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3章 十日之约

益州,蜀郡,成都,战火纷飞。

哪怕刘璋已经将治所迁往牦牛,成都作为曾经的益州首府,城郭之坚固却是毋庸置疑。

陈旭指挥着大军,强攻城池已经八日,可是王甫、马汉两人一文一武,却将成都死死守住。

这种情况下,哪怕陈旭麾下谋士再如何足智多谋,武将再如何骁勇善战,也只能强攻城池了。

好在成都兵力并不算多,再加上陈旭收编了一些益州军,实力大增。

在接连不断的攻击下,成都守军却也有些吃不消。

护城河已经被关中军填平,各种千奇百怪的攻城器械,更是将成都北门砸得摇摇欲坠。

田丰站在陈旭身旁,遥望成都的战况,说道:“主公,持续这种高强度攻城,仅需两日即可攻破成都。”

陈旭却是眉头紧皱,说道:“我本以为,攻下剑阁、夺得广汉郡以后,刘季玉便会献城投降。”

“不曾想,刘季玉居然迁徙治所,并且派人沿途死守城池,若是攻下每座城池都花费这么长时间,吾何时能够拿下整个益州?”

此时的陈旭,心中有些急躁。

且不说诸侯领兵攻打关中,就是陈静远赴荒漠与马超交战,就使得陈旭心中隐隐感到有些不安。

在陈旭印象中,当初刘备入蜀之时,好像斩了几员益州大将以后,刘璋就在法正的劝说下投降了。

可时至今日,关中军的战绩其实要远比当时的刘备辉煌,可是刘璋居然准备顽抗到底,这不由使得陈旭感到无比愕然。

可是细细想来,倒也并不难理解。

刘备攻打益州的时候,刘璋北有张鲁这个生平大敌,外面更是没有一个盟友。

而且麾下大将死的死,降的降,再加上他与刘备都乃汉室宗亲,多少有些香火情,投降倒也并不让人意外。

反观如今,关中军虽然屡破益州军,斩杀、俘虏、招降益州将领不在少数,可关中如今却是四面楚歌,岌岌可危。

刘璋心中多少还有些念想,希望陈旭顶不住压力,不久以后领兵撤退。

那个时候,他就可以重新领兵收复失地,再次成为割据一方的益州牧了。

其实陈旭对于刘备入蜀的详情也并不算了解,哪怕张任被杀以后,刘备与诸葛亮等人,仍旧被刘璋之子刘循,领兵挡在雒县之外将近一年。

直到雒县城破,刘循被俘,刘璋才献城投降。

田丰沉默半晌,这才说道:“想要攻下一州之地,谈何容易?主公不该如此心浮气躁才对啊?”

益州乃是天府之国,百姓众多,又占据山川之险,吞并刘璋本来就不会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田丰看来,关中军如今取得的战绩已经足够辉煌了,他想不通自家主公为何会如此焦躁。

陈旭知道自己有些失去了平常心,深深吸了一口气,才暗暗想到:“历史早已发生了改变,想要刘璋献城投降,恐怕有些困难。”

“实在不行,也只有强攻城池了。”

话毕,他眺望着站在城墙上的王甫、马汉两人,叹道:“此二人倒也是忠义之辈,吾率领大军兵临在城下,他们却也没有丝毫畏惧。”

感叹之余,对于这两人的胆识,陈旭却也极其赞叹。

贾诩眉头微微动了一下,想要说些什么,却终究没有开口,只是若有所思盯着城墙上的两人。

徐晃犹豫了一下,却是说道:“主公,某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对于徐晃这个心腹爱将,陈旭自然是非常喜欢。

见他有话要讲,陈旭有些调笑的说道:“我又不是那种听不进谏言之人,公明有话但说无妨。”

徐晃脸色微变,急忙行礼道:“主公明鉴,晃绝无此意!”

陈旭先是愣了一下,转念一想才知道徐晃为何赔罪,不由哑然失笑。

上前揽住徐晃肩膀,陈旭说道:“方才只是戏言耳,公明何必如此紧张?”

徐晃这才悄悄松了一口气。

他也知道自家主公,并不是那种小心眼之人。

可是徐晃对于自己要求极其严格,哪怕如今已经战功赫赫,却也不会居功自傲,更不会因为得到陈旭器重,行事就太过随意。

相反,徐晃平常言行举止,几乎达到了谨小慎微的程度。

这就是徐晃,他忠诚、勇武、胆识过人、却又谦卑、正直、恪守君臣之礼。

不得不说,遍观关中诸将,也只有赵云在这些方面,能够与徐晃媲美了。

看到陈旭询问的眼神,徐晃整理了一下情绪,这才说道:“主公可曾想过,为何成都只有两千守军,却能守住城池这么长时间?”

陈旭一怔,下意识的说道:“王甫、马汉两人一文一武,才能出众,再加上成都城郭高大,守城八日也不奇怪吧。”

贾诩眼神却是一闪,颇为赞赏的看着徐晃,田丰却是若有所思。

徐晃道:“主公之言固然有理,然而关中数万大军,分别攻打四个城门却仍旧拖延这么长时间,绝不是因为此二人才能出众。”

陈旭心念微动,继而不动声色的问道:“还请公明直言。”

徐晃正色道:“刘季玉虽然只在成都留下了两千守军,然而这几日参战的士卒绝对不下五千。”

“再加上那些帮助守城的百姓,益州军这才能够挡住我军八日之久。”

徐晃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那些多出来的士卒,大多都是城内豪强大族的私兵,至于百姓帮忙守城,也就不用多说了。”

陈旭眉头紧皱,却不说话,此时他已经知道徐晃要说什么了。

果不其然,徐晃硬着头皮继续说道:“主公仁义无双,善待百姓以及品德高尚之辈,然而两军交战,太过仁慈有时却会适得其反。”

“晃曾经攻打阆中之时,阆中守将誓据城死守,坚决不降。”

“后来阆中城破,此人义正言辞拒绝了末将的招降,满脸正气,令人敬佩。”

“末将以为此人乃是一位真豪杰,为了全其忠义,就欲将其斩首。不曾想,在临刑之时,此人当时居然就开始求饶。”

陈旭几人闻言,都不由有些瞠目结舌。

一开始据城死守,坚决不降,被俘以后更是满脸正气,义正言辞;死到临头之际却又态度大变,慌忙求饶,这种反差未免也太大了。

看见几人惊愕的神情,徐晃继续说道:“末将当时也颇为诧异,不知此人为何前后转变如此之大,详细询问过后,结果却让末将感到震惊。”

见众人都将注意力放在了自己身上,徐晃道:“原来,此人素闻我军仁义,不会滥杀俘虏,对于那些有才能、有气节之人,更是以礼相待。”

“这人正是故意死守城池,想要表现出自己的才能与气节,好在后来投降以后能够得到重用。”

听到这里,陈旭脸色猛然沉了下来。

他没有想到,有些人居然将他的仁慈,当做顽抗的本钱。

徐晃亦是气愤的说道:“末将当时勃然大怒,不顾那人求饶投降,就下令将其斩杀。”

陈旭当即拍手赞道:“杀得好!”

徐晃道:“这等人固然可杀,然而晃回想起来,却也觉得主公对待敌人以及俘虏,未免太过仁慈。”

“这种仁慈,反而使得某些人胆气大盛,都想要先抵挡我军赚取名望,兵败以后再投降获取高位。”

“不仅如此,巴蜀之地百姓本就心向刘季玉,得知主公不会滥杀无辜以后,更是毫无心理负担帮助益州军守城。”

说到这里,徐晃痛心疾首的道:“可是如此一来,却使我军攻城略地变得困难了许多,很多本不应该牺牲的士卒,也都为此白白失去性命。”

徐晃猛然跪在地上,道:“战争永远是残酷,若是一味仁义,反而会作茧自缚,还望主公能够更改军规。”

贾诩亦是说道:“公明之言大善,还望主公慎重考虑。”

两军交战之际,为何经常会发生屠城的事情?很多时候,其实乃是为了震慑敌军,想要不战而屈人之兵罢了。

试想一下,如果关中军对待敌人异常残忍,那个阆中守将,在徐晃兵临城下之际,恐怕就会直接献城投降吧。

就连城中百姓,也不见得敢帮助益州军守城了。

若城池守将明知无法守住城池,且拼命抵抗被俘以后将会性命不保,想必很多人都不敢继续与关中军为敌吧。

如此一来,大军所过之处,益州这些沿途郡县,几乎都能望风而降。

毕竟,那些能够为了刘璋舍命之人,永远都只是极少数。

看着陈旭沉默不语,田丰却是说道:“公明之言虽然有理,却也未免有失偏颇。”

“若非主公仁义,并州、关中百姓又怎会忠心耿耿,在主公最危难的时候奋不顾身?”

“得民心者得天下,杀戮永远比不上仁义,主公仁慈并无过错。”

徐晃却是争辩道:“所谓仁义,也应该是对自己人,战场之上却只有胜负。”

徐晃不是嗜杀之人,却是一个不择不扣的名将,想要成为名将,就必须认清事实。

一将功成万骨枯,不懂得取舍,就无法成为一代名将。

见徐晃还要说话,陈旭摆了摆手,说道:“此事吾心中自有计较,公明无需多言。”

徐晃的话虽然非常有道理,如今的陈旭也早已今非昔比,可是陈旭仍旧有些许自己的坚持。

贾诩微微一叹,不再说话,徐晃也没有继续这个话题。

四个城门,硝烟密布,喊杀之声震天。

一块块大石头呼啸着飞入城中,不断击打着已经十分脆弱的城墙。

忽然之间,关平引着一个穿着益州军铠甲之人,来到了陈旭面前。

“此人乃是城中守将的使者,要面见主公。”

陈旭微微有些愕然,打量了那人一阵,问道:“我们两军处于敌对阵营,你此次前来却是为何?”

那人被陈旭气势所摄,显得有些窘迫。

最终,他还是咬牙说道:“刘益州有令,若不能守住城池十日,守将家人都会被斩首。”

“假如能够抵挡敌军十日,纵然投降也不会迁怒守将家人。”

“我家将军虽有投降之心,奈何担忧家人安危,这才硬着头皮冒犯大将军虎威。”

“若大将军怜恤我家将军,还望暂缓攻击,待过了十日,成都城门定会大开,我家将军也会献上印绶投降。”

话毕,此人跪在地上,脸上满是哀求之色。

众人听见这个消息,都是呆愣当场。

他们刚才还在想,为何城中守将抵御如此坚决,却没想到此间还有这等隐情。

陈旭看了看天色,说道:“鸣金收兵。”

在陈旭看来,城中守将如果能够主动投降,他不仅可以得到两员能力不错的降将,还可以挽救不少关中士卒的性命,何乐而不为?

不管其中是否有诈,现在天色已经快要昏暗下来,也是时候要退兵休整了。

回到营寨之中以后,陈旭将众人召来,告知众人详情,说道:“对于此事,诸位有何看法?”

田丰捋了捋胡须,道:“假如王甫、马汉两人,果真愿意两日以后献城投降,主公暂缓攻城倒也无妨。”

“然而,不能守住十日诛连家人这条政策,却不知是否真有其事。”

张松闻言摇头:“我从未听说有过此事。”

田丰道:“若无此事,恐怕就是敌将缓兵之计了。”

一直沉默不语的吴懿,却是忽然开口:“主公,对于此事我倒是知道一些。”

陈旭将目光放在吴懿身上,说道:“愿闻其详。”

吴懿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因为我与子乔投诚大将军之事,刘季玉对于麾下文武不再信任。”

“黄公衡更是向其进言,设下了十日城破诛连家人的法令,那个信使所言不虚。”

原来,刘璋害怕自己派人前去守城,这些守将会望风而降,这才接受黄权建议,把守将家眷带走,并且立下十日之约。

若是关中军十日之内攻破城池,守将家眷就会遭受牵连,假如能够坚守十日,哪怕后来投降陈旭,自己家人也不会有事。

陈旭眼睛一亮,轻轻捋着自己胡须,说道:“既然如此,纵然拖延两日又有何妨?”

在陈旭看来,就算强攻城池,恐怕也需要两日时间才能破城。

既然两日以后,成都守将愿意献城投降,他又何必让士卒们白白送死呢?

第303章 志才遗计第447章 韩遂第505章 求情第719章 风起陇西第858章 大战落幕第547章 渡河第570章 离别第816章 天子崩第191章 名将来投第883章 四方云动第398章 穷途末路第821章 诸葛亮第546章 攻破陈留第242章 出塞第158章 两虎相争第614章 阎行欲降第88章 矛盾论第344章 追杀李傕第102章 马惊第709章 益州之乱第9章 毁田第100章 议事第233章 斩将第227章 来使第110章 议事第400章 杀妻为食第772章 挟持吴懿第264章 水淹第724章 武关之战第197章 历史车轮第772章 挟持吴懿第252章 密谋第746章 离别第696章 挽歌第153章 再添豪杰第520章 判案根据第993章 痛失一臂第884章 决定第637章 冲突第239章 杳无音讯第538章 张飞激将第413章 斗智斗勇第720章 蒲坂乱起第707章 洪水滚滚第378章 杀眭固第663章 游行法第893章 英雄相见第25章 灾年粮价跌第213章 平定西河第379章 图谋第466章 六郡叛乱第208章 绝路第342章 斩郭汜第886章 打回东郡第700章 故技重施第900章 诛杀满门第822章 齐聚江东第563章 四面楚歌第701章 故技重施第786章 噩耗第824章 驿馆说鲁肃第935章 初战虎牢第926章 大战将启第731章 雷霆一击第162章 张玲心思第628章 有鬼第16章 挟持第21章 相邀第286章 剑道第591章 张郃第759章 先登营第14章 请罪第131章 田丰认主第969章 神兵天降第463章 羌患始末第330章 按律当斩第216章 内乱第990章 身中毒箭第48章 东阿危急第698章 适逢其会第445章 太学招生第396章 阎象设计第288章 欲杀人第204章 张辽威武第508章 出巡第617章 谗言第202章 展示实力第473章 一夜筑城第396章 阎象设计第1001章 怒火第803章 谨慎防备第857章 出兵冀州第644章 天子及冠第588章 沮授三策第118章 敲晕第937章 一退再退第277章 张裕第956章 斗阵(中)第949章 东风第768章 剑阁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