侍妾簇拥着一个花儿了朵儿了的女人,招摇着走来,就问,“那是谁?”
旁边有人说,“那是你儿媳妇崔氏。”
曹操的脸子有些酸,说,“我儿媳妇?怎么可能?我哪门子的儿媳妇?”
旁边那人说,“怎么不可能,那不是曹植的媳妇崔氏吗?”
“崔氏,”曹操喝了一口酒,说,“来呀。”
有人应。
曹操说,“让崔氏回家,别在这丢人现眼。”
有人应,走到那一群如花似玉的人儿跟前,传达了曹操的旨意,那群人听后,迸裂般地散开,小老鼠样的,出溜儿出溜儿地离开了铜雀台。
看到她们离去的身影,曹操的胸中的郁气和酒气聚在一起,又喝了一口酒,说道,“传我的旨意,崔氏违反我‘后宫衣不锦绣,侍御履不二采’的旨意,命她即刻自裁!”
有人得命,一路追上崔氏一行,把曹操的话,传达给崔氏,崔氏听了,立刻就沙比了,回到家里,收拾收拾,就上吊自杀了。
…… ……
大家都知道,曹操有点儿装P。不奢华,穿着朴素,应该,值得提倡,可是,他也太过了吧?
男的女的,宫内宫外,都穿黑的,灰的,白不拉几的,顶多是烟面子色,大酱色,一眼看去,像是一群动物似的,那成啥了?那不引起视觉疲劳,及至视觉癌变?
你这么穿戴,老百姓会说你,你看老曹家多朴素,像这样的人还能妻妾成群,穷吃海喝,还能去夺汉家的天下?还能穷兵黩武,杀人如麻?
曹操给他家里定下一个制度:曹家的夫人、女儿、媳妇不得穿锦绣衣服。
《魏书》的原文是:(曹操)雅性节俭,不好华丽,后宫衣不锦绣,侍御履不二采……
这是曹操亲自定下的规矩,是容不得被人践踏的。
…… ……
曹操、卞氏的勤俭,不是对别人女儿苛求,他对自己女儿也是一视同仁,在《傅子》上说,曹操自己嫁女儿,就送一份黑纱帐,作为彩礼,侍女不过十人。
——这比起其他大家族嫁女儿,低调多了。
曹操自己也带头做勤俭的表率,例如家里的帷帐、屏风破了,也是让人修补一下,床上的被子、垫子只要睡得暖和就行,从来不要求加什么花纹、装饰品在上面。
曹操活着的时候,还给自己身后事定规矩:带入坟墓的衣服,只有四个小箱子而已。
因为曹操以身作则,卞夫人也有样学样,家中用的器具都是黑色,也没有什么文、绣、珠、玉之类的装饰。
甚至在曹操死后,儿子曹丕称帝,卞夫人仍然坚持不用金银器物。
可见,曹操简朴的生活习惯,在卞夫人这里得到延伸和继承。
卞夫人也经常劝诫自己的族人:你们平时就应该提倡节俭,不要指望我能给你什么恩赐……我跟武帝(曹操)共同生活四、五十年,都习惯了节俭,不能改变为奢侈,你们中若有人违法犯罪,我只会让你们加罪一等,也别指望我能借钱、借米给你们!
有一次,卞夫人的弟弟卞秉盖了新房子,请家里人一起吃顿饭,摆上桌的全是素菜,一份荤菜都没有!看看,卞夫人不但约束自己,还能以此要求亲人。
对于曹操来说,这种女人才是持家有道的人啊!
…… ……
崔氏出身于地方世族大家,应该了解曹操的格调儿;曹植作为崔氏的丈夫,在父母的要求和表率之下,更应该率先垂范,怎么可以任妻而为呢?
崔氏之死并非政治斗争缘故至此,如易中天把这故事解读成“打压清河崔氏,并涉及曹植曹丕继位之争”,这简直就是听风是雨了。
易中天《品三国》里说:第三种可能就是安排后事,他杀崔琰是为了安排后事。
我们知道曹操晚年的时候,接班人的问题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曹丕、曹植兄弟两个为了争夺这个储位展开了明争暗斗。曹操如果真要打压崔氏,就去杀崔家的男人好了,他还有啥“磨不开的”?何至于杀一个女人?结果崔家也就崔琰因为失言得罪曹操,而被逼自杀。
其他人如崔琰的从弟崔林,还是照样在曹魏政府里做官,甚至还担任御史大夫这种重量级官员,他的仕途根本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啊!
在经历曹丕、曹叡(rui)两朝,崔林一直都是担任政府高官。在史书上记载,曹操真的有担心“曹丕、曹植在自己死后而争斗”过,对此,他做的防范措施是杀掉弘农杨修,仅此而已,崔氏不是政治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