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赐姓起名

当袁熙提到崔钧之名时,座中众人皆齐刷刷把目光投向了这个神情潇洒卓尔不群的中年老帅哥。

然而各人目光中的涵义却各有不同。

右首幽州各属吏多半是充满艳羡之情,对这个新来乍到就能获得袁熙信任的家伙嫉妒得不行。

尤其是焦触,心想老子打生打死忙活半天,竟然是你这个靠翻嘴皮子的人爬了上去。

而左首常山诸吏却大都露出一丝意味难明的微笑,他们虽然在眼前装作与崔钧不熟,但谁都知道崔钧可是自家将军的座上宾。

颜良则奥斯卡附体一般,装作刚刚看到崔钧,说道:“原来博陵崔君亦在此处,良冒昧了!”

原本崔钧并不仗着年长德劭而自诩,在排定座次时主动坐在韩珩、焦触、张南等人,甚至是各郡将校下首。

眼下颜良亲自打招呼并相邀,他只得站起来还礼道:“钧游历至此,恰逢其会,见过度辽将军。”

颜良左手边第一个位置理应是张斐的座位,但如今张斐还在忙于军务没有前来,颜良便道:“崔君有德长者,岂可居于末席,此处正好有空,还请移步上前。左右,还不快为崔君移座!”

侍者立刻上前,帮崔钧把他的食案搬到了颜良下首的位置。

崔钧十分有眼色地朝颜良与袁熙拱手道:“既如此,在下就谢过度辽将军与使君赐座了。”

袁熙原本对颜良擅自给崔钧安排位置略有不满,但崔钧向他行礼,说明还记得是自己出言提拔,便心中稍宽。

崔钧落座后,颜良便朝袁熙道:“原来使君幕下还有如此贤才,若由崔君掌渔阳之事,渔阳毋忧也!”

袁熙听颜良认可了自己荐举的人物,也是十分自得,说道:“那我就向大将军荐举崔君出掌渔阳,崔君可切莫推辞。”

正当众人以艳羡的眼神看着崔钧,以为他会顺水推舟答应下来时,不料崔钧却说道:“在下恐无能为之!”

袁熙闻言急了,问道:“崔君莫非不愿助我治理渔阳么?”

崔钧道:“非也,渔阳饱受战火摧残,区区虽有心为渔阳百姓做些事情,然恐力有不逮矣!”

袁熙道:“若以崔君之才,尚且无法堪任,又有谁可堪任之?”

颜良也没想到崔钧会当面拿乔,这可与他没有事先商议过,其中必有深意。

他问道:“崔君可是有所顾虑?不妨明言?”

崔钧道:“仆先前闻二君夺城之后,将尽数瓜分渔阳府库钱粮布帛,而此际渔阳正是百废待兴之时,若无钱粮,仆亦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故而力有不逮也!”

“这……”

崔钧这么一说,众人都明白了,他这哪里是谦逊不受,分明是在讨价还价啊!

的确,若是二人如前所议把渔阳府库搜刮一空,再让后任渔阳太守来收拾这个破烂摊子,任谁都很为难。

可大多数人为了自己官位着想,大都也只得捏着鼻子认了,毕竟苦的是百姓,官吏仍能靠搜刮过得和和美美。

崔钧却是不干,摆明了车马,既然你们荐举我担任渔阳太守,那就不能抢了钱粮走让我背锅。

然而瓜分钱粮之事,是袁熙事先与颜良商议好的,想要骤然改易,谁都不乐意。

幽州别驾韩珩道:“自从鲜于辅窃据渔阳后,已经有多年未曾上缴赋税,此番使君调动大军收复渔阳,合当从渔阳府库中弥补开支。”

崔钧这时候却不再充作一副老好人的面孔,锱铢必较道:“鲜于辅虽窃据渔阳罪大恶极,然渔阳百姓何辜?渔阳府库中每一纹五铢,每一颗粟麦均为渔阳百姓缴纳的民脂民膏,合当用于恢复生产,重建渔阳。二君若无由而取,是为弃渔阳百姓而不顾也!”

崔钧这番话说得义正辞严,竟是让人无法轻易辩驳。

然而有人却不乐意了,焦触道:“难不成我等麾下打生打死,竟一点儿好处都没有么?”

焦触本就以为自己的渔阳太守之任被崔钧凭白抢去,心中十分不忿,对崔钧愈发看不入眼,反驳的话就没经什么脑子。

不过崔钧也没与他计较,他刻意如此说不过是要表明自己的态度,为渔阳留下尽可能多的财产,至于要让来人空手而归,他也知道不现实。

崔钧道:“度辽将军、使君以及诸郡将士为收复渔阳奋战多时,解救渔阳百姓于水火之中,渔阳百姓自然不会忘了诸位的恩德,合当拿出钱粮犒劳诸位。只不过若要搬空渔阳府库,在下亦无从治理渔阳,还请二君另选贤能。”

话说到这个份上,大家也都明白了崔钧的要求。

袁熙最是郁闷,他在渔阳城下耽搁了两个月,供输一万多兵马粮草,早就把幽州的底子都掏空了,正打算抄没了渔阳府库补偿一下。

但崔钧是自己公然提议的,自己又不好明着否定了崔钧的主张。

反倒是颜良最为淡定,甚至还有些钦佩崔钧。

若是崔钧只是为了当个太守就什么都能答应下来,那也不过是所谓“名士”罢了。

反倒是他还没上任,就斤斤计较地为渔阳百姓争取利益,这才是一个合格的地方官应当具有的品质。

对于崔钧的主张,颜良也并不是太在意,反正他已经第一时间运走了渔阳府库中最重要的铁料和兵甲,已经是收益颇丰。

更何况崔钧是他极力筹划请来的人选,自然要表态支持,便说道:“崔君一片为民之心,值得我辈效仿,那就按照崔君之议,只需调拨些钱粮给将士们便可,诸君以为如何?”

颜良率先表了态,勃海、博陵、河间、安平、中山诸郡将校纷纷附和了起来。

原本袁熙与颜良商议瓜分渔阳府库时,他们是不知情的。

或许按照原定计划,瓜分的时候也会分他们一杯羹,但肯定只是残羹冷炙。

方才崔钧却把他们一起列名其上,明显是要公开操作,那他们能够获得的东西只会比原先更多不会更少,傻子才不支持。

见众人纷纷赞成,袁熙也不得不违心地点头支持。

不过却有一人横插一杠道:“这话说得到轻松,调拨些钱粮,那就是是调拨多少?若是三瓜两枣还不知道够不够分的呢!”

说话之人正是屡屡惹人生厌的焦触,崔钧却根本看都没看他,只是面对主座上的颜良与袁熙道:“若仆得署渔阳郡事,可拿府库中的五成钱粮来犒劳将士。”

崔钧此言一出,大家都松了口气,渔阳富饶,府库的五成已经不少了。

不过崔钧又跟了一句道:“还请使君看在渔阳百废待兴的份上,免去渔阳今年的秋赋。”

崔钧不愧是官场老油子,刚刚抛出个甜头就要找补一些回来。

袁熙见事已至此,不答应倒显得他小家子气,便说道:“那渔阳事务就拜托崔君了。”

既然头等大事已经议定,颜良也就没有在渔阳城中多停留,安排了一众士卒吏员交接城防与库房后,便带人出了城,返回城外的军营。

此时太阳渐渐落下,很快即将入夜。

今日参加战斗的战士们大都还待在军营前方的空地上静坐休歇,张斐作为此战指挥,正代表颜良嘉奖勉励将士。

见颜良来到,众将士齐刷刷地站了起来向他行礼。

颜良登上简易高台,向将士们还礼,并让战士们继续坐下。

张斐指着台上三人,对颜良介绍道:“此三人正是带队率先登上城头的军官,此人还阵斩鲜于辅于城头。”

颜良对三人分别勉励了一番,来到最末的小鸠儿处,见他面目青涩,不过十七八岁的样子也略感意外。

他略微回忆了一下,便说道:“我见过你,你是石邑营的,甘陶水一役你参加了,虎尾山之战你也在军中。”

小鸠儿见将军竟然记得自己,连忙把头点得拨浪鼓似地,答道:“是…是的,将军!”

颜良笑道:“你叫什么名字?”

小鸠儿略显得羞涩地答道:“回禀将军,我叫小鸠儿!”

颜良一愣道:“小鸠儿?姓什么?”

小鸠儿声音低了下来,答道:“回禀将军,我没有姓。”

见小鸠儿情绪低落,颜良轻轻拍着他的肩膀,温言道:“那你的来历是?”

小鸠儿道:“我很小的时候家中就遭逢贼乱,爹娘死了,兄长死了,乡邻也死了,死了很多人。我侥幸躲了起来,没有被害,之后一直跟着乡人到处行乞为生。

再之后,我们被一个贼营抓去当了苦力,每日受鞭打驱策,吃不饱穿不暖睡不安稳,有时候还要被驱赶着蚁附攻城。

七年前,将军剿灭了那个贼营,解救了我等于困境。

当时,有一位军士见我孤苦无依,让我随在军中做些杂活。

待我渐渐长大,我也跟着众人操练武艺,跟随大家奋勇杀敌,以之报效将军。”

颜良点头道:“很好!当年收留你的那名军士呢?”

小鸠儿闻言差点哭了出来,眼眶中含着热泪道:“没过多久,他就战死了,有人说是我命不好,走到哪里克到哪里。”

颜良拉着这孩子的胳膊道:“没有的事,我看你命很好,正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如今杀了鲜于辅夺得首功,你父母在天之灵也能安息了,那个救了你的军士也会感到宽慰。”

见小鸠儿仍是有些呜咽,颜良转移话题道:“你还记得家在哪里么?”

小鸠儿道:“不记得了,只记得我家在漳水边上,南边有个很大很大的湖泽。”

颜良道:“漳水边上又有很大的胡泽尔,当是大陆泽了,那你多半是钜鹿人。为什么叫做小鸠儿呢?”

小鸠儿道:“因为我那时长得瘦弱,便…便被大家唤作小鸠儿。”

颜良心中一动,微笑道:“为人当有个名姓,既然你不记得了,恰好我也是钜鹿人,那就随我姓颜吧!

我给你起个名字,就叫颜鹏,字云飞。

昔日的小鸠儿,如今已经长大了,当化作鹏鸟,展翅高飞!”

在场众人,包括张斐、颜枚、牛大等人在内都没料到颜良会当场为小鸠儿赐姓起名。

这跟颜良姓颜,也就等于是收小鸠儿为宗族子弟,那可是了不得的事情,以后此人可就不是什么卑微的孤儿,而是钜鹿颜氏子弟,颜良的晚辈了。

小鸠儿似乎被这番话给惊到了,双眼圆瞪张口结舌不知所措。

张斐却第一时间拍了他一下,说道:“将军收你为族子,你还不赶紧拜谢将军!”

小鸠儿被拍了个激灵,立刻跪倒在地,朝颜良结结实实地磕了三个头,脸上泪涕直流,呜咽道:“多谢将军,多谢将军!”

颜良站着大大方方受了他三个响头,然后上前拉起他,用随身的绢帕亲自帮小鸠儿擦了擦布满泪水沾染尘土的脸面,说道:“虽然让你跟随我姓颜,然不得仗着此姓自高自满为非作歹,日后在军中仍须以军职相称,私下方可称我为族父,你明白么?”

小鸠儿立刻以手握拳击胸,向颜良行了个标准军礼,大声答道:“诺!”

在临时点将台上的这一幕,看得台下众将士均是兴奋不已。

本以为只是个例行表彰,没想到看到将军当场认了个族子。

大多数人都对小鸠儿的孤苦身世十分感慨,当然,也都羡慕得不行。

这些年中原战事频频,好多家庭家破人亡,似小鸠儿这般的孤儿比比皆是。

从小父母双亡,行乞流浪,被捉入贼营做苦力,再被将军解救,留在军中,成为讨逆营的一份子,阵斩敌将获得殊荣,获得将军青眼,收入宗族赐姓起名,从此开启他辉煌的人生。

小鸠儿,不,现在应当叫他颜鹏。

颜鹏的人生可谓是相当之励志,放到后世足够出一本书,书名就叫《从孤儿到战神,不得不说的故事》,再配上足够龙傲天的封面,销量一定可观。

可以想见,在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颜鹏的经历会成为军中争相传颂的正面典型,激励着更多人奋勇杀敌,出人头地。

而这,或许就是颜良想要的!

第327章 识时务者第482章 一锅端第593章 医学分科第331章 间客第77章 宁为太平犬,莫作乱离人第400章 逆推第247章 高瞻远瞩的颜将军第215章 催婚第236章 黎民福祉第201章 何去何从第531章 牵招与棋子第574章 韩侯岭第255章 房山矿场第56章 速追曹贼第359章 从事中郎韩嵩第116章 捋顺毛第71章 人心似老二第19章 城下攻防第152章 武威张绣第104章 河北霸主的心思第5章 曲意逢迎第281章 颜良的怒火第230章 灵寿公审第386章 虎尾寨第330章 新奇的营房第107章 请求与拉拢第379章 委曲求全第227章 房山剿匪事第183章 河岸大乱斗第540章 佯退第171章 潜入城中的暗子第540章 佯退第141章 背运的卫恂第358章 变故第393章 龟甲阵第516章 火力压制第225章 殷勤的男子第131章 瞒天过海第383章 黄花岗之变第188章 兵败如山倒第536章 城内相见第400章 逆推第452章 襄阳送别第456章 智断冤屈庞士元第69章 张辽的抉择第162章 黑夜乱战第8章 兵临白马第302章 人才难觅第222章 放开那个女孩第127章 南蛮巫术和道家仙法第562章 天子的托付第164章 贫寒少年发迹史第33章 风雨欲来如坐针毡第566章 活**第530章 忠于社稷百姓第194章 将为兵胆第86章 驰援文丑第157章 大练兵第346章 结业典礼第381章 最为爽快罗掌柜第442章 杀贼建功,正其时也!第163章 勇冠其军胡车儿第522章 旧人第401章 变生肘腋第203章 邺城之冬第301章 顺势而为,堵不如疏第291章 从军的缘由第540章 佯退第511章 攻敌所必救第192章 莽一波第127章 南蛮巫术和道家仙法第308章 上党之行第300章 奉孝畅言论得失第330章 新奇的营房第353章 水镜先生第266章 常山钱庄第253章 杀贼讨逆第319章 送羊入虎口第152章 武威张绣第161章 夜劫曹营第64章 谁在设谋害我?第5章 曲意逢迎第101章 决战当在官渡第92章 君子沮授第331章 间客第20章 帐中考量第6章 施之以恩第312章 中山大商苏双第515章 装备优势第73章 中了个锤子第297章 亲迎昏礼第369章 恭谦君子刘景升第283章 铁官之事第35章 沉疴难起第337章 致知在格物第207章 思乡少年第393章 龟甲阵第509章 上谷牧苑第89章 “从心”所欲第383章 黄花岗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