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零章 称帝之议

“噗!”有人喷出了刚放进嘴里的食物。

“哧……咳咳咳!”有人拼命往嘴里吸气,却无助于缓解嘴里或心里的惊诧,最终化成了一连串的咳嗽。

入口的食物很有问题,王羽说的话问题更大。双重打击之下,即便是贾诩这样的老狐狸,田丰这样的稳重人,都不可避免的露出了最狼狈的一面。

“主公……您……咳咳……”田丰强作镇定,想说些什么,但很快被嘴里、鼻腔里喷涌着的那股刺激性感觉给堵回去了。

其实老田的养气功夫还是很厉害的,虽然首次品尝芥末这种调料,但他保持了足够的警惕,蘸的调料并不多,吃的时候更是只咬下了边缘的一角。之所以这么狼狈,是因为王羽语出惊人,吓得他手一抖,把一整块鱼生都给吃了下去,于是就悲剧了。

贾诩第一次顾不上盘算别人的心情,有了田丰的前车之鉴,他当然不会贸然开口,而是努力的压抑着,不让那股子让人窒息般的辣气喷出来。憋得很辛苦,他一张胖脸也是涨得通红,看起来好像秋天的大苹果一般。

这两位老江湖都着了道,其他人就更不用提了。

一贯以气度儒雅著称的糜竺将一口食物喷在了衣襟上,手忙脚乱的擦拭时,却打翻了身边国渊的酒盏;国渊淋了半边身子的酒,却依然伏在桌案上不肯起来,没办法,不这样,他就没法保证自己不把嘴里的酒水和食物喷在王修身上……

连少年老成的诸葛亮也端不住架子了,抖着袍袖,遮着脸。一副羞于见人的模样。

唯一没什么影响的,只有太史慈和庞统,这二位的心思本也没在王羽说的话上,而是对新奇的食物更感兴趣一些。

在后世,三文鱼已经绝迹于华夏沿海,这时代倒是捕捞得到,但毕竟是海鱼,生于荆州的庞统是不可能看过的。而太史慈虽然对鱼不陌生,但这种吃法和调料却让他大有兴趣。根本没注意王羽说些什么。

芥末虽辣,但只要有所准备,调整好呼吸,也没那么可怕。在场众人之所以着了道,都是因为被王羽的话所影响。乱了心神,这才被芥末趁机而入,搞得狼狈不堪。

“呵呵,大家都别激动,只是讨论一下,不是今天就要做,淡定。淡定。”一片狼藉,王羽倒也不生气,笑吟吟的说着,那略带矜持的笑容。放在众臣眼中,却怎么看怎么可恶。

他分明就是故意的,等着看大家的热闹呢!

但此刻也没人有余暇跟他计较了,要毛巾的要毛巾。要水的要水,渐渐适应了刺激性气味和话题的众人都忙做了一团。

“爽快。爽快!浑身的毛孔都像是喷开了似的,太舒服了,不愧是主公亲手调制的没事啊。”在这种情况下,太史慈的高声赞叹未免就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了。

“是吧?很好吃吧?”王羽乐了。

由于缺少很多必要的调料,很多种后世的美食都难以复制,看着比后世绿色健康一百倍、一千倍的美食不能享受,这是怎样的一种浪费啊?有了余暇后,他便一直致力于复制后世的美食,辣椒之类的东西不可得,但芥末却没多大技术含量,很容易就让他搞出来了。

这时代的近海生物,可比后世多多了,食材多得是,王羽决定在接下来休养生息的几年,一定要把后世他所知,有条件施行的烹饪方法都复制出来,让青州在各个方面都成为天下的中心。

太史慈点头不迭,伸出筷子一夹,在调料碟中来回抹了几下,这才将鱼片放入嘴里。闭上嘴,深吸一口气,片刻,将其呼出,脸上尽是回味无穷的神情:“嗯,这是男儿的食物,上阵前来上一口,持刀都多几分力气。对了,主公,您刚才说什么来着?”

“哦,我说称帝的事。”王羽若无其事的回答,正忙于清洁的众人都顾不上吐槽太史慈,或者品味芥末的美味了,纷纷抬起头来,竖起了耳朵。

“哦,您要称帝了?”太史慈毫不意外的点点头,手中筷子伸缩如风,一边对答,一边大快朵颐。

他问的随意,但在场众人的心却都悬了起来。

在政治决策上,称帝可说是影响最大的一件事。这件事牵扯着青州,乃至整个天下的气运,若是处置不当,青州目前的大好局面就会毁于一旦。

对此事,青州军中各人的态度也不尽相同,反对者固然不少,但支持者更多,谁不盼着水涨船高,做个开国元勋呢?倒是像太史慈这种,持无所谓态度的人很少,但也只有太史慈,才能行若无事的问出这句话,而不是像其他人那样,被一句话就乱了心神。

“那倒不是,就是给大家交个底,省得老是有人胡思乱想,耽误了正事。”王羽表现出来的态度和太史慈很像,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全然没有真正的枭雄说一半,留一半,给听众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来发挥。

“主公的意思是……”王羽的言外之意,田丰听得很清楚,他迟疑着发问,想得到一个切实的答案,因为这个答案让他有些无法相信。

“很简单,那就是本将不会称帝,本将的子孙当然也不会,强汉之名,将世世代代的传承下去,直到千秋万世。所以,对此心存疑虑的人,就不需要再胡思乱想了,一切照旧便是。”整个厅堂都静悄悄的,一丝杂音都没有,只有王羽掷地有声的话语在回荡不休。

堂下众人神情各异,绝大多数人都觉得异常震惊。

无论支持与否,众人都有个共识,现在的确不是称帝的好时机。汉帝健在只是一方面,关键是青州的实力还不够强,一旦称帝,就会面对天下诸侯的围攻。连原本趋于附庸地位的那些,也有可能突然反水,这对青州的发展来说,是相当不利的。

王羽今天本来是要解决政务的,结果却突然提起这么个话题,众人都打起了精神,想着从他的暗示中,分析出点什么,做出合理的应对。但谁能想到。王羽的话斩钉截铁,连一丝余地都没留。

若他是个刘姓宗室,说这话倒是留下了余地。当今天子的威严已是荡然无存,将来的下场不是被废,就是被暗杀。总之没个好下场。等天子完蛋了,王羽就可以利用宗室的身份,名正言顺的继承汉室大统了,这样也没有违背今日的许诺。

可王羽姓王,没这个机会,他甚至还将子孙上位的路给封上了,难道他真的完全没这方面的想法?

可是。他在青州施行的新政,和汉朝固有的传统几乎完全背离。就算他本心不是为了谋朝篡位,只是出于富强青州的目的,想要将新政保持下去。也必须得建立新朝,方能让新政有延续性,不被破坏吧?

种种矛盾之处,令人疑惑。即便是最忧心政务的国渊,这一刻都忘记了土地问题。苦苦思索着,王羽此举到底有什么深意。

众人心中的震撼,更是难以言表。连被摆了一道,正憋着劲,要给搞无聊恶作剧的王羽个好看的诸葛亮,此刻也是说不出话来。

太史慈发觉了气氛的异常,依依不舍的放下了筷子,看看呆若木鸡的同僚们,再看看行若无事的王羽,他小心翼翼的问道:“主公,您说真的啊?”

“男儿一诺千金,某岂会拿这种事开玩笑?”王羽洒然一笑:“其实,不称帝有不称帝的好处,如果一定要登上那个位置,反而会有很多麻烦,趁着今天大家都在,我就把自己的想法说一说,大家一起参详参详。”

“……”群臣面面相觑。

这也算是开天辟地的第一遭了,这么多人聚在一起,一边吃饭,讨论称帝与否的利弊。就算是当年以不遵礼数而闻名的高祖皇帝,也没干过这种事啊。

这种话题,也是能公开讨论的?

没人答话,王羽也不在意,自顾自的说了起来:“称帝,会涉及到两个很重要的问题,影响深远,第一个,是榜样的作用……”

王羽认为,通常而论,开国者怎么得的天下,在其后的治国政策中,就会怎么体现出来,具体表现形式就是对这种方式的严防死守。

靠篡位得天下的,就会加倍防着别人谋逆;靠洗脑搧动民众起家的,也会对类似的组织特别重视;靠勾结外敌上位的,就会在这方面有所防备。

总之,每个帝王都会力图让自己的上位过程变得名正言顺,同时对类似的苗头深恶痛绝。

王羽身上的汉臣烙印非常深,当今天子给他的封赏给他提供了便利,但也同样是枷锁。尽管将来统一天下,靠的是百战建功,但只要他行了废立之事,一个篡逆的头衔就逃不掉了。

以王羽的霸气,对后世评说当然是不在意的,可名不正则言不顺,他活着的时候不要紧,但他的子孙势必对此非常紧张。

王羽能想象得出,他的子孙们会严格约束武将的权力,并打压武人的地位,对军队做出种种限制,使得武人无法形成实质性的威胁。同时,他们会在朝堂上大肆推行权术,激化文臣之间的矛盾,让文臣无法拧成一股劲儿。

这两种现象的出现,将不会不因人的意志而转移。王羽认为,哪怕自己留下祖训之类的东西,也没办法改变即将发生的事实。

而这两项举措实施后,会带来一系列很可怕的结果,他描述出来的场景,也让在场众人为之心惊肉跳。

“士卒比农夫都不如,只有罪犯这种身不由己之人,才会去当兵,战力比青州的民兵还要差很多,而这些人将是保卫边疆的主力,面对的是一直在大自然的天威下挣扎求存的野蛮人对手。”

“朝堂上永无宁日,党争之外,一切罪行只要符合了士大夫间的潜规则,就不会受到朝廷律法的惩处……贪腐、买官、通敌、卖国……都将成为常态。”

“这样的王朝对内倒是游刃有余,可一对上外敌就只能麻爪,纵有四海之富,百万之兵,也会被塞外人数远逊的野蛮人轻易推倒,使华夏大地沦陷至黑暗之中。”

王羽借鉴的,正是宋、明二朝。

田丰等人一直认为,桓、灵时代,就是很黑暗的时代了,可是,和王羽描绘出的场景相比,桓灵时代完全就是繁荣盛世么。

鲜卑也好,羌胡也罢,他们寇边的目的只是抢掠,就算是汉廷最虚弱的时候,只要朝廷稍微认真一点,派遣一员上将讨伐,胡虏就只有望风而逃的份儿,哪敢有什么进窥中原的心思?

第二个问题,则是酬功的问题。

如果王羽自己当皇帝,那么他就必须给跟着他打天下,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们一个交待。最好的方式当然就是封爵授官,但这会对未来形成隐患,搞个不好,就会重蹈七国之乱的覆辙。

王羽拳头最大,所以他当皇帝,其他人拳头小点,但怎么也得有个王侯之赏吧?有了爵位,就得有领地和权力,想当皇帝,就得用这些东西换取其他人的支持。将来的隐患,也只能暂且放放了。

封赏少了,肯定又会被说成刻薄。

于是,到了最后,就只剩下了一个办法了——效仿汉高祖,来个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我想,没人喜欢这样吧?”一通长篇大论后,王羽如是问道。

其实说了这么多,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王羽不打算用权术治国,他不光想着在青州军内部杜绝权术的应用,并且在一统天下后,也要继续这样的政策。

因为还没经历过两晋的悲剧,不知道在权术方面登峰造极的司马氏后来的结局,所以没人知道,王羽为何对权术如此深恶痛绝。但通过王羽这番话,所有人都感受到了他的决心——没错,他就是要来真的!

九一二章 不祥的预感三一六章 阵前相见五三六章 广开言路八九九章 梗阳攻防战六二七章 单挑或群殴五零三章 诡异战局四九四章 李代桃僵三一七章 永不退避一三六章 超强斥候战三九六章 泰山之危第61章 明枪与暗箭二七一章 无双虎贲三八二章 夜袭与溃败一三三章 毒士毒谋三四二章 怒涛何汹涌八七二章 曹操的苦恼八九零章 屋漏偏逢雨三百章 战火卷中原第10章 汉魂永不死第70章 英雄谁属三一七章 永不退避九二零章 尘埃落定第3章 偏向虎山行四一六章 大厦将倾六二二章 拂晓朔风悲九四七章 血冷心自寒九三零章 计出更有惑九四六章 虓虎的奋迅九三六章 白陉夺口战六七七章 欲建奇功八九九章 梗阳攻防战四五二章 战场之外五六六章 奇招迭出五二五章 日趋复杂五五五章 青州群英会四四一章 难忍之痛第46章 不负霸王名三六一章 清河劫难七二七章 星夜求援九一三章 利剑出鞘六五四章 吕布的决定三六二章 救星天降四九一章 昨日重现二五五章 夺桥先锋战第30章 称雄先扬名六五零章 处处针对八二六章 时代的湍流七六九章 异想天开四一二章 愈演愈烈三零六章 水落石出七五四章 攻防两强六七四章 穷的只有粮五七七章 曹豹逆袭八四九章 汉胡大防九一六章 狂飙猛进三四二章 怒涛何汹涌一九四章 周边不宁二七三章 弱点击破七四五章 长久之策一一三章 长街混战三一八章 局外局内七百章 铁骑碾压二零六章 清平世界四七七章 高唐得胜山七四五章 长久之策第30章 称雄先扬名七零五章 车悬再现三六五章 太史慈之谋二七七章 计谋与鏖战四九零章 潜入安邑一五零章 止戈与胜负七九二章 不变应变八三二章 当头一棒九六三章 天下一局棋九五四章 追悔莫及五四五章 运气来了一五七章 生子如鹏举二三零章 大婚之期七六一章 摧枯拉朽三八三章 败中求胜一八四章 名声剧振六六六章 时尚高唐七一六章 逆袭落空二八五章 徐庶定徐州一零八章 猛虎再添翼第18章 泰山小霸王七零九章 天下熙熙皆为义来六六三章 调整部署八零九章 兵不厌诈五四七章 王羽很忙二七二章 击破大戟士五三八章 一并解决九七二章 席卷势成九二二章 危险的赌注二三八章 追风逐火二六八章 英杰汇聚五六六章 奇招迭出八三二章 当头一棒四六六章 再见麹义二一九章 意外连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