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城内相见

颜良只是正常的一个礼节性问候,然而听在袁熙耳中却觉得分外刺耳。

首先,颜良站的位置正在郡府大堂前,那通常是主人迎候客人所站的位置。

按照袁熙的想法,你颜良完全应该站在郡府门口相迎,而不是站在郡府里边,更遑论把自己当做主人。

其次,颜良说了句“何来之迟”,更是戳中了袁熙心里的隐痛。

他辛辛苦苦围攻渔阳两个多月却未能建功,颜良竟然只攻打了大半天就破城先登,先他一步迈入渔阳城内。

袁熙把颜良的这句问候当作是对他的嘲讽,板着脸答道:“颜府君到得倒早!”

颜良一愣,心想这厮好不懂礼貌,虽然自己仍兼着常山国相,喊自己颜府君倒也没错。

但就好比后世的书记兼市长,别人总是会称呼书记,基本不会再称呼市长一样,自从自己升任度辽将军后,人前人后大家都称自己为将军。

然而颜良略一思索便也不与他计较,只是略一侧身道:“使君里边请!”

说完也不多虚套,当先迈步便往大堂里走。

袁熙见颜良居然要抢在他前边入内,立刻迈开大步抢到颜良身前,丝毫不怕步子大了扯着蛋。

因着知道袁熙肯定回来,大堂内早就经过一番布置,在北边的方床上一左一右并排放着两个案几,自然便是主座。

袁熙毫不客气地当先来到靠右侧的那个主座一屁股坐下,只留下左侧那个位置给颜良。

汉以右为尊,虽然同是主座,因着左右不同隐隐间也分出个高下来。

颜良对袁熙如此作态心中鄙夷道:“这屁股下的座次自当按照功劳来定,什么时候按照跑得快来定了?”

不过他面上却是不动声色,默默来到左首主座坐定。

袁熙见自己抢了先,嘴角微微勾起,显然颇为得意。

两位主人已经坐定,跟随他们入内的众将校幕僚也按照官职、资历一一就坐。

由于袁熙选的是右侧主座,幽州将校没幕僚都坐在右侧客位,一直在他麾下受他指挥的勃海、河间、博陵、安平四郡国将校亦是如此,将右侧客位坐得满满当当。

反观左侧客座人员倒并不齐整,至少居前几个位置空了好几个,张斐、颜枚、牛大等主要将领都没到,只有辛儒、庞统等幕僚以及中山郡兵的两名军候和监军甄尧作陪。

待随从之人都差不多坐下后,袁熙道:“颜府君麾下将校怎还不前来?”

颜良道:“将士们方经苦战,城内外尚有不少隐患未除,还不是坐下来休息的时候。”

颜良这一下简直是指桑骂槐,一方面表示夺城之功都是自己麾下所建,一方面鄙视袁熙急着进来瓜分胜利果实。

袁熙脸一黑,他以为鲜于辅已经在他的猛攻下坚持了两个月,早就是强弩之末,颜良不过是占了他的便宜罢了,并无什么值得称道之事。

眼下颜良却一副洋洋自得的面目,让袁熙怎么看怎么可憎。

但他又没办法怼回去,毕竟是自己求着颜良过来,人家一过来就拿下了渔阳,自己还能说什么呢?

他只得转移话题道:“先时商议时,说好了攻破渔阳后,所获财货两边平分,可我属下的军吏去接管库房时,你麾下的吏员却已经抢先一步尽数占住,却不知是何道理?”

颜良道:“哦,那是我特意交代的,防止城破之时有人浑水摸鱼,特意控制住各个库房,检阅账册清点物资。既然幽州的吏员来了,那就一起清点,也好做个见证。”

袁熙见颜良不是想要独占物资,心中稍安,说道:“颜府君不远千里前来幽州助我平乱,此次渔阳战事已毕,不知打算何时班师回程?”

颜良被袁熙连连称呼为颜府君,不免心中有气,不客气地答道:“我既受度辽将军印绶,辖制幽并边郡兵马,护卫边郡安宁正是我的职责所在,如今幽州之乱的祸首鲜于辅、阎柔虽已先后被制服,但乱局尚未完全平息,谈何班师回程?”

袁熙一听你这是什么意思,难道还打算赖在幽州不走了?

还没等袁熙发话,焦触就率先跳了出来,说道:“如今渔阳已定,阎柔也败,哪里还有什么乱局未平,即便有田豫等宵小之辈作祟,亦不足为虑,我幽州自己的兵马便可轻松平定,毋须颜府君帮手。”

颜良闻言大笑道:“哈哈哈哈!原来是焦校尉,不知这拿下鲜于辅和阎柔,你可曾有过微末贡献?若是你率领的幽州兵马能得力一些,何须我与诸郡国兵马前来援手?”

看在袁老板的面子上我还奈何不得袁熙,但你焦触又是什么玩意?

上次在老子婚宴上搞事情还没与你算账,今天自己跳出来岂不是找骂?

焦触道:“谁说我幽州兵马不得力,若无我等强攻渔阳两个多月,使得渔阳守军疲敝不堪,你焉能轻易得手?”

由于级别不对等,颜良在开口奚落了一番焦触后便不愿与他多哔哔,自顾自拿起水杯喝水,这种骂架的事情自有下面人代劳。

辛儒站出来道:“焦校尉此言差异,原本在出兵之前说好兵分两路各行其是,然我家将军奔袭数百里一战夺马城,再战俘阎柔,三战下大小宁城,可谓是干脆利落之极,可曾要幽州兵马帮过分毫?”

“我家将军闻渔阳战事不利,受袁幽州所请带兵来援,转战千里,不过三天便拿下泉州,破了鲜于辅的老巢,期间幽州兵马可曾有过丝毫助益?”

“我军连番大战,本就已经疲敝不堪,然再三收到袁幽州求援之请,念在渔阳百姓饱受战乱之苦,不顾将士劳苦再来渔阳。”

“之后约定我军主攻东门,幽州及勃海、河间、博陵、安平诸郡兵马牵制其余三门。我军将士不顾疲劳,不避险阻,不畏死伤,几经奋战方才拿下先登之功,克定渔阳。”

“若是按照焦校尉所言,围困久些便是大功,为何不继续再围上一个月,两个月,甚或半年,总是能夺下城池,却为何急于请求我军北上?”

论翻嘴皮子功夫,即便是十个焦触也抵不上一个辛儒,他被辛儒好一通抢白,直说得脸上一阵青一阵红,却不知如何回应是好,只是发狠道:“汝又是何人,此处怎容你大放厥词!”

辛儒闻言把脸也一板,说道:“我乃度辽将军幕下从事中郎颍川辛伯宁,有份参与军务,难不成还不许我实话实说不成?”

袁熙虽然没见过辛儒,但是知道辛评、辛毗兄弟有这么个侄儿。

辛评如今为大将军东曹掾兼邺城令,乃是袁绍最信重的幕僚之一。

袁熙自然不愿为了此事与辛儒交恶,从而得罪了辛儒的叔父辛评,便出言道:“焦校尉,不得无礼,暂且退下。”

袁熙这边倒也不是没有明白人,别驾韩珩知道此战己方虽然起了一定作用,但一锤定音的还是颜良的兵马,既然对方是受邀而来,没有道理事情刚刚做完就赶人家走。

韩珩道:“度辽将军长途跋涉,又经连番大战,正应好好休息一番,不若就在渔阳城外扎营,待将士们缓过了劲来再归师,如何?”

袁熙闻言眉头微皱,略嫌不满地看向了韩珩,这个提议可没有事先征得他的同意。

韩珩仿佛知道袁熙的意思,却对袁熙微微摇了摇头,示意他不要出言阻止。

袁熙琢磨了韩珩的意思后倒也略微理解了他的意思,毕竟人家大老远走一遭,立刻赶人走也不是待客之道。

正当袁熙以为颜良会顺水推舟答应下来时,颜良一边又有人站出来说话。

这次出来的是急于表现的吴质,他说道:“我家将军先前说了,幽州乱局尚未平息,且要待彻底平定了再议其他。”

袁熙心想好嘛,这是存心要赖在幽州了?

韩珩却没有这么多想法,只是应道:“虽潞城、雍奴等地仍在贼手,然贼首以伏诛,余辈不足虑尔,我幽州兵马可自行解决,就不必劳烦度辽将军的兵马了。”

吴质道:“先前在北上途中,田豫、商宇等将已经为我家将军劝告,表示不再支持贼首鲜于辅,愿意弃暗投明,已经毋须征讨也!”

韩珩道:“既如此,渔阳已尽数平定,何言幽州乱局未平呢?”

吴质冷笑道:“难道诸君都对抄寇县乡的鲜卑东部大人阙机视若无睹么?”

被吴质当面指责,幽州阵营里也有人不服气,张南出列道:“那阙机抄寇的是鲜于辅的治下,干我等何事?”

吴质哈哈一笑,答道:“鲜于辅叛乱还是我华夏之间内事,什么时候容得外族插手,难不成被抄寇的县乡不是幽州治下?受害的不是大汉子民?诸君只顾盯着鲜于辅,却放任鲜卑人侵凌地方,是为弃本逐末也!”

不得不说,吴质的嘴皮子还真利索,把驱逐阙机一下子就上升到了民族感情层面,令人无法反驳。

韩珩闻言略一思忖后道:“度辽之意是要率兵驱逐阙机?”

颜良迎着韩珩的目光,言之凿凿地答道:“何止是驱逐?但凡侵害我大汉土地,侵凌我大汉子民者,我必欲灭其部族,斩其首级,以震骇胡虏。”

话音刚落,从幽州臣僚座次里立刻站出一人呼应道:“胡虏猖獗,自当予以迎头痛击,我愿助度辽将军一臂之力!”

站出来呼应的正是牵招牵子经,他昨天夜里就被崔钧说动,今天更是亲自到远处观摩了讨逆营攻城,对颜良麾下兵马之战法新颖犀利叹为观止,让他愈发生出了踢开袁熙,跟着颜良痛快淋漓打一打鲜卑人的想法。

袁熙见己方阵营居然有人附和颜良,不免十分不快,但看清了人后却也不敢轻易呵斥。

毕竟牵招是老爹袁绍的亲信,不是他麾下直属兵马。

袁熙竟也有几分急智,他本就对阙机抄掠他粮草一事记恨在心,只是当时为了顾全大局没有反击,如今听颜良要主动揽过攻打鲜卑人的活计,便顺水推舟道:“既然颜将军意欲征讨鲜卑人,那我便派牵都尉将乌桓突骑相助,祝将军再建新功!”

好嘛,听说颜良要打鲜卑人,袁熙连称呼都改了,从府君立刻升级为将军。

颜良微微一愣,心想袁熙倒也有些小聪明,这样就想把自己打发走?事情哪有这么容易!

颜良道:“我自是要出兵平灭鲜卑,不过出征前却还有一事未了。”

袁熙道:“不知颜将军还有何事?”

颜良道:“渔阳方经兵灾,又遭贼寇,伪太守鲜于辅已经伏诛,合当向大将军荐举一个得力的人选,尽快重建渔阳的防务,帮助百姓恢复生产,渡过难关。”

袁熙一听就炸毛了,心想这是我幽州内部事务,不容他人粗暴干涉,说道:“渔阳太守人选一事,我自会向大将军荐举,就不劳颜将军费心了。”

颜良道:“此话不然,渔阳为鲜于辅控制多年,郡中不知还有多少他的余党,且此地多胡,我可以代为驱逐这次,但下次,下下次,难保胡虏不再抄寇,若无一个合适的人选,岂不是我等打生打死都白费了功夫?将士们的血都白白流了?”

见二人要当场争执起来,韩珩连忙出来打圆场道:“度辽将军言之有理,难道将军心中已有人选?”

颜良装作努力思索一番后答道:“倒是尚未,此毕竟是幽州之务,自当听听袁使君的意见。”

袁熙一听原来你还知道听我的意见,心中稍宽,便道:“我欲使焦校尉兼领渔阳。”

颜良眉头一挑,说道:“焦校尉虽能带些兵马,然渔阳形势复杂,战后重建之务要优于备边,怕非良选!”

一旁的焦触被颜良当面否定,虽然心中愤懑不已,但他是当事人不能出言辩驳,只能冷哼两声表达不满。

袁熙却丝毫没有为属下分辨的意思,或许心里也觉得焦触不太行,又提议道:“别驾韩珩,素有贤名,政务娴熟,可为渔阳守。”

颜良仍旧摇头道:“韩别驾固然高才,然可曾执掌过一郡之地,应对过胡虏入寇之事?”

韩珩自己也觉得自己做不好,主动出言辞让道:“下吏才疏学浅,恐不堪重任,还请使君另选良才。”

袁熙皱皱眉头,他手下文武以韩珩与焦触为首,这二人都不堪任,那还有谁人?

他眼光往右首座位上一扫,直到看到某个风度翩翩的中年人后皱着的眉头才舒展开来,说道:“崔州平冀州名士,昔日曾为二千石,所牧西河亦汉胡杂处,堪称渔阳太守之良选也!”

第573章 商队第79章 伶牙俐齿第93章 庆功宴第598章 嘱托第32章 随手挖坑巧取豪夺第396章 杜长的抉择第358章 变故第436章 车轮战法第119章 辞行第283章 铁官之事第517章 石砲曲第161章 夜劫曹营第502章 城门激战第80章 城内纷扰事第345章 为天地立心第161章 夜劫曹营第36章 我欲怀丸而操弹尔第192章 莽一波第164章 贫寒少年发迹史第377章 踏春第240章 装完逼就走第459章 士之冠冕第290章 宜其室家第27章 城里城外俱是大汉子民第147章 亡命少年第215章 催婚第214章 回乡第77章 宁为太平犬,莫作乱离人第195章 胜利的天平第583章 愿往一游第509章 上谷牧苑第288章 汉室二宗亲第362章 笑林始祖第169章 死道友不死贫道第519章 不间断配合第506章 为了利益成为舔狗第405章 长了脚的耕田第263章 广募人才第426章 北路军第364章 太常赵岐第163章 勇冠其军胡车儿第260章 难产第46章 出乎意料的一击第337章 致知在格物第125章 兵者,诡道也第156章 清河朱灵第581章 “刺”客?第198章 一举多得第369章 恭谦君子刘景升第209章 常山国相第73章 中了个锤子第421章 父子交心第561章 高邑侯第342章 高幹的小心思第251章 比武练兵法第245章 开幕仪式第476章 拖延第471章 打翻了醋坛子第240章 装完逼就走第125章 兵者,诡道也第457章 鸿门宴?第593章 医学分科第185章 官渡迷局第384章 进山第562章 天子的托付第49章 做人难第527章 冀州名士崔州平第549章 女间第90章 献俘卖乖第237章 福利彩票第76章 兴师问罪第596章 舍我其谁第507章 望尔俱为鲲鹏第134章 箪食壶浆居安思危第86章 驰援文丑第470章 度辽将军第507章 望尔俱为鲲鹏第485章 将军的气魄第464章 送上门的小美人第342章 高幹的小心思第88章 逢纪的好意第298章 堂前斥奸徒第26章 真小人第17章 声东击西第300章 奉孝畅言论得失第428章 上钩第580章 春华绝情第13章 隗冉的心思第382章 加料第83章 团结阵线第307章 崔琰荐良才第81章 为民做主第251章 比武练兵法第147章 亡命少年第462章 要致富先修路第18章 试攻东城第460章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第371章 马县长与老工师第223章 堂外琴声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