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八章 乌鸦

入夜,关平一家人与关姬一同用餐。

田嫣陪伴在关姬身侧,也有一张独属于自己的小桌案,只是她更喜欢逗边上的阿平。

似乎她融不进关姬、关平等人的谈话里,她的眼睛里只剩下自己的小侄儿阿平。

餐后,关平随关姬到书房议事,兄妹两个不似在母亲面前那样亲密,反倒突然冷淡下来。

关平把玩悬挂在墙壁的青釭剑,如果自己有一把这样坚锐的短匕,恐怕早已安眠入土,不会有现在诸多感慨和认知。

总的来说……活着真好,换一个角度来看世界,发现了太多人的另一面。

关姬从封藏的木柜里取出一罐炒制而成的茶叶,混合红枣、枸杞、桂圆及糖块、一把干桂花后为关平冲泡。

桂花香郁扑鼻,关平抱着暖暖的绿瓷大茶杯,调侃:“饮茶是雅事,孝先却让李正方制作大杯,有牛饮之嫌。”

“兄长应知晓,孝先从不是风雅人。”

关姬坐在火墙边上的太师椅,拢了拢领口,手里端着一杯温水:“父亲请托母亲询问小妹婚事,今孝先不在,非我能决议。孝先若在,也不该由父亲操心。”

关姬嘴上不留情面:“兄长也应知孝先秉性,止有如此一位至亲,怎会送入掖庭去受礼法约束?难道父亲就不知孝先秉性?为何还要让母亲前来?这不是让我为难?”

关平不时吹着茶汤,也不抬眼:“那青华是何心意?”

“兄长,这不是我该管、能管之事。再者,兄长不觉得父亲管的未免宽广?”

关姬饮一口水,长叹一声,皱着眉:“大汉是刘家的大汉,陛下知父亲忠谨,可阿斗怎么看?百年之后,汉家史书又该如何记录?孙大虎纵有过失,也该由陛下、或宗正卿发落,哪里能轮到父亲发落?”

“国法已乱,家法何存?”

关姬忧虑、不解之意积聚在眉头,紧皱着:“君臣尊卑已然混乱,都说孝先居功桀骜,父亲更是甚于孝先。诸人顾忌父亲元勋旧臣,不敢攻讦,种种不满落在孝先肩上。若无孝先,则是父亲首当其冲啊!”

关平毫无动容,小口辍饮茶汤,好像在看曾经犯了错的妹妹在撒谎、掩饰什么。

见关姬不再言语,关平才说:“父亲自有决断,若无父亲果断处置,江都必有哗变。青华顾虑,父亲如何不知?至于孝先,天下未定,谁敢摸他虎须?孝先不损毫毛,谁又敢攻讦、评议父亲过失?”

又饮一口茶汤,关平抬眉打量陌生的妹妹:“靖国兄已有反意,青华可知?”

关姬眼睛微微睁圆,诧异凝声:“怎会?”

“孝先不反,靖国兄自不会反。”

关平浑身力量从言语里流失,肩背松垮,人后仰靠在椅子上:“他给我讲了个惠子相梁的故事,孝先是非梧桐不栖的凤凰,那谁是乌鸦?”

见关姬思索,关平突然一笑:“别想了,丞相不是,也没有乌鸦。孝先既是高洁凤凰,还是想当相国的凤凰,名与利皆得,乌鸦该何去何从?余下当世之人,连乌鸦都做不成,岂会坐视孝先名利皆得?”

“人这一生来之不易,彼辈志虑百出,必有谋身、处世之策。非凤凰敌手,又做不成乌鸦,又不想做鬼,那该做什么?”

关平自言自语,又自嘲一笑:“靖国兄想做乌鸦,可他不知孝先志向。虚名、实利,孝先皆欲也。”

“倘若孝先被逼反,靖国兄自然也反,会发力于内,不可不防。”

关平闭上眼睛:“不要迁怨父亲,谁家阿翁不为儿女做长远顾虑?就怨我愚钝,分不清虚实、真假,为情谊所惑,致使中兴之势陷入颓败。”

关姬紧咬下唇不再言语什么,关平收拾情绪,又饮了几口桂花茶,看了看茶杯里飘浮的茶叶,笑说:“看吧,这就是孝先。推旧陈新研制茶粉,又研制茶饼、茶砖,如今不声不响间制出此等滋味丰富的绝世好茶,却留在家里独享……天下之富有,莫过于此。”

“时日长久,恐怕朝廷百官会卖身于孝先。”

关平说着哼笑两声,端着绿瓷大茶杯起身:“你我终究凡夫,比不得父亲、陛下、丞相、孝先,何必庸人自扰,杞人忧天?只望与青华再见时,孝先能使天下安宁。”

关姬起身,目送关平离去。

关平回到庭院,与阔别已久的妻子单独见面,再多的不满、隔阂,经历一场生离死别后,此刻也消融不见。

赵累已然火化,关平流放汉兴郡会途径武当,他要把赵累和大多数吏士的骨殖埋葬在公墓。

江都士户自然想把子弟、父兄尸骨迎回江都就近安葬,可江都附近没有好的墓地;又发生过东宫遇袭事件,太多的人观念发生变动,同意集中安葬在武当。

可这么大的事情,如果关羽执意反对,自会有人疏导、安抚士户情绪。

关羽不做反应,这件在当下实属细微的事情就这么决定,并不受干扰开始实施。

见到青梅竹马的妻子,关平才真正放松下来,看着窗外投射进来的一层明霜月光,不由想到岭南战事,也不知进展如何了。

也不由去想刘封那边,自己败的的突然,孙权又果断后撤,是要集中力量去打刘封;魏军更是取得第二次河西大捷,算上对南匈奴的大捷,前后缴获的牲畜足以振奋河北士民的士气。

魏军也分兵向东,不清楚刘封能否渡过这一场劫难。

如果形势恶劣,以关东人表现出来的风骨,极有可能望风而降,避免战斗。

黄巾以来,关东大地上已经死了太多的人,现在活着的人已经不想再进行无意义的战斗,他们只想活着,迎来太平。

刘封若因此败亡……已不敢想象皇帝的心态。

此时此刻的刘封,驻兵上蔡,与寿春隔着淮水对峙。

吴军主力已经抵达居巢,随意可以走肥水北上参战,秋季水量上涨的淮河是吴军的高速通道;只是担心秋洪泛滥,吴军表现拘谨,以防守为主,并无反攻的意图。

刘封亲自巡视各营,各营士气相对稳定,现在依旧可以退兵,调头去防御魏军。

魏军也是驻军观望,不肯主动进攻。

吴军、魏军都是一样的心思,汉中之战以来的高烈度战争已经把所有人吓住了,不肯主动再打攻坚战。

都想着不战而屈人之兵,等对方先打,己方再夹击。

刘封巡视西部各营时,询问西营各将:“今孙权悬而不攻,有放我军回归之意。还是在与魏同谋,意在瓜分关东?”

李绪、周魴等人各抒己见,周魴了解吴人,开口:“大王,臣以为孙权胜在侥幸,吴军战意疲软,寿春又是形胜之地。若是渡淮与我鏖战,则地势、舟船之利俱无。魏人若无意与其联合攻我,不日孙权使者自来,与大王商议停战之事。”

刘封目光落在李绪脸上,李绪身边还站着乐綝,李绪拱手:“魏人厌弃孙权为人,恐不会与之联合。臣以为孙权不敢涉险,或许会遣使请和,以谋长远之利。”

李绪边上的乐綝察觉刘封目光,也就进言表态:“臣以为孙权诡诈,不能以常理度之。哪怕停战议和,此人依旧有背盟来袭之患。还请大王谨慎,如临虎狼。”

第三十九章 自谋前路第五百一十一章 庞季第二百九十五章 获麟儿陈公信施背水计第五百四十二章 全力以赴第五百三十章 迁都第八百四十八章 篡改第一百零一章 时不我待第八百八十七章 相持广宗第二百一十六章 青华第七十章 贯甲驰一第六百三十三章 拒绝第四百五十九章 天地同力第三百四十六章 珍重第七百二十六章 紧咬第一百零九章 主动第八百一十四章 排除第七百五十章 温泉馆第三百二十七章 变数第六百五十九章 断臂第一百六十五章 调整第三百七十七章 瓷第二百五十七章 推演第六百八十八章 泰山录事第八百二十一章 饿虎出笼第五百四十六章 致良知第四百三十五章 设计第一百五十章 威望第八百二十章 婚事第七百六十一章 重礼第三百七十四章 不过三第四百一十章 直阁计较第七百六十二章 钓鱼第三百六十三章 诡异第八百零一章 神兵第八百二十章 婚事第五百七十三章 看山还是山第一百八十七章 丞相司马第六百四十六章 幽云六镇第六章 闻鸡起舞之人第四百五十六章 应对第二百九十三章 谋进退潘承明细说虎狼第八百五十八章 婚事为先第二百六十六章 扑倒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小之分第七十四章 一杯酒第八百零六章 渐渐明朗第一百一十九章 趋利第二百零八章 二选一第一百九十八章 婚礼第七百七十九章 形势第五百八十七章 我们是亲戚第一百二十八章 丈八第六百九十八章 演技第四百四十四章 轻重缓急第八百八十六章 大梦第一百四十六章 怨言第七百一十二章 钱孔之间有大恐怖第二百七十九章 破第二百三十八章 肥水第五百零七章 清账第八百一十七章 想得开第八百三十一章 麦城旧政第三百八十九章 附议第三十五章 攻第六百六十五章 诸葛伯松第二百六十五章 后发制人第一百七十五章 辰时第七百八十六章 主次矛盾第三百七十四章 不过三第三百九十九章 砖茶第八百六十三章 隋王第三百一十七章 破釜沉舟第八百七十章 一切为了稳定第六章 闻鸡起舞之人第五十八章 战江陵一第八百七十六章 不同轨第二十四章 彩第四百五十五章 深谋第一百七十三章 卯时第二十八章 奉义校尉第二百二十四章 驱狼吞虎第二百六十五章 后发制人第八百四十六章 杀手第一百五十五章 铁第一百八十八章 橘林馆第八百二十五章 洞悉前尘第五百一十四章 休养第二十七章 平鲁城第八十章 粮食第八百二十八章 投降第三百二十六章 顾虑第五百四十八章 五年之约第三百六十三章 诡异第二百九十二章 趋利害宗德艳力劝吴王第三百七十一章 性格有缺第四百二十九章 粮荒第五百零三章 鹿门第四百零九章 命数第五百七十四章 白色手套第一百六十章 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