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司马防的算计

司马防虽然口头上表示管不了司马懿,颇有些听之任之的意思,但一个父亲对最看重的儿子又怎会真个放手不管。

回到自己屋里的司马防琢磨再三,还是提起笔来给长子司马朗写信。

信的内容也很简单,让司马朗在许都打听打听,曹操对自家老二究竟是个什么意思。

若是曹操真个问起来,还要司马朗多多缓颊,解释一下司马懿的“病情”,切莫闹出什么难以开解的误会。

写完信,司马防召来管家安排个得力的仆隶走一趟许都,务必要赶在事情尚未恶化前交给司马朗。

事情办妥后,司马防心里仍不能放心。

对于曹孟德他太了解了,初出茅庐的时候就敢用五色棒杖毙天子近臣蹇硕的叔父,惊呆了世人。

如今他大权在手,生杀予夺,自家老二忤逆他的意思殊为不智。

这种装病的把戏,真个能瞒过曹操么?

此事不被揭穿则罢,若被揭穿,无疑是对曹操的不敬。

即便曹操念着老夫昔日的旧情,但他身边那些佞臣又怎会不借机挑拨是非?

届时若是找个由头治了老二的罪,又如何是好,万一再连累了老大,那司马家下一代的前途可就要丧尽了啊!

哎!老二平时聪明得很,为何此事却如此草率!

司马防在屋里来来回回踱着步子,也不知道绕了多少圈,直到绕出了神,脚下不慎踢到了案几,把案上几册书信踢到了地上。

司马防弯腰把这些书信一一捡起收好,但目光却突然扫在了一册抖落开的书信上。

“尊族父建公安好,侄芝谨拜。”

信是族侄司马芝写来的,前几天司马防就已经看过。

司马芝虽然与司马防已经出了五服,但平日里对司马防十分敬重。

族人乡里都称赞司马芝与司马朗乃是司马家的后起之秀,司马防也对此子颇多期许。

在得知司马芝辗转从襄阳转道去了常山游学,并应了常山相颜良表举在地方上出仕后,司马防也颇多欣慰。

眼下虽然温县老家还算太平,但司马芝若是能在常山有所建树开枝散叶,也不失为存家保身之道。

初看信时,司马防对于司马芝信中说的事情也并不太在意,毕竟远隔千里,一切都要靠晚辈们自己去闯荡。

但眼下看到司马芝的信时,司马防却心中一动,展开书信逐字逐句地仔细读了起来。

待看罢书信,司马防闭上眼睛细细思量,然后突然站起身来到东面墙壁前。

在墙边放着一整排书架,上面分门别类放着各种书籍与信函。

司马防从书架上翻找了半晌,找出十几封信函来,然后坐回床头一封一封地打开来看。

这些都是近一年多来,故交旧人们写给司马防的信,来信者有赵国相阴脩、奋威将军沮授、钜鹿太守张导、中山国相郭溥、南行唐长杨俊、栾城令常林等人。

这其中阴脩、沮授、张导、郭溥算是司马防的平辈,常林与杨俊算是司马防的晚辈,但司马防交游广阔,与以上几人的关系都还不错。

南阳人阴脩乃是阴丽华之后,昔日与司马防同朝为官。

钜鹿人沮授比司马防小了几岁,当年他游历太学的时候,司马防已经出任雒阳令,曾经与沮授饮宴唱酬过几次,且司马防与沮授的族兄沮儁也是多年同僚关系莫逆。

除开这二人,另外的四人与司马防的关系就更为密切。

因为张导与杨俊是脩武县人,张导是波县人,常林更是本县后进,彼此都是河内乡党。

这年头最重乡党之情,河内士族在朝在野都会互相提携帮助,乃是最值得信任的一层关系。

那么问题来了,司马防为何会把这些人的信函拿出来看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些人的信中都多次提及同一个地方。

字里行间中,司马防看到了六山学院规模宏大士人云集,看到了常山教化大兴每个孩童都能免束脩进学,看到了常山广置屯堡分配耕牛犁具开垦荒田,看到了常山开渠蓄陂灌溉田地,看到了常山整治私下博戏以福利彩票而代之,看到了推行盐铁酒专卖使得府库充盈毋须向百姓频频加赋,看到了常山种种新的变化。

司马防也是历任过雒阳令、京兆尹等官职,知道施政不易。

初从友人的信函中听说常山各种新政时还颇不以为然,心想以颜良一个鲁莽军将又懂什么政务,多半是胡乱施为罢了。

但这一年多以来,他与众友人的书信从未间断,每当常山发生什么事情,便被友人们当作新鲜见闻告诉司马防,久而久之,让司马防也感觉到常山的新政或许真有些与众不同。

司马防十分清楚,阴脩、张导、沮授、郭溥等人都是老成持重之辈,非是言辞浮夸只知坐而论道之徒。

眼下他们同时对一个地方一个人不吝溢美之词,那就很值得寻味了。

若是常山有他们信中所言的七八分成就,那就已经相当了不起,足以称得上是人间乐土。

如此看来,族侄司马芝去到常山发展还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啊!

狡兔三窟,向来是高门大族的传统艺能。

数年前,司马朗带领一部分族人去魏郡,司马芝带领一部分族人去荆州便是如此。

司马防琢磨着,要不要把老二送去常山投靠司马芝,好避避风头?

至于理由他也想好了,老二不是“病”得厉害么,那就把他的病情再夸大几分,然后再在乡里散布个谣言说河东有名医,让家人护持着去河东寻找良医诊治。

只消离开了河内,司马懿的行踪也就无人得知了,届时再从河东转道并州去往常山,那就真个人不知鬼不觉。

只要老二人不在温县,任是曹孟德再如何有手腕,也是无用了。

想到了解决之法的司马防心里一阵轻松,但他想起了自家老二那个倔脾气,万一老二不愿意离家避风头怎么办?

儿子大了,再不像小时候那么听话了,司马防也感觉有些头疼。

罢罢罢,且让我把这一切事情全都安排好了再知会他,到时候木已成舟,也容不得这小子不允了。

于是乎,在司马防的授意下,司马懿的病情被传得越来越玄乎,有说司马懿瘫痪在床已经不能行动,有说司马懿歪嘴斜脸,反正就是十分严重。

而司马懿的老管家还真个打听到河东有个名医唤作李当之,乃是神医华佗的嫡传弟子,且此人脾气古怪不愿出诊,不管是达官显贵都要亲自上门问诊。

这两相一配合,还真营造出了司马懿可能将前往河东寻访良医的氛围来。

第414章 五路同时出兵第46章 出乎意料的一击第362章 笑林始祖第4章 鲜花插在肥肉上第275章 六礼第256章 黑山的复仇第277章 狡猾的大嗓门第545章 功高震主之患第188章 兵败如山倒第184章 高览的心思第501章 巧夺城门第143章 血战长垣第560章 许都的应对第529章 劝说第138章 将军之虑有三第571章 一出好戏第588章 会观星的颜良第437章 冲车第520章 攻克泉州第419章 赵国郡兵第502章 城门激战第260章 难产第185章 官渡迷局第97章 钓条鲤鱼做佳肴第414章 五路同时出兵第482章 一锅端第160章 奇袭冤句第496章 阎柔被俘第559章 曹操的心头恨第308章 上党之行第278章 小才女辛宪英第556章 商人的嗅觉第38章 城门告破第529章 劝说第485章 将军的气魄第559章 曹操的心头恨第473章 人才选用第395章 长槊如林第94章 论功行赏第231章 辛毗对策第307章 崔琰荐良才第231章 辛毗对策第165章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第319章 送羊入虎口第301章 顺势而为,堵不如疏第56章 速追曹贼第588章 会观星的颜良第346章 结业典礼第449章 黑山后事第81章 为民做主第352章 浑水摸鱼第456章 智断冤屈庞士元第234章 王女刘绫第313章 黑山伏兵第530章 忠于社稷百姓第387章 攀墙突袭第10章 骄傲的公羊儿第139章 香饵第530章 忠于社稷百姓第191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第110章 拉偏架第527章 冀州名士崔州平第413章 相煎何太急第332章 攻心为上第542章 将军必胜第341章 南土名士第505章 奇特的请求第394章 颜枚的小心思第147章 亡命少年第254章 伐柯如何第194章 将为兵胆第423章 重归故地第397章 蝼蚁第177章 九月初九第200章 痛斥郭图第598章 嘱托第342章 高幹的小心思第215章 催婚第257章 纯金奖牌第369章 恭谦君子刘景升第346章 结业典礼第271章 捷报频传第80章 城内纷扰事第353章 水镜先生第157章 大练兵第251章 比武练兵法第360章 刘皇伯第377章 踏春第376章 无形的战争第503章 制衡再制衡第432章 爱兵如子胜乃可全第179章 打入酸枣的楔子第227章 房山剿匪事第214章 回乡第461章 上艾士绅第283章 铁官之事第303章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第585章 药庄第194章 将为兵胆第541章 补刀补成主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