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三分天机

在数千东吴兵将眼前,但见剑气所到之处,石裂沙飞树断,威力之大,简真空前绝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一阵慑人心魄的尖啸、爆裂、撞击声中,三千五百东吴兵竟有大半呆如木鸡,僵立不动,斗志全消。

就连丁奉、徐盛、陈武、潘漳等四员大将,亦目瞪口呆,脑际一片茫然。

司马芝见了,不由暗赞道:子龙哥哥的天象神功又更精湛了。孙夫人目睹赵子能的神威,东吴数千大军,竞被他不战而屈,芳心不由暗喜,心道:夫君有这等人材辅助,何愁不成呢?我虽然被人作饵,误打误撞下嫁刘郎为妻,但错有错着,得刘郎为夫君,我的终生亦总算寻到好归宿也。

她心中转念,助刘备脱险的心更坚定了,趁机在马上向丁奉、陈武等将领斥道:“你等好不知进退,我已下嫁刘备为妻,今日之行,便非与人私奔。况我已得国太令旨,准我夫妇返回荆州。就算我兄亲自到此,亦不敢逆母命而行也!你们识相的速退,不然惹怒了我,不念兄妹之情,令赵子龙大开杀戒,你们自问能保住颈上人头?哼哼。”

丁奉、徐盛、陈武、潘璋四将面面相觑,均暗道:就算我等不怕死,但吴国太难违,吴侯本人亦不敢违逆。若日后追究起来,我等必成其代罪羔羊也!不如向孙郡主卖个人情,将责任推到她和吴国太身上,或可保人头……于是无奈向孙夫人道:“既郡主执意如此,又得国太允准,我等便先回去禀明吴侯再说好了。”说罢,即下令众军兵后退百丈,让孙夫人和赵子龙、司马芝等人马继续向北面而行。

丁奉、徐盛等,一面派人飞报吴侯,又派人向周瑜报讯,一面驻兵原地,等候吴侯和周瑜的令旨。

这一等,刘备等的人马,又向北疾奔半日了,等到奉了吴侯的佩剑,前来斩杀刘备和孙夫人的大将蒋钦、周泰赶到,与刘备的人马已相距足数十里远。

刘备等一路向北疾奔,抵达江边,刘备令探子查探前面有无舟船。探子去后不久,忽见后面尘头又起,知是丁奉等将又率兵杀到,而且必奉了令旨,前来大开杀戒了!刘备不由仰天长叹道:“连日奔波,人困马乏,数百兵将如何抵挡东吴大军?刘备今日必亡于此也………就在此时,探子飞马回报,说江边草丛中隐伏快船二十余艘,赵子龙一听,即向刘备含笑道:“舟船必乃军师预早伏下!且登船再说吧。”

刘备此时己无更好主意,只好与孙夫人一道飞奔到江边,上了江边的快般,驶向江心。

此时,刘备的船上闪出一个纶巾道袍的人,呵呵笑道:“恭贺主公新婚之喜。”刘备一看,不由心花怒放,因为此人便是他视如救星的诸葛孔明啊!

诸葛亮跃出船头,手中羽扇一挥,将大笑声送上岸去:“呵呵!诸葛亮已在此守候多时!你们回去告知周瑜,教他莫再施美人计手段了。”

丁奉等下令射箭,但快船已风驰电掣般驶远了,岸上的东吴兵将,不由一阵发呆,暗道:原来是孔明用计,也难怪我们处处受制了!

刘备等人的快船在江上行驶半日,眼看已将抵荆州地界,不料此时后面追出无数战船,风驰电掣地赶来,船上为首之人竞是东吴大都督周瑜,原来周瑜接报,急怒攻心,也不顾旧伤未愈,亲自率战船追杀而来,他身边的战将有黄盖、韩当,可谓精英尽出了。

孔明见状,从容一笑,即下令弃船登上南岸。

周瑜战船赶至,他下令兵士弃船上岸,誓要追杀刘备不可,在周瑜的亲率下,近万东吴大军,从陆路追杀。追到黄州地界,眼见刘备的人马,相距不足十里,周瑜下令全速追奔,不杀刘备誓不回头。

周瑜的东吴大军一路追杀,刚转过一座谷口,突然一声炮响,拥出一队精兵,为首一员大将,神威凛凛,手执着青龙偃月刀,向周瑜厉声大喝道:“我奉军师之命,在此恭候!但近前者杀,退回者生。”

周瑜见状,心胆俱寒,当先便拨转马头,向后面飞奔,走到半路,又杀出两员大将,正是魏延和黄忠,均是降顺刘备的荆州旧将,东吴军大败,周瑜抢先逃返船上,料定刘备军不惯水战,心中这才稍安。

就在此时,忽听岸上刘备军大叫道:“周郎妙计安天下!

赔了夫人又折兵。”

周瑜大怒道:“可再上岸与他决一死战。”

黄盖劝道:“都督有伤在身,刘备有孔明用计,更兼有关羽、赵子龙神勇,战之必不利也。”

周瑜无奈只好作罢,但心中气恨难平,心血沸腾,忽地大叫一声道:“我已白费气力,反让刘备夺得美人归!我好恨。”

“哇”地一声,吐出一口鲜血,倒在船上,不省人事。

黄盖等将慌忙下令全速回驶江东,救治周瑜的伤病去了。

关羽、黄忠、魏延等欲追击周瑜,欲趁机将周瑜歼灭。

孔明忙道:“不可!让周瑜回江东养伤为佳。”

关羽道:“军师为甚不追击周瑜?”

孔明道:“周瑜此人,不宜于战场上杀,否则必与东吴结下深仇大恨,有碍我的西进大计呀。我看周瑜气量狭小,偏又屡欲施其计谋,欲夺荆州,早晚必有招其损、自取丧亡也。”

关羽一听,这才明白孔明之所以不杀周瑜,乃是着眼于更宏伟的进取大计,不由赞道:“兄长得军师扶助,真有如北斗泰山也。”

孔明淡然一笑,下令收军回荆州。

返抵荆州南郡,刘备下令于府中补办喜宴,招待一众有功之士,及文武幕僚,庞统、雕雪、张飞等自然亦同为座上宾客。

席间,刘备亲手斟满一杯先敬孔明,叹道:“若非先生神机妙算!刘备只怕已丧身东吴!这一杯我该敬先生。”

孔明却淡然一笑道:“主公,若论功劳,这一杯理当先敬赵子龙。”

刘备笑道:“我可安然回返荆州,先生与子龙一般大功劳埃”孔明道:“不然,我虽早有安排,但于关键处仍有疏漏。

若非赵子龙随机应变,以神功不战而屈东吴之兵,那便不能达三者兼收之奇功也。”

刘备道:“未知先生指的是哪三者呢?”

孔明尚未答话,庞统已大笑接口道:“主公,孔明指的是既保主公安然夺得美人归;又可留有余地,保住孙、刘联盟;更可进一步图取西进大业也!这岂非三者兼收之奇功吗?

因此这一杯呵,孔明既须先敬,但子龙亦不可落后也。”

刘备一听,不由叹道:“刘备何德何能,有卧龙、风雏、子龙如此文武奇才匡扶,他日功成,皆在座诸位之大功劳!但我手中只有一杯酒,欲敬有功之士,总得先后,凤雏先生以为该先敬谁呢?”

赵子龙一听,即一跃而起,正容道:“主公,既在座中人,皆有功之士,何不一齐举杯,同贺主公安然归来。”

刘备一听大喜道:“子龙主意不错!那刘备这一杯,便敬在座各位,一同畅饮吧。”

在座文武臣属幕僚,此时均一跃而起,齐齐举杯道:“我等贺主公安然归来。”众人均将手中酒一饮而荆宴会堂上,登时洋溢一片欢乐振奋的笑声,令人心潮激荡,人人均有奋发昂扬的气概。

孔明见这一场宴会,成为拓展大业的誓师大会,不由欣然的笑了。

散席后,刘备依然不舍与孔明分开,将他留了下来。赵子龙和司马芝亦有迷惑,欲向孔明请教,因此亦留在刘备府中。

仅一会,司马芝先就忍不住了,忙向孔明道:“诸葛大哥,小妹委实难明,有满腹惊奇向大哥请教埃”孔明含笑点头道:“司马姑娘有话但说无妨。”

司马芝急急说道:“为甚在刘备将军陷于迷惑危机时,子龙哥哥仅凭大哥的四道青符便可旋乾转坤,令奇迹出现,顿令刘将军精神大振,决然返荆州?”司马芝因并无任何官职,仅是以赵子龙师妹的身份留在荆州,因此说话也不必按官场礼节,十分率直。

孔明见在座的均是三分天机势格中人,因而也不必隐瞒什么,便趁机开导,含笑道:“司马姑娘,当日我锦囊中的四道青犁符,乃风水地脉学中的克脉法符也,当日东吴前来提亲,我便料悉必是东吴方面,欲在借美人计图谋荆州;同时更以风水阴阳相吸,欲借孙氏血脉,以强阴吸弱阳,令主公的祖宗龙脉地力大泄,因此气运不济,斗志消沉,向东吴臣服,将荆州五郡拱手让与东吴也。”

赵子龙听了,心中不由暗道:“原来如此,怪道主公自与孙夫人成亲之后,即意志消沉,终日沉迷于东吴的温柔乡中了!原来竟是这等强阴吸弱阳的风水玄术作怪也。

孔明一顿,又道:“因此我为此分作两步行法,一方面潜入涿郡,替主公的祖宗地脉施行旺气;另一面又暗中伏下青犁符于锦囊,着子龙于危急时赴吴郡赤龙山,于孙氏的祖脉墓地中施法,以锦囊中的青犁符克制孙氏的祖脉龙气。

如此两面施为,既可旺主公的弱阳,又能克制孙氏血脉中的强阴,彼消此长,足令主公意志重振;同时,亦反过来令孙氏血脉——孙夫人倾心相随于主公,终可得美人归也。”

刘备这才明白,在他赴江东之前,孔明又为他不辞劳苦,奔波于千里外的涿郡、荆州之间,布伏惊世天机。他不由叹道:“先生之能,真鬼神莫测也。”

司马芝亦格格笑道:“诸葛大哥原来精于风水地脉之学。

这等神通,他日抛开军务,与雕雪姐姐一道,结伴畅游天下,寻龙堪舆,大展风水神机,岂非十分有趣吗?”

刘备一听,不由吓了一跳,忙道:“司马芝姑娘!先生乃我的左右臂也,怎可抛下军务,去畅游天下?先生若去,我犹如断了臂膀,虽生犹死也。”

孔明亦呵呵一笑道:“司马姑娘之意甚佳,可惜并非时候,我尚须为这三分天机辛劳一番也。”

此时刘备忽然想起什么,忙问孔明道:“先生刚才于席间提及,有一些难题,先生亦始料不及,不知是甚?”

孔明目注赵子龙一眼,欣然笑道:“孙夫人本属孙氏血脉中的强阴,与主公合体后,吸纳了主公阳气,其自身的阳刚之气竟然炽烈旺发,在东吴兵将追及时,竟欲大开杀戒,若她出手伤人,必失了与东吴的和气,于日后的西进大业十分不利。

幸而于此危急时刻,有赵子龙在场,他如何大显神威,化解此危机,司马姑娘在场,自然比我更清楚也。”

当时刘备已先行,后面的事并不知道,因此他忙向司马芝道:“司马姑娘!子龙当时到底如何大发神威?”

司马芝眼见连孔明亦十分欣赏她的子龙哥哥,不由心花怒放,高兴得格格笑道:“我也不知详细!只知子龙哥哥银枪连抖六抖,便见石裂、沙飞、树断,十分吓人,东吴数千兵将,竟呆如木鸡,斗意全消,不得不退缩十丈,不再追杀!但到底是甚神通,我也说不明白。”

赵子龙淡淡的笑道:“我于危急之际,牢记军师吩咐,不可伤了两家和气,坏了孙、刘联盟,因此唯有用自创天象神剑招式,化枪为剑,施为一番,望能不战而屈其兵……终侥幸成功,但若非军师伏下奇兵,于江岸接应,主公亦难脱危机也。”

刘备一听,不由赞叹道:“子龙胜不居功,胸怀坦荡,神功盖世,真当乃天下一代虎将也。”

至此,赵子龙和司马芝心中再无迷惑,知孔明尚有要事与刘备密议,便先行告辞了。

刘备待赵子龙、司马芝走后,果然又向孔明道:“先生真欲取西川之地吗?”

孔明微笑道:“荆州南郡,扼西川门户,若不取西川,又何必千方百计保住荆州?但目下尚非最佳时机,暂时宜按兵不发,谋定而后动也。”

刘备道:“为何时机尚未成熟呢?”

孔明道:“西川属益州之地,尚包括南方广大地域,关山险塞,沃野千里,乃天府之地。如今益州在刘璋治下,刘璋昏庸积弱,根本无法保住益州,早晚必被曹操攻取,因此主公必先占益州不可,可惜目下我方兵力未足,粮未够,又不知益州内里底细,尚不宜轻举妄动;同时东吴周瑜因被曹操表奏朝廷,对南郡太守,他必日夜图谋荆州,乃我之心腹大患也;而孙权极信赖周瑜,周瑜在世一日,我便不能不加防备,又怎可分心进取益州?”

刘备道:“那周瑜一日健在,我便一日不能取益州,东吴六面催逼交还荆州,届时如何应付?”

孔明微一沉吟,即断然说道:“我决先除周瑜,去此后顾之忧再图进取益州……但周瑜此人,不能明杀,只可促其自毙,否则便伤了与东吴的和气,与东吴结下深仇,坏了联吴抗曹的大计。”

刘备道:“周瑜对荆州志在必得,荆州一日未到其手,他又怎会罢手?而且周瑜正值英年,怎会一时自毙?不料天降此人,阻我进取,乃天不助我刘备成大业也。”

就在此时,孔明偶然瞥眼窗外天际,窗口又恰好向东,但见东面天际,一颗大星摇摇欲堕,却又忽然猛地一抖随即发出十分炽烈的光华。孔明微一思忖,即呵呵笑道:“此星乃周瑜之将星,其摇摇欲堕,忽然大放光华,恰好人之将死,其回光返照也,依此推断,周瑜之死期不远也。”

刘备此时见不到任何征兆,对孔明的判断不由半信半疑,孔明的雄材伟略,刘备自然深信,但他的推运测算之学,又是否当真灵验呢?

眨眼又过了三十多天,此时已是二月初春时节了,荆州城外城内,百花齐放,春意盎然,哪有半分肃杀的战争图景?

但就在这天,东吴使者鲁肃,忽地前来荆州南郡,说有要事与刘备商议,刘备接报,连忙传知孔明。

孔明立刻赶到刘备的府上,刘备尚未开口,孔明已呵呵笑道:“鲁肃此行,必与荆州有关。待会他说的话,若我点头,主公便只管答应下来。”

不一会,鲁肃被引领而进,彼此见礼,客气几句,鲁肃便连忙道:“我此行特来告知刘皇叔,因吴候十分欣赏皇叔的德才,与诸将商妥,打算出兵替皇叔打西川,取了西川,权当吴侯嫁妹厚礼,赠送皇叔,却换回荆州五郡。皇叔意下如何?”

刘备瞥一眼孔明,见他微一点头,便立刻道:“吴侯如此厚意,刘备又怎会拒绝呢?”

鲁肃大喜,又续道:“既然皇叔答应,那东吴兵马路过南郡时,务请出城犒军,接济部分钱粮。”

孔明点头道:“这个当然啦,难得吴侯一番心意也。”

刘备见孔明点头,又接口道:“多谢子敬为我美言之德,东吴大军到时,刘备必定接济钱粮便是。”

鲁肃见刘备和孔明皆无异议,欣然答应,心中不由暗喜道:“这回周瑜棋高一着,孔明到底中计了!他也不敢多留,推说速赶回江东,向孙权回报,很快便告辞下船,驶回江东去了。

鲁肃回到江东,却不去见孔权,而是迳直到都督府,告知周瑜道:“都督大军抵荆州南郡之日,刘备、孔明均欣然答允,出城犒军,送钱送粮。但公瑾真的打算攻下西川,去与刘备交换荆州五郡吗?”

周瑜此时伤患已渐复,精神振奋,一听不由呵呵大笑道:“子敬真当今第一老实人也!试想西川关塞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敌,连曹操亦不敢轻举妄动,孔明亦退避三舍,我又怎会拿东吴去为他人作嫁衣!我之所借取西川,出动五万大军,实为假途灭虢之计也。等大军抵荆州南群城下,刘备、孔明出城犒军,我便趁机发难,先斩刘备、孔明,再取荆州,以泄我心头之恨。”

鲁肃的心胸到底比周瑜宽厚,他想了想,对周瑜道:“公瑾此计甚妙,荆州必可重归东吴!但荆州因然须夺,却是否留有余地,保留孔明、刘备生命?好教他们为抗曹再次出力助东吴呀。”

周瑜冷哼一声道:“子敬心肠好不宽厚!刘备若乖乖献出荆州,我或许饶他一命;若加抗拒,我必杀刘备。”

周瑜说罢,却毫不犹豫,请鲁肃先去禀报孙权。另一面也不待鲁肃回报,即下命甘宁为先锋,自己和徐盛、丁奉为中军,凌统、吕蒙为后队,点发五万水陆大军,分从水陆两路,浩浩荡荡,开赴荆州南郡而来。

周瑜因自负精干水战,因此亲率水军二万,分乘五十余艘战船,风驰电掣直扑荆州。他在船上十分兴奋,不时高声大笑,断认孔明已中其计。

不一日,前锋水军已抵夏口。周瑜立刻派人查问:“荆州方面有派人出夏口迎接我军么?”

就在此时,忽然来报,说刘备已派糜竺前来拜见,周瑜心中暗喜,将糜竺唤入中舱,立刻问道:“刘皇叔打算如何犒劳我的大军?”

糜竺回道:“刘皇叔已安排准备妥当,待都督大军一到,即出城犒劳都督大军。”

周瑜又道:“那现在刘皇叔在何处呢?”

糜竺立刻回道:“皇叔已在荆州南郡城门外等候,都督大军一到,便好与都督把酒言欢。”

周瑜故意肃然说道:“我出动大军,乃为刘备攻取西川,因此劳军之礼务必隆重,不可轻率,以慰我军之心也。”

糜竺亦立刻肃然答应,回去转告刘备,然后糜竺便向周瑜拜辞走了。

周瑜此时心中再无犹豫,立刻下令水陆大军,全速向荆州南郡进发。

周瑜在战船上坐镇,眼见已抵荆州南郡不到十里水路,江面依然静悄悄的,不见一艘船只驶来迎接,周瑜微感疑虑,思忖片刻。他到底抵受不住一举夺回荆州五郡的强大诱惑,竟不顾一切,下令将船驶近南郡岸边,他下船登岸,由甘宁、徐盛统率三千亲兵,先行抢奔荆州南郡。

周瑜等三千东吴大军先锋,抵达南郡城下。周瑜驰马奔近,只见城门外城楼上静悄俏的,并不见任何迎接的动静。

周瑜不由大怒厉声叫道:“东吴周都督在此!城内之人快出来迎接。”

喝声响过,城楼上忽地一声鼓响,近万守城兵士倏地亮出刀枪,寒光闪闪,十分雄壮。一员战将站立城楼上大笑道:“都督不远数百里而来,辛苦了埃”周瑜循声一看,原来城楼上的战将,便是令东吴兵不战而屈的赵子龙!他心中不由突突一跳,急忙高声道:“赵子龙!我率军替你主公往取西川,你怎不出城迎接?”

赵子龙大笑道:“周都督!我军师先生早已料知,都督所施乃假途灭虢之计!这等微末小计,连小儿也瞒不了也!可笑呵可笑。‘周瑜一听,心中一凉,连忙拔马便回。

就在此时,探子己飞奔而至,向周瑜报道:“都督!大事不妙!刘备有四路兵马,一齐杀到。”

周瑜仍强作镇静,道:“是哪四路?兵力多少?”

探子道:“关羽从西面杀到,张飞从东面杀来,黄忠从北面杀到,魏延从南面杀来!四路兵马声势浩荡,不下数万,兵士皆高叫要生擒活捉周瑜也。”

周瑜一听,深知他的一番算计,辛苦奔波数百里,却早已被孔明洞悉!他连番受挫于孔明,心中不由又惭又恨又痛又气,触动旧伤,但感心头剧痛,大叫一声,喷出一口鲜血,堕落马下。

东吴大将甘宁等,慌忙救起周瑜,退回江中船上。

说也奇怪,周瑜回返战船,仅一会便苏醒过来,他耳际但闻四面金鼓齐呜,喊杀声震天,不由吓了一跳,也不知从哪儿凝聚的力气,一跃而起,问身边的先锋大将甘宁道:“外面是甚响声?”

甘宁道:“两岸均是刘备的兵马,不下数万只四面围定,并不进攻,兵士均在喊叫:“周郎周郎,勿须惊惶,速回江东,保你命长。”

甘宁话音未落,周瑜心如遭电歼,又大叫一,声,昏了过去。

周瑜悠悠醒转,甘宁道:“都督刚才昏迷过去时,孔明派人送了封书函至此,未将未敢遂拆,只待部督醒来阅之。”

周瑜取书函拆阅,但见孔明在书函中道:“汉军师中郎将诸葛亮,书呈东吴大都督公瑾先生:柴桑一别,至今难舍,今闻阁下欲取西川,我以为不可,益州兵强地险,刘璋虽昏庸,却足以自守,一夫当关,万夫莫敌也。阁下万里远征,虽孙武、吴起再生,亦难有胜望。且曹操失利于赤壁,又怎会不思报仇?若阁下远征,曹操乘机南侵,则江东立成粉矣,我不忍坐视东吴遭此动祸,特向公瑾示意,尚祈鉴察。”

周瑜阅罢,不由长叹一声,但感孔明事事抢占先机,洞悉一切,决非他周瑜所能算计的了!他不觉意气消沉,对孔明再无恨意,只感十分惋惜。

他将诸将召到旗舰,长叹道:“我本欲与诸位尽忠报国,可惜命运不济,行将夭折,此天命难违也!望诸位尽忠匡扶东吴,以成大业,我死后,不必于此地发丧,速驶回柴桑。”

周瑜说罢,又昏迷过去。一会又忽然醒来,望天长叹道:“地既生瑜,天又何以生亮?天数呵天数。”连叫数声,忽然沉寂,黯然逝去。

众将遵周瑜遗嘱,并不发丧,就近将他葬于巴丘。然后悄悄回返柴桑,向孙权呈报,又呈上周瑜遗书一封。

孙权接周瑜的遗书,心如刀割。在哭声中,孙权拆阅周瑜的遗书。原来周瑜是举荐鲁肃代替他的职务,未了道:“天下之事,尚未可定也。鲁肃忠烈,处事一丝不苟,足可替代我,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尚蒙垂鉴,则我虽死而无憾矣。”

孙权阅罢,又痛哭一番,才道:“公瑾临逝遗言,我岂敢不从埃”当下,孙权即下旨,任鲁肃为东吴大都督,统率东吴十万兵马,一面派人赶去巴丘,将周瑜的灵枢运回东吴都城柴桑,向天下发布讣文,为周瑜风光大葬。

周瑜去世的当晚,孔明在荆州南群,正与刘备、庞统等商议军务,江东方向天际,忽见一颗星斗曳然而堕,与他先前所见摇而复炽的星斗同一方位,孔明微叹口气,道:“周瑜果然作法自毙矣。”

刘备、庞统二人,见孔明虽料周瑜死逝,但神色却并无欣喜,二人心中均不觉甚感惊奇,因为周瑜三番数次算计孔明,均欲置他于死地,为甚周瑜之死,孔明并无半分幸灭乐祸呢?

但此时未接准确讯息,二人也不便细询。

不一日,东吴方面的讣文送到荆州,周瑜果于二日前已去世了,又知周瑜的灵枢运回柴桑,准备为他风光大葬。

刘备闻讯,急与孔明商量,道:“周瑜果然已逝!我当如何处之?”

孔明微一沉吟,即道:“周瑜之死,乃三分天机之大势使然也,他于此时欲逆天机大势而行,岂能不中途夭折?此亦为逆天而行者之诫呀。周瑜既死,继其职者,必为鲁肃。主公身为东吴国婿,须往奔丧,我决定代主公赴江东柴桑行。”

刘备吃惊道:“周瑜之死,东吴必迁怒于先生,为甚还要去送羊入虎口呢?先生有甚差池,则刘备虽生而犹死也。”

孔明道:“正因周瑜之死,东吴将士必迁怒于我,我才须亲走一趟,以作化解此怨。目下周瑜之死,我的西进大计行将展开,在此关键时刻,孙、刘联盟不容有丝毫毁损,否则便徒增后顾之尤矣!而且鲁肃已继任大都督之位,处事较为宽厚,有容人之量,乃与东吴重新修好的绝佳时机也!因此虽有风险,我亦不得不赴江东一行。”

刘备深知孔明的所作所为,无不为助他开创基业而着眼,心中有发感佩,不由叹道:“先生待我刘备可谓鞠躬尽瘁,任劳任怨埃”第二天一早,孔明便带同赵子龙,以及数十亲兵,便毅然决然的赴江东柴桑而来。随行又带了大批祭奠之物。

孔明和赵子龙抵达柴桑,鲁肃见孔明亲赴奔丧,对周瑜三番数次加害,并无怀恨积怨,便不忍阻止,下令让孔明进入柴桑,赴周瑜的灵堂拜祭。

东吴诸将见孔明进入灵堂均怒目而视,极欲杀他而泄恨。但又见赵子龙身佩倚天剑随身护卫,江东诸将对赵子龙的神威尚心有余悸,因此谁也不敢轻举妄动。而且鲁肃身为大都督。亦允许孔明入灵堂拜祭,诸将也不敢擅自行动。

孔明对东吴诸将的横眉怒目只作不见,与赵子龙一同进入周瑜灵堂,又摆上大批祭莫之物,亲手向周瑜的灵位奠酒,跪下宣读祭文。

孔明亲自撰写的“祭瑜文”,详细颂扬了周瑜的一生,极尽赞扬的热诚,令在场东吴诸将亦之感动。

未了,孔明哀哀颂祭道:“呜呼公瑾,生死永别了!君如有灵,当鉴我心。本欲与君同谋大业,犄角之势,东西相应,同舟共济。痛君早逝,从此天下再无知音!呜呼哀哉,痛切人心。”

孔明祭时,伏地大哭,泪如泉涌,悲恸不已。

东吴诸将见状,怨恨之心不由大为消灭,皆暗道:世传公瑾与孔明积怨甚深,但见其拜祭真情,世上所言不可信。

鲁肃在场,见孔明如此悲切,忆起周瑜确曾三番数次欲加害孔明,孔明却顾全大局,毫无私心积怨,心中不由大力感佩,暗道:周瑜之死,乃其量窄,自取而已,又怎怪得孔明,而且目下曹操势大,孙、刘联盟抗曹,乃唯一自保之计,决不容损坏啊!

孔明不嫌旧怨,不顾凶险,亲赴江东拜祭周瑜,终于化解了东吴将士的怨恨,大大的巩固了孙、刘、联盟,而孔明的西进益州大计也再无后顾之忧了。

第七章 双龙之斗第三章 飞蝶之蛊第十二章 延继国运 奉献西施第十七章 空城幻术第二章 落凤之劫第九章 越国栋梁 山中培育第九章 三大奇人第二章 无极天机第十九章 白兔龙穴第十章 天机大势第十章 天机大势第十五章 北伐中原第十一章 青龙之斗第十九章 密函玄机第五章 龙脉之移第二章 无极天机第一章 天机暗转第十七章 空城幻术第三章 飞蝶之蛊第二十章 诸葛化身第三章 卧龙初现第十六章 天机传人第六章 孤注一挪第十一章 紫气东来第十六章 再窥星斗第九章 越国栋梁 山中培育第三章 逆反天机 陷入绝境第六章 反客为主第十六章 白兔龙脉第十章 旋乾转坤第十章 神相管辂第十五章 北伐中原第二十章 仙灵老人第三章 异军突起第七章 逐鹿中原第十七章 空城幻术第十六章 再窥星斗第十九章 白兔龙穴第十四章 天缘之合第十二章 诸葛奇遇第十章 五凤朝阳第八章 救养孤儿 助越中兴第一章 桃花劫数第十一章 偷袭军营 游说夫差第十三章 讨论兴亡 助越复国第十四章 天缘之合第六章 反客为主第十七章 深陷机谋第十章 天机大势第三章 天机连环第十五章 北伐中原第九章 惊天奥秘第六章 孤注一挪第五章 龙脉之移第十五章 卧龙出山第七章 神剑倚天第十四章 水镜先生第一章 王者之光第二章 落凤之劫第十三章 六象神剑第九章 越国栋梁 山中培育第三章 西川龙战第二章 拯救名匠 面见吴王第十五章 北伐中原第二十章 江东龙气第八章 阵图之秘第十一章 三元会运第二章 拯救名匠 面见吴王第一章 盘龙古洞 龙的传人第一章 王者之光第九章 方天画戟第十八章 西方煞气第八章 天下三分第四章 卧龙凤雏第六章 龙脉化煞第七章 惊天之变第七章 神剑倚天第十八章 血溅荆襄第七章 天机真传第十七章 三分天机第十七章 天机莫测第十七章 三分天机第十八章 西方煞气第五章 龙脉之移第十章 天机大势第十九章 密函玄机第八章 天下三分第五章 五鬼运财 福荫两家第十五章 北伐中原第十八章 血溅荆襄第九章 三大奇人第十六章 再窥星斗第五章 五鬼运财 福荫两家1.苍茫大地寻龙侠 人神共争一针地第十四章 元神幻影第十七章 三分天机第六章 妙点莲穴 西施诞生第十三章 疑幻疑真第十七章 深陷机谋