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八四章 东征之议

王羽的威望,加上糜竺的人品保证,商业司的建立总算是提上了日程。

实际上,以青州目前的状况,王羽若是想通过决议,只要下道命令就足够了,不需要反复磋商讨论。

截止目前,青州的各项政令基本上都是为了战争而服务的。屯田是为了积蓄粮草,对工业方面的改进是为了更好的武装部队,发展商业则是为了筹集更多的财富,教育是为了培养人才。这一切都是为了在争雄天下的过程中占据先机。

不过,这其中也有区别。

教育和屯田是最简单的,这里说的简单,并不是说这两项工作本身很简单。实际上,屯田对组织力和对农业的了解要求很高,若是那些连黍麦都分不清的人,就算再有学识,也很难在屯田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教育更是复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涉及到人的事务,没一个简单的,培育人才可比种田复杂多了。

关键的问题是,这种事在华夏历史上,有很多先例,同时也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还有国渊、王修这种对屯田很有研究的干才,蔡邕、管宁等教过学生无数的大儒相助,王羽只要确立方略,放手让属下去做就可以了。

就连工业方面的问题,田丰的抱怨也主要集中在王羽提出的那些技术向的理念方面,组织生产什么的则没多大问题。

将工匠集中起来,组织生产,在秦朝时就有先例。田丰对秦朝未必有多少研究,但照猫画虎的本事总是有的。

在这方面,王羽的变革不算大,前景也可以预期。就是把工匠当成读书人对待呗。这种转变,属于观念问题,只要思路清楚了,做起来就很简单了。

只有商业不行。

华夏历史上,商业从来都没占过重要地位。虽然有吕不韦、范蠡这种在历史上留名的人物,但他们真正登上历史舞台,都是在弃商从政之后,历史上的糜竺也正是如此。

正因如此,有关于商业司的话题才进行了这么久。转变观念的同时进行政策细则的修订,确实不是一般的复杂。

商业司的掌舵人,糜竺自是责无旁贷。除了他和王羽,幕府内部没几个人对商业发展的前景有足够的信心,忧心忡忡者倒是大有其人。

热情不是成功的唯一因素。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想想看,让一个自己都没信心的人来执掌,商业司的前景将会变得多么黯淡?

糜竺为此也是提前做出了决定,将家族生意全部交给将军府,一心一意的搞好商业司。

商业司长是个新职位,王羽对其的定位与农业相当。主管全国农业的大司农是朝廷的九卿之一,由此可以对这个新职位做出相应的评估。

王羽的回报还没完。宣布了对糜竺的任命之后,他又任命糜芳为新设的城阳郡太守之职。再加上作为将军府从事的糜贞,东海糜家算是彻底完成了由商人到新贵的转变。

当然,对此。众人或者会羡慕,但没人会提出异议。

在很多人眼中,糜家本来就应该享受外戚的待遇,再考虑到糜家在大战中做出的贡献。目前的地位,委实算不上多高。

借着这个机会。王羽又宣布了对其他幕僚的任命,田丰为长史兼冀州刺史,实际相当于青州军事集团的丞相。国渊为司农卿,审配为廷尉,王修为府卿,分别与九卿的大司农、廷尉、少府相应。

司农掌管农事,毋庸多说;廷尉负责刑律,因为田丰提出的反腐问题,王羽顺水推舟,命这二位商量着搞个商业法出来,顺便再搞出个廉政公署之类的机构,专门监督商业司。

九卿的少府管的本是皇室的钱财和皇帝的衣食住行事务,加上山海地泽之税。王羽没有称帝,王修自然没有前面那些职责,他这个职务实际上算是青州的财政部长,专门管钱财收支,和即将推行的货币改革。

至于工业方面的事务,王羽勉为其难的先自行处理,等徐庶联系上长安那边再说。

国渊干的还是本行,自无异议;田丰和审配就有点犯愁了,立法固然不是坏事,可问题是,这商业法不但事关重大,而且史无前例啊!这要怎么个搞法,肯定是要大伤脑筋的了。

但他们还没法推拒,毕竟这个提议是田丰自己提出来的,也只能在心里叫苦了。

最头疼的其实还是王修。

以通常的观点看来,铸币是桩美差,不过,青州的货币改革和从前的大不一样。不是收集好材料,开炉炼制就行了的。这其中囊括了很多,很复杂的程序。

首先,要回收辖内百姓手中的旧币。目前世面上流通的钱币有很多种,公信力最强的,就是汉武时代流传下来的五铢钱,其他诸如汉灵帝搞出来的四出五铢,董卓的董氏小钱,黄巾军搞出来的太平百钱,以及各路诸侯、豪强私铸的钱币等,五花八门的很多种。

其中董氏小钱是最坑爹的。

五铢钱本就不重,汉代的计量单位中,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为一铢,五铢也就是三到四克。董卓铸造的小钱都是不到一克的,汉末的第一次物价飞涨,固然有战乱的影响,但更多的还是因为董胖子造的孽。

铸钱就是赚钱的活儿,就应该怎么赚钱怎么搞,偷工减料不在话下,这道理连董胖子都懂,可王羽却偏偏不懂。

他提出来的要求是,要尽量公平的回收百姓手里的旧货币,足金足两的推行新货币。在他构想的新式货币体系中,铜币不再是唯一,金币、银币将会取代铜币的主流地位。

这种事,想起来容易,做起来可不是一般的难。

回收旧货币涉及的问题已经很多了。

如何制订让百姓都信服,将军府也不太吃亏的兑换比率,就是个大麻烦。此外,如果订得价格太优渥,如何防止有人钻空子,从境外倒卖钱币入境,也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如果再考虑到敌对势力有可能从中作梗的问题,王修只觉一个头有两个大。

还有就是金银材料的来源问题,汉代的金银还没有进入流通领域,主要原因是太少,不敷使用。其实一直到了明朝,金银始终都不怎么够用,华夏太大了,人也太多了,老百姓又很有积蓄财富的传统,就是有金山银海也是不够用的。

听到王羽要把这项任务交给自己,王修一点都没体会到升职、受重视的喜悦,倒是很想哭一场。

“叔治,你别摆出这副表情,事情没那么可怕。”

王羽大包大揽的宽慰道:“放心吧,材料什么的,本将自会解决,你只管把前期工作做好就行了。风声先放出去,让民间自发的抵制董氏小钱、太平百钱那些劣币,同时在暗地里对这些劣币进行收购。流通问题,可以让工坊先仿制一批五铢钱来用……”

“臣自当尽力。”一听这话,王修放心了。事情再难,有材料,有时间,就不要紧,怕的是主公急于求成。

商议到这里,那千头万绪的一堆政事算是有个眉目了,众幕僚想着各自的心事,纷纷告退,王羽终于又空闲下来了。只不过,这一次的空闲只是表面的,他要心里盘算的事可比开会之前多多了。

他不是矿工出身,当然没本事提升这时代的探矿、采矿技术,金银矿什么的,他只知道山东招远有个金矿,应该在领地之内,但具体的位置他却完全搞不清楚。

他的信心来自于计划中的那场东征。

水师东征,目标当然不可能是跨越太平洋,王羽的目标是朝鲜半岛和倭岛。

尽管后世的棒子和鬼子很讨厌,但王羽决定动作,却与报复什么没关系。那俩地方如今还是不毛之地,连个统一的政权都没有,只有些土著部落,报复?报复谁去啊?

名义上,这场东征是为了收复辽东四郡;对武将们的说法,是为了征讨不臣的同时,操练新兵。但实际上,东征没有别的目的,就是为了钱!

半岛是跳板,倭岛上的金银才是最终目标!

倭岛没什么别的出产,金银矿却极多,特别是在本岛中国地区的石见银矿,完全就是一座裸露在地表的矿脉!储量同样极为惊人!要找这座矿,都不用专门的人才,只要多派人手到处搜索就可以了。

因为半岛和倭岛都只有些土著部落,东征还可以为将来的殖民战争积累经验。

不用太多,只要大举开发了石见的矿藏,先期的白银供应就足够了。等到统一战争开打,倭岛的其他矿藏也应该能开发出来了,实现货币改革的条件,还是具备的。

航海技术方面,从后世的资讯中,王羽知道,东吴的海船可以到达琉球,乃至吕宋。现实中,他见过公孙度从辽东派遣来的海船,以此推论,从东莱至半岛,再从半岛至倭岛的海程应该是没问题的。

就等着辽东方面下次来做贸易,就可以将东征之事提上日程了。整理了一遍思路,没发现什么疏漏,王羽不由兴奋的捏了捏拳头。

“主公,什么事这么高兴啊?”

想得入神,一时没留意身遭情形,直到声音入耳,王羽这才发现有人进来,抬头一看,却是贾诩笑眯眯的正踱进帐来。

五六二章 无畏者无敌五零二章 挑衅与暴怒三一一章 不谋而合七六六章 心病难治五三一章 比武招亲九一五章 破箭之阵第42章 世事皆洞明一零三章 临别赠礼四七七章 高唐得胜山七六八章 所谓教化三三二章 大举反攻九二零章 尘埃落定第11章 一语道天机一九九章 人定胜天五三六章 广开言路一三二章 棋逢对手九二零章 尘埃落定五七九章 陈登对策七一四章 正名之战三六一章 清河劫难一六八章 尘埃落定二二七章 搅动局势五三九章 夜宴议政事五七五章 丰厚遗产九四零章 烟攻如天助三六零章 诱敌深入九零六章 龙山会战一九九章 人定胜天二四九章 合纵连横四三七章 始料未及七九六章 进击的骑兵四五四章 天命所归三三五章 青州羽林军第78章 真假难辨一六九章 往事秘辛二三三章 意欲何为八四二章 决战之期一七七章 军威煊赫第53章 波澜犹未息六四七章 直取中宫五五零章 汉末纵横家一三二章 棋逢对手二三三章 意欲何为一五八章 南阳风云变四六三章 名将养成七一二章 狼群战术第47章 千军共一呼第29章 宁枉亦勿纵九六四章 穷追猛打三一八章 局外局内七三四章 马蹄梁惨案七一八章 疾风出塞四一七章 摧枯拉朽九七五章 吾志高远六六二章 击胡之法八五四章 侯府家宴第67章 三英战吕布四六七章 以刚克柔二一八章 换汤亦换药四三六章 一沾即走二五二章 北行路上七七六章 何去何从八八七章 孙策北上一七五章 北海来使三百章 战火卷中原六五八章 当机立断五一八章 深远影响四八三章 设立商业司六零三章 突袭与潜越五九九章 巧收诸葛六六零章 一路碾压一一六章 动乱将起七四四章 锦囊妙计八九七章 如释重负三一零章 出奇方致胜四七三章 得势不饶人一一九章 洛阳大乱九四零章 烟攻如天助七零五章 车悬再现第61章 明枪与暗箭五零三章 诡异战局五四九章 将门虎女第19章 暗流涌动时九一五章 破箭之阵三七三章 风轮水转九三五章 沉默的行军五零九章 奇迹再现四百章 河北终战二三一章 故事重提三三五章 青州羽林军五零六章 步步占先四九一章 昨日重现二六四章 阵曰玄襄六八五章 佳话良缘九六一章 逝者如风四六一章 寻人终有迹七一零章 神医华佗七七五章 两个消息第20章 一喝退千军四八二章 政事繁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