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王允之谋

汉室的朝堂从未有过今日如此肃穆,十二岁的小天子第一次没有展露出任何一丝失仪的地方,甚至,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之间,都仿若久经宦海沧桑后的娴熟与冷漠,就连他偶尔翻看制文走神时的迷茫,似乎都有着不可言喻的深意。

“陛下,若无太大异议,便请用玺诏谕天下吧。”王允有些受不了朝堂这时的平静,虽然动作乱政之时,朝堂的重臣也大多这般沉默。可那个时候,王允却一点不担忧朝会的走向,因为执掌尚书台的他,才是最终决定董卓能做何等决定之人。

可是,面对眼前这位仅仅只有十二岁的天子,王允说不出为何他不由自主便会生出一丝忌惮之心。如今他的权势比之董卓时期,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有过之而无不及。然而,越是如此,他心中的那丝不安便越是颤动起来。

自己,真的是在忌惮那个小天子吗?

真是好笑,自己完全没有理由会那样。

更何况,他只不过才轻轻敲点了一下制文当中的边角,于大局上并未有过任何触及。只要玺印在制文上一落,他一生的谋划和宏愿便要开始施展……自己究竟在担心什么呢?

“用玺?”刘协落寞地叹了一句:“真正的玉玺,还在南阳袁术帐下的一位十六年少年之手,朕又能如何用玺?”

当初董卓火烧雒阳,玉玺被攻入雒阳的孙坚所得,后孙坚战死荆州。其子孙策继承孙坚遗志,自将玉玺也一并据有。后来那位江东幼狮孙策就是凭着那枚玉玺从袁术手中换来三千精兵,继而闯入烟雨朦胧的江南,建立了东吴。

直至后来袁术痴心妄想称帝,引得曹操、吕布、刘备、孙策四路大军讨伐,袁术众叛亲离之时,他帐下徐缪这位汉室老臣,才带着玉玺偷跑入许昌,将玉玺交还与汉室。可惜,那个时候,刘协已然是曹操手中的傀儡,玉玺的唯一作用,就是在曹操的制文上用印而已。

所以,上面那番话,刘协可谓是有感而发。但王允显然已经被刘协这等态度弄得有些焦躁,他随即开口道:“陛下,事急从权,朝廷制文虽无玉玺,用上天子私印,亦乃天命,还请陛下莫要悲春悯秋。或许,后将军得此制文,自会将玉玺从孙策手中讨要过来,归还汉室也亦不可知。”

“王公如此认为?”刘协冷笑一声:“只是不知王公觉得,是后将军使臣先至长安,还是关外凉州诸部?董卓虽死,屯驻于关外一地的凉州诸部已开始汇聚至弘农陕县一地,王公主持大局安定天下,便连这等大事也不知吗?!”

这话说到后来,刘协语调已由缓转厉,他将那张制文扔至阶下,愤然叱喝道:“王公你也是朝中宿老,几经沉浮,更在豫州刺史之位上平定过黄巾之乱。可你今日这番制文,竟只言片语未提关外凉州诸部之事,莫不以为,这等刀悬脖颈之事,只要不提便会当做什么都没发生吗?关外至少五万凉州大军,一旦兵临城下,你是要朕与朕同亡,还是你王允一人可独挡五万大军?!”

“陛下!”王允最不愿看到的事情果然发生了,这位少年天子,果然不是他心存侥幸便可糊弄之人。他满腹韬略,怎能会忽略此事?他原本打算,昨日便将心中谋略细细告之,但又想到此乃干系汉室兴危存亡,这位少年天子向来有有主见,一旦不用自己的谋略,岂非将自己好不容易谋求的汉室希望又葬送在那少年之手?

时不待人,因此王允昨日便火速联络了朝中奥援,期待今日朝会平安渡过之后,再向刘协负荆请罪。届时木已成舟,汉室一统,他纵然被刘协憎恶,亦无愧于心。王允自忖心中之谋略,不能宣诸表面,只能于秘密当中进行。待关东勤王之军至矣,那关外凉州诸部又何惧哉?

更何况,既便关东勤王之军日程上有所耽搁,他也备上了后手。且不说长安城高墙厚,亦有五万可战之军,就说自己秘请凉州韩遂、马腾羌胡进军槐里,一旦东方弘农凉州诸部叛乱,便可让京兆、冯翊、扶风三郡实行坚壁清野,引韩遂、马腾羌胡为之攻战。无论凉州诸部抑或凉州羌胡,皆未有充盈粮草,难以为继。

到时,无论西凉人是胜是败,长安大军与关东勤王之军内外夹击,都可将凉州人手到擒来。到时,西凉军覆灭,羌人元气大伤。朝廷一方面打通了前往雒阳之路,可以重新掌控天下,一方面又消灭了西凉军,削弱了羌人的力量,可保西疆数年平安。

在这个精妙的棋局上,最重要的一点,便是要机密再机密,无论让哪只部队知晓了朝廷用意,那将一败涂地!

所以,他才在制文上只字未提,更不能在朝堂宣之于口。谁知道这些朝臣的近亲心腹之人,是否已被凉州人买通了?!

可想不到,这位天子早就看破当今局势之关键,一语在朝堂上道破,又如此这般堂而皇之斥责自己。自己若无一言相对,那自己又有何颜面当这汉室之柱石,又怎么对得起昨日天子令自己录尚书事、总揽大局的殷殷所托?

思来想去,心中懊恼不已的王允只能含糊其辞道:“陛下,关外凉州诸部之事,非是老臣未有料到,只是此事干系甚大,牵一发而动全身……”

“王公,”刘协这时的语气便阴鸷起来,他走下玉阶,威凌着王允道:“你当汉室朝会乃儿戏吗?”

“老臣不敢。”

“既如此,这朝会本就是奏典朝廷大事、纲定乾坤之所,王公为何这般语焉不详?”此言一毕,刘协缓缓绕着王允身侧走了一圈,才又开口道:“莫非,王公觉得朕年纪尚幼,不配听王公奇谋高论吗?”

“老臣断无此意……”王允额上冷汗淋淋,在这尚未转暖的初夏,他瘦弱的身体犹如冷风中被摧残的青蒿。

“陛下放心,量凉州鼠辈,何足数也!若不来长安则以,来之,布愿提虎狼之师,尽斩其首。”吕布如今跟王允一条绳上的蚂蚱,见王允被刘协这般逼迫,为弥补之前驳了王允脸面之事,开口替王允解围。

刘协这下看吕布的眼神儿都有些动心了,这吕布不会真的是忠心汉室的武臣,是秘密安插在王允身边的间谍吧?怎么自己正愁不知道该如何拿长安当中的兵马说事儿,他吕布就这样上赶着送上门儿来了?

“羽林中郎将胡轸乃凉州人士,又与吕将军有旧怨,将军当如何处之?”

吕布与胡轸之间的嫌隙,朝堂尽人皆知。董卓部下凉州派系、并州派系以及朝廷禁军之间矛盾丛生,朝廷禁军因为没有领头之人,只能默默忍受。可偏偏吕布是个骁勇无敌、心高气傲之人,故此每每与凉州派系不和,例如长安郊外张辽与郭汜擦枪走火之事,不过冰山一角而已。

而吕布与胡轸之事,更是闹到了明面上。当初吕布初投董卓之时,还未得到中郎将之职。董卓派吕布随胡轸一起抵御孙坚,胡轸乃主将大督护,吕布只是骑都尉,胡轸那没脑子的家伙,临阵之前便声称要先斩一个“青绶”立威,吕布当时的级别就是‘青绶’,其意不言而喻。最后导致军中自惊恐,士卒散乱。吕布更是在随后的征战中给胡轸拖后腿,胡搅了一番,以至胡轸无功而返。

此事之后,吕布与胡轸已势成水火,天天将砍了对方脑袋的话挂在嘴边。故此,刘协便轻轻一挑拨,吕布几乎不假思索,脱口便道:“臣将利刃诛之,以安军心!”

话一出口,吕布陡然感觉上当,再回头猛然看向刘协。他竟懊恼地看到,刘协的脸上,流露出一抹好似女子动情一般的欣悦之色,那遮掩不住的笑意,简直快要溢满了出来……

第332章 防不胜防第422章 天子檄文第749章 乌巢见第466章 曹操也会演戏?第151章 五百兵士第331章 爱,是做出来的!第193章 乱世的疮伤第459章 磨人的小妖精第32章 勾搭荀攸第221章 一石二鸟第614章 用兵如神?第740章 可真是大汉天子呐第278章 螳螂、黄雀第342章 劝吕布第470章 非骗即偷第608章 一切都是套路第228章 轩辕山第30章 两处密谋第164章 全城动员第269章 望橘止渴第765章 不想动用的底牌第608章 一切都是套路第319章 难道?……第676章 朕的知识,都学杂了啊……第379章 可怜的太史慈第400章 历史的必然第760章 出路第61章 初见貂蝉第582章 软和硬第455章 他们不是走了吗?第753章 你想太多了第194章 委屈的金尚第189章 狂傲的马超第648章 曹操又来使绊子第164章 全城动员第21章 皇上出宫了第413章 这个秋天第27章 今夜你会不会来?第77章 石破天惊的前夕第567章 神奇的望远镜第501章 陈宫的拙计?第753章 你想太多了第56章 上帝欲让人灭亡第404章 还是套路第644章 不用攻的城墙第305章 都吃饱撑的!第460章 不和谐的酒宴第626章 邪性的庐江第187章 下一步的动向第68章 三个条件第761章 投降也分等级的第643章 攻城就要像谈恋爱第786章 黑锅有人背了第589章 关爱智障,人人有责第100章 再度遣使第414章 荀攸归乡第227章 干等着也是计策?第29章 讨价还价第506章 濮阳决战第124章 牛辅的末路第37章 张辽张文远第765章 不想动用的底牌第669章 有趣的好消息第471章 以后再也不喝酒了!第220章 当兵还有赏金?第252章 放虎归山第748章 我需要一场决战第519章 扯皮很费时间啊第497章 这怎么又扯到了青州?第387章 取才之途第352章 天予弗取,反受其咎第313章 名士,小丑?第594章 老天又来指示了第331章 爱,是做出来的!第630章 让人家封成禅吧第436章 偏不告诉你第631章 要不,咱再封一回?第693章 越纛者,虽远必诛!第417章 无为?有为?第371章 这一切都是假的?第132章 撞墙头第193章 乱世的疮伤第694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第312章 缺德的天子第415章 没那么容易第696章 皇上的霸气第125章 旧事再度泛起第190章 别让我再看到你!第86章 生不能同衾,死定要同穴!第642章 寿春城头上的张勋第370章 历史的小人物第186章 与虎谋皮?第477章 幸好你不会穿越第200章 三项诏令第636章 我们是不是宠臣?第43章 袁绍立新帝第678章 我也要回川第655章 分赃大会开始第7章 土豆引起的深思第114章 揭开底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