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一章 只重实惠

王羽当然是来真的。

当皇帝,是个看起来很美,其实很没意思的差事。

没错,当皇帝可以留名后世,可仔细数一数,除了鞑清那些被辫子戏粉饰出来的所谓‘明君’之外,华夏这几千年,有几个皇帝享受了好名声的?

勤劳的明太祖,在后世留下的是无数骂名;雄才大略的明成祖,也同样没捞着任何好处;至于形象本来就很模糊的明武宗正德,就更是不用提了,一个颇具开创性,魄力十足的皇帝,在后世生生的变成了昏君的代名词。就算是开疆拓土的汉武帝在后人眼中,也是和秦始皇一样,被当成了残暴而又无谋的暴君一流。

倒是篡位夺权的司马氏父子;弑兄囚父的唐太宗;荒淫无度的唐明皇;对内残暴镇压,对外卑躬屈膝的鞑清帝王们,在后世的名声都很好。因为他们很擅长使用权术和士大夫们做交易,因此能换取史官们的笔墨粉饰,令后人们顶礼膜拜。

王羽不喜欢权术,他自己不会用,也不想让子孙们专门学这个,所以,他对因当皇帝而来的名声一点都不在意。

若是权术玩不好,那就更糟糕了,华夏历史上多得是傀儡皇帝,想到自己的子孙被人当初傀儡摆弄,却只能忍气吞声,王羽对当皇帝就更没热情了。

不过,树欲静而风不止,这件事不是他自己不想就可以了的。

徐庶从河东返回后,曾在密谈中里提及,包括潘璋、马忠,以及白波诸将,私下里都以各自的方式,向他问及过这个问题。

等今天王修等人再一说。王羽惊讶的发现,原来不光是军中,将军幕府同样涌动着类似的暗流。

可以想象,他若不及时采取对策,任由这股暗流涌动着,等到下一场大胜之后,说不定就要上演群起拥立,黄袍加身这种戏码了。光是这样还不可怕,青州军往普通军阀的方向滑落才是个大问题。特别是权术方面。

权术是什么?

王羽的理解就是,分析人心,权衡利弊,算计自己人的手段和套路。王羽一直不崇尚这个,但围绕着称帝与否这个中心。幕府内部已经有了这种倾向,特别是王修提出的那几个问题。

王羽觉得前世华夏最大的悲剧,就是将权术发展得巅峰造极。这门学问固然博大精深,令许多人孜孜以求,但对社会进步却起不到任何帮助。

想想看,一个官吏比例占了总人口百分之二三的国家,行政效率的低下却是倒着排的。这种奇葩现象之所以产生,就是因为当官的一天都在琢磨自己人,没几个真正干活的。

如果治政首重权术的毛病改不掉,无论他当皇帝与否。引进多少后世才有的新技术,建立多么完善的政法体制,都挽救不了华夏的千秋万代。

顶多就是像历史上的那几位开国君主一样,开始雄起一下。等到二世、三世往下一传,很快就萎靡不振了。

力量都消耗在内部倾轧了。还能雄霸天下?曹操就是最好的借鉴和教训。若非他晚年光琢磨着怎么谋朝篡位,怎么会连中原都打下了,却拿区区的西川和江东没办法?

正如王羽所说,他想要的是一个传承千秋万代的强汉,而不是换汤不换药的新齐。

厅堂内静悄悄的,只有群臣略显沉重的呼吸声在回响,掉落一根针,都会显得很刺耳。

良久,一把稚气尚存的清朗声音响起:“骠骑将军的心胸,实在令人敬佩。可是,将军有没有想过,若是这番话传出去,将来有人挟持天子,乔诏令使将军,将军该如何自处?董卓一直没有这么做,只是因为他认为您意在天下,可将来……”

诸葛亮不太想承认,可确实有那么一瞬间,他被王羽的雄浑魄力给镇住了。王朝帝业,说放就放,和横扫天下,成就霸业相比,给人的震撼是同样的。古今多少豪杰,有几个能看穿这一步,在门槛上坚定的把门锁上呢?

仗着心中不服输的精神和自信,他勉强收敛了心神,提出了质疑。可连他自己都没察觉到,他提问时的质问意味已经比先前淡了很多,倒像是从幕僚的角度,帮主公出谋划策,拾遗补缺一般。

不过,他这一问倒是大有道理。

王羽一贯是自诩忠臣的,但各路诸侯也都差不多是这么做的,他的行为并不显眼。董卓也不会自讨没趣,拿天子做幌子来骚扰他。

挟天子以令诸侯这种事,也是很有技术含量的。天子被挟持,威望本来就下降很多了,如果没事就搞一封圣旨出去,被人拒旨,久而久之,天子剩下的那点威望也就不复存在了。

明朝皇帝的中旨就是这样,开国时节,皇帝下旨就是下旨,谁敢违被就等着挨收拾吧。等后来有了内阁,有了大学士的票拟,皇帝的中旨就不好使了。大臣们不但不会因为抗旨受到惩罚,反而会因为抗旨得到荣耀。

董卓要是自以为有了圣旨就横扫一切,那他就等着天子变废纸吧。

事实上,董卓在面临关东诸侯围攻的时候,就动用过圣旨这个大杀器,结果圣旨被抗了不说,要是没有王羽搅局,他派去的五个使者都要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

诸侯们表面忠于汉室,但谁也不傻,会明知圣旨有问题,对自己不利,还凛然遵从吗?

挟天子,令诸侯的最好办法,就是顺水推舟。比如历史上,公孙瓒和袁绍在河北激战,最后打得僵持不下,谁也不能压倒谁,董卓一封圣旨过去,两家顺势罢兵,天子表面上的威望有所增长,两家诸侯也停止了一场无谓的争斗,算是三赢了。

然而,这是在面对假忠臣时的规律,如果王羽先前那番话传出去,并以此作为青州军行动的基本准则,事情就有所不同了。

既然自诩忠臣,对圣旨就应该保持尊重,抗旨一次,就是自己打一次自己的脸。久而久之,王羽好容易累计的名声就完蛋了。

董卓不是笨蛋,他不会看不到这一点,对青州这个最具威胁的敌人,他也应该不吝于使用最大的杀器,拼个两败俱伤。

至于说将天子夺过来,王羽在洛阳错过了一次机会,这次解救白波的行动,更是断绝了青州争夺天子的最后一丝希望。

兵力再强,离这么远,也是鞭长莫及啊。

“本将乃是当今天子亲口敕封的骠骑将军,冠军侯,有代天巡狩,征讨不臣的资格!”

王羽向西面拱拱手,朗声答道:“天子蒙尘,旨意皆出权臣之手,就算本将不奉旨意,又何损于本将的威望?至少,本将辖下的军民对此是不会有什么疑虑的。既然如此,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诸葛亮的思路开始混乱了。

王羽的话很简单,意思也很明了,总结起来就是这么几件事:第一,他不当皇帝,要忠于大汉;第二,他这个忠臣不要天子;第三,他不接天子的旨意,是因为天子之前给了他一个应用度很广的敕命,只要他不奉旨,他就可以干任何他相干的事,和皇帝没两样……

将这几件事归纳一下,总结起来就是:王羽要在中枢之外另起炉灶,但名义上还是大汉的臣子,对天子没有丝毫不敬的意思。再往白里说,就是王羽要施行皇帝的权利,而不要皇帝的那个名头。

很复杂,也很简单。

诸葛亮限于年纪,一时间思路有些乱。但青州众臣可都是老江湖了,特别是贾诩、田丰这二位,一听王羽这话,眼睛就亮了。

这个只取实惠,不理会名义的做法,符合王羽一贯的作风。不称帝,但同样可以放开手脚,这比将天子攥在手里还方便。

就算是董卓,要圣旨的时候,还得去皇宫走一趟呢,好歹得让皇帝盖个戳不是?王羽这边就简单多了,代天巡狩么,和天子亲至是一样的,只要王羽说了,就可以当做圣旨来用,而且还不会像董卓那样,搞得声名狼藉。

近在咫尺的权臣,和在外面的权臣,天子会对哪个观感更好呢?当然是远交近攻啊。

众臣纷纷颔首,有会于心。

王修试探着问道:“那么,主公,年号的事是不是……”

“就定为‘开元’二字吧。”王羽想了想,从记忆中找出了一个名字。

“开元……通宝?”王修在嘴里反复默念几遍,眼睛渐渐的亮了,抚掌笑道:“妙,妙不可言!”

开元就是开创新纪元的意思,当年号也可以,当是一种美好的祝愿一样很合适,还能与青州新政全面推行保持一致,实在是再恰当不过。

“今后的政务流程就是,本将和幕府来决定总体战略方向,各官署制订政令细节,然后向民间公示,得到反馈后,加以修正改进,最后将完成本交予本将审核,由本将确认后,代天子颁下令旨。施行后,也可以继续修改增进……”

王羽将自己一直在思考着的政令模式宣之于众。

他当然不会急功近利的去搞民主,搞些选举之类的花把式出来,那不现实。但他认为,政务也不能向从前那样僵化,更不能让当官的整天琢磨权术,或者损公肥私那些事。

他最终选择的,是一个相对灵活,时刻都在变化中的体制。最终会演变成什么样,他现在也不得而知,但至少在现阶段,青州的官吏们可以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实务当中了。

这就是他的作风,只要实惠,不图虚名。()

三二八章 速战速决四五四章 天命所归七九九章 最新动向第94章 灰飞烟灭五七二章 他是陶恭祖一五一章 治世之道六八零章 毋极城下五三八章 一并解决七七五章 两个消息第98章 万众皆欢腾三一七章 永不退避三三二章 大举反攻九二四章 片言定乾坤五二六章 静中有动八五八章 凌厉杀机六二八章 一起打架吧七六八章 所谓教化三零四章 更有一山高六三七章 以快破巧三七三章 风轮水转五六七章 凶残杀阵七四一章 不灭的传说第54章 谋事贵深远四四四章 四大军师第7章 一诺千金重三二零章 先拔头筹三二九章 夜袭茌平七八二章 辽东故事六九一章 王羽北上四七九章 多事之秋六九零章 公孙之危六四一章 英杰辈出六五六章 异变陡生七二一章 强突猛进二二五章 田丰治政一七五章 北海来使第40章 重赏值万金二九四章 催锋破阵五六八章 幕前幕后五一一章 无名英雄九五零章 八方云动三八六章 沮授遗策四八二章 政事繁杂八零六章 辽东水师三二六章 引狼入室六八七章 释疑解惑九四九章 残兵血战四八五章 派系与权术六五六章 异变陡生六五九章 突城而入五零四章 安邑之战三三零章 冥冥中闻声一六五章 二次会盟九六一章 逝者如风七八九章 胜券在握二七二章 击破大戟士一七三章 青州攻略三二五章 草莽英雄四五零章 人才储备八七六章 沉重打击八四零章 战争潜力二三一章 故事重提七八六章 寻根究底第200章 以正对奇八九七章 如释重负第27章 再会吕温侯五一三章 奇异少年八五三章 贾诩论势七四三章 汉道乃昌八四一章 货币战争第85章 情场如战场四六六章 再见麹义一七九章 奔袭都昌八一零章 富贵险中求四四三章 一语破天机三九二章 幕后英雄第62章 富贵险中求五五八章 高调南下七四二章 赵云的思考八零三章 连环中计九四六章 虓虎的奋迅六零八章 错综复杂五三六章 广开言路五二九章 降卒归心七一六章 逆袭落空八三二章 当头一棒二五八章 王羽的兵谏四九五章 翻手为云六零六章 江淮变局八六五章 江上首战二九二章 无双骑射一四八章 最后一着三六六章 反贼须专精二六八章 英杰汇聚六六二章 击胡之法九五九章 白马为名八六五章 江上首战二四三章 谁家奇女子七一七章 冰上激战二一一章 明火暗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